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9次 | 2025-01-02 08:04:58
JB 8701-1998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由于我的知识更新到了2023年10月,因此关于《JB 8701-1998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中的具体内容,如检测项目和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等详细信息,建议您查阅官方标准文献以获取准确的信息。通常情况下,此类标准会覆盖以下方面:
- 检测项目:
- 外观质量检测
- 尺寸测量
- 压力测试
- 热性能测试
- 密封性能测试
- 检测方法:
-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
- 水压测试进行压力测试
- 热流分析进行热性能测试
- 使用气密性测试设备进行密封性能测试
- 涉及产品:
- 用于制冷系统的板式换热器
- 可能包括不同型号和规格的换热器
如果您需要精准的信息,建议参考相关标准文件,或咨询标准制定机构获取权威解答。
JB 8701-1998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制冷用板式换热器
标准号:JB 8701-1998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8-03-19
实施日期:1998-07-01
标准状态:现行
JB 8701-1998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装置用板式换热器(包括半焊板式换热器、全焊板式换热器、铜钎焊板式换热器、镍钎焊板式换热器,以下简称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化气体为制冷剂,设计压力不高于4.0MPa,设计温度为0~200℃(最低蒸发温度-70℃;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钎焊板式换热器,最低设计温度应高于或等于-196℃)的制冷装置中与制冷剂接触而承受制冷剂压力的板式换热器(例如:冷凝器、蒸发器、预冷器、过冷器、油冷却器等)本标准不适用于可拆板式换热器板片包厚度小于150mm或两侧通道总容积小于0.025m3的不可拆板式换热器。本标准同时适用于压力、温度、介质等条件相似的应用于其他场合的不可拆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验收。JB8701-1998制冷用板式换热器JB8701-1998
JB 8701-1998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的部分内容
JB87011998
本标准于1998年3月19日首次发布。言
本标准的附录 A和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附录 C、附录D和附录 E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阴阿法拉伐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东、何立勇、任金禄、宋兆煌、李志。149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
Plate heat exchanger for refrigerationJB 8701-1998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装置用板式换热器(包括半焊板式换热器、全焊板式换热器、铜钎焊板式换热器、镍针焊板式换热器,以下简称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化气体为制冷剂,设计压力不高于4.0MPa,设计温度为0~~200℃(最低蒸发温度--70C;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针焊板式换热器,最低设计温度应高于或等于一196C)的制冷装置中与制冷剂接触而承受制冷剂压力的板式换热器(例如:冷凝器、蒸发器、预冷器、过冷器、油冷却器等)。本标准不适用于可拆板式换热器、板片包厚度小于150mm或两侧通道总容积小于0.025m的不可拆板式换热器。
本标准同时适用于压力、温度、介质等条件相似的应用于其他场合的不可拆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验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
GB528.--82
硫化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
GB 699---88 1
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700--88碳素结构钢
GIB/T983—1995不锈钢焊条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
GB 3077---88
GB 327188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钢带GB/T3280--92不锈钢冷轧钢板
GB3621--83钛及钛合金板材
GB 3624—83
GB 3625--83
钛及钛合金无缝管
热交换器及冷凝器用无缝钛管
GB/T423792不锈钢热轧钢板
GB/T 5117
1995碳钢焊条
GB 5187-85
纯铜箔
GB 5190-- 85
GB 5721-- 85
GB5722-- 85
GB 6031--.: 85
镍及白铜箔
橡胶密封制品的标志、包装、运输的一般规定橡胶制品储存的一般规定
硫化橡胶国际硬度的测定(常规试验法)GB 6654--1995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厚钢板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8-03-19批准150
