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7次 | 2024-12-21 12:45:50
GB/T 17972-2000 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GB/T 17972-2000 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和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请注意,具体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应参照实际标准文档中的详细描述。检测项目:
- 协议一致性测试
- 数据传输性能测试
- 错误检测与纠正能力测试
- 连接管理与流控测试
- 多重访问与资源竞争测试
- 兼容性测试
检测方法:
- 使用协议分析工具对数据包进行捕获和分析
- 通过仿真测试环境模拟不同网络负载
- 实施端到端测试以确保协议的完整性和效率
- 注入故障进行错误处理能力测试
-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标准化测试对比性能
涉及产品:
- 路由器和交换机
- 网络接口卡
- 专用通信服务器
- X.25协议适配器及软件
标准中的具体检测项目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类型和实际应用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详细信息应参考标准的文本和附录部分。
GB/T 17972-2000 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
标准号:GB/T 17972-2000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0-01-03
实施日期:2000-08-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972-2000 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的简介
本标准涉及使用在GB/T16974中规定的并在GB/T15629LAN之上操作的X.25包级协议。GB/T17972-2000信息处理系统数据通信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GB/T17972-2000
GB/T 17972-2000 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的部分内容
ICS35.10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72—2000
idtIS0/IEC8881:1989
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Data communications-Use of the X.25packetlevel protocol in local area networks2000-01-03发布
2000-08-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17972—2000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IEC8881:1989《信息处理系统数据通信
级协议》。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冬梅、黄家英、冯惠。I
GB/T17972—2000
ISO/IEC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国家成员体(它们都是ISO或IEC的成员国)通过国际组织建立的各个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针对特定技术范围的国际标准。ISO和IEC的各技术委员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合作。与ISO和IEC有联系的其他官方和非官方国际组织也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于信息技术,ISO和IEC建立了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即ISO/IECJTC1。由联合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国际标准草案需分发给国家成员体进行表决。发布一项国际标准,至少需要75%的参与表决的国家成员体投票赞成。
国际标准ISO/IEC8881是由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信息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GB/T17972—2000
GB/T15629规定了访问局域网(LAN)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和逻辑链路控制(LLC)规程。本国际标准规定了按在GB/T16974中所规定的X.25包级协议(PLP)(X.25/PLP:1980和X.25/PLP:1984)的用法,以提供超出使用MAC和LLC规程可得到的附加能力。这些附加能力包括支持LAN站上OSI连接网络服务的能力,如在GB/T16976中规定的,以及把终端连接到承担分组装/拆设施的LAN站上的能力(例如参见:GB/T11591一1989《公用数据网中的分组装/拆设施》、GB/T11596一1989《起止式数据终端进入本国公用数据网的分组装配/拆卸设施的DCE/DTE之间的接口》和GB/T115971989《分组装拆(PAD)设施与分组式DTE或另一个PAD之间交换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规程》)。
X.25/PLP提供了以下几个功能能力,但并不仅限于此:a)多路复用一一支持多数据流的能力;b)编址信息的传送一一传送编址信息,包括OSI网络服务访问点地址;c)分段和重装一一把数据单元分成较小包的能力以便在LAN上传送以及把包重新组装成原数据单元的能力。
