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2次 | 2024-12-21 11:35:36
GB/T 17870-1999 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17870-1999 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其通常会涉及到以下相关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不过需要注意,该标准具体细节需参考正式出版物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可能涉及的内容:
检测项目:- 氧气纯度检测
- 二氧化碳浓度检测
- 气压稳定性检测
- 压力变化速率检测
- 气密性检测
- 温湿度控制检测
- 仪器设备的安全性检测
- 化学式检验法进行氧气纯度的检测
- 使用气体分析仪检测二氧化碳浓度
- 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气压的稳定性和变化速率
- 利用气密性测试仪器进行气密性检测
- 温湿度检测仪用来检测控制环境的温湿度
- 仪表和设备标准安全测试方法来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性
该标准涉及到的产品主要包括:
- 用于减压病治疗的各种高压氧舱
- 相关的氧气供应设备和控制器
- 压力调节及其监测装置
- 安全报警设备和辅助生命支持系统
这些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旨在有效防止和治疗减压病,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GB/T 17870-1999 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
标准号:GB/T 17870-199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9-09-17
实施日期:2000-08-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870-1999 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对减压病实施加压治疗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对空气潜水减压病和航空减压病的加压治疗,也适用于对肺气压伤的加压治疗。本标准不适用于对混合气潜水减压病和饱和潜水减压病的加压治疗。GB/T17870-1999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GB/T17870-1999
GB/T 17870-1999 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的部分内容
GB/T17870—1999
本标准参考了美国海军减压病加压治疗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空气潜水减压病加压治疗表的有关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交通部救捞与水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石油部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荆岩林、衰洪昌、陈迈若、陆莲芳、高桂珍、周述尧、曲青林。664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recompressiontherapy for decompression sickness本标准规定了对减压病实施加压治疗的技术要求GB/T 178701999
本标准适用于对空气潜水减压病和航空减压病的加压治疗,也适用于对肺气压伤的加压治疗。本标准不适用于对混合气潜水减压病和饱和潜水减压病的加压治疗。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8782—1988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由于减压不当而引起的以身体组织内发生气泡为病因导致的疾病。减压病因产生的环境条件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空气潜水减压病、混合气潜水减压病、饱和潜水减压病和航空减压病等。3.2急性减压病acutedecompressionsickness在减压过程中或减压后36h内,由于体内气泡引起的临床表现经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类似疾病,称为急性减压病。急性减压病依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3.3加压治疗recompressiontherapy将人置于加压舱中,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其体内的气泡得以相应缩小甚至消除的治疗方法。3.4肺气压伤pulmonarybarotrauma当肺内压相对于外界环境压力过高或过低时,肺组织和肺血管被气体撕裂,肺泡内气体沿撕裂孔隙进入肺血管和破损后的组织间隙,产生气泡栓塞及气肿等变化面造成的疾病。3.5氧中毒oxygentoxicity
机体吸入高分压氧超过一定的压力和时程,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紊乱或病理改变而产生的疾病。4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
按下述各项要求,依据减压病加压治疗表(见表1)选择加压治疗方案。减压病加压治疗表的使用说明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4.1减压病加压治疗表中列有7个治疗方案,治疗压力分为三档,即0.18,0.30和0.50MPa,4.2治疗方案分呼吸空气治疗方案和使用面罩呼吸医用氧气(简称吸氧,下同)治疗方案两类。有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09-17批准2000-08-01实施
GB/T17870--1999
应优先选用吸氧治疗方案。吸氧采用间歇吸氧方法,即吸氧与呼吸空气交替进行。4.3减压病一经确诊,应及早进行正确的加压治疗。减压病加压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对所如压力的反应,同时应考虑导致发病的潜水作业深度,水下工作时间和其他因素。4.4减压病确实由于条件限制未能获得及时治疗者,只要存在着症状和体征,一且得到加压治疗的条件仍应给子加压治疗。
表1减压病加压治疗表
上升到
停留第一停
时间留站的0.420.360.300.240.21min
停留站压力,MPa
停留时间,min
总时间
1治疗压力栏括弧内数字为海水柱高度,海水密度取1.03g/cm,海水柱10m压力相当于0.10MPa。2停留时间栏括弧内数字为吸载时间。145
4.5加压到治疗压力的速皮应下小于10m/min。昏迷的减压病患者加压前可做预防性鼓膜穿刺,加压到治疗压力的时间均计入治疗压力停留时间内。4.6治疗压力不小于0.24MPa各停留站上升移行时间为2min,治疗压力小于0.24MPa各停留站上升移行时问和0.02MPa站减至常压的时间为1min。除注明的上升到第停留站时间外,各停留站停留时间的最后2min或1min为上升移行或减至常压的时间。4.7治疗过程中应配合使用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在抢救重危患者时,应配合使用相应的临庆综合治疗措施。
GB/T178701999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减压病加压治疗表使用说明
A1急性减压病的轻度,中度和重度临床诊断分级标准按GB8782的规定。A2治疗方案1和2属于治疗急性减压病的最低压力吸氧方案。轻度急性减压病在0.18MPa吸氧15min内症状和体征消失者,可来用治疗方案1。中度或重度急性减压病在0.18MPa吸氧15min内症状和体征消失者,可采用治疗方案2。A3轻度急性减压病如压到0.20MPa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或在0.30MPa停留期间症状和体征消失者,可采用治疗方案3或5。A4中度或重度急性减压病、肺气压伤压到0.40MPa时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或在0.50MPa停留期间症状和体征消失者,可采用治疗方案4或6。A5重度急性减压病或肺气压伤加压到0.50MPa时症状和体征虽有缓解,但在80min停留时问内未能完全消失者,可延长停留时间至120min。减压程序可依据治疗方案7或修正治疗方案7以延长减压时间。
A6在吸氧过程中,如因治疗、饮水、用膳等暂时中断吸氧,中断的停留时间不得计入规定的吸氧时间内。如果在吸氧过程中出现氧中毒先兆表现,应即改呼吸空气,至氧中毒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除后继续按原方案减压。如氧中毒先兆表现再度出现,则即改呼吸空气,至氧中毒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除后继续呼吸空气减压,其停留时间较吸氧时间延长1倍。A7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和体征出现反复,应立即停止减压,把压力升高到较出现症状和体征反复的停留站压力高1~3站处,停留到症状消失后,再在该深度停留10min,然后按原治疗方案继续减压。表A1减压病加压治疗表补充表
上升到
停留第一
停留站压力,MPa
时间站的0.720.660.600.540.480.420.360.300.24c.210o.180.160.140.120.100.080.060.040.02min
停留时间,min
(30)((30)
(3030
(30)(3030)
(30(30(30)(30
3030030
(30(30)
(30求
(30)
水03030)
(5)(5)(5)
(10(10)(10)597
(10)(10(10)718
8010012015c
1001001201501801167
1001001201501801801418
治疗压力栏括甄内数宇为海水柱高度,海水密度取1.C3g/cm,海水柱10m压力相当于0.10MPa。2停留时间栏括孤内数字为吸氧时间667
GB/T17870—1999
A8重度减压病加压到0.50MPa虽延长停留时间至120min症状和体征仍无明显好转,或采用表1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症状和体征反复虽经升高治疗压力仍不能消失者,可采用表A1减压病加压治疗表补充表中的治疗方案。
A9采用补充治疗方案时,治疗压力停留期间应使用面罩呼吸氧浓度为(20士1)%的氮氧混合气。A10加压治疗结束后,患者应在加压舱附近至少停留8h,注意观察,一且出现症状和体征复发,立即进行再加压治疗。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7870-1999 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7870-1999 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7870-1999 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