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HG 2805-1996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18 13:25:52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HG 2805-1996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标准,以下是合理归纳的内容,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内容。 ---

《HG 2805-1996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一、检测项目

标准中包含的检测项目通常涉及阻燃输送带的性能和安全性。具体检测项目可能包括:

  • 外观质量检测(检查表面是否有明显缺陷如气泡、裂纹等)。
  • 物理性能检测
    • 输送带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
    • 覆盖胶的拉伸强度、老化后性能。
    • 织物芯结合强度。
  • 阻燃性能检测
    • 输送带的垂直燃烧性能。
    • 输送带的抗静电性能。
    • 输送带的阻燃性(停止火焰自熄时间)。
  • 抗撕裂性能检测(输送带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物料冲击的表现)。
  • 耐磨性能检测(工作中表面胶的耐磨损能力)。

二、检测方法

标准中针对每个检测项目,可能配备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 外观质量检测:直观检查或者通过仪器进行表面测量。
  • 物理性能检测方法
    • 采用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测试。
    • 老化试验箱进行热老化后性能检测。
    • 使用剥离试验设备测试芯层结合强度。
  • 阻燃性能检测方法
    • 垂直燃烧仪进行燃烧试验测定。
    • 静电测试仪测定抗静电性能。
    • 规定条件下检测输送带燃烧后的自熄时间。
  • 抗撕裂性能检测方法:专业撕裂试验设备,对输送带施加一定作用力并评估撕裂情况。
  • 耐磨性能检测方法:通过摩擦试验设备进行耐磨性能评估。

三、涉及的产品

本标准主要涉及煤矿井下使用的织物芯阻燃输送带。具体类别包括:

  • 普通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耐热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抗撕裂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防静电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耐油、耐酸碱等特殊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总体来说,该标准定义了煤矿井下阻燃输送带的产品性质与使用性能的技术要求,确保了煤矿行业特殊环境下的安全与耐用性。

---

备注:具体的内容以完整查看《HG 2805-1996》标准最终文本为准,上述内容仅是通过对相关标准的归纳整理。

HG 2805-1996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标准号:HG 2805-1996

标准类别:化工行业标准(HG)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1993-05-01

标准状态:现行

HG 2805-1996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的简介

HG2805-1996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HG2805-1996

HG 2805-1996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的部分内容

HG2805-1996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是一种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为尽快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本标准等效采用了国外先进的英国国家标准BS3289:1990%下用织物芯输送带(包括难燃性能)》。在所引用的国家标准中《输送带滚简摩擦试验方法》、《输送带酒精喷灯燃烧性能规范及试验方法》《输送带丙烷燃烧器燃烧试验方法》三个国家标准都已等效采用了英国国家标准BS3289:1990。另外,有部分引用的国家标准,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制定的,与英国国家标准也基本一致。而输送带的《平均带厚测量方法》、《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粘合强度试验方法》和《撕裂强度试验方法》四项国家标准因与BS3289:1990有所差异,本标准未予引用,分别等效采用BS3289:1990以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予以规定。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HG4-1619-87。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附录 C、附录 D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江苏省煤矿研究所、辽宁阜新橡胶总厂、中国煤炭工业部徐州输送带维修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冰、韩德深、刘念喜、蔡鹏、李平、辛永录、孙葬。365

HG2805-1996

BS前言

本标准是在英国橡胶标准政策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的。本标准是BS3289:1982的修订本。自本标准发布日起,该版即行撤消。在应用本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现行的标题和范围着重强调其适用范围是井下用输送带。b)高能丙烷燃烧试验是根据最新煤矿并下安全规程制订的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使按标准制成的带能满足矿井下各种使用要求,并且具有阻燃性。与本标准一致并不免除其法律责任366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HG2805—1996

代替HG4—-1619—87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用织物芯结构的阻燃掩送带(以下简称“阻燃带”)的物理机械性能、阻燃性能、尺寸、标志、接头、贮存和运输、外观质量及试验方法。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织物芯阻燃输送带。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3684-1983运输带导电性规范和试验方法(neqISO284:1982)GB/T3685-1996输送带酒精喷灯燃烧性能规范和试验方法(eqISO340:1988)GB/T3690--1994织物芯输送带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测定方法(eqvISO283:1990)GB/T4490---1994输送带尺寸(eqvISO251:1987和ISO583:1990)GB/T5723—199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试验用试样和制品尺寸的测定(eqv1SO4648:1991)GB5752-1992输送带标志(neqISO433:1991)GB/T6757--1986输送带贮存和搬运通则(eqvISO5285:1978)GB/T7986—1987输送带滚简摩擦试验方法GB/T16412-1996输送带丙烷燃烧器燃烧试验方法3结构