d)流量控制一一对于每个数据流而言,控制发送和接收数据终端设备(DTE)之间的数据流量的能力,
e)加快数据的传送一一在正常流量控制规程之外传送少量数据的能力;f)差错控制一一在包级上检测差错的能力;以及g)复位和重启动一一万一碰到差错不可恢复的情况,在包级上重新初始化通信路径的能力。当在LAN中使用X.25/PLP时,X.25/PLP以点对点(DTE对DTE)方式操作并且不插入包交换网络。LAN站对于每个DTE/DTE接口(即:对于与它通信的每个站)运行一个包级实体。ISO/IEC/TR10029描述了互工作单元的操作,该互工作单元可把LAN站上的某个X.25包级实体连接到另一个x.25包级实体上。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处理系统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Data communicationsUse of the X. 25 packet level protocol in local area networks第一篇 总
1范围
GB/T17972—2000
idtIS0/IEC8881:1989
本标准涉及使用在GB/T16974中规定的并在GB/T15629LAN之上操作的X.25包级协议。本标准的第二篇规定了使用GB/T15629.2定义的逻辑链路控制(LLC)2型规程的X.25/PLP的操作。本标准的第三篇规定了使用GB/T15629.2定义的逻辑链路控制(LLC)1型规程的X.25/PLP的操作。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9387.1一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ISO/IEC7498-1:1994)
GB/T15629.2—1995信息处理系统局域网第2部分:逻辑链路控制(idtISO8802-2:1989)GB/T16974—1997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数据终端设备用X.25包层协议(idtISO/IEC8208:1995)
GB/T16976—1997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英使用X.25提供OSI连接方式网
络服务(idtISO/IEC8878:1992)ISO/IEC8348:1996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服务定义ISO/IEC/TR10029:1989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X.25互工作单元的操作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参考模型定义
本标准采用在GB/T9387.1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OSI网络服务OSINetworkServiceb)oSI网络服务访问点地址oSINetworkServiceAccessPointaddress3.2编址定义
本标准采用在ISO/IEC8348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子网连接点地址SubnetworkPointofAttachmentaddress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03批准2000-08-01实施
3.3局域网定义
GB/T17972—2000
本标准采用在GB/T15629.2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
b)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Control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d)数据链路层服务访问点地址DataLinkLayerServiceAccessPointaddresse)目的服务访问点DestinationServiceAccessPointf)源服务访问点SourceServiceAccessPoint3.4X.25包级协议定义
本标准采用在GB/T16974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包级实体PacketLevelEntityb)虚呼叫VirtualCall
c)逻辑信道LogicalChannel
d)最低入信道LowestIncomingChannele)最高入信道HighestIncomingChannelf)最低双向信道LowestTwo-wayChannelg)最高双向信道HighestTwo-wayChannelh)最低出信道LowestOutgoingChanneli)最高出信道HighestOutgoingChannel4缩略语
国际电报和电话咨询委员会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目的服务访问点
数据终端设备
最高入信道
最高出信道
最高双向信道
局域网
逻辑信道号
最低入信道
逻辑链路控制
最低出信道
最低双向信道
媒体访问控制
网络服务访问点
协议数据单元
PL包级
包级协议
子网连接点
源服务访问点
交换标识
5低层考虑
GB/T17972—2000
当在LAN中使用X.25/PLP时,它以GB/T16974所允许的点对点(DTE对DTE)方式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每个LAN站都担任DTE。LAN站(在概念上)对于它所涉及的每个DTE/DTE接口(即,对与它通信的每个远程LAN站而言)操作一个PL实体。在一个LAN站中,DTE/DTE接口有关的PL实体由远程LAN站中的MAC地址来标识。这样DTEDTE接口由与接口有关的两个LAN站的MAC地址对标识。这些概念如图1所示。在LAN上X.25/PLP的使用应通过把DSAP和SSAP的地址都置为x1111110\值来标识。X.25 PT.
X, 25 PI.
MACC地址-X
物理层!
