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JB/T 10293-2001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0次  |  2024-12-26 09:51:17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JB/T 10293-2001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涉及到以下内容:

1. 相关检测项目

  • 播种精度检测:包括单粒播种的合格率、漏播率、重播率。
  • 排种器性能检测:检验排种器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 行距误差检测:检查行距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
  • 株距均匀度检测:测试株距的变异情况,评估播种均匀程度。
  • 种子损伤率检测:观察种子是否在播种过程中破损。
  • 作业适应性检测:检查在不同土质、地形条件下的作业效果。
  • 机械性能检测:测定播种机关键部件的工作效率及耐久性。
  • 田间作业能力评估:检查整机的播种能力、电能或油耗表现。
  • 安全性检测:检查机器在操作和保养过程中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2. 检测方法

标准中规定了以下检测方法:

  • 采用专用实验台或模拟田间环境进行排种器的稳定性和播种精度测试。
  • 通过标准测量工具检测行距、株距误差。
  • 对种子受损情况,可通过显微镜或人工筛选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 在实际田间进行试验,评估播种效果,同时观测漏播、重播现象。
  • 性能和安全检测通常通过运行规定时长,监测机件磨损、振动、噪声等情况来完成。

3. 涉及产品

主要适用于以下产品:

  • 所有类型的单粒播种机(机械式、电动式、气吸式等)。
  • 试验设备中包含的田间作业用辅助机械。

综上所述,标准为精密播种机的性能评估提供了全面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指标参考。通过严格的检测,可以保障产品的性能、质量及客户的田间作业需求。

JB/T 10293-2001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

标准号:JB/T 10293-2001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2001-06-22

实施日期:2001-10-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10293-2001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的简介

JB/T10293—2001本标准规定了单粒(精密)播种机的技术要求,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式、气力式单粒(精密)播种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JB/T10293-2001单粒(精密)播种机技术条件JB/T10293-2001

JB/T 10293-2001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的部分内容

ICS65.06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293-2001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 of single seeddrill (precision drill)2001-06-22发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01-10-01实施

JB/T10293—2001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勃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通辽市富华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瓦房店市精量播种机制造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刘殿生、徐群、朱士强、郝奎、郭兆富、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of singleseeddrill(predsiondrill)JB/T10293—2001

本标准规定了单粒(精密)播种机的技术要求、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式、气力式单粒(精密)播种机(简称精密播种机)。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6991999

GB/T1173—1995

GB/T1243—1997

GB/T2828—1987

GB/T6973—1986

GB/T 9239—1988

GB/T9439—1988

GB/T9478—1988

GB10395.1—2001

GB 10395.9—1996

GB 10396—1999

GB/T13306—1991

JB/T5673—1991

YB/T5059—1993

3技术要求

优质碳素结构钢

铸造铝合金

短节距传动用精密滚子链和链轮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

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灰铸铁件

谷物条播机试验方法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总则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9部分:播种、栽种和施肥机械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标牌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通用技术条件低碳钢冷轧钢带

精密播种机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3.2机具性能指标

3.2.1精密播种机排种器对种子的破损率应符合表1规定的指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1-06-22批准2001-10-01实施

种子破损率

注:I型

JB/T10293—2001

机械式

气力式

播种经分级种子,用机械式排种器的机械单粒(精密)播种机。标

播种经分级和不分级种子,用气力式排种器的气力单粒(精密)播种机%

在种子、整地质量符合精密播种农业技术要求时,精密播种机作业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3.2.2

粒距合格指数

重播指数

漏播指数

合格粒距变异系数

注:作业速度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40

种子粒距X

>10~20

>20~30

一般速度范围应取中值。几种播种机进行对比试验时可按相同作业速度试验。3.2.3在颗粒状化肥含水率不超过12%,小结晶粉末状化肥含水率不超过2%,排肥量为150~300kg/hmr的情况下,排肥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的指标。表3

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

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

3.2.4在整地质量符合精密播种农业技术要求时,播种深度合格率不小于80%(以当地农业要求播种深度值为h,h土lcm为合格播种深度)3.2.5具有施肥机构的精密播种机,应达到种、肥分施要求,种、肥间土层厚度应符合农业技术提出的距离指标。

