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6次 | 2024-12-17 18:32:41
GB/T 5439-1996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GB/T 5439-1996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产品主要包括:检测项目:
- 频率响应
- 信号噪声比
- 失真度
- 立体声分离度
- 动态范围
- 频道平衡
- 打印通道误差
- 播放稳定性
检测方法:
- 使用标准测试磁带进行频率响应测试
- 利用测试信号不同频率下的信号噪声比测量仪器
- 使用失真分析仪测量失真度
- 立体声分离度采用信号分离测试仪
- 使用动态范围扩展仪来判断信噪比扩展
- 通过平衡测量仪器校验频道输出的平衡性
- 利用误差检测装置检查打印通道误差
- 播放稳定性需使用标准播放设备进行测试
涉及产品:
- 立体声广播录音磁带
- 广播节目制作设备
- 音频播放设备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旨在确保磁带录制和交换过程中传输的音频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并确保立体声广播节目在制作和播放中的一致性和优质性能。
GB/T 5439-1996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
标准号:GB/T 5439-1996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6-07-09
实施日期:1996-01-02
标准状态:现行
GB/T 5439-1996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的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以带宽为6.3mm磁带进行双通道(两磁迹)立体声广播节目的录制和交换。GB/T5439-1996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GB/T5439-1996
GB/T 5439-1996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的部分内容
ICS33.16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5439—1996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The recording and exchanging of sound broadcastingprogrammes on stereophonic magnetic tape1996-07-09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The recording and exchanging of soumd broadcastingprogrammes onstereophonicmagnetictapeGB/T5439—1996
代替GB5439—85
原标准GB543985于1986年6月开始实施,至1992年已达到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的五年复审周期,根据广播电影电视部有关文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负责对该国标的复审。经复审认为有必要对一些条目做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将工作磁平由255nWb/m改为320nWb/m,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提高广播节目质量,二是为便于国际间节目交换,三是考虑到国产磁带性能已有很大提高,同时也可促进其稳定质量。
修改后,通过例行手续形成如下标准,代替GB5439--85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带宽为6.3mm磁带进行双通道(两磁迹)立体声广播节目的录制和交换。2引用标准
9广播录音磁带的盘芯和带盘
GB1782—-89
GB4013—83
3录音录像名词术语
3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短路带磁通(简称带磁通)
流经磁阻为零,在无限长度内与磁带表面紧密接触的重放头芯的磁通,简称带磁通。短路带磁通以每米磁迹宽度的毫微韦伯数表示正弦量情况下,一般指有效值。3.2磁平magnetic level
单位磁迹宽度的短路带磁通称为磁平。单位以nWb/m(有效值)表示。3.3工作磁平operatinglevel
使音量表指示到OVU刻度的磁平。本标准规定:用参考频率信号录音,当带速为38.1cm/s或19.05cm/s时,以320nWb/m的磁平作为工作磁平。