X/Y的
TITE/TE接口
X.25PL实休
MAC(地址-Y)
物埋层
X/Z$DTE/DTE接1
注:X.25/PLP通过单个数据链路层服务访间点地址来标识。图1
6包级考虑
6.1逻辑信道号分配
X.25 PT.实体
MAC(地址=7)
在LAN之上DTE/DTE通信的情况下,每对通信的DTE一致同意逻辑信道范围可能有困难。LAN上的不同站,执行X.25/PLP上的不同功能,当与另外的各个LAN站进行通信时,在要处理的同时发生的虚呼叫的数目方面,这些不同的站可能有非常不同的需求。为缓解这个问题,采用下面的方案。LAN管理部门定义了连接到LAN上的所有DTE的使用的逻辑信道范围(GB/T16974中的LIC,HIC,LTC,HTC,LOC和HOC)。注意,对于DTE中的每个X.25PL实体,存在逻辑信道范围参数(LIC等)的一次出现,因此可以产生所有逻辑信道数(高达X.25PL实体的数)的多次出现。这样,DTE可以认为,在定义的范围内的所有逻辑信道按照GB/T16974中定义的规程都可加以使用。然而,DTE不必为所有可用的逻辑信道分配资源。接收在定义范围内规定的有效LCN的一个INCOMINGCALL包的DTE由于缺少逻辑信道资源不能接收该呼叫时应该清除该包。在这种情况下,其原因码是“DTE为始发的”,其诊断码是“DTE资源限制”(163)。为了按照GB/T16974中定义的规程进行逻辑信道选择,DTE承担DCE角色。下面的第8章和第11章定义了确定哪个DTE承担DCE角色的启动规程。在线设施登记设施可被每对DTE来使用,以便重定义在哪些DTE之间要使用的逻辑信道范围(即,改变LIC等的值)。这一设施的使用要求DTE间有预先的、双边协定。注:在逻辑信道范围的重定义之后,先前提到的关于对有效LCN的资源可用性方面的相同考虑适用。6.2任选用户设施
适用于DTE/DTE操作的下列任选用户设施子集是为了按照本标准在GB/T15629.2LAN上操作X.25/PLP的DTEs而建立的:
a)在线设施登记;
b)扩充的包顺序编号;
c)单向出逻辑信道;
d)单向入逻辑信道;
e)非标准默认包长度;
f)非标准默认窗口大小,
g)默认吞吐量类别分配;
h)流量控制参数协商;
i)吞吐量类别协商;
i)快速选择;
k)转接延迟选择和指示;
1)主叫地址扩展;
m)被叫地址扩展;
n)最小吞吐量类别协商;
o)端到端转接延迟协商;
p)加快的数据协商。
GB/T17972—2000
对于设施e)、f)和g)中的每项,LAN上的每个站都应使用相同的值。注:在X.25/PLP意义上,吞吐量是较高层实体需要在特定虚电路上传送的用户数据每秒比特数的度量。从而,它意味着LAN站中的资源分配,以便支持虚电路可用环境所要求的吞吐量。该环境包括低层传输(即LAN)媒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吞吐量不应被理解为LAN媒体的吞吐量。双边协定或在线设施登记设施可被每对DTE用来调整任选用户设施,以满足那一对DTE的任何专门需要。除了上面列出的设施外,入呼叫受阻设施、出呼叫受阻设施和快速选择接受设施的可用性通过使用在线设施登记设施来调整。6.3默认包长度和窗口大小
应支持GB/T16974中当前定义的标准和非标准默认的包长度和窗口大小。为优化使用低层技术,LAN管理可从GB/T16974中定义的可能的值中选择非标准的默认包长度和窗口大小。然而,低层的MAC子层可限制可用的最大包长度。注
1需要包级窗口大于7的场合,可使用扩展的包顺序编号设施。2为更好地利用低层LAN技术,除了GB/T16974定义的那些,可能要求定义一个非标准的默认包长度。这样一个非标准默认包长度的值可能受LAN实现中可以拥有的数据包中的用户数据字段的八位位组的最大数的限制。那么该值减少到最靠近128个八位位组的倍数。这样所计算的非标准默认包的值不能同流量控制参数协商设施或者在线设施登记设施一起使用。与LLC2型规程一起操作
第二篇
7系统参数
7.1.定时器
GB/T16974中定义了定时器及其操作方法。当X.25/PLP和LLC2型规程一起使用时,表1表示了可用的定时器及其默认值。
定时器
T20(重启动请求响应定时器)
T21(呼叫请求响应定时器)
