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17 22:59:35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的内容,该标准主要描述了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项目:

  •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量。
  • 压缩机的输入功率。
  • 能效比 (COP)。
  • 吸气和排气压力
  • 吸气和排气温度。
  • 压缩机运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噪声和振动
  • 泄漏试验。

检测方法:

  • 通过制冷量和输入功率的测量来计算能效比 (COP)。
  • 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吸气和排气的压力、温度。
  • 综合运用无干扰测量技术对噪声和振动进行监测。
  • 通过标准化测试程序进行泄漏测试,确保密封性能符合要求。
  • 运行性能和稳定性则通过长时间的模拟工况运行测试来评估。

涉及产品:

  • 家用和商用空调压缩机。
  • 制冷设备用压缩机,例如冷柜、冷库、冰箱等。
  • 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
  • 其他需要使用容积式压缩机的制冷装置。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该标准全文或专业的检测机构了解详细的检测要求和方法。

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号:GB/T 5773-2004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4-06-09

实施日期:2004-12-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单级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的性能试验。所叙述和选择的试验方法,用于测量压缩机的制冷量、功率、容积效率、等熵效率和制冷系数(单位功率制冷量)。其他型式的压缩机试验也可参考本标准所述的试验方法。GB/T5773-2004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5773-2004

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的部分内容

1CS 27. 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 5773—2004

代替GB/T5773—1986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The method of performance test for positive displacementrefrigerant compressors

(ISO 917:1989 Testing of refrigerant comprcssors,MOD)2004-06-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12-01实施

GB/T5773—2004

本标准修改采用[SO917:1989(E)《制冷剂压缩机试验方法\。本标准是对GB/T5773—1986&穿积式制冷压蜡机性能试验力法》的修订。本标推与IS)917:1939(E)的主要差算如下:··引用标推采用国家标准

一1S0917:1989(F)的渐录人腾于标准的正文部分,其内容在本标准正文的试验规定\中叙述不再以附录出现;

-ISO 917:1989(E)的附录C不属于标准的正文部分,敢消。本标准与G3/T5773—1986相比主要变化下:一适用范围不受功率限制,而采用与SC)917:1989(E)相同,适用于单级容积式制冷压缩桃:-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验方法:制冷剂气体冷却法等内容;一压缩机性能试验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改为与ISO917:1989(F)相同,试验应包括X法和Y法两种试验方法,且两者放尚时进行;\-公式中符号改为与IS0917:1989(E)相一致。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自实施之H起,代替GB/T5773—1986。本标推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木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贵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浙江国样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连洋压缩机有限公司。木标准主要起草人:任金禄、陈俊健、岳海兵、杜希刚。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资解释。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说为:GB/T5773—1986。

GB/T5773--2004

ISO前

IS)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标准化团体(1SO成员团体)的.个世界范国的联盟。国际标雅的制定工作通常是通过IS的技术委员会进行的,对某个巴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的专业领域感兴趣的成员团体都有权参加该委员会。与IS()有联络的者力和非官方的国际组织也参与这项工作。1SO在电工技术标雅化方面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繁密合作。委员会所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按照ISO程序分发给齐成员团体投票表决·作为国际标准发布时要求室少75%的成员团体投票批准。国际标准ISO917是由技术委员会ISO/TC86制冷分委员会提出。ISO 917第二版替代第一版(IS0917:1974),本标推对它的修订。使用本标推的各方应标明国际标准修订的时间,在其他国际标准中引用本标准就意味着是标准的最新版本(除非另有说明)。

1范围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 5773—2004

本标准适用于单级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的性能试验。所叙述和选择的试验方法,用于测量压缩机的制冷量,功率,容积效率,等摘效率和制冷系数<单位功率制冷最)。其他型式的压缩机试验也可参考本标准所述的试验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前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雨,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紫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24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端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egv1S()5176-1:19913

GB9237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eqYISU5149:1993)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制冷剂压缩机制冷量@:refrigeranE compressor capacity由试验吉接測得的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气体比熔与排气口压力相对应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下液体比烘之荐,3.2

