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6次  |  2024-12-21 12:33:14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GB/T 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是一项有关数字视频传输及接口规范的国家标准,其中定义了4:2:2取样格式的数字分量图像信号接口相关要求。以下是该标准中可能涉及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检测项目

  • 信号特性检测
    • 数字分量信号格式(如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取样精度和取样频率)

    • 信号的时序参数(包括信号行程时标、帧同步、行同步、场同步等)

    • 码值范围(数据的有效振幅范围,包括色差信号和亮度信号的极限值)

    • 信号完整性(例如信号误码率、抗干扰性、抖动等指标)

  • 物理接口检测

    • 接口连接器类型和针脚定义是否符合同标准规定。

    • 接口电气性能,包括电压、电流、阻抗匹配等。

  • 同步信号检测

    • 同步信号的准确性,包括场同步信号和行同步信号是否与标准一致。

    • 解码器对同步信号的响应能力测试。

  • 信号传输性能

    • 传输距离范围内的信号损耗。

    • 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抖动性能。

检测方法

  • 使用示波器检测信号的波形时序及电气性能。

  • 使用误码仪检测信号传输的误码率。

  • 采用专用的信号发生器和分析仪生成标准信号并对实际设备输出的信号进行对比测试。

  • 基于主观评价法的图像质量检测(例如观察输出图像的同步、色彩、清晰度等情况)。

  • 信号抗干扰能力测试:人为引入特定的干扰因素,看设备是否能保持正常不失真的信号输出。

涉及产品

  • 广播电视图像设备

  • 视频信号采集和播放设备

  • 高清数字摄像机

  • 数字视频矩阵及视频切换设备

  • 监控系统的数字录像设备

  • 网络视频传输设备

  • 数字视频接口配件(例如BNC接头、电缆、转换器等)

以上内容是根据《GB/T 17953-2000》的相关信息整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涉及的产品范围,具体内容应结合实际产品和设备进一步落实细节。

GB/T 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标准号:GB/T 17953-2000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0-01-03

实施日期:2000-08-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在GB/T14857《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4:2:2模式的625行电视系统的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在GB/T14857《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4:2:2模式的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GB/T17953-2000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GB/T17953-2000

GB/T 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的部分内容

ICS33.1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53—2000

eqvITU-RBT.656-4—1998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Interfaces for 4 :2:2digital component video signals2000-01-03发布

2000-08-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17953—2000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的BT.656-4—1998号建议《工作在ITU-RBT.601建议(部分A)的4:2:2模式的525行和625行电视系统中的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Interfaces For Digital Component Video Signals in 525-line and 625-line Television SystemsOperatingAtThe4:2:2LevelOfRecommendationITU-RBT.60i[PartAJ)制定的。在上述标准(BT.656-4建议)中,对525行电视系统和625行电视系统的接口分别做了规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该建议的625行电视系统部分等同。该国际标准在数字电视领域普遍采用。为使我国数字电视广播及其设备制造与国际接轨,故予以等效采用。自前,在电视节自制作和编辑各个环节,采用了大量数学图像设备,它们在使用中需要进行连接。在演播室或电视中心的内部多采用75Q同轴电缆连接不同数字电视设备。但在更长距离的演播室或电视中心之间,要采用光缆传送数字电视编码信号。在采用电缆连接不同数字电视设备时,又有两种接口方法,一种是8比特(或10比特)的数字电视信号并行传输,这就需要用多芯电缆将各个比特位通过自已的专用电缆传送。另一种方法是将数字电视编码信号顺序串行传送。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所传信号内容(包括图像信号、定时基准信号和辅助信号)及其编码方法(GB/T14857—19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是共同的。所以本标准的内容首先确定了“接口的公共信号格式”,然后逐次规定了“比特并行接口”“比特串行接口”的电参数及其机械连接方法。“光缆接口”不是本标准的重点,因为另有专门标准对其进行规定。本标准与GB/T14857—19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有密切关系,它是本标准的基础。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标准化规划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康诵诗、李木兰。I

GB/T17953—2000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到

ITU-R前言

a)对于电视广播机构和节目制作者,在525行和625行系统的数字演播室标准方面有最多个数的相同重要参数有明显好处,

b)一种世界范围兼容的数字方法将会使设备的开发具有许多共同特点,运行会更经济,并便于国际间节目的交换。

c)为实现上述目标,已经以ITU-RBT.601建议的形式对数字电视演播室的基本编码参数达成了协议;

d)ITU-RBT.601建议的实际实施要求规定接口和通过接口的数据流的细节;e)这些接口在525行和625行两系统之间应该具有最大的共同性;f)在ITU-RBT.601建议的实际实施中,希望对接口的串行和并行两种方式都做出规定;g)这些接口所产生的数字电视信号有可能是对其他业务的潜在干扰源,必须对无线电规则No.964给予应有的注意。

