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0次 | 2024-12-21 13:46:29
GB/T 16293-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GB/T 16293-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标准,以下是其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相关产品:
检测项目:
- 洁净室(区)内浮游菌浓度:评估洁净室空气中所含微生物颗粒的浓度。
- 浮游菌分布状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工况下浮游菌的分布情况。
- 洁净室的动态和静态状态测试:分别在有人员活动和无人员活动时,对浮游菌进行抽样检测。
检测方法:
- 撞击式采样器法:
利用浮游菌撞击在培养基表面进行采样的方法,测试浮游菌含量和分布。
- 过滤膜法:
通过高效过滤膜收集空气中的浮游菌颗粒,然后转移到培养基进行培养和分析。
- 沉降法:
将培养皿暴露在洁净室空气中,一定时间后收集自然沉降的菌落,进行数量统计。
- 光电直读法:
使用光学设备检测空气中微生物颗粒的种类和数量,但该方法通常作为辅助手段。
涉及产品:
- 医药产品:包括注射剂、输液、药粉、药片等无菌药品。
- 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液制品、蛋白质类药物等。
- 医疗器械:如无菌注射器、人工器官、导管等。
- 制药原辅材料:包括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原料和无菌辅料。
以上内容围绕《GB/T 16293-1996》标准,对洁净室浮游菌的检测项目、方法以及涵盖的相关产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GB/T 16293-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标准号:GB/T 16293-1996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6-04-10
实施日期:1996-10-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6293-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中浮游菌测试条件、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无菌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浮游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GB/T16293-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1996
GB/T 16293-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的部分内容
GB/T16293--1996
本标准依照国内外《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的要求,非等效采用美国国家航空及宇宙航行局NASA标准NHB5340-2《关于洁净室和洁净工作台微生物的控制标准》,并参考JGJ71一90《洁净室施工验收规范》制定的。
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测试是评价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空气洁净度的主要指标。本标准用浮游菌评价洁净室和洁净区空气中的微生物。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应采用本标准的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医药局药品测试所、上海四药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锋、钱周、步伯荪、唐小珍。8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airborne microbe in cleanroom(area)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本标准规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中浮游菌测试条件、测试方法。GB/T16293-1996
本标准适用于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无菌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浮游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YY/T0188.6--1995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第6部分:药品生物测定法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洁净室(区)cleanroom(area)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3.2洁净工作台cleaningworkstation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3.3茵落colonyformingunits
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3.4浮游菌airbornemicrobe
用本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3.5浮游菌浓度airbornemicrobe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浮游菌菌落数的多少,以计数浓度表示,单位是个/m或个/L。3.6悬浮粒子airborneparticles可恶浮在空气中的尺寸一般在0.001μm~1000μm之间的固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物质,包括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
3.7洁净度cleanliness
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4-10批准1996-10-01实施
GB/T16293—1996
3.8单向流unidirectionalairflow(曾称为层流laminarflow)沿着平行流线,以单一通路以一定流速向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3.9非单向流nonunidirectionalairflow(曾称为乱流turbulentflow)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3.10静态测试at-rest test
洁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3.11动态测试operational test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4测试方法
4.1方法提要
本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从而判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活微生物数,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4.2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a)浮游菌采样器;
b)真空抽气泵,
c)培养皿;
d)培养基;
e)恒温培养箱。
4.3浮游菌采样器
浮游菌采样器宜采用撞击法机理的采样器,一般采用狭缝式采样器或离心式采样器。4.3.1采用的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器。4.3.2狭缝式采样器的原理
狭缝式采样器由附加的真空抽气泵抽气,通过采样器的缝隙式平板,将采集的空气喷射并撞击到缓慢旋转的乎板培养基表面上,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予以计数。4.3.3离心式采样器的原理
离心式采样器由于内部风机的高速旋转,气流从采样器前部吸入从后部流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有足够的时间撞击到专用的固形培养条上,经培养后形成菌落,予以计数。4.3.4狭缝式采样器的使用要点
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4.3.4.1校验
采样器必须按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校验的项目有,定时器、转盘转速、流量计。
4.3.4.2每次测试前应按说明书上的规定,先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抽气泵,然后调节流量计及定时器。4.3.4.3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min),两者相乘即采样量(L)。
4.3.4.4注意事项
4.3.4.4.1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4.3.4.4.2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光滑。4.3.4.4.3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4.4真空抽气泵
GB/T16293-1996
4.4.1真空抽气泵的排气量应与采样器匹配。4.4.2宜采用无油真空抽气泵,必要时可在排气口安装气体过滤器。4.4.3真空抽气泵安装的位置必须适当,一般装在采样器下面。4.5培养Ⅲ
4.5.1狭缝式采样器一般采用g150mm×15mm、*90mm×15mm,65mm×15mm三种规格的硼硅酸玻璃培养Ⅲ。可根据所选用采样器选择合适的培养皿。4.5.2离心式采样器采用专用的固形培养条。4.6培养基