容积效率 volume efliciency

在规定位置处测得的压缩机吸气状态下的实际体积流量与压缩机理论输气最之比。3.3

输入功率Pinpul powen

开店式压缩机为输入压缩机的轴功率,封闭式(包括半封闭式和全封闭试)压缩机为电动机输人功率,以及维持压缩机正常运得所需的其他辅助功率,例如外设润滑油泵。3.4

等炳效率nisentrupic efficiency制冷剂的实际质量流量租恶缩机等摘过程比熔变化量的乘积与压缩机输入功率之比。3.5

制冷系数coefficientofperformance压缩机的制冷量与输人功率之比。4试验规定

4.1般规定

4. 1. 1排除试验系统内的不凝性气体。确认没有制冷剂的泄漏。4.1.2系统内应有定够的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制冷剂,压缩机内保持正常运转用润滑油量:4.1.3排气管道应设置有效的油分离器,使循环的制冷剂液体内含油基不超过1.5%(以质量计)。GB/T 5773—2004

测量方法见附录 A。

4.1.4压缩机吸、排气口的压力和温度应在同一测点测量,该测点应在吸、排气截止阅外0.3m的直管段处。不带阀的封闭式压缩机应在距机壳0.15m的直管段处。4.1.5试验系统装置的周围不成有异常的空气流动。4.1.6试验装置环境温度为(30士5)℃。4.1.7提供测量含油量面抽取制冷剂-油混合物样品的设备,4.2试验规定

4.2.1压缩机性能试验包括两种试验方法即X法和Y法,两种方法应同时进行测量。4.2.2X法和Y法试验结果之间的偏差应在士4%以内,并以X法和Y法测量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为推。

4.2.3账缩机试验时系统应建义热平衡状态,试验时间一般不少于1.5h。测量数据的记录应在试验工况稳定半小时后,每隔20min测录-次,真至四次的测量数据符合4.3表2和4.2.2的规定为止。第一次测量到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周期,在该无期内允许对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4.2.4试验方法种类

根据4.2.1的规定,所有的试验均应包括两种试验方法。在每个试验周期内应谢量试验报告(见4.5.2)中所规定的数据,以及每种试验方法所要求的附加数据。九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如下:方送A:第二制玲剂热器法(见5.1):方法B:满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2)方法C:下式制冷剂量热器法(见5.3)方法D1吸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见5.4)方法D2:排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见5.4);方法F:制冷剂液体流量计法(见5.5):方法(:水冷冷避器量热器法(现5.6)方法J:制冷剂气体冷却法(见5.7);方法K;压缩机排气管道量热器法(见5.8)。4.2.5试验方法X法和Y法的选择

试验力法 A,B,C,D1,D2,F,G 和 K 中任何一种均可作为 X法使用,除以下儿点外,任何一种试验方法也可作为Y法使用。被作为X法的试验方法;

测量的量与X法相同的任何一种方法,例如:假设X法测量的是压缩机排气管的气体流量,则b

其他测量压缩机排气管气体流量的试验方法就不再被选作Y法(如J>2不能与K法组合),测基方法与又法的原理相的任一种方法,例如:瘦设X法采用DI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则e

D2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就不再被选作Y法,4.2.6试验方法X法和Y法的组合

表1给出了允许的以及推荐的文法和Y法的组合方式。表1X法和法的组合

DI、D2、F.G.K

DI.DZ.F.G.K

4. 3试验参数规定

表1(线)

D1,D2,F.G,K

A.B.C.F.G.I.K

A、B、C、DI.D2、K

A.B.C.D1.D2,F

A.R.C,DI、FJ

试验时允许试验参数偏差的范围按表2规定。表 2试验参数允许偏差

试骏参数

吸气压力

排压力

吸气温度

轴转速

每·个测益值与规定值间的最大允诈偏落-1. c%

-3, c%

DI,D2、K

GB7E 5773-2004

测量值的任--个读数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_0.5%

4.3.2量热器玲却或如热介质的进、出目温差在标定或试验时,均应不小于6℃。4. 4 测仪表和精度的规定

4.4. 1—般规定

4.4.1.1试验用的仪表类型,可采用一种或数种进行测量4.4.1.2试验用仪表应在有效使用期内,并应有近期经润家计量部门或有关部门校正的合格证明。4. 4. 2 温度测量仪表和度

4.4.2. 1仪表

测量温度的仪表有:玻璃水银溢度计、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卡导体温度计和温差计。4, 4.2. 2精度

量热器的加热或冷却介质和制玲剂的进、特1温度:推确度一0.1℃a)