1998-07-01实施
JB 8701-1998
GB 7759—87
硫化橡胶在常温和高温下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 7778--87
GB 8163—87
GB 9237--88
GB13296-
GB/T 14845-
制冷剂编号表示方法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93
GB/T 14976-
GB 16409—1996
JB 2536——80
JB 4708---92
JB4726—94
JB 4727—94
JB 4728—94
JB 4730—94
板式换热器用钛板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板式换热器
压力容器油漆、包装、运输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低温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压力容器用不锈钢锻件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6917—1998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述定义。
3.1半焊板式换热器semiwelded plateheatexchanger采用专门的焊接工艺(激光焊、等离子弧焊、氩气保护电孤焊)将每两张板片沿外密封槽焊在一起形成板片对,再将板片对用垫片组装起来的板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垫片
3.2全焊板式换热器allweldedplateheatexchanger焊缝
采用专门的焊接工艺将一定数量的板片沿密封槽焊成一个板片包后,再将几个板片包组焊并装配成一体的板式换热器(如图2所示)。151
JB8701—1998
3.3铜钎焊板式换热器copperbrazed heatexchanger不锈钢板片和纯度高于99%的铜箔钎料在真空针焊炉的高温作用下形成一体的板式换热器,亦包括为防止氨等制冷剂腐蚀而镀有防护层的铜钎焊板式换热器(如图3所示)。图3
3.4镍钎焊板式换热器nickel brazed heat exchanger不锈钢板片和镍箔钎料在钎焊炉的高温作用下形成一体的板式换热器(如图3所示)。3.5工作压力 operation pressure换热器在正常操作情况下,板片通道任何一侧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3.6设计压力designpressure
设计板式换热器时,用以确定各承压部件计算厚度或机械强度的压力。4般规定
4.1基本要求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各项规定外,还应符合JB6917和图样技术要求。
4.2设计和制造资格
JB 8701--1998
4.2.1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单位必须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单位应持有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推书,制造单位应持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4.2.2板式换热器的制造必须置于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检验机构监督之下。注:授权的检验机构是指由国家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授权进行监督检验的机构。4.3板式换热器受压元件规定范围板式换热器受压元件是板式换热器本体及连接本体的受压零部件(包括半焊和全焊板式换热器的压紧板、椎架板,夹紧螺柱、观察孔圆形平盖以及直径不小于250mm的接管),且规定在下列范围内:a)换热器接管与外管道焊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缝;b)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c)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d)专用连接件或部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4.4制冷剂种类和制冷剂有关热物性数据板式换热器适用的制冷剂编号和相应温度的饱和蒸汽压力见表1。4.5制冷剂的安全性
制冷剂的安全性除按GB9237分组外,还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如表2所示。表1常用制冷剂和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制冷剂组成前缀名(非标准命名符号)1)制冷剂编号
(按GB7778规定命名)
制冷剂名称
R32与R125
非共沸混合物
R32R125、R134a非共沸混合物
R22与R115共沸混合物2)
二氟一氯甲烷\)
R12与R152a共沸混合物2
四氟乙烷
二氟二氯甲烷2
1,1-二氟乙烷
异丁烷(二甲基丙烷)
八氟环丁烷
四氟二氟乙烷2)
·氟二氯甲烷”)
高压侧
冷凝温度
低压侧
规定的环境温度
制冷剂组成前缀名(非标准命名符号)1)制冷剂编号
(按GB7778规定命名)
制冷剂名称
一氟三氯甲烷2
三氟二氯乙烷3)
三氟三氯乙烷2)
其他制冷剂
JB 8701—1998
表1(完)
高压侧
冷凝温度
相当于各基准冷凝温度下饱和蒸气压力,但最小值取0.10MPa(例如:水R718)1)列出制冷剂组成前缀名,定性表示其对臭氧层的影响。2)被限制和替代的制冷剂。
3)过渡性制冷剂。
表2常用制冷剂安全性分组表
低毒性A
不可燃
R11、R12、R22、R113、R114、R115、R134a、RC318、R407A、R407B/C、R410A/B.R500、R502、R718(水)等类制冷剂
