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1次 | 2024-12-21 13:53:18
GB/T 16310.3-1996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以下是根据《GB/T 16310.3-1996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中可能提到的内容,涵盖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产品的总结,并合理添加HTML标签以便更好地展示内容: ---1. 检测项目
在该标准中,水生生物沾染试验的主要检测项目可能包括以下几类:
- 化学品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如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 化学品对水体和底质的污染程度。
- 化学品在水体中的溶解性与分布规律。
- 化学品对生物体外表(例如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表皮或鳃组织)的沾染情况。
- 化学品的生物降解性与残留时间。
2. 检测方法
根据标准要求,以下是可能提到的测试方法:
- 通过控制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船舶散装运输化学品泄漏的条件,观察化学品与水生生物的直接接触后产生的影响。
- 采用水生生物(如鱼类、甲壳类或其他相关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如LC50值测定)。
- 通过生化分析方法,检测化学品在不同时间段对沾染水生生物组织的渗透程度。
- 采用化学检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光谱分析仪)对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包括pH值、溶解度、氧化还原电势等。
- 利用连续监控的视频设备观察化学品沾染后水生动物的行为变化。
3. 涉及产品
该标准可能涉及的船舶运输液体化学品包括:
- 易燃液体化学品(如甲醇、乙醇、丙酮)。
- 腐蚀性液体(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 毒性化学品(如苯、苯酚、氯仿)。
- 其他具有环境危害性的化学品(如有机农药、表面活性剂溶液)。
- 特殊用途的工业液体化学品(如润滑油、溶剂类物质)。
以上内容根据该标准的相关逻辑进行整理,但具体内容需结合该标准的原文和实际应用案例加以完善。
GB/T 16310.3-1996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
标准号:GB/T 16310.3-1996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6-05-16
实施日期:1996-12-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6310.3-1996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在确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化学品在斑马鱼中积累特性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的积累特性的测定。GB/T16310.3-1996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GB/T16310.3-1996
GB/T 16310.3-1996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的部分内容
GB/T 16310.3—1996
船舶散装液体危害性评价规范系根据MARPOI.73/78附则I的要求,为船舶散装运输的液体化学品的污染分类而进行的污染危害性评价和污染分类的方法,其危害评价和分类的原则和内容系根据附则Ⅱ中有害液体物质分类准则(附则Ⅱ之附录1)以及海洋污染科学专家组关于船运有害物质危害性评价的原则确定。评价内容包括:1.水生生物积累试验:2.水生生物沾染试验(即本标准);3.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4.哺乳动物毒性试验;5.休息环境舒适性影响:6.分类程序和方法,鉴于导则中危害性C经口急性毒性)及D(皮肤接触和吸入毒性)均为啊乳动物试验内容,故合为一个分标推:另外,环境舒适性的评价系根据物质对人的毒性、刺激性以及由其理化特性决定的对环境影响的持久性等综合评价,无具体试验方法,所以不单列分标准,而并入评价程序和分类中,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赵前、张秀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
Specification on evalualion methads of hazards of liguidchemicals transported in buik by shipping Taint testingmethod for aquatic organism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生生物活染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的危害性评价和污染分类,2引用棕准
GR/T16310.31996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ISO4120—1983感官分析—
一方法
一三角试验
GB/T16301.1—1996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MARPOL.73/78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液体化学品chetmicals
系指那些在温度为37.8℃时蒸汽压力不超过2.8kPa/cm的物质。4原理
由于化学品的存在,使所在水体中鱼类肉质产生异常气珠或异常味道的现象称为沾染。在特定试验聚件下,把试验鱼置于一定浓度的化学品溶液中,经过一定的试验时间后,再由评检人员对试验鱼肉制戒的食品进行感官评价,经数据统计处理以确定该浓度下化学品是否沾染。本标准的感官评价采用三角赋验法。
试验生物及试验浓度
1选用易得到、易饲养的经济鱼种,如虹鳞、罗非鱼等。试验鱼应为健康的成鱼(体重≥100 g)。2试验鱼驯养七天,试验前一天停食,试验期间不喂食。5.3按0.1mg/L,1mg/L,10mg/L三种浓度配制试验液,但其最高浓度不得大于该物质48 hLC.的A/10。试验液的配制按GB/116301.1—1996中5.1配制。目象技术监督局1996-05-16批准1996-12-01实施
6试验条件
GB/T 16310.3-1996
6.1采用半静态方式,试验期间保证试验液浓度不低于起始浓度的50%。6.2毒性试验时间为48h。
6.3毒性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时,试验鱼不能出现死亡或其他异常情况,用于感官评定的鱼必须是行为正常的个体。
6.4其他试验条件如水质、试验负荷等,按GB/T16310.1-19967 试验步骤
7.1毒性试验
7.1.1以0.1mg/L.1mg/L.10mg/L三种浓度进行毒性试验,每个度设平行样。7.1.2另设三个空白对照,空白样只加等量的稀释水,7.2样品制备
7.2.1毒性试验结束后,立即把试验鱼处死,清除内脏、去皮、去鳞、去头、去骨,得净肉。冲洗干净后,将同一浓度不同鱼体的净肉混放在同一食品袋中。若2h之内不进行感官评定,则应用塑料膜把鱼肉包裹好,贮存在冰箱里,在0℃条件,最多贮存48h。7.2.2将碰有鱼肉的食品袋悬挂于沸水中,在袋巾可加一些玻璃棒使袋子下沉,袋口扎好,但要稍留缝,煮15~20min。
也可用其他方法将鱼肉蒸熟,如用微波炉或蒸汽蒸熟,但要注意作好隔离,防止在蒸熟过程中不同浓度样品间的沾染转移。
7.2.3样品制备
把同一浓度不同鱼体的熟肉混匀,分装到磨口称量班巾,每个称量血至少放入10多鱼肉,立即盖严,并以随机数字编号,记录样品编号及对应浓度,尔后置于50℃恒温箱中备检。7.3感官评检
7.3.1需15~20人作为评检员,评检员不得有味觉和膜觉缺陷,并且在试验前对正常试验鱼蒸熟鱼肉的气味和味道以及三角试验法有所了解。试验执行人员不参加感官评检。7.3.2本方法规定以鱼肉的气味正常与否作为评检指标。7.3.3按ISO4120—1983三角试验法中强制选择法进行感观评检。7.3.4记录各组评检员的评检结呆,即选出单样的称量血编号。8数据处理
用评检员人数和正确鉴别出单样的评检人员数对照查表(IS04120附表),在5%显著水平确定试验样与空白样是否具有差异,从而确定受试化学品在该试验浓度是否具有沾染作用。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a)受试化学品名称,来源,物、化性质等基础资料:b)试验鱼种,来源、别养方式、个体大小及染毒试验后是否正常,c)试验溶液的配制;
d)供液方式及试验液的更换情况;e)试验条件及水质状况;
f)评检人员来源、人数;
g)样品制备过程;
GB/T16310.3-1996
h)粘染评检分组情况及各组的组合形式;i)试验时间、评检数据及数据处理:)试验结果。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6310.3-1996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6310.3-1996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6310.3-1996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沾染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