阻燃带以整体织物或多层帆布为带芯,带芯应浸有阻燃化合物并覆以阻燃覆盖层,整条带应固化或硫化为一体。

带的边缘应以阻燃材料完全包覆。边缘覆盖层材料应硫化或固化在覆盖层和织物上,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

4织物

织物要均匀、牢固、无打结、瘤节及捻度不勾等缺陷。5物理机械性能

煤矿井下用阻燃带的物理机械性能见表1。非煤矿井下用阻燃带的物理机械性能见表2。带的型号是由其纵向拉伸强度来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6-06-07批准1997-01-01实施

全厚度拉伸强度/(kN/m)

HG2805—1996

拉断伸长率/%

注:“*\者为国际标准的R10系列,希望尽量采用此系列规格。表2

全厚度拉伸强度/(kN/m)

撕裂强度/kN

厚度/mm

拉断伸长率/%

6长度

HG 2805—1996

表2(完)

全厚度拉伸强度/(kN/m)

阻燃带长度的极限偏差及测量方法按GB/T4490规定进行。拉断伸长率/%

单卷带长度的极限偏差为带长的,%,为特定输送机定做的带的长度,不得小于双方协议规定长度。

7宽度

阻燃带宽度的极限偏差测量方法按GB/T4490规定进行。带的宽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宽度/mm

极限偏差

条带上任意两点的最大宽度差值10mm

8带的厚度

HG 2805—1996

带的厚度应按附录A和附录B进行测量,厚度值应符合表1规定。测量带的厚度时,任意两次测量值的差值应符合以下规定:

a)平均总厚度不大于10 mm的带,厚度差不大于1mm;b)平均总厚度大于10mm的带,厚度差不大于平均带厚的10%。9覆盖层厚度

9.1覆盖层平均厚度

根据附录B测量和计算的覆盖层平均厚度不得小于双方协议中规定的覆盖层厚度。9.2任意点的覆盖层厚度

当按附录B进行测量和计算时,任意测量点的覆盖层厚度不小于覆盖层规定厚度的70%。9.3距带边缘25mm内和12mm内的覆盖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表4规定值。表4

≤1350

9.4边胶宽度

覆盖层厚度规定值

覆盖层最小厚度与规定厚度的比率/%距边缘 25 mnm 内

边胶宽度应不大于9mm,且要均匀,避免露出带芯。10织物接头

10.1横向接头

10.1.1整体织物芯带芯体不允许有横向接头。距边缘12mm内

10.1.2多层帆布芯带芯体的横向接头与带的纵向轴线的夹角45°~70°接头间最小间距的要求如下:a)外层织物接头的间距不得小于100m,接头应对接紧密且无搭选现象,b)同一内层接头的间距不得小于15m,任何一段200m的长度上接头数不得大于2个;c)相邻布层上接头的间距不得小于3m;d)不相邻布层上接头的间距不得小于带宽的两倍。10.2纵向接头

10.2.1整体织物芯带的织物不得有纵向接头。10.2.2多层织物芯带的织物纵向接头数应符合表5的规定。370

W≤650

650

1200

1 600

HG 2805—1996

1)如带芯两外层没有纵向接头,则此数可以加倍。0

2)如带芯每个外层的纵向接头不多于2个,则此数可以加倍。10.3成品带的带接头

10.3.1整体带芯输送带不得有带接头。纵向最多接头数

10.3.2长50m以下(包括50m)的多层带芯输送带不得有带接头,50m以上多层带芯输送带允许有一个带接头,但接头到带端的间距不得小于10m。注:生产厂家应提供关于接头位置的数据。11外观质量

成卷带在铺开后应基本平直,带的表面及边部不得有鼓泡和影响使用的其他表面缺陷,带芯应由覆盖层完全封闭、以防受潮变质。12全厚度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阻燃带的全厚度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方法按GB/T3690进行。试样选择C型2]。全厚度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的平均值应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13粘合强度

阻燃带的粘合强度试验按附录C进行。13.1覆盖层与带芯粘合强度及带芯内部粘合强度覆盖层与带芯粘合强度及带芯内部粘合强度应按附录C进行试验,其结果不得低于表6规定值。表6

两试样平均粘合

强度的平均值

两试样最低粘合强度的较低值

13.2边胶粘合强度

覆盖层与带芯间粘合强度

整体带芯的内部粘合强度

布层间粘合强度

含棉纤维帆布

100%合成纤维帆布

如需测定边胶粘合强度时,应按附录C的规定在拉力试验机上沿与带边平行的方向以不大于采用说明:

1] 根据国内实际情况,BS 3289 有所不同。2]BS3289中规定C型试样的中宽度为25mm和26mm,而1SO283:1990中规定为25±2mm。371