3.2.6铺膜或未铺膜精密播种机作业,播行要直,行距应一致,同一播幅内行距的最大偏差≤4am。3.2.7精密播种机使用可靠性(有效度)不低于90%。3.2.8精密播种机平均首次故障前作业量:与15kW以上拖拉机配套的精密播种机应不小于25hm?/m,与小于或等于15kW拖拉机配套的精密播种机应不小于20hm/m。3.3一般技术要求

3.3.1零件所用原材料应符合图样中要求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允许有材料代用,其代用材料应保持原设计性能。

3.3.2铸件应符合GB/T9439的有关规定,不得有裂纹和其他降低零件强度的缺陷,配合部位不允许有砂眼、气孔、缩孔和夹渣等缺陷。2

JB/T10293—2001

3.3.3锻件不应有夹层、折叠、裂纹、锻伤、结疤和夹渣等缺陷。3.3.4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和明显残缺皱折。3.3.5焊接件牢固,不得有夹渣、咬肉、烧穿、裂纹和未焊透等缺陷,焊后变形应校正至符合图样规定。

3.3.6橡胶波纹输种、输肥管在气温0~40℃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冷脆温度不高于-30℃。钢带螺旋式输种、输肥管应采用YB/T5059规定的08F低碳钢冷轧钢带制造。加工后必须热处理,消除内应力。按自由长度拉长30%,连续拉三次永久变形不大于自由长度的1%。3.3.7短节距传动用精密滚子链和链轮应符合GB/T1243的规定。3.3.8I型一气吸排种圆盘的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2mm3.3.9II型一排种器体:铝合金制品应符合GB/T1173的规定。3.3.10IⅡ型一未做静平衡检验的风机叶轮不得安装使用,平衡检验的风机叶轮其平衡品质等级应符合GB/T9239规定的G6.3级。

3.3.11II型一风机叶轮(铸铝件)内壁表面粗糙度应不低于GB/T131规定的。3.3.12II型一气道与嘴的内壁应光滑,无棱角和凹凸等现象。3.3.13II型一输气波纹软管不应漏气,气管波纹筋不能断开,气管口不能破裂。3.3.14开沟器采用GB/T699规定的65Mn钢材制造,铧刀、铲尖部工作表面热处理硬度40-50HRC;圆盘热处理硬度35~45HRC:圆盘刃口允许有残缺,但深度不大于2mm,长度不大于15mm,数量不多于三处;圆盘的平面度误差不大于1.5mm。3.4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3.4.1机架焊合后应进行校正,各梁之间的平行度及框架对角线尺寸之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梁的长度

平行度及尺寸之差

3.4.2种箱及肥箱的结合处不应漏种、漏肥,排种器、排肥器部件与箱底板局部间隙不大于mm。3.4.3排种器装配:零件要清洁,装配后转动灵活、可靠,不得有卡滞带现象,紧固件联结牢固,清种器调整灵活,润滑部位应注润滑油。3.4.4未装肥料时,单组排肥器要转动轻松,多组排肥器时,排肥轴在40N·m力矩作用下应转动灵活。

3.4.5滑刀式、锄铲式等开沟器铲尖工作表面和配合表面应光洁,无缺陷。3.4.6双圆盘式开沟器应转动灵活,两圆盘相对转动时,圆盘聚交点处圆盘刃口的间隙不应超过2mm。在个别情况下圆盘旋转时间隙允许增大到5mm。3.4.7I型一风机组装完后不得漏气,并进行试运转,运转速度应以风机设计的使用速度为准,运转时间不少于30min,轴承温升不高于25℃。3.4.8II型一风机安装完后转动灵活,叶轮的全跳动不大于0.5mm,叶轮与吸气嘴不得有摩擦现象。3

3.5总装技术要求

JB/T10293—2001

3.5.1所有零部件必须经检验合格,外购件、协作件必须有合格证方可进行装配。3.5.2机具装配后,零件的外露加工表面和摩擦表面均应涂防锈油。3.5.3在同一平面的主、被动圆柱齿轮和链轮传动平稳,工作中不掉链。3.5.4精密播种机开沟器在运输或工作状态时,输种、输肥管不应卡住或脱出。3.5.5精密播种机深浅调节机构应方便、灵活、可靠。3.5.6