R142b、R152a等类制冷剂)
R290、R600.R600a等类制冷剂
CH;CCIF21-氯-1,1-二氯乙烷。
1) R142b
CH,一CHCI氯乙烯。
2)R1140
5材料
低压侧
规定的环境温度
相当于温度为
38C时的饱和蒸
汽压力
高毒性B
R21.R123等类制冷剂
R717(氨)等类制冷剂
R1140(氯乙烯)等类制冷剂2)
5.1板式换热器板片和主要受压元件材料按表3选择,其中主要受压元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按表4选取;其他非受压元件材料按GB16409--1996中表5选取。5.2选用表3以外的材料时,其力学性能不应低于表3中相近成分材料和图样技术要求的规定。板式换热器用焊接材料应符合GB/T983或GB/T5117的规定。5.3
主要零部件名称
材料牌号或材料名称
1Cr18Ni9
OCr18Ni9
00Cr19Ni11
0Cr17Ni12M02
00Cr17Ni14M02
GB3280
材料标准
GB/T 14845
主要零部件名称
压紧板
框架板
夹紧螺柱
Q235-A
Q235-B
JB 8701--1998
表3(完)
材料牌号或材料名称
1Cr18Ni9
OCr19Ni9
0Ct17Ni12M02
等包覆
10、20
OCr18Nig
0Cr18Ni10Ti
OCr17Ni12Mo2
00Cr17Ni14Mo2
1Cr18Ni9Ti
Q235-A
Q235-B
20.35~16Mm
OCr18Ni10Ti
OCr18Ni9
OCr17Ni12M02
00Cr17Ni14Mo2
TA1,TA2
20D.16MnD
Q235-A
35、45
35CrMoA
丁腈橡胶
氯丁橡胶
三元乙丙橡胶
N2、N4
BZn15-20
GB6654
GB3274
GB3280
GB8163
材料标准
GB 13296 或 GB/T 14976
GB13296
GB3624或GB3625
JB4726
GB 4237 或 JB 4728
GB3621
JB4727
GB3077
附录 A(标准的附录)
GB 5187
GB5190
压紧板
框架板
材料牌号
Q235-A
Q235-B
OCr18Ni9
0Cr18Ni10Ti
0Cr17Ni12Mo2
Q0Cr17Ni14Mo2
oCr18Ni9
0Cr18Ni10Ti
OCr17Ni12Mo2
00Cr17Ni14M02
JB 8701-1998
主要受压元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常温强度
材料标准
GB3274
GB3274
GB6654
GB4237
GB4237
GB4237
GB4237
GB3621
GB3621
JB4726
JB4726
JB4726
JB4726
JB4727
JB4727
GB8163
GB8163
GB/T 14976
GB/T 14976
GB/T 14976
GB/T 14976
GB3624
GB 3624
或正火
正火+
正火+
正火+
正火+
16~~40
>16~40
2~60
2~60
2~60
5. 1~10. 0
≥100~300
在下列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
材料牌号
Q235-A
35CrMoA
材料标准
GB 700
GB 3077
GB3077
JB 8701—1998
表4(完)
注:中间温度的许用应力值可用内插法求得。6设计
常温强度
M24~M48
M24~M48
≤M22
M24~M48
M24~M48
≥M52
M24~M48
≥M52
在下列温度(C)下的许用应力
本章适用于半焊板式换热器和全焊板式换热器。钎焊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采用爆裂试验验证方法,钎焊板式换热器的爆裂试验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6.1夹紧螺柱
6.1.1符号
-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总截面积,以螺纹小径计算或以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计算,取较小值,mm;
实际使用的夹紧螺柱总截面积,以螺纹小径计算或以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计算,取较小A
值,mm2
Am需要的夹紧螺柱总截面积,mm;-一一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总截面积,以螺纹小径计算或以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计A,
算,取较小值,mm2;
被密封槽中心线包容的板片投影面积,mm;B垫片有效密封宽度,mm;
F。—作用于a2上的流体静压力,N;F,—一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垫片压紧力,N;1—垫片中心线的展开长度,mm;m
垫片系数,橡胶:m=1.0(半焊板式换热器);m=0(全焊板式换热器);夹紧螺柱数量;
p设计压力,MPa;
W…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载荷(即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垫片压紧力),NW。”…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载荷,N;157
W螺柱设计载荷,N;
JB 8701--1998
y-—垫片比压力,橡胶:y-1.4MPa(半焊板式换热器);y=0(全焊板式换热器);[a——常温下夹紧螺柱材料的许用应力(见表4),MPa;[o].设计温度下夹紧螺柱材料的许用应力(见表4,MPa。6.1.2夹紧螺柱载荷
a)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载荷W。按式(1)计算:W.=iBy
b)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载荷W。按式(2)计算:W。-F.+F.