HG 2805--1996

50mm/min的速度剥离边胶,以平均剥离力除以带厚的商表示边胶粘合强度,其值不小于2.6kN/m。13.3标准覆盖层与附加覆盖层的粘合强度按附录C的规定试验并记录附加覆盖层和标准覆盖层之间的粘合强度。注:附加覆盖层与标准覆盖层间的粘合强度是非标准化的。14撕裂强度

成品带的撕裂强度试验方法按附录D进行。A法和B法试验的平均值都不得小于表1和表2规定值。

15电阻

电阻试验按GB/T3684进行。

阻燃带上、下两面的表面电阻平均值均不得大于3×10°α。16阻燃性

16.1滚筒摩擦试验

阻燃带的滚简摩擦试验按GB/T7986进行。在每个试样的试验过程中或试样断裂后,试样任何部位均不得出现任何明焰或炽燃现象。每次试验测得的滚简表面温度不得商于325℃C。16.2酒精喷灯燃烧试验

阻燃带的酒精喷灯燃烧试验按GB/T3685的B法进行。阻燃带的酒精喷灯燃烧试验的要求如下:a)6个全厚度试样在把喷灯移开后全部明焰或炽燃时间的平均值不得大于3s,其中任何单个值不得大于10s;

b)剥去覆盖层的两组各九个试样(纵向、横向试样各九个)在把喷灯移开后明焰或炽燃时间的平均值不大于5s,其中任何单个值不大于15s。c)在单个全厚度试样平均明焰或炽燃时间的平均值不大于3s,而其中某个值大于10s的情况下,应重新取六个试样复试一次。在任意组剥去覆盖层的单个试样平均明焰或炽燃时间的平均值不大于5s,而其中单个值大于15s的情况下,应重新取同样九个试样复试一次。16.3丙烷燃烧试验

阻燃带的丙烷燃烧试验方法按GB/T16412进行。阻燃带的丙烷燃烧器燃烧试验方法分为高能燃烧试验方法和一般燃烧试验方法。供需双方根据协议决定所采用的试验方法。17

判定是否烧坏的标准为:

a)烧坏包括发脆、硬化、裂开、起泡及其他原来没有的缺陷。b)测量前可用干布将试样表面上的烟迹,油污擦去,带表面因燃烧而发现烟灰,沉积或光泽消失现象不应判为烧坏。

c)各向尺寸不大于5mm的气泡或不大于5mm其他小缺陷处理如下:①烧伤点不超过5处的小缺陷不算烧坏。②距离其他气泡及其他缺陷50mm以外不算烧坏。③任何更多的小缺陷在试样表面形成直径不超过50mm的一个圆,而各组的间距均在30mm以上也不算烧坏。

采用说明:

11BS 3289 中无一般然烧试验方法。372

HG 2805--1996

d)试样上、下覆盖层所剩全宽未烧坏长度应如GB/T16412图3中L所示,并用钢卷尺沿试样纵向表面进行测量。进行高能丙烷燃烧试验时,阻燃带应符合下列条件之:①全宽未烧坏部分长度大于2250mm;②最高平均温升值不大于90℃,烧坏带长不大于2000mm,且剩余全宽未烧坏部分长度大于250mm,

③最高平均温升不大于80℃,烧坏带长不大于2250mm且剩余全宽未烧坏部分长度大于250 mm。

试验中若发生偶然事件中止试验时,应记录试验经过,17抽样

17.1所取样品应能代表整批产品。试样的检测由试验管理部门进行。检验样品应于阻燃带制成后至少48h方可切取。阻燃带的外观质量和规格尺寸应逐条进行检查。17.2阻燃带以8000 m为一批,在每批成品中抽取一段进行物理性能和阻燃性能试验。17.3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一般情况下只需进行出厂检验。在进行型式检验时,应检验本标准中有要求的全部项目。在进行出厂检验时,只检验宽度、带的总厚度、覆盖层物理性能、全厚度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粘合强度、撕裂强度、电阻和酒精喷灯燃烧性能。17.4物理机械性能和安全性能试验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应在该批产品中另取相间数量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试,复试后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18标志贮存和运输

输送带的标志应执行GB57522。若上下覆盖层厚度不致时,标志应在较厚的-面上。在成卷带的外表面距带端约1m的部位标上生产批号,该批号至少40mm高。标志要足够牢固、在运输、存放和安装过程中不会磨损。

输送带的贮存和运输按GB/T6757进行了。采用说明:

1 BS 3289在本条中对高能丙烷燃烧试样的取样部分已在GB/T 16412中做了详细规定,本条中不再重复。本条新增加了BS 3289中没有的产品检验方面的内容。2了 BS 3289中内容与我国国情不符,且GB5752为强制性标准。3了BS3289无该条内容。