地轮及支持轮的端面圆跳动和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端面圆跳动

径向圆跳动

精密播种机的运输间隙应符合表6的规定。3.5.7

运输间隙

3.6油漆与外观质量

牵引式

≥150

≥120

≥120

悬挂式

≥200

与15kW以上拖拉机配套

与≤15kW拖拉机配套

与手扶拖拉机配套

3.6.1精密播种机涂漆前应将表面锈层、油污、粘砂、泥土、焊渣和尘垢等消除干净。3.6.2精密播种机涂漆应符合JB/T5673中的规定,油漆涂层用普通耐候涂层TQ-2-2-DM,肥料箱内应用耐化肥涂层TQ-3-F-DM进行防腐蚀处理。3.6.3种子箱内壁、金属排种器内壁、铸铁排种轮及阻塞套允许只涂底漆,不涂面漆;开沟器、筑器、脚踏板、复土器、地轮及划印器圆盘等部件可以不涂底漆,只涂黑色面漆。3.6.4精密播种机的外观应整洁,不得有锈蚀、碰伤等缺陷。油漆表面应平整、均勾和光滑,4安全技术要求

精密播种机的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10395.1和GB10395.9的规定,并在机器上标注危险警告标志,其安全标志应符合GB1039%的规定。4.2外露齿轮、链轮传动装置对操作人员有危险的应有可靠的防护罩,防护罩应便于机器的维护、保养和观察,防护罩的涂漆颜色应区别于播种机的整机涂色。4.3工作时需要有人在上面操作的精密播种机,应装有宽度不小于300mm的防滑脚踏板和相应的扶手,扶手和脚踏板的长度适合工作人员操作并与机器相适应。。4.4种、肥箱盖开启时应有固定装置,作业时不应因振动、颠簸和风吹而自行打开。4.5在道路运输中划行器必须锁定。4.6精密播种机单独停放时,应能保持稳定和安全。4

5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

JB/T10293—2001

5.1精密播种机的试验方法按GB/T6973的规定。精密播种机的使用可靠性(有效度)按GB/T9478的规定进行测定。平均首次故障前作业量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的规定进行测定。5.2精密播种机应进行空运转试验,运转时地轮的转速相当于正常作业速度,运转时间为5~10min。操纵提升机构,使开沟器起落三次,检查传动、升降各连接部位,各部件不得阻卡、变形和松动。5.3精密播种机必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查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方准出厂。5.4订货单位有权按本标准要求抽检产品质量。抽样方案和合格质量水平(AQL)按GB/T2828的规定,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5.5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生产厂近六个月内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在工厂抽样时整机库存量应不少于16台,在销售部门抽样可不受此限),抽取的样品应是生产厂生产的合格产品,抽取整机样本为2台。

精密播种机在检查和验收中,按其产品对使用的影响程度分为A类(重大缺陷)、B类(严重缺陷)和C类(一般缺陷)三类缺陷。分类检验项目内容见表7,检查、验收结果判定内容见表8,表中AQL为合格质量水平,Ac为合格判定数,Re为不合格判定数。表7

安全要求

平均首次故障前作业量

粒距合格指数

种子破损率

播种深度合格率

漏播指数

重播指数

合格粒距变异系数

检验项目

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

总排肥量稳定性的变异系数

风机平衡质量

油漆外观质量

涂层厚度

涂层附着力

开沟器材料的硬度

圆盘开沟器交点处间隙

开沟器(圆盘开沟器除外)刃部粗糙度机架焊接质量与各梁的平行度,对角线尺寸差种、肥箱底板结合处不漏种、肥运输间隙

主、被动齿轮和链轮的轴向偏移橡胶波纹管和钢带螺旋卷管质量输气波纹软管质量

合格品

项目类别

项目数

检查水平

样本大小

JB/T10293—2001

表8检查、验收结果判定

精密播种机出厂时,应带有说明书规定的备用件、附件及专用工具。5.7

5.8用户在遵守生产厂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情况下,从提货之日起一年内,产品因质量问题不能正常工作时,生产厂应负责包修、包换、包退(易损件、零件正常磨损除外)。6标志、包装与贮存