建议:

凡在电视演播室内需要ITU-RBT.601(部分A)建议所描述的分量编码数字图像信号接口的地方,这些接口和通过它们的数据流应符合规定比特并行和比特串行实施的以下描述。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

Interfaces for 4 :2 :2 digital component video signalsGB/T17953—2000

eqvITU-RBT.656-4—1998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在GB/T14857《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4:2:2模式的625行电视系统的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在GB/T14857《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4:2:2模式的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174—1995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T14857—19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eqVCCIR601-3)3定义和缩略语

3.1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接口interface

指一个数字电视信号源与另一个接受此信号的受体之间的单向互连。它包含机械连接和通过接口的数字信号两大部分。目前有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两种方式。通过接口的数字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定时基准信号和辅助信号。3.2缩略语

SAV正程图像起始

EAV正程图像结尾

4接口的公共信号格式

4.1接口的概述

接口在一个信号源与一个受体之间提供单向互连。并行和串行接口公共的信号格式在第4.2节中描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03批准2000-08-01实施

GB/T17953—2000

数字信号是8比特编码的二进制信号形式,也可选择10比特字\)。这些信号是:图像信号:

一定时基准信号;

一辅助信号。

4.2图像数据

4.2.1编码特性

图像数据符合GB/T14857和示于表1的场消隐和场识别定义。表1场消隐和场识别定义

V-数字场消隐

第一场起始

第二场起始

F-数字场识别

第一场F=0

第二场F=1

1信号F和V在数字行的开始时与正程图像定时基准码同步改变状态。第624行

第23行

第311行

第336行

第1行

第313行

2行号数的定义见GB3174建议。注意数字行号数如在GB/T14857—1993中所描述的,在O之前改变状态。4.2.2图像数据格式

数据字的8个有效比特都是1和都是0时,用于识别目的。所以只有256个8比特字中的254个(或1024个10比特字中的1016个)可以用于表达信号值。图像数据是以27兆字/s的速率复用传送的,其顺序是CB、Y、CR、Y、Cs、Y、Ce。其中,C、Y、C这三个字属于同位置的亮度和色差信号取样。后面的Y属于下一个亮度取样。4.2.3接口信号结构

图1示出了图像取样数据如何加入到接口数据流中,图1中的取样标志号符合GB/T14857规定的标志号。

4.2.4图像定时基准码(SAV,EAV)有两个定时基准信号,一个在每一个图像数据块组成的开始(SAV),另一个在每个图像数据块结尾(EAV),如图1所示。每个定时基准信号由4个字组成,顺序为:FFOOOOXY。(这些值用十六进制表示,FF00保留用于时间基准信号。)头三个字是固定前缀,第4个字包含定义第二场识别、场消隐状态和行消隐状态的信息。定时基准信号内的比特分配示于表2。1)在本建议中,数字字表示为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两种形式。为避免8比特表示与10比特表示之间的混淆,头8个高位比特作为整数部分。假若有后两位比特,则作为小数部分。例如:10010001比特形式将表达为145d或91h,而1001000101比特形式将表达为145.25d或91.4h。没有小数部分时,应假定有二进制00。8比特字占据一个10比特的最高有效比特,即比特号9~2,这里比特号9是最高有效比特。2

克史效据,

色鹿激括,C R

但数据

数据比特数

9(MSB)

1(注2)

数学有教行的

量片职样

17201721

被定时医险

倍学代告

与的医境

GB/T17953—2000

OH魔间的

数字消油

效超代甚

芷时战准号

接口数据流的构成

表2图像时间基准码(注1)

第一字

1表中示出的数是为10比特接口建议的值。第二字

2为与已存在的8比特接口兼容,D.和D比特的值未规定。数字有效行的

第一小样

86a0112

时基谢

学代替

有效因爱

第三字

第四字

GB/T17953—2000

第1场时F=0

第2场时F=1

其他处V=0

场消隐期V=1

正程图像起始处(SAV)H=0

正程图像结尾处(EAV)H=1

P。PP2P3:保护比特(见表3)

MSB:最高有效比特

表3保护比特

表1规定了V和F比特的状态,Po、P1、P2、P:比特的状态与F,V及H比特的状态有关,见表3。在接收器中,这种安排容许校正1比特误码和检出2比特误码。4.2.5辅助数据

