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 13615-19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20 10:20:13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GB 13615-19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标准中主要涉及电磁环境保护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相关产品的内容如下: --- ### 检测项目

《GB 13615-1992》涉及到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 辐射电磁场强度
  • 接收天线附近的电磁场干扰
  • 设备电磁兼容性能
  • 电磁泄漏
  • 相邻频段的电磁干扰

这些项目旨在确保地球站工作过程中,不仅自身能正常运行,还能避免对周边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 ### 检测方法

标准中提到的一些常用检测方法如下:

  1. 辐射场强测试:通过场强仪检测地球站天线辐射的电磁场强度。
  2. 屏蔽效能测试:通过屏蔽罩或屏蔽室测试设备屏蔽电磁泄漏的效果。
  3. 天线隔离度测试:测试天线之间的空间隔离度,避免同频干扰。
  4. 频谱分析:利用频谱分析仪检测地球站发射的信号带宽及邻频干扰情况。
  5. 电磁兼容性检测:使用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评估设备对其他电磁环境和设备的影响。
--- ### 涉及产品

这一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类产品:

  • 地球站发射设备:如发射天线、放大器等。
  • 地球站接收设备:如接收天线、低噪声放大器等。
  • 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包括相关的联网接入设备。
  • 辅助设备:例如电源系统、信号处理设备、通信控制器等。

这些产品需兼顾自身运行和周边环境的电磁兼容要求。

---

总结而言,《GB 13615-1992》侧重于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通过全面的检测项目和方法,确保相关设备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及正常运行。

GB 13615-19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标准号:GB 13615-1992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2-08-19

实施日期:1993-09-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13615-19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地球站电磁环境干扰允许值。本标准适用于工作频段为1GHz~40GHz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同步气象卫星地球站以及海岸地球站。GB13615-19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5-1992

GB 13615-19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的部分内容

UDC629.783.085:621.39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3615—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reguirementsfor earth stations1992-08-19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3-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requirements for earth station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球站电磁环境干扰允许值GB13615—92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频段为1GHz40GHz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同步气象卫星地球站以及海岸地球站。

2引用标准

GB4824.1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允许值GB4824.2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GB6113电磁干扰测量仪

GB7432

GB7615

同轴电缆载波通信系统抗无线电广播和通信干扰的指标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天线部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干扰源

3.1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干扰。3.2其他空间站发射干扰。

3.3雷达,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和其他无线电发射机的同频、谐波和寄生发射干扰。3.4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辐射干扰。4干扰允许值

4.1来自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干扰允许值4.1.1与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作于同一频段的频分复用固定卫星业务的模拟卫星通信系统,假设参考电路任意话路相对零电平点上于扰噪声功率应符合下述要求:a,任何月份20%以上的时间内,噪声计加权1分钟平均噪声功率应不超过1000pW。b.任何月份0.03%以上的时间内,噪声计加权1分钟平均噪声功率应不超过50000pW。4.1.2与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作于同一频段的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CVSD)固定卫星业务的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干扰噪声功率对假设参考通道32kbit/s输出端引起的误码率应符合下述要求:a。任何月份20%以上的时间内,任意10分钟射频干扰功率应不超过相当于产生1×10-4平均误码率的解调器输入端总噪声功率的1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08-19批准1993-09-01实施

GB13615—92

任何月份0.03%以上的时间内,任意1分钟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平均误码率应不超过1×b.

10-3。

4.1.3与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作于同一频段的脉冲编码调制固定卫星业务的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干扰噪声功率对假设参考通道64kbit/s输出端引起的误码率应符合下述要求:a.任何月份2%以上时间内,任意1分钟射频干扰功率应不超过相当于产生1×10-6平均误码率的解调器输入端总噪声功率的10%。b.

任何月份0.003%以上时间内,任意1秒钟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平均误码率应不超过1×10-3。

任何月份由于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误码秒积累时间应不大于0.16%。c

4.2来自其他空间站的干扰允许值落入FDM-FM信号的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接收机任一话路中的干扰噪声功率最大允许值应不超过50pWOp。

4.3来自雷达系统的干扰允许值

4.3.1落入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信号峰值电平应比正常接收信号电平低30 dB。

4.3.2落入同步气象卫星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信号峰值电平应比正常接收信号电平低10dB。4.3.3落入海岸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信号峰值电平应比正常接收信号电平低10dB。4.4来自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允许值4.4.1来自中波和1~5频道电视广播的发射干扰,在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周围环境的电场强度应不大于125dB(μV/m)。

4.4.2来自电视广播的谐波发射干扰,落入同步气象卫星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信号电平应比正常接收信号电平低25dB。

4.4.3来自短波广播的发射干扰,在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周围环境的电场强度应不大于105dB(uv/m)。