6.1精密播种机应在明显的位置固定产品标牌。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并标明下列内容:a)产品型号、名称;

b)主要技术参数:

c)产品商标:

d)制造厂名称、地址;

e)制造日期:

f)出厂编号。

6.2精密播种机应在明显位置标明“播种时不可倒退”的标志。6.3有包装箱出厂的精密播种机,箱面文字和标记应清晰、整齐、耐久。6.4精密播种机可以总装或部件包装出厂。部件包装出厂应牢固、可靠,各部件在不经任何修整的情况下即能进行总装。零件、附件、备件和随机专用工具需用木箱或包装袋包装。6.5精密播种机出厂,随机技术文件应用防水袋装好,文件包括:a)装箱清单:

b)产品质量合格证;

c)产品使用说明书:

d)三包服务卡:

e)执行标准代号。

6.6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和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露天存放时应有防雨、防潮和防碰撞的措施。6

A1总则

JB/T10293—2001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精密播种机产品可靠性评定试验方法A1.1采用对保用期内的产品进行定量现场可靠性试验。A1.2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近一年内生产的产品中抽取不少于2台产品,进行现场可靠性试验。A1.3进行试验时,操作人员必须按制造厂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和维修A1.4试验人员应按表A1认真准确地做好每台播种机的试验写实记录,并按表A2进行统计和汇总。A2作业量测定

A21作业量按精密播种机的幅宽进行计算。A2.2每天测定试验面积,其测定精度0.01hm2。A3故障统计判定原则

A31精密播种机产品整机、部件或零件在规定的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或其性能指标超出合格范围以外的事件均称为故障。

A32与精密播种机本质失效有关的故障均属关联故障,如危及作业安全、丧失功能及零部件损坏等故障,在计算可靠性指标的数值时应计入。仅引起操作人员不便,但不影响机器作业,调整或日常保养中用随车工具轻易排除的轻度故障除外。A33外界因素造成精密播种机的故障均属非关联故障。在进行精密播种机指标的数值计算时,这类故障不应计入。具体是:

a)由于超出机器使用说明书、技术条件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作业造成的故障;b)由于操作人员使用、保养不当或误动作造成的故障;c)外界偶然事故引起的故障。

A3.4平均首次故障前作业量的计算方法平均首次故障前作业量是指各受试精密播种机发生首次故障时单位幅宽的平均作业量,按式(A1)计算:

MTTFF=Z+E

式中:MTTFF一—平均首次故障前作业量,hm2/m:——试验期间,发生首次故障的播种机台数(当r=0时,按r=1计):Zt。一一各受试播种机首次出现故障时的作业量之和,hm:Zto一一在定量截尾试验中,未发生故障的各播种机作业量之和,hnr;B播种机作业幅宽,m。

定量截尾试验作业量为:

与大于15kW拖拉机配套的播种机40hm2/m;:(AD)

JB/T10293—2001

与小于或等于15kW拖拉机配套的播种机33hmr/m。5精密播种机使用可靠性(有效度)按GB/T9478的规定进行试验测定。A3.5

表A1精密播种机可靠性试验统计表机器型号及名称:

机器制造厂:

机器出厂编号:

机器出厂日期:

挂结型式:

播种作物:

播深:

工作幅宽:

作业日期

作业时间

机器编号

作业量

耗油量

首次故障前作业量

试验单位: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

拖拉机型号:

作业速度(档位):

播量:

行距:

土壤类型:

部件、件号、零部件名称

故障数

形式、原因及排除方法

记录整理人:

精密播种机可靠性试验记录汇总表总作业时间

平均首次故障前作业量MTTFF

总耗油量

记录整理人:

故障数

机械行业标准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

JB/T10293—2001

机械科学研究院出版发行

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

(北京首体南路2号邮编100044)*

开本880×12301/16印张3/4字数180002002年1月第一版

2002年1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500

定价1200元

编号2001-167

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htp:/AvwwJB.ac.cn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10293-2001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10293-2001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10293-2001 单粒(精密)播种机 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