式中;F。一azp
Fp=21Bmp
c)垫片有效密封宽度B应取垫片的最大宽度。6.1.3夹紧螺柱面积
a)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总截面积A。按式(3)计算:W.
b)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总截面积A,按式(4)计算:W
c)需要的夹紧螺柱面积Am取A。与Ap之大值;d)实际夹紧螺柱总截面积A应不小于需要的夹紧螺柱总截面积Am。6.1.4夹紧螺柱最小直径按式(5)计算:d
6.1.5夹紧螺柱设计载荷
a)预紧状态下螺柱设计载荷按式(6)计算:W An±A ×[o.
b)工作状态下螺柱设计载荷按式(7)计算:W=Wp
6.2框架板和压紧板
6.2.1符号说明
框架板或压紧板宽度方向的垫片跨度,mm;b
框架板或压紧板长度方向的垫片的当量跨度(b=a2/a),mm,框架板或压紧板上接管孔的直径,mm;框架板或压紧板宽度方向的螺柱跨度,mm;框架板或压紧板的宽度,mm;
预紧状态下的结构特征系数;
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特征系数;
夹紧螺柱中心连线的周长,mm;框架板或压紧板上接管孔间的最小距离,mm;i
设计压力,MPa;
螺柱中心至垫片压紧力作用中心线的距离,mm;..(1)
(3)
·(4)
.(5)
JB8701—1998
常温下,实际使用的最大许用应力,MPa;设计温度下,实际使用的最大许用应力,MPa;W预紧或工作状态下螺柱设计载荷,N;Z
框架板或压紧板形状系数,Z=3.4-2.4X预紧状态下无孔板的计算厚度,mm;工作状态下无孔板的计算厚度,mm;无孔板的计算厚度,mm;
有孔板的计算厚度,mm;
,月2≤2.5
设计温度下框架板或压紧板材料的许用应力,MPa;常温下框架板或压紧板材料的许用应力,MPa。6.2.2框架板或压紧板实际使用时,在承受一次薄膜应力的同时,还承受弯曲应力,因此,实际使用的最大许用应力按式(8)和式(9)计算:b)常温下,框架板和压紧板材料实际使用的最大许用应力:S。= 1. 5[a]
b)设计温度下,框架板和压紧板材料实际使用的最大许用应力:S, = 1. 5[]t
6.2.3无孔板板厚的计算
a)预紧状态下的结构特征系数K,按式(10)计算:K; = 6WSc
b)预紧状态下的无孔板计算厚度,按式(11)计算:=α×
c)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特征系数K,按式(12)计算:Kz = 0. 3Z + 6WSc
d)工作状态下的无孔板计算厚度82按式(13)计算:Kep
e)无孔板的计算厚度取,与之大值。6.2.4有孔板板厚的计算
(8)
(9)
·(10)
(12)
·(13)
6.2.4.1框架板和压紧板开孔位于中央时,其板厚计算应考虑到补强系数C1,C,按式(14)计算:G=
(14)
6.2.4.2实际情况下,框架板和压紧板的开口位置位于四角,其厚度计算时在考虑补强系数的同时应考虑一个缩减系数C2,C2按式(15)计算:C,
6.2.4.3有孔板板厚按式(16)计算:CiC2op
6.3观察口圆形平盖
6.3.1符号说明
·(15)
·(16)
JB87011998
观察口圆形平盖的计算直径,mm;结构特征系数;
设计压力,MPa;
观察口螺柱中心至垫片压紧力作用中心线的径向距离,mm;SG-
预紧时或工作时的螺柱设计载荷,按GB150—89中7.5.2.4计算,N;设计温度下平盖材料的许用应力,MPa;常温下平盖材料的许用应力,MPa;圆形平盖的计算厚度,mm。
6.3.2结构特征系数及平盖厚度的确定a)对于图4所示的平盖,K=0.25,平盖厚度按式(17)计算: D。×
(17)
b)对于图5所示的平盖,结构特征系数K按式(18)和式(19)计算,平盖厚度按式(17)计算,取预紧状态和工作状态平盖厚度之大值:预紧状态:
工作状态:
K-1.78WSc
(18)
(19)
6.4本标准允许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受压元件设计,但需经机械部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定认可。
7制造、检验与验收
7.1加工
7.1.1板片表面不应有超过板片厚度负偏差的凹坑、划痕、压痕等缺陷,所有冲切毛刺应清除干净。7.1.2板片不应有损伤性变形。
7.1.3板片不允许有微裂纹。
7.1.4板片波纹深度及密封槽深度的偏差应不大于表5的规定值。160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 8701-1998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 8701-1998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 8701-1998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