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MT/T 497-1995 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2次  |  2024-12-30 13:49:20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MT/T 497-1995 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中主要涵盖了针对综采技术中使用的刮板输送机的一系列检测项目。这些检测项目以及相关检测方法和涉及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检测项目:

  • 刮板输送机的机械性能检测
  • 输送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检测
  • 刮板链条的张力和磨损检测
  • 电机和减速机的运行状况及效率检测
  • 整体系统的组合性能及协调性检查
  • 安全性能和应急措施系统检测

检测方法:

  • 实地测量与传感器技术结合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 使用载荷传感器测定链条张力及输送能力
  • 通过模拟试验评估机械的耐久性和磨损情况
  • 采用振动分析设备检测电机和减速机的运行状态
  • 应用故障模拟测试以检查系统的安全性和应急响应效率

涉及产品:

  • 井下综采刮板输送机
  • 煤矿输送链条系统
  • 煤矿机械传动设备,包括电机和减速机
  • 刮板输送机配件及相关组件

该标准为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和效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对于刮板输送机的测试和评估,确保其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以及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MT/T 497-1995 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

标准号:MT/T 497-1995

标准类别:煤炭行业标准(MT)

发布日期:1995-12-18

实施日期:1996-05-01

标准状态:现行

MT/T 497-1995 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的内容和检验方法及判定准则。本标准适用于MT15中用于综采的各种型式的刮板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MT/T497-1995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MT/T497-1995

MT/T 497-1995 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MT/T497—1995

本标推规定了煤矿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的内容和检验方法及判定准则。本标准适用于MT15中用于综采的各种型式的刮板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2引用标准

GB3836.1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2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GB3836.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GB3836.4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3名词术语

3.1实际输送量Q

输送机在井下试验工作面铺设和正常运转后,采煤机械以实际生产能力采煤时,刮板输送机具有的小时输送能力,t/h。

3.2实际铺设长度L

输送机在井下试验工作面铺设的实际长度,m。3.3链速

实测刮板链的平均移动速度,m/s。3.4空运转功率P。

输送机在井下铺设后,在刮板链预紧到额定功率运转时要求的最小链条预张力条件下,输送机空运转时,电动机输入功率的平均值,kW。3.5负载功率P

输送机在负载条件下,电动机输入功率的平均值,kW。3.6负载指标C。

输送机输送每吨煤炭消耗的电动机功率,即输送机移动煤的总功率除以输送机全长上的装煤量,kW/t。

3.7“刮板链每米重量”、“每米负荷重量”“空运转指标”“回煤量”和“回煤指标”等术语引用标准MT/T104第4.6、4.7、4.8、4.10和4.11条。3.8整机过煤量

输送机开始正常运转至失效时总共输送的煤量,万t,表示输送机服务年限(寿命)的一项指标。3.9链条磨损速度U

输送机每输送10万t煤炭时,圆环链立环直边的平均磨损量,mm/10万t。3.10中部槽中板和槽帮的磨损速度(Ve1、c2)输送机每输送10万t煤炭时,中部槽中板和槽帮的平均磨损量,分别称为中板磨损速度和槽帮磨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5-12-18批准318

1996-05-01实施

损速度,mm/10万t。

3.11链轮磨损速度Vo

MT/T 497—1995

输送机每输送10万t煤炭时,链轮链窝长度方向的平均磨损量,mm/10万t。4井下工业试验

4.1凡属输送机新产品定型鉴定者均应进行井下工业试验。4.2产品的井下工业试验应在其主要零部件出厂检验判定合格后进行。4.3输送机最少井下工业试验时间和采煤量输送机安装后,从井下工作面正式投产算起,最少井下工业试验连续时间为3个月,累计输送煤炭10万t以上,满足5.2.4条要求时,即可进行本规范规定的检测事项工作。

5准备工作

5.1技术资料的准备

产品进行井下工业试验前,应具备以下技术资料:使用维修说明书;

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及产品合格证书;井下工业试验工业面条件的技术文件(地质、通风、供电、供水条件及配套设备的技术特征等)c.

d。产品井下工业试验的试验大纲。5.2仪器仪表准备

5.2.1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测量精度引用MT/T104第5条,并允许仪表精度降低一档。5.2.2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检测用电器仪表应符合GB3836.1~3836.4的有关规定,有国家指定的防爆检测中心出具的《防爆合格证》,井下条件许可时并且采取安全措施后,经局矿两级安检部门批准,方可用普通电器仪表。

5.2.3并下工业试验用仪器仪表:a

电压传感器;

功率传感器;

纸带记录仪,精度1%;

链条预张力计;

手持转速表;

卷尺和游标卡尺;

衡器,

秒表。

5.3检查电源供电质量

5.3.1井下工业试验检测前实测并计算电网供电电压和电机额定电压,求得电机起动瞬间电压降的百分数应不大于20%,井下工业试验应在供电质量稳定和电机特性稳定条件下进行,计算公式如下:Ui—U?