T22(复位请求响应定时器)
T23(清除请求响应定时器)
T24(窗口状态传输定时器)
T25(窗口旋转定时器)
T26(中断响应定时器)
T28(登记请求响应定时器)
在LAN中操作的X.25/PLP定时器
LLC2型默认的时限值(s)
GB/T17972—2000
1表1中列出的时限值只是默认值(这些默认值同在GB/T16974中规定的不同)。实际值的选择要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快速检测问题的需要、使用的MAC规程、使用GB/T16974默认值的需要的值等。然而,如果别的值被选择,那么LAN上所有的站应使用所选的值进行操作当时限值可以同表1中列出的默认值不同时,选择的值必须保持所示时限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正确地操作。当任选特征(来自GB/T16974)已选定时,对于T22和T25尤其是这种情况。2LAN站X.25/PLP应考虑这些定时器的值,以确保它在可接受的时间周期内作出响应。7.2重传计数
GB/T16974中规定了重传计数、其操作方法以及其默认值。8启动操作
为建立虚呼叫,如果还没有建立链路,LAN站按照LLC2型规程的规定启动其本身和远程LAN站之间的链路建立。
1链路建立碰撞可按照LLC2型规程的规定解决。2一条空闲链路一一即:没有携带已建立的逻辑信道的一条链路或者正在建立过程中的逻辑信道的一条链路一可被任一LAN站来断开。
未决的PDU最大数的默认值应为7(见GB/T15629.2)。注:该值可由LAN管理或者GB/T15629.2中的可用机制来改变。一旦LLC2型链路在两个LANDTE之间被建立,则每个DTE的“角色”可借助在GB/T16974中4.5定义的重启动规程来确定。在该重启动序列结束时,一个LAN站接受了DTE的角色而另一个作为DCE的角色。在虚呼叫建立期间,这些角色适用于逻辑信道选择和呼叫碰撞解决。注:GB/T16974要求使用重启动规程,而不取决于角色选择的方法。第三篇与LLC1型规程一起操作
9LLC1型规程的适用性
在满足了GB/T16974的可忽略包失序,重复和丢失的各要求的配置中或者在X.25/PLP信号差错体现了对X.25/PLP用户来说,可接受的服务质量的场合,则X.25/PLP可以和LLC1型规程一起操作。
注:在给定的通信实例中,对于使用LLC1型规程的决定不在本标准的范围之内。这样一个决定的基础包括:1)关于想要与之通信的远程LAN站能力的先验知识的可用性;2)确定远程LAN站能力的GB/T15629.2XID规程的使用;3)初次企图使用LLC2型规程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在该链路连接建立规程失败以后,可尝试能使X.25/PLP和LLC1型规程一起操作的系统。10系统参数
10.1定时器
GB/T16974中定义了定时器及其使用方法。当在LAN站中使用X.25/PLP时,表2表示了可用的定时器及其默认值。
10.2重传计数
GB/T16974中定义了重传计数及其操作方法。当在LAN站中使用X.25/PLP时,表3表示了可用的重传计数及其默认值。
GB/T17972—2000
2在LAN中操作的X.25/PLP定时器表2
定时器
T20(重启动请求响应定时器)
T21(呼叫请求响应定时器)
T22(复位请求响应定时器)
T23(清除请求响应定时器)
T24(窗口状态传输定时器)
T25(窗口旋转定时器)
T26(中断响应定时器)
T28(登记请求响应定时器)
LLC1型默认的时限值(s)
1表2中列出的时限值只是默认值(这些默认值同在GB/T16974中规定的不同)。实际值的选择要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快速检测问题的需要,使用的MAC规程,使用GB/T16974默认值的需要的值等。然而,如果别的值被选择,那么LAN上的所有站应使用所选的值进行操作。当时限值可以同表中列出的默认值不同时,选择的值必须保持所示时限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正确的操作。当任选特征(来自GB/T16974)已选定时,对于T22和T25尤其是这种情况。2LAN站X.25/PLP应考虑这些定时器的值,以确保它在可接受的时间段内作出响应。表3在LAN中操作的X.25/PLP重传计数重传计数