玲凝器中冷却水温度;准确度土0.1℃:b)

压缩机吸气温度、流量节流装置前温度:准确度士G.1℃;其他温度准确度主0.2℃,

4.4.2.3温度测量的规定

温度计套管采用薄壁钢管或不锈钢薄壁管,垂直插人流体(温度计套管的尺寸不使气流受到明a

显影响)。管径较小时可斜插逆流或用测温管,插人深度为1/2管遵直径。套管内注冷冻机,读数时不应拔出激度让

可能时,在用于测量量热器加热或冷却介质和制冷剂进、!温差时,应在每次读数之后,交h)

换进、出口温度计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准确度;量热器环境温度的测量为距离量热器外表面0.5m,高度为量热器中心位置处四个方向测最的温度平均值,

GB/T5773—2004

4.4.3压力测量仪表和精度

4.4.3.1仪表

测量压力的仪表有弹簧管式压力表,U管压差计、压力传感器和水银柱人气力计等。4. 4. 3.2精度

所有压力测量仪表,其绝对压力读数或压差读数的推确度均为士1以内,4.4.3.3压力测量规定

a)用水银大气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时读数应作温度修正,或向当地气象厨询间天气压力值:b)U型压差计的玻璃管内径不小于6mm,4.4.4流量测量仪表和精度

4.4.4.1仪表

流量量议表有:液体计量容器.流量节流装置和液体质量或体积流量计等。4.4.4,2精度

a)量热器的加热或冷却分质、制冷剂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流量:准确度为测量流量的主!%以内;b)制冷剂气体流量:准确度为测量流量的士2%以内。4.4.4.3流量测量规定

)流量节流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与计算应按照GB/T 2624的规定;b)流量节流装置的压差读数应不小于250mm液柱高度。4.4. 5电工测量独表和精度

4.4.5.1仪表

电工测量仪表有:功率表(包括指示武和积算式),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数表、频率表和互感器。4.4.5.2精度等级

a)功率表:指系为0.5级精虚、积算或为1级精度:b)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国数表称频率表:0.5级精度;c)互感器:0.2级精度。

4.4.5.3电工测量规定

功率表测量值应在满量程的1/3以上(两功率表法时其中一个功率表的测量值可以小于1/3)。用\两功率表”法或“三功率表”法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功率时,指示的电流和电压值应不低于功率表额定电流和电压值的60%。

4,4.6压缩机功率谢量仪衰和精度4.4.6.1校表

功率测量仪表有:转矩转速仪、天平式测功计、标准电动机和其他测功仪表等。4. 4. 6. 2精度

难确度为测定轴功率的土1,5%以内,4.4.6.3功率测量规定

a)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输人功率采所“两功率表”法或“三功率表”法;b)有皮带或外部齿轮传动时,其传动效率如下:直联传动:1.0;

精密齿轮传动(每级)0.985

三角皮带传动:0.965。

4.4.7转速溯需仪表和精度

4.4.7.1仪表

转速测量仪表有:转速计数法、转速表利闪光测速仪等。4. 4.7.2精度

准确度为测量转速的士1必以内。4. 4. 8时间测囊

采用秒表测量。准确度为测定经过时间的土0.1%。4. 4. 9 重量(质量)测量

采用各类台秤、天平和磅秤。雅确为测定重最(质量)的三0.2%。4.5试验数据整理和试验报告

4.5.试验数据整理

GB/T 5773—2004

4.5.1.计算用制冷剂物理性质参数值应采用最新出版的有关制冷工质熬物理性质表和图。4.5.1.2压缩机吸气压力及其有关压力,应按试验时当地大气压打值修正,4.5.1.3所有测量值应按试验周期内连续四软测得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4.5,1.4开启式医缩机的制冷量、轴功率采用轴转速修正:封闭式压缩机的制冷、输人功率来用频率修正。

4.5,2试验报告

4. 5. 2. 1一般数据

试验H期、启动时凹、结束时间和测量时阅:b)

压缩机类别、型号和出编号:

压缩机额定电源

压缩机主要结构参数,

压缩机理论输气景;

压缩机名义转速或名义频率:

制冷剂和润滑油,

4.5.2.2试验工况

压缩机吸气压力(相应蒸发温度或露点激度)、吸气温度:b)压缩机排气压力(相应冷凝温度或露点温度)过冷温度。4.5.2.3试验方法

x法:

4. 5. 2. 4试验测量值的平均值a)

环境溫度、大气压力:

压缩机吸气压力,温度

压缩机排气压力温度:

压缩机转速或频率,

压缩机润滑油压力,温度;

电源电压、频率、电动机输人功率: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利流量:

h)其他数据(据所用的试验方法,可能需要些不同的附加数据)。4.5. 2.5试验结果

漏热系数:

制冷剂流量:

有关制冷剂比烯和比恰差;

压缩机制冷量:

容积效率:

GB/T5773—2004

开启式压缩机的轴功率和封闭式压缩机的输人功率,g)

等嫡效率;

制玲系数:

i)x法和 Y法试验的偏差。

5试验方法

5. 1 方法 A;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图 1)5、1.3构造

第二制冷剂量热器由一组直接蒸发盘管作蒸发器,该热发器被悬置在-个隔热压力容器的上部,电加热器安装在容器底部并被容器中的第兰制玲剂漫没着。制冷剂流量由靠近量热器安装的膨胀润调节。为了减少外界热量的影响,膨胀阀和量热器之间的管道应隔热

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超过压缩机制冷量的5%。应以0.005MPa分度的压力测量仪表测量第二制冷剂压力,并应使第二制冷剂压力按照GB9237的规定不超过量热器的安全限度。logp

量热器

压辅机

加热器

流程图

5.1.2需热量的标定

净凝型

图 1 方法 A

关闭量热器制冷剂进,出口截阀后进行漏热量的标定。log p-h图

hpa 2a1

调节输人第二制拎剂的电如热量,使第二制冷剂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5℃左右,并保持其压力不变。环境温度应在43℃以下,保持其温度波动不超过士1℃,电如热器输人功率的波动应不超过土1%,每隔1h测量一次第二制冷剂压力,直至连续四次相对应的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值的波动不超过土0.5℃,漏热系数用式(1)计算:

注:公式中符号见附录B,下同。5. 1. 3试验程序

5.1.3.1压缩机制冷剂啵气压力通过膨涨阀调节,吸气温度由输人给第二制冷剂的电加热量调节,5.1.3.2压缩机制冷剂排气压力通过改变冷疑器冷却水量、换热面积或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也可册排气管道中压力控制阀溺节

GB/T 5773--2004

5.1.3.3在试验周期内,输人电热的波动引起压缩机制冷量的变化感不超过1%。如果加热器是间断工作的,则与第.制冷剂液体压力相对应的饱和激度(或露点温度)的变化应小于士0.5℃。5. 1. 3. 4

附加数据

基热器出制冷剂气体压、温度:b)

膨胀阀前的制冷剂液体压力、温度;量热器环境温度:

第二制冷剂压力;

输人热器的电加热量。

制冷量计算

5. 1. 4. 1

5. 1. 4. 2

由试验测得的制冷剂流盘

规定工况实测制冷量

Φ + F,

hta hm2

5.2方法B:满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图2)5.2. 1构造

Vge(hg)

满滋式制冷剂量热器由一个承压的蒸发器几个并联的承压蒸发器构成,在蒸发器中热量直接输给由试验压缩机进行循环的制冷剂。制冷剂流量山靠近量热器安装的膨胀阀或液面控制器调节。为了减少外界热量的影响,膨胀阔与量热器之问的管道应隔热。

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超过压缩桃制冷量的5%。虽热器应安装有安全保护器,按照GB9237的规定应使制冷剂压力不超过蒸发器的设计压力。logF

原热器

压缔机

冷凝器

加热器

流程阁

5.2.2漏热量的标定

图2方法 B

hgt hg:

kog n-h图

5.2.2.1量热器充入止常运转所需的制冷剂液体,关闭制冷剂液体和气体截止阀。调节输入的热量,使制冷剂湿度比环境温度高15℃左右,环境温度应在43℃以下,保持其温度波动不解过士1℃5.2.2.2着用液体进行训热时,进、出温度波动应不超过士0.3℃,并控制流星使进,出口温差不小于6℃。热平衡建立后,在流量不变情况下,每隔h测量加热液体进、出口温度和制冷剂饱和渴度(或露GB/T 5773—2004