A1原理

HG 2805—1996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平均带厚测量方法

在七个点上测量带厚,且以七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带厚值。带的厚度和覆盖层厚度在同一试样上测量。A2测量工類

采用符合GB/T5723规定的转动指针式厚度计。测足对试样施加的压力为(22士5)kPa。A3试样

从全厚度的阻燃带上切取一块矩形试样,长度为80mm,宽度为带的全宽。切面与带边成直角,切割边缘要整齐,试片表面要平整。A4程序

将试样平放在托台上,必要时用手指压平。让试片在托台两边伸出的端头保持与托台同高,沿图A1所示B-B线上七个点测量带厚。

6等分

A5结巢的计算和表示

带全宣

记录七个点上各点的带厚度,各测量值均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计算七个结果的平均值,将其作为平均带厚值(以mm为单位)。374

B1原理

HG2805—1996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

在层间未剥离的带的切割边缘上测量上、下覆盖层厚度。B2装置

最小分度为0.1 mm的光学测微仪。B3试样

按附录A中A3的规定,沿图A1所示的A一C线切取试样,切面与试样表面成直角。B4程序

B4.1平均覆盖层厚度

注:测量上、下覆盖层平均厚度的程序与此相同。B4.1.1对于覆盖层材料直接覆盖在带芯上的带按以下规定(见图B1)在带表面(上覆盖层)和带芯织物组织表面之间找出七个测量点。fa

6等分

a)t和 t是带表面(上覆盖层)到最靠近 D、E两线上织物波峰间的距高;注:D线和 E线距带的每一边各 25mm。b)t2和 ts是五条F线上最接近每一条线的带表面(上覆盖层)到织物波蜂间的距离;注:五条F线是贯穿带宽在D、E间的等距离线。B4.1.2对材料不同但却相容的带,标准上覆盖层材料被固化或硫化在原有的标准覆盖层材料上形成附加盖层厚度。按如下规定测量七次(单位:Imm),测量带表面(上覆蓝层)与附加覆盖层和标准覆盖层材料界面间的距离(见图B2)。375

HG 2805--1996

6等分

标准覆差层

附加覆盖层

a)t和t 是在最接近D、E两线中每一处带面和交界面间的距离(交界面是指附加覆盖层和标准覆盖层的交界面);

注: D 线和 E 线距带的每一边 25 mtm 。b)t和t是带表面(上覆盖层)与五条F线中最接近每一条上附加覆盖层和标准覆盖层材料界面间的距离。

注,五条F线是位于带的全宽上D、E间等距离线。B4.1.3对材料不同又不相容的带,标准上覆盖层通过粘合层固化到带芯上,按如下规定(见图B2)测定带表面(上覆盖层)与表面覆盖层材料和粘接层之间界面间的距离,共测七次。a)t,和t是带表面(上覆盖层)和D、E线中每一条上表面材料与粘合层之间界面间的距离;注:D、E线各距带边25mm。

b)t2和t是带表面(上覆盖层)与五条F线中每一条上表面材料和粘合层之间界面间的距离。注:五条F线是贯穿全宽D和E间的等距离线。B4.2局部薄的带覆盖层厚度的测量注;测量局部薄的上、下覆盖层厚度的程序与此相间。B4.2. 1如果肉眼能看出某个部位(不包括试样边缘25 mm以内)覆盖层明显较薄,应按以下程序测量其厚度。

B4.2.2对覆盖层材料直接覆在带芯上的带做四次测量。测量较薄范圃内四个从带表面(上覆盖层)到相邻织物波峰间的距离,如图 B1 所示的 t。、tb、t。和 ta的位置。B4.2.3对材料不同但可相容的带,标准上覆盖层材料被硫化或固化到标准覆盖层材料上做附加覆盖层,记录以下厚度值中较小的值。a)带表面与附加覆盖层和标准覆盖层的界面间的最小距离;b)带表面与较薄区城内四个相邻织物波峰之间四个距离的平均值。如图B1所示的、、t。和ta位置。

B4.2.4覆盖层材料不同且不相容的带,标准上覆盖层材料通过粘合层固化到带芯上,记录下列值中的较小值。

a)带表面与表面材料和粘接层之间界面间的小距离;b)带表面至有关区域内四个相邻织物组织点间所测四个距离的平均值。如图B1所示的t。、tb、t。和ta 的位置。

B4.3在带边缘25mm内和12mm内的最小覆盖层厚度注:测量上、下覆盖层最小厚度的程序与此相间。376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HG 2805-1996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HG 2805-1996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HG 2805-1996 煤矿井下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