R20(重启动请求重传计数)
R22(复位请求重传计数)
R23(清除请求重传计数
R25(数据包重传计数)
R28(登记请求重传计数)
LLC1型的默认值
*当使用LLC1型规程时,尽管GB/T16974中规定的R25的默认值是0,作为选项,但R25可被置为大于0,因此提供了数据包的重传能力(见GB/T16974)。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器选项应该重传窗口(根据GB/T16974-1997中11.2.1的选项)并且接收器选项应该不理躲带无效P(S)的数据包(根据GB/T16974中11.3的选项)。
11启动操作
GB/T16974一1997中的4.5推荐一种规程,以确定有关逻辑信道选择和呼叫碰撞解决的DTE“角色”。对于起作用这种规程,GB/T16974承担了一个连接方式的低层。当使用LLC1型规程时,没有低层连接的概念。为了确定上面所述的DTE的角色,当需要建立虚呼叫时,LAN站应确立对于目的LAN站是否需要有任何所建立的呼叫或者正在建立进程中。如果没有,那么首先应执行重启动规程和任选在线设施登记设施(如果使用)。然后发送呼叫请求包。当使用引用号设施来提供一个可替换的逻辑信道号分配(见GB/T16974),GB/T16974一1997的4.5不适用。
12使用广播能力
LLC1型规程的广播能力可用来把某些X.25/PLP包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它尤其适用于CALLREQUEST包和RESTARTREQUEST包的情况。使用带CALLREQUEST包的这种能力要求使用引用号设施(见GB/T16974)。在下面的条款中,术语广播用于表示在LAN上使用全站地址或者组播MAC地址的传输。LAN管6
GB/T17972—2000
理部门定义了被连接到LAN上的所有DTE可使用哪个地址。12.1呼叫请求包的广播
在LAN上实现分布式网络目录”可能是便利的。要考虑到一个LAN站并不知道其被叫方的MAC地址(或者DTE地址)但是只知道其NSAP地址。LAN站广播它的呼叫,但是只有被叫的DTE会识别出它的NSAP地址(或者DTE地址)并回答该呼叫。这里描述的广播机制适用于始发DTE期望只有一个回答的情况。只有一个PL实体能够在单个MAC地址以上进行操作。12.1.1响应CALLREQUEST包
广播CALLREQUEST包的DTE应使用它希望到达的地址来填充被叫地址字段和被叫地址扩充设施。那么始发的DTE可以收到:a)无回答;
b)首先是否定回答(CLEARINDICATION);c)首先是肯定回答(CALLCONNECTED或INCOMINGCALL);d)错误的回答。
对于广播CALLREQUEST包的多个响应,如在12.1.1.2和12.1.1.3讨论的,是差错情况。不能识别其NSAP地址(或者DTE地址)的接收全球CALLREQUEST包的DTE应不发送CLEARREQUEST包。
12.1.1.1无任何回答
如果主叫DTE未收到任何回答并且它的定时器T21已经期满,它应广播带扩展格式和被叫DTE地址的一个CLEARREQUEST包。那么逻辑信道处于DTECLEARREQUEST(p6)状态。在收到CLEARCONFIRMATION包时,它进入READY(p1)状态。12.1.1.2DTE首先收到否定回答
收到CLEARINDICATION包的DTE应丢弃所有的后续清除包,把第一个INCOMINGCALL包(如果有)处理为呼叫请求,并清除所有CALLCONNECTED包(如果有)。事实上,在收到第一个CLEARINDICATION包时,分配给这个虚电路的引用号没有使用,并可分配给在收到INCOMINGCALL包(如果有)时所创建的虚呼叫(如果有)。12.1.1.3DTE首先收到肯定回答
