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20 09:38:07
GB/T 16913.3-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GB/T 16913.3-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标准中,以下是涉及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产品**的内容分析: ---1. 检测项目:
本标准主要针对粉尘物性的堆积密度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
- 粉体物料的堆积密度。
- 粉尘颗粒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特性。
- 粉尘堆积状态的稳定性。
2. 检测方法:
标准中采用的是自然堆积法进行堆积密度的测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取样制备:按照规定的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粉尘样品。
- 设备准备:使用量筒、漏斗、支架等实验设备。
- 实验步骤:
- 将粉尘通过漏斗自然堆积到量筒中,确保没有人为干预或震动。
- 待样品填满量筒后,用直尺刮平顶部。
- 数据计算:通过检测粉尘质量和量筒的体积,计算堆积密度,公式为:堆积密度 = 样品质量 / 样品体积。
3. 涉及产品: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粉体物料的堆积密度测定,常见涉及的产品包括:
- 化工产品(如硫酸钙、碳酸钙粉)。
- 建材工业中的水泥、石膏粉等粉体材料。
- 金属粉末(如铁粉、铝粉等)。
- 农产品加工的粉末(如面粉、淀粉等)。
- 矿产加工的粉体(如煤粉、矿物粉)。
总结来说,《GB/T 16913.3-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适用于各种颗粒物或粉体的堆积密度测定,它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标准化的测量手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GB/T 16913.3-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
标准号:GB/T 16913.3-1997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7-07-07
实施日期:1998-02-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6913.3-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粉尘堆积密度的一种试验方法——自然堆积法。本标准适用于粉尘堆积密度的测定。GB/T16913.3-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自然堆积法GB/T16913.3-1997
GB/T 16913.3-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的部分内容
GB/T16913.3—1997
本标准参照采用IS03923-1:1979《金属粉末——表观密度的测定一一第1部分:漏斗法》。本标准适用的测定对象是粉尘,采用自然堆积法测定粉尘堆积密度:与ISO3923-1的主要技术差异是,采用的漏斗流出口径较大,适用于所有粉尘。GB/T16913在《粉尘物性试验方法》总标题下,包括以下部分:第1部分(即GB/T16913.1):试验尘样的采集;第2部分(即GB/T16913.2):有效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第3部分(即GB/T16913.3):堆积密度的测定自然堆积法,第4部分(即GB/T16913.4):分散度的测定安德逊移液管法第5部分(即GB/T16913.5):安息角的测定注入限定底面法;第6部分(即GB/T16913.6):吸湿性的测定吸湿率法,第7部分(即GB/T16913.7):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
第8部分(即GB/T16913.8):浸润性的测定浸透速度法,第9部分(即GB/T16913.9):粘结性的测定垂直拉断法
第10部分(即GB/T16913.10):比电阻的测定圆盘法第11部分(即GB/T16913.11):工况粉尘比电阻的测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郁文、章湘华、林仲宁、严佳。本标准委托治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负责解释。过滤式同心圆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
Methods of dust character test-Part 3: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Natural bulk method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粉尘堆积密度的一种试验方法一一自然堆积法。本标准适用于粉尘堆积密度的测定。2引用标准
GB/T16913.3—1997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6913.1—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试验尘样的采集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及GB/T16913.1中定义,粉尘堆积密度bulkdensityofdust包括粉尘内部孔隙和粉尘之间空隙在内的单位体积粉尘松散体的质量。同义词:粉尘表观密度
4原理
粉尘从漏斗口在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充满量简,测定松装状态下量筒内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即粉尘堆积密度。
5设备
5.180目标准筛、电热干燥箱等实验室常规设备。5.2自然堆积法测定粉尘堆积密度的装置按图1规定,应水平放置在试验台上,其中漏斗锥度60°士0.5,漏斗流出口径12.7mm,漏斗中心与下部圆形量简中心一致,流出口底沿与量筒上沿距离115mm士2mm,量筒内径39mm,容积100cm。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7-07批准1998-02-01实施
GB/T16913.3—1997
图1粉尘自然堆积密度计
注:附录A(提示的附录)推荐一种适用于本标准规定的测定粉尘堆积密度的装置。5.3工业天平(最大称量1kg,感量2mg,精度5级)。5.4容积120mL的盛样量简,平直的尘样刮片。6测定步骤
6.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GB/T16913.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6.2尘样在105℃下干燥4h,放置室内自然冷却后通过80目标准筛除去杂物,准备测定。注:对于在小于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须相应降低。6.3按图1规定将测定装置各部件组装于试验台上,调整水平。6.4用塞棒塞住漏斗流出口。将尘样装入盛样量筒,用刮片刮平后倒入漏斗中。6.5拔出塞棒使粉尘自由落至下部量筒中,待漏斗中粉尘全部流出后,用刮片将堆积于量筒上部粉尘刮去。
6.6把装有粉尘的量简放到天平上称重。6.7粉尘堆积密度按式(1)计算:(m1+m2+m3)
式中:P——粉尘堆积密度,g/cm;m1、m2、m3
测量3次分别称得的粉尘质量,g;V一一校正后的量筒容积,cm。
(1)
连续3次测定所得的粉尘质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小于1g,否则进行第4(第5、第6)次测定,直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g,取符合要求的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7、测定报告
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b)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报告室内气象条件和测定的粉尘堆积密度。2
A1用途
GB/T16913.3—1997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W-1型粉尘三参数测定仪
W-1型粉尘三参数测定仪,是在WAZ-1型粉体三参数测试仪的基础上制作的,测量粉尘安息角、堆积密度和浸润度。
A2主要技术参数
A2.1粉尘安息角
测量范围<63
测量误差士1°
A2.2粉尘堆积密度
测量范围<8.4g/cm;
测量误差士0.1g/cm3。
A2.3粉尘浸润度
测量范围0~240mm;
测量误差士4mm。
结构特点
仪器由底盘、支座、漏斗、量筒、无底玻璃试管、水槽、料盘、量角器等部件组成,可灵活地组装成测量粉尘安息角、堆积密度和浸润度的测定装置,公用底盘、支座。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6913.3-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6913.3-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6913.3-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