点温度)次,直至进、出可温度连续四次测量值的波动不超过土.3℃和制冷剂温度波动不超过主0. 5℃

若用电加热时,输人功率的波动应不超过十1%。热平衡建立后,每隔1测量制冷剂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次,直至连续四次湿度值波动不超过二05℃。5.2.2.3输人量热器的热量

用液体如热时:

重=c(—2)qml

用电加热时,即为输人电如热器的功率。5.2.2.4漏热系数计算

5.2.3试验程序

5.2.3.1压缩机制冷剂吸气压力通过膨胀阀调节,吸气温度由输入热量调节,只有在控制液位的情况下,吸气压力由输给量热器的热量节,气温度由输人过悠器的热量控制,5.2.3.2压缩机制冷剂排气压力通过改变冷凝器冷却水量、换热面积或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也可用排气管道中压力控制阀调节。

5.2.3.3若用液体加热时,进、升1温度被动应不超过10.3℃,并控制流童使进,出口溢差不小于6,加热液体流量波动应不超过十0.5%。若用电加热时,输人功率的波动应不超过士1%。5.2.3.4在试验周期内,输人热量的波动引起压缩机制冷的变化应不超过1%。如果加热器是间断工作的,则与制冷剂液体相对应的饱和溢度(或露点温度)的变化应小于二0.5,5.2.3.5附加数据

a)蒸发器出!制冷剂体正力、溫度;b))

膨胀孵前制玲剂液体压力、温度:量热器环境温度;

量热器加热液体的流量和进、出温度:e)

输人热器的电加热。

5. 2. 4制冷量的计算

5. 2. 4. 1

由试验测得的制冷剂流量

用液体加热时

b)用电加热时

姚定工况实测制冷罩

5.2. 4. 23

4m - Ct -)m±F( --)

重+(t)

hge -- hte.

ethan ha?

ia= Qoml

5.3方法C: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图3)5.3. 1构造

(6)

式制冷剂量热器由一组套管构成,中压缩机进行循环的制冷剂液体在管内蒸发并过热。管间通人己知其性质的血热液体,提供使管内制冷剂蒸发和过热所需热量。该热器也可以由一组具有适当长度和直径的管状压力容器构成,在中液体制冷剂进行蒸发,此时,管状容器应是电绝缘的,并且装有电期热装置,电册热装置可以装在管状容器内,也可以装设在臂状容器外表面,冷剂流最由靠近量热器安装的膨胀阀调节。为了藏少外界热量的影呦,膨胀阀与量热器之间的管道应隔热。

量热器的漏热量成不趋过压缩概制冷的5器。GB/T 5773—2004

当加热器在量热器外装加热时,加热器电绝缘外表面应安设10个以上等距离分布的温度测量点,以确定计算漏热量时所需的表面平均温度。应洲加热液体的温度,并确保压力不超出设备的妄金极限:应采用保护措施.按照GB9237的规定,应使制冷剂压力不超过设备的安全极限,Ing p

电热腿

流程图

5.3.2漏热量的标定

净凝器

图3方法C

Itge hig

logp-阁

5.3.2.1当量热器为套管式时,管间通入加热液体.调节其流和进口温度,使其进1.1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5℃左右,波动不超过去0,3℃,并控制流最,使其进,出口温差不小于6℃。当量热器为管状容器时,输人电加热量使其表面平均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5℃。坏环境温度在43℃以下时,保持其温度波动不超过±1℃,

5.3.2.2者用被体加热时,在流蛋稳楚的情说下,每漏1h测量一次期热液体进、出口温度,直至进、出L1温度连续四次测量值的波动不超过土U. 3℃。若用电加热时,输人均率的波动成不超过1,每隔11测量次制冷剂饱和温度(或露点温度),直至四次温度值波动不过士0.5℃,5.3.2.3输人量热器的热罩

用液体加热时:

Φ—(t—t)4

用电加热时.Φ即为输入电加热器的功率。5.3.2.4漏热系数计算

用液体调热时:

用电加热时:

5.3.3试验程序

2(t +) -.

5.3.3.1压缩机的制冷剂吸气压力通过膨涨阀调节,吸气温度由输人热量控制,(93

.( li )

5.3.3.2压缩机的制冷剂排气压力通过改变冷凝器冷却水量、换热面积或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也可由排气管道中压力控制阀凝节。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