4.4.4来自移动通信系统的谐波发射干扰,落入同步气象卫星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信号电平应比正常接收信号电平低25dB。

4.5来自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辐射干扰允许值4.5.1来自频段为300MHz以下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辐射干扰,在地球站周围环境的电场强度应执行国家标准GB4824.1的规定。4.5.2来自频段为1GHz~18GHz的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辐射干扰,落入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信号电平应比正常接收信号电平低30dB。5天线前方净空区要求

地球站天线正前方,地势应开阔,如图1所示。要求天线前方净空区内不应有树木、烟窗、水塔、建筑物、金属反射物、架空电力线、电线杆等障碍物。2

GB13615—92

成察你

世您遗

天线前方净空区要求

H一天线高度,m,D一天线直径,ma一离开天线的水平距离,m0—管形波束保护角,天线工作频段为4/6GHz时,0≥5,天线工作频段为11/14GHz时,0≥10°3

GB13615—92

附录A

干扰电平计算公式

(补充件)

A1折算到抛物面天线口面的于扰电平应按公式A1)进行计算。PR=Pn+b-G(p)

式中:PR—

一天线口面的干扰电平,dBW;

一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干扰电平,dBW;一参放输入端至天线间馈线损耗,dB;G(p)一一被干扰天线在干扰方向上的增益,dB。(A1)

地球站天线的方向性图应根据实测的方向性图求得各方向的天线增益。在没有实测方向性图时,大口径天线(直径与波长之比不小于100时)在被干扰方向上的增益应按下式进行计算:G(q)=Gmx2.5×10-3(D/)*g

G(p)=G1

G(qp)=32-25lg

G()=10

式中:G(@)

天线在被干扰方向上的增益,dB天线主瓣增益,dB;

偏离天线主波束中心轴的角度,();天线直径,m;

工作波长,m;

一天线第一旁瓣增益,dB。

Gi=2+151g

48180°

.(A2)

·(A3)

(A4)

(A5)

-(A6)

.....(A8)

如果天线直径与波长之比小于100的地球站,也应采用实际测得的天线方向性图。在无实测资料时,天线在被干扰方向上的增益应按下式进行计算。G(g) =Gm—2. 5X10-(号g)

(A9)

G(q)=G1

G(g)=52—101g号)

G(g)=10-101g 号

GB13615—92

-251g9

式中:G(@)—一天线在被干扰方向上的增益,dB;Gmax

天线主瓣增益,dB;

偏离天线主波束中心轴的角度,(°);天线直径,m;

工作波长,m,

天线第一旁瓣增益,dB。

Gt=2+151g

48180°

(o)

·(A10)

·(A11)

·(A12)

·(A13)

.(A14)

A2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干扰模拟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时,如果微波站的干扰信号载波与地球站信号载波的频率间隔小于基带高端频率时,被干扰地球站接收机基带内,一个话路中产生的干扰功率折算到接收机输入端实际射频干扰功率应按公式(A15)进行计算:P。

式中:P。一一地球站被干扰接收机输入端实际射频干扰功率,dBWPr一一地球站被干扰接收机基带内,一个话路中产生的干扰功率(加权值),dBW;Ps—一地球站被干扰接收机输入端射频信号功率,dBW;一干扰降低因子,dB。

Ps=Pe—(Lp+La)+Gmx—LeR

式中:Pe

卫星等效全向辐射功率,dBW;

Lp——自由空间损耗,dB;

La—一大气引起的损耗,dB;

地球站接收天线主瓣增益,dB;地球站接收天线输出端至接收机输入端之间馈线损耗,dB。1

B=101gbf2

22元(8f)2P(f/fm)f

exp[-(fof

二(fo+f)

一有用信号测试音有效频偏,kHz;式中:of-

]+exp[

一有用信号基带内有关话路的中心频率,kHz2f2

·(A15)

(A16)

(A17)

fm——有用信号基带最高频率,kHz;GB13615—92

P(f/f.)一一有用信号基带内有关话路的预加重因子;b——话路带宽,3.1kHz

fo—一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载波间隔,kHz;f:—有用信号的多路信号有效频偏,kHz。f.=8f·10X·(LF)1/2

Y=(-15+101gN)/20

Y =(- 1 + 4lgN。)/20

Y =(2.6+21gN)/20

式中:N。—基带内音频话路数;N≥240

60≤N。<240

12≤N.<60

LF——负荷因子,峰值(LF)1/2-3.16,在非忙时小于1附

地球站电磁环境测试方法

(补充件)

B1干扰信号空间功率通量密度测试B1.1测试目的

(A18)

·(A19)

..·(A20)

.......(A21)

落入地球站接收系统工作频段内的空间干扰信号将对有用信号产生干扰,本测试目的用以确定接收系统入口处的射频信号干扰比。B1.2测试系统(建议采用系统)B1.2.1测试系统如图B1所示。