3.4参考频率referencefrequency进行电声性能测试时特定的测试频率。本标准规定:当带速为38.1cm/s或19.05cm/s时,以1000Hz作为参考频率。3.5磁迹magnetictrack
记录磁头在磁带上磁化的痕迹。3.6通道transmissionchannel
转输电信号的途径称为通道。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7-09批准1996-12-01实施
GB/T5439—1996
在双通道立体声中分为左通道与右通道。4技术要求
4.1带速
主用带速为38.1cm/s。
辅用带速为19.05cm/s。
4.2带磁通频率特性
带磁通频率特性曲线的时间常数如表1。表1
带速,cm/s
4.3录音磁迹的形位尺寸
时间常数,us
无穷大
无穷大
4.3.1磁带由左向右运行,从磁带背面看,上部磁迹对应左通道,下部磁迹对应右通道,两磁迹间应有条保护间障。
4.3.2磁迹的形位尺寸如图1(允许用图2的形位尺寸过渡)A
记录描的小
图1两磁迹一双通道一单向一立体声记录4.4音量表
记求我速的尺
GB/T5439—1996
@0.128 2.3
老生感带上所
两磁迹—双通道一单向—立体声记录广播节目监测应使用VU表及峰值音量表(PPM)。VU表其性能应符合广播电影电视部指导性技术文件《音量表技术条件》的规定,峰值音量表参考DIN标准。4.5磁带盘芯和盘架
录制广播节目所用磁带盘芯和盘架的规格和性能,应符合GB1782的规定。4.6满盘磁带的最大直径
满盘磁带的外径不得超过290mm。4.7引带和空白带
4.7.1交换节目磁带,在每盘的头、尾处,一般应接有1.5m长的非磁性引带。如不接非磁性引带,则应在节目部分的前、后留有不短于1.5m长的空自段。4.7.2有引带的磁带,应在录制开始前及结束后留有1s~2s的空白段。4.8节目前后的录制格式
4.8.1交换节目用磁带,般应在始端引带相随的空白段之后,节目开始之前,录制校准信号,具体项目和时间、规格如图3所示。
结东州谐
左流道证热信号
名通范电一调整
注:左、右通道电平调整信号,以参考频率录以工作磁平。空
4.8.2用已录磁带录制节目时,必须先经过消磁,并在所录节目结束之后,消磁30s以上。4.8.3交换节目用磁带,如一盘磁带录有几个独立节目,节目间隔应有5s以上。4.9录制节目的音量要求
以工作磁平放音时,音量表指针指示到0VU刻度为参考,节目信号的最大音量,一般不应超过音3
量表的ovU刻度。
4.10节目复制通道电性能的要求4.10.1两个通道(左、右通道)幅频响应左,右两通道幅频响应的允差如下:40Hz~125Hz:dB
125Hz~630Hz:±1dB
630Hz~1250Hz:±0.5dB
1250Hz~10kHz:±1dB
10kHz~15kHz:dB
4.10.2两个通道间的录音电平差GB/T5439—1996
在125Hz~10kHz频率范围内,允许1.5dB的电平差,在此频率范围外,电平差允许逐渐增加到40Hz及16kHz,为2dB。
4.10.3两个通道间的相位差
在250Hz~4000Hz频率范围内,最大相位差为15,在此频率范围外,相位差允许逐渐增大到:40Hz为30%,16kHz为65°
4.10.4两个通道间的串音
在250Hz~4000Hz频率范围内,串音不超出一35dB,在此频率范围以外,允许串音值逐渐增大到:40Hz为—20dB;16kHz为—25dB。4.10.5加权信噪比1)
左、右通道与左、右通道的和信号的加权信噪比优于51dB4.10.6总谐波失真
左、右通道与左、右通道的和信号的总谐波失真应小于或等于如下数值:40~125Hz:2%
125Hz8kHz:1.6%
5标志
5.1引带颜色
5.1.1带头引带
当带速为38.1cm·s时—绿白相间彩条,当带速为19.05cm·s时黄白相间彩条。5.1.2带尾引带—一红白相间彩条。5.2节目磁带标志
5.2.1节目磁带的带盒表面,应有明显的“立体声”字样或符号。5.2.2接有非磁性引带的已录磁带上,应在引带内侧标明节目编号,不接引带的已录磁带,可在盘芯上加标志。
5.2.3每盒已录磁带应附有节目记录单,此单应贴在带盒的内侧面上,单上一般应标明下列项目:录制单位名称;
节目名称,
作者、表演者;
节目编号:
本节目所用磁带盘数;
1)测量信噪比应经CCIR468-2建议书加权网络,用准峰值表测量。4
本盘编号;
本盘节目时间;
带速,
录制类型(立体声);
最大记录电平(国际交换节目);降噪系统,
保护间隙尺寸,
磁迹数目和运用方式;
重放时间;
录制者和录制日期。
附加说明:
GB/T5439—1996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化规划研究所负责技术归口。本标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文晓科。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5439-1996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5439-1996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5439-1996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