辅助信号应当符合我国有关标准。4.2.6消隐期中的数据字

出现在数字消隐期中的不是用于时间基准码或辅助数据的数据字被填充相应于CB、Y、Cr、Y信号的消隐电平的80.0㎡、10.0g、80.0、10.0….序列到复用数据中的合适位置。比特并行接口

5.1接口的概述

描述图像信号的数字码字的比特用并行的8对(可选择10对)导线来传送,每对载有每个分量信号CB,Y、Cr,Y的相同位的比特多工数据流。这8对也载有辅助数据,这些数据以时间多工方式加到图像消隐期的数据流中。附加的一对线提供27MHz的同步时钟。用平衡导线对来传送接口上的信号,无均衡时电缆长度达50m,采用合适均衡时,长度达200m。连接采用25芯D型插接件,并带有锁定机械(见第5.5节)。为了方便,数据字的比特被赋予DATA0到DATA9的名字。全字以DATA(0~9)表示。DATA9是最高位,8比特数据字占有DATA(2~9)。图像数据以NRZ形式以“数据块”实时(无缓冲器)传送。每个数据块包含一个有效电视行的数据。5.2数据信号格式

接口载有8(可选10)并行数据比特的数据和一个分开的同步时钟。数据用NRZ形式编码,所建议数据格式在第4.2.2节有描述。

5.3时钟信号

5.3.1概要

GB/T17953—2000

时钟信号是27MHz方波,0~1的过渡代表数据传送时刻。此信号有以下特点:脉宽:18.5±3ns

抖动:在一场平均周期中,小于3ns1)。5.3.2时钟一数据的时间关系

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发生在数据持续期的中间处(见图2)。数招和时

定时基准

时钟周期:T=1/1728f=37ns

时钟脉冲宽度:t=-18.5±3ns

数据定时—发端:ta-18.5士3ns租:行频

图2时钟一数据定时(在信号源端)5.4接口的电特性

5.4.1概要

线路驱动器发端为平衡输出,相应的线路接收器收端为平衡输入(见图3)。虽然没有规定采用ECL技术,但是线路驱动器和接收器必须是ECL兼容的,即它们必须容许驱动器和接收器采用ECL。

所有数字信号时间间隔都在半幅度点测得。5.4.2逻辑规定

在线路驱动器的A端相对于B端为正时是2进制的1,为负时是二进制的0(见图3)。1)适宜于有效并行接口的抖动规定,不适合于定时数字一模拟转换或并行一串行转换。5

5.4.3线路驱动器特性(发端)

5.4.3.1输出阻抗:最大110Q。

GB/T17953—2000

传輪端路

图3线路驱动器和接收器的连接

5.4.3.2共模电压:一1.29V士15%(两端都相对手地)。收带

接收器

5.4.3.3信号幅度:0.8至2.0V(峰峰),在110Q的电阻负载上测量。5.4.3.4上升和下降时间:小于5ns,在20%和80%幅度点之间测得,负载阻抗1102。上升和下降时间差不能超过2ns。

5.4.4线路接收器特性(收端)

5.4.4.1输入阻抗:1102士102。5.4.4.2最大输入信号:2.0V(峰一峰)。5.4.4.3最小输入信号:185mV(峰峰)然而,当随机数据信号在数据检测点上呈现由图4中眼图所示的条件时,线路接收器必须仍能正确读出二进制数据。

5.4.4.4最大共模信号:士0.5V,包括0到15kHz范围内的干扰(两端相对于地)。......

时针的芯治转换

Tm-11ns

Vm=100mV

注:在眼图中数据必须被正确检出的窗口宽度包括士3ns的时钟抖动,以及士3ns的数据定时(见5.3.2)和电缆对之间的士5ns的延时差(见ITU-RBT.803建议)。图4相应于最小输入信号电平的理想眼图5.4.4.5延时差:当时钟对数据的延时差在士11ns之内时(见图4),数据必须能被正确读出。5.5接插件的机械部分

接口使用ISO2110—1980中规定的25芯联接方式的D型插接件,接点安排示于表4中。用电缆插头上的两个UNC4-40螺钉与设备上的插座锁在一起。电缆插接件用的是针形插头,而设备接插接件用的是针孔插座。连接电缆及其插件必须有屏蔽。6

信号线

系统地A

数据9(MSB)

