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19 11:20:31
GB/T 16531-1996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GB/T 16531-1996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中,涉及多个检测项目和方法。下面是这些内容的简要描述: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标准中对每个检测项目都有相应的测试方法规定,包括使用的设备、操作步骤及评价标准。这些方法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涉及产品:
该标准适用于半柔软射频同轴电缆组件,主要用于各种通信设备和系统中,比如无线电、电视、雷达等设备中的高频信号传输。
标准中的具体条目和细节可以通过查阅正式的《GB/T 16531-1996》文档进行获取,它提供了完整的测试方案和合格评定指南。
GB/T 16531-1996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
标准号:GB/T 16531-1996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6-09-09
实施日期:1997-05-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6531-1996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的简介
本分规范适用于传输横电磁波(TEM)的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GB/T16531-1996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GB/T16531-1996
GB/T 16531-1996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的部分内容
ICS_33.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531-1996
idt IEC 966-3:1992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Radio frequency and coaxial cable assembliesPart 3: Sectional specification forsemi-flexible coaxial cable assemblies1996-09-09发布
1997-05-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 16531--1996
IEC前言
有关文件
4定义
4.1半柔软同轴电缆
4.2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
5设计和制造要求
5.1电缆设计和结构
连接器的设计和结构
外形和界面尺寸
电气试验
9.1反射特性
插入损耗稳定性
相位差
相位随温度的变化
屏蔽效率
耐电压·
10机械强度试验
弯曲疲劳、
11环境试验·
11.1推荐的严酷度.
11.2振动、碰撞和冲击
12特殊试验方法
12.2扭矩
反复弯曲:
第一篇
第二篇 试验方法
GB/T16531—1996
13试验一览表
13.1概述
鉴定批准程序
13.3推荐的鉴定试验一览表
13.4能力批准程序
第三篇
试验一览表
GB/T16531--1996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966-3:1992《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
在我国,射频同轴电缆和射频连接器的研制、生产和使用已相当普遍。同时也大量研制生产和使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为适应国际贸易和技术经济交流的需要,使国内生产的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的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检验与国际上一致,便于国内产品与国际产品互换。为此,等同采用IEC标准制定我国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国家标准是必要的和及时的。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电子线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菊、石斌、王讽、陈书元。GB/T16531—1996
IEC 前言
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在技术问题上的正式决议或协议,是由对这些问题特别关切的国家委员会参加的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对所涉及的问题尽可能地代表了国际上的一致意见。2)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推荐标准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认可。3)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IEC希望各国家委员会在本国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IEC标准文本作为其国家标准。IEC标准与相应国家标准之间的差异,应尽可能在国家标准中指明。本分规范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第46技术委员会(通信和信号用电缆、电线、波导、射频连接器及附件)的46A分技术委员会(同轴电缆)制定。本分规范文本以下列文件为依据:DIS
46A(CO)145
表决报告
46A(CO)154
表决批准本分规范的详细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表决报告中查阅。N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Radio frequeney and coaxial cable assembliesPart 3:Sectional specification forsemi-flexible coaxial cable assemblies第一篇 总 则
本分规范适用于传输横电磁波(TEM)的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GB/T 16531—1996
idt IEC 966-3:1992
本分规范应与IEC966-1《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一起使用,条款编号与总规范中的相同,缺少的条款见总规范。2目的
本分规范规定了由半柔软同轴电缆和同轴连接器组成的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试验的统一要求。本分规范应由详细规范补充,详细规范应规定具体应用所需的详细内容。3有关文件
IEC68环境试验
IEC96-2:1988射频电缆第2部分有关电缆规范IEC410:1973计数检查抽样方案和程序IEC966-1:1988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IEC966-1:1990更改单1
IEC966-1:1995更改单2
IECQC001002:1986IEC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1ECQ)程序规则