接收肯定回答的DTE可以接收肯定的、否定的、或者差错的回答。如果收到错误回答,则按照GB/T16974中描述的方法来处理它们。如果DTE收到否定回答,该回答(携带了分配给逻辑信道的引用号)可拥有a)与前面肯定回答相同的MAC地址;或者b)与前面回答不同的MAC地址。在情况a),始发DTE应通过发送CLEARCONFIRMATION包来证实呼叫清除。情况b),如果MAC地址不同,则始发DTE应把CLEARCONFIRMATION包发送到具有刚到达的MAC地址的站。应该注意第一次连接仍然有效并且引用号仍然分配给它。如果DTE收到第二个肯定回答,该回答(携带了分配给逻辑通道的引用号)可拥有a)与第一个回答相同的MAC地址;或者b)与第一个回答不同的MAC地址。情况a),始发DTE应通过把一个既不带主叫DTE地址也不带被叫DTE地址的CLEARREQUEST包发送给收到MAC地址的站来清除呼叫。在清除规程完成时,它应终止把引用号分配给该特定虚电路。
情况b),始发DTE应发送CLEARREQUEST包。然后它进入DTECLEARREQUEST(p6)状态。第一次响应的分配引用号仍然有效。7
12.1.1.4差错回答
GB/T17972—2000
接收错误回答的DTE应按照GB/T16974中描述的方法来处理它。12.1.2在活动的逻辑信道上收到入呼叫包如果DTE收到带有逻辑信道标识符等于当前分配给虚呼叫引用号的INCOMINGCALL包,则该DTE应通过把带有逻辑信道标识符等于该INCOMINGCALL包中标识符的CLEARREQUEST包发送给带有刚刚送到的MAC地址的站进行响应,清除的原因码是“DTE为始发的”,诊断码为当期望时不提供的设施”(76)。然后它进入DTECLEARREQUEST状态(p6)。应该注意第一次连接仍然有效并且仍然把引用号分配给它。注,当在LLC1型之上操作X.25/PLP,并且不使用引用号设施时,这种情况才出现。12.2RESTARTREQUEST包的广播
在LAN环境中,有必要拥有等价于X.25DTE/DCE接口的重启动规程的机制。重启动机制用来清除特定DTE中的所有虚呼叫。
LAN站可能要指出正在清除所有虚呼叫的LAN上的所有其他站。通过广播一个RESTARTREQUEST包来这样做。可出现两种情况。情况1一一DTE知道LAN上所有站的子网连接地址。当通过广播发送RESTARTREQUEST包时,DTE进入DTERESTARTREQUEST(r2)状态。它通过查看SNPA地址,通过对照所有LAN站的表,来检验它收到的所有的RESTARTCONFIRMATION包。如果有任何一个DTE不能证实重启动,始发DTE将应发送跨越每个接口的RESTARTREQUEST包。当完成第二个重启动周期时,每个逻辑信道处于READY(p1)状态。注
1始发DTE也检验输入RESTARTCONFIRMATION包的MAC地址。如果它们不在其表中出现,它就丢弃这些包并且不按照协议差错来处理。2全球RESTARTREQUEST包的接收器应该使用远程MAC地址来确定哪些虚电路应被清除。情况2——DTE不知道LAN上的各地址。这样每个逻辑信道处于READY(p1)状态。应该注意,如果实现该规程,DTE应丢弃所有RESTARTCONFIRMATION包并且不按照协议差错来处理。第四篇一致性要求
13一致性
声称与本标准一致的系统应实现第一篇第5章和第6章中的规程和第2篇描述的规程(与LLC2型规程一起操作)。系统也可以任选地实现第3篇中描述的规程(与LLC1型规程一起操作)。注:使用LLC1型规程允许一个系统与仅能使用LLC1型规程的另一个系统(它们不符合本标准)进行互操作。o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7972-2000 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7972-2000 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7972-2000 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通信 局域网中使用X.25包级协议》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