数据8

数据7

数据6

数据5

数据4

数据3

数据2

数据1

数据0

电缆屏蔽

GB/T17953—2000

表4接点安排

信号线

返回时钟

系统地B

返回数据9

返回数据8

返回数据7

返回数据6

返回数据5

返回数据4

返回数据3

返回数据2

返回数据1

返回数据0

注:电缆屏蔽(接点13)是用于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的目的,建议接点13应当在两端对机架地进行高频连接,另外也在发送端对机架地实行DC连接(见ITU-RBT.803建议)。6

比特串行接口

6.1接口的概述

10位字的复用数据流(如第4章所描述)以比特串行形式通过单通道传送。在传输之前,附加编码的存在提供了频谱成形,字节同步,并有利于时钟恢复,6.2编码

采用多项式发生器G1(a)XG2(α)对未编码串行比特数据流加扰,此外:G1(z)=+z*+1产生一个加扰NRZ信号G2(z)=α+1产生一个无极性NRZI序列6.3传输顺序

先传每个10比特字的最低有效位。6.4逻辑规定

信号以NRZI形式传送,与比特极性无关。6.5传输媒介

比特串行数据流能够用同轴电缆(见第6.6节)或光缆(见第7章)传送。6.6接口的电特性

6.6.1线路驱动器特性(发端)

6.6.1.1输出阻抗

线路驱动器为不平衡输出,源阻抗为75Q,并且在(5~270)MHz频率范围内反射损耗不小于15dB。

6.6.1.2信号幅度

在未接任何传输线时,直接接到输出端的75Q电阻性负载上测量到的信号峰一峰值在800mV土10%之间。

6.6.1.3直流偏置

GB/T17953—2000

以信号幅度中点为基准的直流偏置在十0.5V到一0.5V之间。6.6.1.4上升和下降时间

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在20%到80%幅度点之间确定,并且在直接跨接到输出端的752电阻性负载上测量,其值应在0.75ns到1.50ns之间,并且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之差不应超过0.50ns。6.6.1.5抖动

另定。

对输出抖动规定如下:

输出抖动(见注1)

fi=10Hz

f3=100kHz

于4=1/10时钟速率

A1=0.2UI(UI是单位间隔)(见注2)A2-0.2UI

11UI和0.2UI各相应为3.7ns和0.74ns。2在其他规范中定时抖动常采用0.2UI,正在考虑将定时抖动定为1UI。6.6.2线路接收器特性(收端)

6.6.2.1终接阻抗

电缆终接为75Q,在(5~270)MHz频率范围内的反射损耗不小于15dB。6.6.2.2接收器灵敏度

线路接收器连接到6.6.1.2节所允许的极限电压下工作的线路驱动器时,或通过一个在270MHz云的电缆连接时,它都必须能够正确读出随机二进制的数据。上有40dB损耗,其损耗特性为

6.6.2.3干扰抑制

当直接连接到工作在第6.6.1.2中规定的下限电压的线路驱动器时,线路接收器必须在叠加有以下电平的于扰信号时也能正确读出二进制数据:dc

1kHz以下:

1 kHz~5MHz:

5MHz 以上:

6.6.2.4输入抖动

具体容限待定。

6.6.3电缆和插接件

6.6.3.1电缆

2.5V(峰一峰)

100mv(峰—峰)

40mV(峰一峰)

建议所选的电缆应符合电磁辐射方面的有关国家标准。6.6.3.2特性阻抗

所用电缆应有75Q的标准特性阻抗。6.6.3.3插接件特性

插接件应有符合标准BNC型的机械特性,其电特性应允许在75Q线路中在频率高至850MHz上使用。

7光缆接口特性

待定。

A1并行接口

GB/T17953—2000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有关在625行电视系统中使用的数字电视信号接口的注释时钟信号的适当编码,如利用交替奇偶校验(AP)编码,可通过减小电缆衰耗来扩大连接距离。为使较长联接线路正确工作,线路接收器可包含均衡部分。20

短率,MI17

图A1线路接收器小信号均衡特性2

在采用均衡时,它可以符合图A1的标称特性。这个特性允许工作在长度直至零的电缆范围内,线路接收器必须满足本标准的5.4.4节的最大输入信号条件。A2串行接口

信号传输能够用同轴电缆的电形式,也可以是采用光纤的光形式。中等长度连接时用同轴电缆比较合适,对很长的连接则用光纤更优。可以在连接的接收端装设一个用于检测比特误码发生的系统,这将自动监视它的性能。在一个完整的数字设备或系统中,对于所有的内部连接来说,有用的是不管信息内容如何,任何正确的数字流都应是透明的。这样,虽然接口是用于传送图像信号,但对于信息内容它应是“透明”的,即它的工作不应基于已知信息本身的结构。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