2 × 100% ≤ 20%

U—U?

× 100% ≤20%

式中:U,-

实测电网无负荷电压,V;

实测输送机电动机起动瞬间电压,V;一输送机电动机额定电压,V。

5.3.2测量方法:

MT/T 497—1995

将电压传感器接入输送机馈电开关的备用插座上,连接记录仪表,起动和停止输送机,即可测出电网无负荷电压和输送机电动机起动瞬间电压,电动机额定电压由产品厂家给定。5.4试验检测前的检查和调整

检查整机和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是否符合第2条所列的标准规定;a.

b,“检查输送机的铺设情况,是否符合产品总体要求;零部件安装是否正确、齐全、完好;所有螺栓是否拧紧,并达到规定扭矩;输送机与转载机搭接是否合理;与采煤机、液压支架的配套安装是否正确;牵引齿轨或链轨安装是否正确、完好等,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要调整符合总体和整机设计,t.

调查链条松紧情况,输送机正常运转时,完全松弛的链环不超过两个链环,否则按MT/T104第6.5条的调整链条方法调整合适;d.检查液力偶合器充液量,不合理时按MT/T104第6.7条的调整方法调整偶合器合理的充液量。

6井下工业试验检测与统计项目

检测链条预张力;

检测实际输送量;

检测空运转功率;

检测负载功率和功率分配值;

检测回煤量和回煤功率,

检测链条磨损速度;

检测中部槽中板和槽帮磨损速度;检测链轮磨损速度;

检验输送机与工作面设备配套的合理性,事故统计:

维修统计。

检测链条预张力

判定规则

实测并计算输送机链条的平均预张力值F应不大于MT/T105附录A中公式的计算值,此值为输送机合理预张力,计算公式如下,F

F+F+F3

式中:F—实测并计算输送机链条的平均预张力,kN;F,—-实测距机头15m处链条的预张力,kN;Fz—实测距机尾15m处链条的预张力,kN;F:实测输送机中部链条的预张力,kN;T—引用MT/T105中附录A公式计算的预张力,kN。注:公式(3)中F;、F,、F:为实测输送机链条的预张力,双链式输送机其值分别为实测两股链条预张力之和。7.2测量方法

引用MT/T104中7.1.2条测量法测量链条各处预张力。8检测实际输送量

8.1判定规则

实测采煤机(刨煤机)的牵引速度、截深和采高及输送机的链速,计算采煤机(刨煤机)的生产能力、320

MT/T 497--1995

输送机有效速度和输送机单位长度负荷重量,求得输送机实际输送量应近似于采煤机(刨煤机)的生产能力并不大于设计输送量。计算公式如下:Q, - 60ahur

式中:Q-

式中:2

采煤机(刨煤机)生产能力,t/h;采煤机(刨煤机)截深,m;

一采煤机(刨煤机)一次采高,m;采煤机(刨煤机)牵引速度,m/min;实体煤容重,t/m2。

(4)

输送机有效速度,m/s;当采煤机(刨煤机)和输送机运行方向相同时,取\”号;相反时,取“+”号;

输送机实测链速,m/s;

意义同前。

式中:91-

输送机单位长度上的负荷重量,kg/m;Q1.U2符号意义同前。

式中:Q——输送机实际输送量,t/h。3600

3. 6 qi ~ Q1

(6)

当采煤机(创刨煤机)牵引速度为实际最大牵引速度,且与输送机运行方向相反时,得Q值为最大值Qmax,否则得Q值为最小值Qmin,为此输送机的实际输送量应取其平均值,即Qm +Qnin ~ Q

q1、的符号意义同前。

8.2测量方法

用卷尺直接测量采煤机(刨煤机)的截深和采高;用MT/T104中7.1.3条方法测量输送机链速;·(8)

