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2次 | 2024-11-30 16:45:21
JB/T 7520.2-1994 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JB/T 7520.2-1994 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是针对磷铜钎料中银含量的测定标准。该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项目:- 银的含量测定:标准中主要专注于测定磷铜钎料中银元素的含量。
- 氯化银重量法:采用这种化学分析方法,通过生成氯化银沉淀,并通过重量测定来准确地测定样品中银的含量。
- 磷铜钎料:这种钎料通常用在铜及铜合金的连接中,其主要成分为铜、磷和银。
该标准为相关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确保磷铜钎料的成分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JB/T 7520.2-1994 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
标准号:JB/T 7520.2-1994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4-12-09
实施日期:1995-10-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7520.2-1994 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用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本标准适用于磷铜纤料中银量的测定,测定范围1.50%~16.00%。JB/T7520.2-1994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JB/T7520.2-1994
JB/T 7520.2-1994 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磷铜钰料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推规定了用氟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本标准适用于磷铜轩料中银量的测定,测定范围1.50%~~~16.00%。2方法提要
JB/T 7520.2—94
试样经硝酸溶解后,加入盐酸或氯化钠使生成氯化银沉淀,放置过夜,用玻璃过滤器过滤,干燥后称量。
3试剂
3.1硝酸(1+1)。
3.2硝酸(1+3)。
3.3硝酸(1+100)。
3.4盐酸(1+9)。
3.5氯化钠溶液(10%),
4分析步骤
4.1试样量
称取2.0000多试样。
4.2测定
4.2.1将试样(4.1条)置于300ml高型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3.1条),盖上表皿,缓缓加热溶解,用水冲洗杯壁及表血,继续加热蒸发至糖浆状。4.2.2加人20ml.硝酸(3.2条)使盐类溶解。如有锯等沉淀析出,用慢速滤纸过滤,沉淀用热硝酸(3.3条)洗净,弃去沉淀。加水稀释溶液体积约为150mL,边搅拌边滴加盐酸(3.4条)或氯化钠溶液(3.5条)至不再产生氯化银的白浊沉淀时,再过量数滴,缓缓煮沸5min,于暗处放置12h。4.2.3用已恒重的玻璃过滤器(G4)抽滤用硝酸(3.3条)洗涤沉淀数次,再用水洗净。将沉淀及玻璃过滤器置于130土1℃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放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5
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下式计算银的百分含量:
(mi-mz) X0. 752 6
Ag(%)=
式中:m--
-玻璃过滤器及沉淀质量·g;
玻璃过滤器质量,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4-12-09批准318
1995-10-01实施!
mo试样量,g,
一氯化银换算系数。
0. 752 6—
允许差
JB/T7520.2
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1所列允许差。表1
充许差
附加说明:
1.50~2.50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哈尔滨焊接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淑筠、林克恭。94
4. 00-~6. 00
14. 00-16. 00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7520.2-1994 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7520.2-1994 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7520.2-1994 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 氯化银重量法测定银量》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