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1次 | 2024-12-20 10:42:35
GB/T 16995-1997 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T 16995-1997 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主要涉及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特定温度条件下的胶化时间的测定。以下是其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 热固性粉末涂料的胶化时间。
该标准主要采用一个经过校准的装置来测定粉末涂料在特定温度下的胶化时间。通常的方法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 准备受试样。
- 通过加热装置将样品加热至规定温度。
- 通过观察样品从流动到固化的时间变化确定胶化时间。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热固性粉末涂料。这些涂料通常应用于需要耐磨、防腐蚀及具有装饰效果的产品表面处理,如:
- 金属家具。
- 家用电器外壳。
- 汽车零件。
- 建筑材料。
以上是对《GB/T 16995-1997》中涉及内容的简要说明,该标准专注于检测涂料的性能,以确保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满足特定的质量要求。
GB/T 16995-1997 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
标准号:GB/T 16995-1997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7-09-26
实施日期:1998-04-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6995-1997 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的温度下(一般为180℃)胶化时间的方法。本方法不适用于超短胶化时间(少于15s)的粉末涂料。GB/T16995-1997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GB/T16995-1997
GB/T 16995-1997 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的部分内容
GB/T16995-1997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ISO8130-6:1992《粉末涂料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制定的。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8130-6:1992,其不同之处在于:引用标准中的ISO8130-9:1992《粉末涂料—第9部分:采样》,改为GB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化学工业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江苏省述阳建筑仪器设备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季小曼、华长和。881
GB/T16995--1997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各国标准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机构。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一般是通过ISO技术委员会来进行的。对已设置技术委员会的某专业领域感兴趣的各个成员团体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与ISO有联系的政府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也可参与该专业工作。ISO与从事电工技术标准化事务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密切合作。技术委员会所受理的国际标准草案,应先发送给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至少要有75%的投票成员团体同意,才能发布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ISO8130-6是由ISO/TC35色漆和清漆技术委员会,SC9色漆和清漆通用试验方法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ISO8130在粉末涂料总标题下,由下列各部分组成:第1部分
用筛分法测定粒度分布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5部分
第6部分
第7部分
第8部分
用气体比较比重仪法测定密度(仲裁法)用液体置换比重瓶法测定密度
爆炸下限的计算
粉末/空气混合物流动性的测定
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烘烤后质量损失的测定
热固性粉末涂料贮存稳定性的评定第9部分
1范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gel time of thermosettingpowder coatings at a given temperatureGB/T 16995-
eqv IsO 8130-6:1992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的温度下(一般为180℃C)胶化时间的方法。注:胶化时间的测定是表示粉末涂料特性及质量控制的一种很简单的方法。但是,用此方法测定的胶化时间并不能直接反映出粉末涂料在实际施工中的固化时间。本方法不适用于超短胶化时间(少于15s)的粉末涂料。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1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胶化时间gel time
定体积的粉末涂料在规定的条件下熔融后变为不可变形物所需的时间。4原理
定体积的粉末涂料的试样在加热块的凹坑处被加热到规定温度后,测出由熔融物中不能再拉成丝的时间。
5材料
5.1核查物:已知熔点的试验物用于核查加热块(6.1)的温度。注:对于核查180C温度时,D-樟脑是适宜的材料。5.2脱模剂:如聚四氟乙烯气溶胶分散体类物质。采用说明:
1JISO8130-6:1992中引用ISO8130-9:1992粉末涂料——第9部分采样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9-26批准1998-04-01实施
6仪器
GB/T16995—1997
6.1加热块:由一一块足够质量(以保持温度稳定)的电加热钢块构成,即应能使所选择的温度在130℃~230℃范围内的变化不大于士1℃。此温度应能用调温器控制。加热块有一圆形抛光的凹坑,其直径为(16士0.1)mm,曲率半径为(10士0.1)mm,位于上表面的中心处,供放置试验样品用。应有一足够直径的孔以放置测温器(6.2),应靠近加热块一边的中心处。低于上表面水平地延伸至加热块中心附近,其终端距离凹坑中心不超过2mm。注
1适宜的加热块实例如图1所示。2加热块需热绝缘。对于图1所示的加热块.500W的加热装置是适宜的。尺寸:mm
63.5±0.05
1--温度计插孔;2-装试样的凹坑;3—绝缘材料:4——加热装置插孔;5---球径图1加热块(实例)
6.2测温器:应有足够的测量范围,读数值准确至1℃。6.3测量匙:容量为(0.25士0.01)mL,用于将试样转移至加热块的凹坑。6.4计时器:准确至1s。
6.5搅拌器:热容量很低,尺寸适宜。注:可采用直径1mm的圆形针头,安装在绝缘棒上的搅拌器。也可用小型木制搅拌器。6.6刮刀:由软于加热块的材料制成。用来除去加热块上的试样而不致刮伤其表面。7采样
按GB3186的规定,采取受试产品的代表性样品。8揉作步骤
以一式两份样品进行平行测定。除非另有规定或有关双方另有商定,试验应在(180士1)℃下进行。将加热块(6.1)放置在无通风的室温下,把加热块升温至规定温度并使其稳定至少10min。注:加热块表面温度达到所需温度的核查,可用小块所带熔点温度的物质(5.1)放在加热板上来进行。如果需要,可按生产厂的说明用脱膜剂(5.2)对加热块的凹坑及上表面进行处理。用测量匙(6.3)将0.25mL受试产品的试样移至加热块的凹坑中,在所有试样都熔融后立即开动计时器(6.4)。用搅拌器(6.5)以小圆圈运动方式搅拌熔化物料。当开始变稠时,在保持搅拌的同时,每884
GB/T16995—1997
隔 2~3 s将搅拌器由熔化物中提高10 mm左右,若提高时形成的拉丝变脆以至断裂而且不能再由熔化物中拉成丝状时,则停止计时并记下时间,准确至1s。这个时间就为该试样的胶化时间。用刮刀(6.6)立即从加热块中刮掉试验样品,注意不要刮坏加热块的表面。重新采样重复上述测定。如果这两次的结果之差不超过最小值的5%,则可计算并报告出其算术平均值。如果两次结果之差超过最小值的5%,则需进行第三次测定并计算和报告这三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准确至 1 s。
如果第三次测定结果与其他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也大于5%,则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这点以及每次结果的数值。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识别本受试产品必要的全部细节;b)注明参照本标准;
c)试验温度;
d)加热块是否用脱膜剂进行过处理;e)按第8章规定测得的试验结果;f)与规定的试验方法的任何不同之处;g)试验日期。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6995-1997 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6995-1997 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6995-1997 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