用秒表统计采煤机(刨煤机)上行和下行割煤时间,计算采煤机(刨煤机)牵引速度。计算公式L

式中:Li-—工作面实际长度,m;t—采煤机(刨煤机)上行(下行)割煤一刀所用的时间,s。Ui符号意义同前。

d.用公式(4)~(8),求得输送机实际输送量。9检测空运转功率

(9)

9.1判定规则

实测输送机空运转功率和输送机铺设长度,求得输送机空运转指标应不大于本标准规定值。如表A1所示。

空载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C。= P。/L

(10)

式中:Co-

输送机空运转指标,kW/m;

MT/T 497—1995

输送机空运转电动机输入总功率,kW;L——输送机实际铺设长度,m。9.2测量方法

将功率传感器接入输送机电动机和隔爆开关之间的电路上,连接纸带记录仪,空运转输送机,即在纸带记录仪上记录输送机空运转功率值。10检测负载功率和功率分配值

10.1判定规则

a。实测输送机负载功率,输送机单位长度载荷,计算输送机移动煤的总功率和输送机全长上的装煤量求得输送机负载指标应不大于本标准规定指标,如表A1所示。计算公式如下:P P.-P。

式中:P—一输送机移动煤的总功率,kW;P.实测输送机负载功率,kW;

P。符号的意义同前。

式中:Q。输送机全长上的装煤量,t;91、L符号的意义同前。

式中:C—输送机负载指标,kW/t;P、Q符号的意义同前。

(12)

b.实测机头电动机和机尾电动机的功率平均值,计算机头和机尾电动机功率分配率应不大于本标准规定的判定指标。如表A1所示,计算公式如下:P

式中:K—输送机机头和机尾电动机功率分配率;Pi——实测机头电动机功率平均值,kW;P.—-实测机尾电动机功率平均值,kW。10.2测量方法

(14)

按照9.2条接入功率传感器和纸带记录仪,记录输送机在采煤机(刨煤机)上行和下行割煤时的负载功率值,求得输送机负载功率的平均值,根据公式(11)算出输送机移动煤的总功率。按照8条测量并计算输送机单位长度负荷重量,求得输送机全长上的装煤量,根据公式(13)算出输送机的负载指标。

根据机头电动机和机尾电动机的功率平均值,按公式(14)算出输送机功率分配率。11检测回煤量和回煤功率

11.1判定规则

a.实测输送机小时回煤量,普通端卸式输送机不大于实测输送量的3%,侧卸式或封底端卸式输送机不大于实测输送量的2%。

实测当采煤机停止装煤时,输送机上煤炭全部脱离机头链轮的瞬间电动机总功率,计算输送机b.

回煤功率,求得回煤指标应不大于本标准规定值,如表A1所示,计算公式如下:PH Pso - P。

(15)

式中:Pu一-输送机的回煤功率,kW;MT/T 497—1995

输送机上煤炭全部脱离机头链轮瞬间的电动机总功率,kW;Pso

P。符号的意义同前。

-输送机的回煤指标,kW/m;

式中·CH—

NH、L符号的意义同前。

11.2测量方法

·( 16)

a,在输送机机尾处,用人工播煤,衡器称重,收集1h的下链带回煤重量,得出小时回煤量。b.用9.2条方法接入功率传感器和纸带记录仪,记录采煤机停止割煤时,输送机上煤炭全部脱离机头链轮的瞬间电动机总功率值,按公式(15)和(16)求得输送机的回煤功率和回煤指标。12检测链条磨损速度

12.1判定规则

输送机正常运行三个月后,实测圆环链立环直边平均磨损量和链环节距,统计实测输送煤炭总重量,求得链条磨损速度不大于0.4mm/10万t,链环节距伸长率不大于2.5%。计算公式如下:U

式中:u.

链条磨损速度,mm/10万t;

圆环链立环直边平均磨损量,mm;Q—输送机实际输送煤炭总重量,万t;8—链环节距伸长率,%;

一链环使用前的平均节距,mm;

链环实测的平均节距,mm。

12.2测量方法

× 100

·(17)

·(18)

任选立环一环为起点,每隔80m(或60m,视铺设长度而定)再选两立环,用卡尺测量该三环直边的磨损外径和节距,算出链环平均磨损量和平均节距;实测工作面推进距离、采高和工作面长度,算出与原煤容重的乘积,求得输送机实际输送煤炭b.