记分析

场效应教大器

院主中源

图B1干扰信号空间功率通量密度测试系统6

B1.2.2测试系统要求

GB13615—92

天线应放置距地面1.5m以上的位置。a.

b.天线与测试仪器之间必须用性能良好的电缆连接,天线、馈线、测试仪器输入电路之间的电压驻波比应小于2.0。

场效应放大器与频谱分析仪测试连接时,机壳事先应良好的接地。测试仪器应符合GB6113的规定,灵敏度能满足系统测试要求。频谱分析仪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B1的规定。表B1

频率范围,GHz

0.001~2.5

12.5~18.6

注:上表为频谱分析仪接收带宽10Hz时的灵敏度。f.场效应放大器和衰减器应符合测试频段及系统灵敏度的要求。B1.3测试方法

灵敏度,dBm

B1.3.1根据已知干扰源发射功率量级,正确连接图B1测试系统,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仪器进行测试。

B1.3.2在地球站接收工作频段内连续扫描,观察有无干扰信号;在地球站天线工作方位上,反复测量,重点观察,在有干扰源的方位上,反复调节天线的立位和俯仰,选用正确极化,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出最大干扰电平P。

B1.3.3天线口面处干扰信号电平PR的折算应按公式(B1)进行计算。G+

式中:PR-

一天线口面处干扰信号电平,dBW,一频谱分析仪电平读数,dBW

一测试天线增益,dB;

射频连接电缆衰耗(在加衰减器进行测试时,应包括衰减器的衰耗),dB。B2干扰信号空间电场强度测试

B2.1测试目的

(B1)

为了确定地球站周围环境空间干扰信号电场强度的大小,需要进行现场实测以证明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B2.2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测试系统由天线、馈线、仪表及电源四部分组成。测试仪表应符合GB6113的规定,并经计量部门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准确。测试方法应符合以下国家标准规定:a.

GB7432附录A2。

b.GB7615中2.3条。

GB4824.2。

B3空间电场强度与功率通量密度的换算GB13615—92

当测试空间场强得到是电场强度(dB(V/m)】时可按下式换算成功率通量密度[dB(W/m2)):P=201gE-101gZ

式中:P——功率通量密度,dB(W/m);E—电场强度,V/m

Z——自由空间波阻抗,377Q。

B4频谱分析仪读数dBm与空间电场强度的换算·(B3)

用频谱分析仪测试空间干扰信号时,读数一般为dBm。可按下式换算成空间电场强度dB(uV/m):-P+A+

式中:E—空间电场强度,dB(uV/m)P—一频谱分析仪读数,dBm;

A—天线系数,dB

·(B4)

F——折算系数,dB。频谱分析仪输入阻抗为50α时,该折算系数为107dB;输入阻抗为75α时,该折算系数为109dB。

附录C

地球站周围环境干扰场强与机房自然屏蔽效果(补充件)

C1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机房对中波、电视广播发射干扰的自然屏蔽效果应以实测为准。C2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的微波载波设备抗中波广播发射干扰的能力为110dB(uV/m)。根据部分框架结构机房对中波广播发射干扰的自然屏蔽效果测试统计数据为10~20dB。当机房自然屏蔽效果为15dB时,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周围电磁环境要求中波广播电场强度应不大于125dB(uV/m)。

C3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的微波载波设备抗1~5频道电视广播发射干扰的能力为120dB(uV/m)。根据部分框架结构机房对1~5频道电视广播发射干扰的自然屏蔽效果测试统计数据为5~20dB。当机房自然屏蔽效果为5dB时,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周围电磁环境要求15频道电视广播电场强度应不大于125dB(uV/m)。8

GB13615—92

附录D

地球站其他环境要求

(参考件)

D1应避免地球站天线波束与同一频段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天线主波束在大气层内交叉。应避免地球站天线波束与飞机航线(特别是起飞和降落航线)交叉。D2

D3地球站站址应保证天线工作范围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和村庄如第5章图1所示。D4应避免在强噪声源(如大型飞机场、火车站等)附近设一类、二类卫星通信地球站。站址距大型飞机场的边沿距离不小于2000m。

D5严禁将地球站站址选择在矿山开采区。D6地球站与在生产过程中散发较多粉尘和有腐蚀性气体。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业企业之间的距离应执行国家标准GBJ4和GB8978的规定。D7地球站与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之间的距离应执行国家标准GBJ16的规定。D8地球站站址应选择在地形及地质适合房屋、天线及铁塔建筑的地方,严禁将站址选择在地震带和易受洪水淹灌的地方。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设计院负责起草。参编单位:能源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通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奎端、刘吉克、张玉功、石延亮。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 13615-19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 13615-19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 13615-19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