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其配制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4.7恒温培养箱
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4.8测试步骤
4.8.1测试前仪器、培养血表面必须严格消毒。4.8.1.1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灭菌,用于100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宜一直放在被测房间内。
4.8.1.2用消毒剂擦净培养血的外表面。4.8.1.3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4.8.1.4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干。
4.8.1.5采样者应穿载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血前,双手用消毒剂消。
4.8.2狭缝式采样器的采样程序
4.8.2.1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Ⅲ,开动真空泵抽气,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调好流量、转盘转速。4.8.2.2关闭真空泵,放入培养Ⅲ,盖上盖子后调节采样器缝隙高度。4.8.2.3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依次开启采样器、真空泵,转动定时器,根据果样量设定采样时间。4.8.3培养
4.8.3.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血例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3.2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4.8.3.3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血作对照培养。4.8.4菌落计数
4.8.4.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4.8.4.2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4.8.5注意事项
4.8.5.1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Ⅲ的质量,培养基及培养血有变质、破损或污染的不能使用。4.8.5.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采样管的污染和其他人为对样本的污染。4.8.5.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4.8.5.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Ⅲ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Ⅲ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或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5测试规则
5.1测试状态
GB/T16293-1996
5.1.1浮游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或洁净区)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5.1.2浮游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或洁净区)已经过消毒。5.1.3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5.2测试人员
5.2.1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级别的工作服。5.2.2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5.3测试时间
5.3.1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5.3.2对非单向流,如10000级,100000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5.4浮游菌浓度计算
5.4.1采样点数量及其布置
5.4.1.1最少采样点数目
浮游菌测试的最少采样点数目分为日常监测及环境验证两种情况,见表1。表1最少采样点数目
≥10~<20
≥20~<40
≥40~<100
100~200
≥200~400
100000
注:1)表1中的面积,对于100级的单向流洁净室(包括层流工作台),指的是送风口表面积;对于10000级,100000级的非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房间面积。2)日带监测的采样点数目由生产工艺的关键操作点来确定。a)对每个100级洁净操作区域(如层流罩、层流工作台),可在离药物散开口处30cm处设测点,每班一次。
b)对每个10000级洁净工作区域(如药物开口工作区)可在工作面处设测点,每班一次。5.4.1.2采样点的位置
采样点位置可以同悬浮粒子测试点。a)工作区测点位离地0.8m~1.5m左右(路高于工作面)。b)送风口测点位离开送风面30cm左右。c)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采样点布置的规则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12
5.4.2最小采样量
GB/T16293-1996
采样量根据日常检测及环境验证定,每次最小采样量见表2。表2最小采样量
采样量,L/次
洁净度级别
日常监测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5.4.3采样次数
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5.4.4采样注意事项
环境验证
5.4.4.1对于单向流或送风口,采样器采样管口朝向应正对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采样管口向上。5.4.4.2布筑采样点时,至少应离开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1m以上。5.4.4.3采样时,测试人员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5.5记录
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压差及测试状态。测试报告的编写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5.6结果计算
5.6.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Ⅲ的菌落数。5.6.2每个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的计算,见式(1)。平均浓度(个/m2)=
例1:某测点采样量为400L,菌落数为1,则:平均浓度
=2.5个/m
例2:某测点采样量为2m,菌落数为3,则:=1.5个/m
平均浓度一
5.7结果评定
用浮游菌平均浓度判断洁净空(区)空气中的微生物。菌落数
采样量
5.7.1每个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中关于细菌浓度的界限。(1)
5.7.2若某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两次测试结果必须合格。
A1培养基的准备
GB/T16293—1996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培养基的准备及灭菌
培养基可以外购或自行配制。自行配制方法见YY/T0188.6第6章无菌检查部分中关于此类培养基的配备和操作步骤。其他符合药典灵敏度要求的培养基亦可以自行配制。A2培养基平Ⅲ的制备
A2.1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或180℃干热灭菌2h。A2.2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Ⅲ。注入量:65mm培养Ⅲ
90mm培养Ⅲ
$150mm培养皿
A3细菌的培养
约10mL
约20mL
约60mL
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Ⅲ倒置于30℃~3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注:培养基平血宜在2℃~8℃的环境中存放。附录B
(标准的附录)
采样点布置
洁净室和洁净区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下列采样点布笠的图示可作参考。注:·为采样点。
测试单位
测试依据
清净度级别
采样器名称
采样点编号No.
采样速率,L/min
采样量,m
开始时间
茵落数,CFU
平均浓度,CFU/m
最高浓度
评定标准
测试人
洁净度级别
100000
GB/T16293—1996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浮游菌测试报告
测试日期
测试区域(房间或层流工作台)面积
相对湿度
送风口
CFU/m最低浓度
结果报告人
附录D
(提示的附录)
生产批号
m2测试状态
%静压差
培养基名称
批准人
国内外有关浮游菌测定的标准
美国NASA标准
NHB5340-2
生物性粒子最大允许数/m
世界卫生组织(WHO)GMP
及欧洲共同体(EC)GMP
微生物的最大允许数/m
中国卫生部GMP
(1992年修订)
活微生物数/m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6293-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6293-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6293-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