重量。

根据公式(17)和(18),算出链条磨损速度和链环节距伸长率。13检测中部槽中板和槽帮磨损速度13.1判定规则

实测中部槽中板和槽帮的平均磨损量,输送机输送煤炭的总重量,求得中型以上输送机中板和槽帮的磨损速度不大于0.7mm/10万t。10a2

式中:Ven

中部槽中板磨损速度,mm/10万t;中部槽槽帮磨损速度,mm/10万t;中部槽中板平均磨损量,mm;

(19)

(20)

MT/T 497—1995

中部槽槽帮平均磨损量,mm;

Q、符号的意义同前。

13.2测量方法

事先对输送机机头、机尾处第一节中部槽和机身中部的一节中部槽打好标记,并记录其中板和a.

槽帮链道处的原始尺寸;

b。用量具测量打好标记的三节中部槽的中板接口和槽帮端头的链道处磨损深度,分别算出中板和槽帮的平均磨损深度,即为中部槽中板和槽帮的磨损量。用12.2条求得输送机实际输送煤炭重量。c.

用公式(19)和(20)算出中部槽中板和槽帮的磨损速度ci和Uc2。d.

14检测链轮磨损速度

14.1判定规则

输送机正常运行三个月后,实测链轮链窝长度方向的平均磨损量,输送机输送煤炭的总重量,计算单个链轮轮齿的平均磨损量,求得链轮磨损速度不大于0.5mm/10万t。计算公式如下:&

武中: Uo-

-输送机链轮磨损速度,mm/10万t;输送机链轮轮齿的平均磨损量,mmQ.的符号意义同前。

14.2测量方法

.( 21 )

用专用量具分别测量机头、机尾链轮链窝的长度尺寸,取其平均值,减去出厂链轮链窝长度的尺寸,所得差值除以2,得单个链轮轮齿的平均磨损量;b.用12.2条方法求得输送机实际输送煤炭重量。c.用公式(21)求得链轮磨损速度Vo。15检验输送机与工作面设备配套的合理性通过安装和实际运转,检验输送机能否满足采煤机顺利割煤和自开机窝的要求,能否满足液压支架和转载机的工作要求。

16事故统计

井下工业试验期间,按下表统计输送机事故及处理方法,并计算输送机的事故率和事故影响时间。表1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事故统计表时间

事故次数

检验人:

处理方法和占用时间

中部槽

负责人:

17维修统计

事故率

MT/T 497--1995

输送机事故总次数

工作面事故总次数

事故时间比:

X 100%

输送机事故总时间

工作面事故总时间

(22)

...(23)

井下工业试验期间,按下表统计输送机维修次数和内容,统计零部件更换时间,同时统计整机及零部件的过煤量。

表2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维修统计表维修次数

检验人:

维修时间

零部件名称

18井下工业试验检验结果总的判定原则维修内容

更换零部

件时间

过煤量

零部件

负责人:

18.1凡本标准规定的输送机并下工业试验检验的项目中,如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则判定为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检验不合格。18.2如属意外事故或使用管理不当,造成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单项检验不合格时,允许处理和更换零部件后重新试验,符合本标准规定时,仍判定为井下工业试验检验合格。18.3井下工业试验期间,输送机能满足工作面配套设备要求,输送机事故率不大于55%,事故时间比不大于65%,零部件维修次数和更换时间在产品规定允许范围时,判定为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9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检验报告内容包括:输送机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出厂编号、试验局矿工作面名称、试验日期、试验设备描述、检验项目、测试仪器名称、厂家、编号,检定结果、记录表格、检测项目的判定和总的质量判定、检定单位和检定日期、检测人员、审核人、项目负责人、检测单位负责人的签字盖章、检测单位盖章等。325

超重型

MT/T497—1995

输送机井下工业试验检测功率判定指标表附录A

空载指标,kW/m

边双链

中双链

负载指标,kw/t

边双链

中双链

回煤指标,kW/m

励率分

侧卸机头剧

两个传

边双链中双链封底

0. 0180. 020

0.0121.25

0.0220.0240.0161.25

0.0260.0280.0201.25

注:①表中斜线两侧数值为相应槽宽输送机的判定指标。②单中链输送机负载指标同中双链输送机负载指标相近,空载指标为中双链的0.8倍。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刮板输送机分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负责起草。本标推主要起草人石国祥、常育文。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负责解释。326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MT/T 497-1995 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MT/T 497-1995 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MT/T 497-1995 综采用刮板输送机井下工业性试验规范》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