4定义
4.1半柔软同轴电缆semi-flexible coaxial cable指具有管状外导体并能进行几次弯曲的电缆。4.2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semi-flexible coaxial cable assembly由半柔软同轴电缆和连接器组成,作为具有规定性能的单个元件使用。注:按本分规范制造的电缆组件由一段半柔软同轴电缆和两个连接器组成。当详细规范中有规定时,组件还可以包含组件和互连端的识别标志,也可以对终端盖帽和其他附件作出规定。如图1所示。对于本分规范,总是把一个电缆组件视为一个整体单元,所有规定只适用于成品组件而不适用于其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9-09批准1997-05-01实施
中单个和未装配成套的部件。
连接器1
标志端1·
当有规定时。
5设计和制造要求
5.1电缆设计和结构
GB/T 16531-—1996
标志·
半柔软电缆
图1电缆组件示例
标志端2″
连接器2
凡有可能,电缆应符合IEC96-2的规定。需要时,为了符合详细规范的要求,制造厂可采用保护管或不符合IEC96的电缆。
电缆所用的材料应作为工程数据在详细规范中给出。5.2连接器的设计和结构
必要时连接器所用的材料应作为工程数据在详细规范中给出。5.3外形和界面尺寸
外形尺寸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详细规范宜含有图样。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参考图代替图样。第二篇试验方法
8概述
除了下面指出或说明的试验方法外,其他试验方法都在总规范或详细规范中给出。9电气试验
9.1反射特性
回波损耗(Ar)为优选参数,也可以规定反射系数(r)或电压驻波比(VSWR)。其中:
A, = -- 20log1o irl
或VSWR =(1+ iri)/(1 - lrl)
9.4插入损耗稳定性
本试验不适用于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9.7相位差
如果在一个匹配装置中含有二个以上的电缆组件,则应清楚地标出基准电缆组件。9.8相位随温度的变化
根据电缆组件的应用情况,可以采用下述二种方法之一来确定作为温度函数的相位变化:方法I:给定温度范围内的相位变化2
GB/T16531-1996
频率和温度范围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试验结果可以用(°)/GHz或(°)来表示。优先选用频率归-化单位(°)/GHz。
方法亚:作为温度函数的相位灵敏度。即:相位变化的导数频率和温度范围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试验结果可以用(°)/GHz/K或(\)/K来表示。优先选用频率归化单位(°)/GHz/K。
9.9屏蔽效率
9.9.1程序
转移阻抗应按IEC966-1中附录D(更改单2)的规定进行测量。9.9.2要求
转移阻抗应低于规定的最大值。当在30MHz下进行试验时,详细规范宜在下述优选最大值中指定一个:30mm
9.9.3电缆详细规范应规定的内容a)被试电缆组件的安装细节;
b)转移阻抗的最大值。
9.10耐电压
9.10.1程序
用直流或交流峰值表示的试验电压宜从下列优选值中选取:500V/700V/1kV/1.5kV/2.5kV/3kV/5kV。如果在详细规范中没有具体规定,试验应在海平面上进行。此外,可在详细规范中对高度提出要求,其优选值为:
海平面:86kPa~106kPa
10km:25kPa
20 km:4. 4 kPa
9.10.2要求
应无击穿或闪络。
9.10.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a)试验电压;
b)如果不在海平面试验时的大气压力。10机械强度试验
10.2弯曲
本试验不适用于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10.3弯曲疲劳
本试验不适用于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11环境试验
11.1推荐的严酷度
除非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环境试验的严酷度应从IEC966-1的附录E(更改单1)中选取。11.2振动、碰撞和冲击
如果需要,这些试验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3
12特殊试验方法
12.2扭矩
12.2.1程序
GB/T 16531-1996
电缆组件耐扭曲的能力应采用与电缆和连接器的交接面严格成轴向的扭矩来试验,扭矩应在顺时针或逆时针两个方向上至少施加60s。12.2.2要求
在施加扭矩每60s后,应对电缆与连接器的交接面进行目力检查。电缆和连接器不应有损坏,且两者之间应没有角度位移。
12.2.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a)扭矩值。
12.3反复弯曲
12.3.1目的
确定电缆组件经受多次反复弯曲的能力。12.3.2程序
在电缆组件的整个长度上应用一个往返拉力装置进行一定次数的反复弯曲。两个滑轮的半径应与电缆的最小动态弯曲半径相同。滑轮应固定,以使电缆在每个滑轮上的弯曲角大于90°,如图2所示。在张力F,的作用下,往返拉动电缆组件,除非另有规定,F.应等于100m长电缆的重量。拉动速度不应小于1 m/min。
图2反复弯曲装置
12.3.3要求
试验后,电缆组件用目力检查时应无损伤。电气要求应符合详细规范中的规定。12.3.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a)循环次数(通常往返拉20次);b)适用的电气试验和要求极限。第三篇试验一览表
13试验一览表
13.1概述
除了电气、机械和环境试验要求外,详细规范还应规定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及相应的检查水平,合格质量水平和周期。凡有可能,应规定表1中完整的试验组(例如:Eb、Ep、Vt),以代替单项试验。对于表1,注释如下:
n——样本大小;
A合格判定数;
IL-—按IEC410的检查水平;
GB/T16531—1996
一按IEC410的合格质量水平。
1如果制造厂希望在连接器和电缆上分别进行模拟试验以代替这些试验,那末,他宜向用户示范确保:这些试验能使详细规范的要求在检验的最后阶段得到满足(见IECQC001002的12.3.4和更改单1),2适宜只规定9.5或9.7中的一种。表1规范用试验分组
推荐的试验分组
试验项目
外观检验
尺寸检验
反射特性
插入损耗
耐电压
内、外导体连续性
阻抗均匀性
传播时间
电气长度稳定性
相位差
相位随温度的变化
屏蔽效率
额定功率
电缆抗压
反复弯曲
振动、磁擅、冲击
气候顺序
稳态湿热
温度快速变化
盐募和二氧化硫试验
推荐的严醛度
标有的周期试验应在由用户和制造厂两者之间确定的CQC(能力鉴定元件)上完成13.2鉴定批准程序
按IEC966-1的附录G更改单2)。
13.3推荐的鉴定试验一览表
试验项目
外观检验
尺寸检验
反射特性
插入损耗
耐电压
绝缘电阻
内、外导体连续性
阻抗均匀性
传播时间
电气长度稳定性
相位差
相位随温度的变化
屏蔽效率
额定功率
电缆抗压
反复弯曲
振动、磁撞、冲击
气候顺序
稳态湿热
温度快速变化
盐雾和二氧化硫试验
13.4能力批准程序
按IEC966-1的附录G(更改单2)。GB/T16531-1996
表2试验一览表
用户应优先按表1所规定的相应试验组来规定试验项目。试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6531-1996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6531-1996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6531-1996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