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6次 | 2024-12-04 10:19:32
HG 2539-1993 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HG 2539-1993 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中,提到了多项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以下是相关的内容:检测项目包括:
- 难燃性测试:此项测试主要是为了确保输送带具备一定的阻燃能力。
- 拉伸强度测试:用于检测钢丝绳芯输送带的机械性能,以确保其能够承受工作中的张力。
- 剥离强度测试:检测输送带层之间黏合程度,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 耐磨性能测试:用以评估输送带在工作环境中长时间使用后的耐磨损性能。
- 冲击强度测试:通过模拟输送带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冲击负荷,测出其耐冲击能力。
检测方法包括:
- 标准燃烧试验:用于测定材料的阻燃性能,这通常包括煤气火焰的直接作用或温度测定。
- 机械拉伸试验:通过使用拉力测试仪,对输送带施加逐渐增加的力,测定其拉伸性极限。
- 剥离测试仪进行试验:在专用设备上对输送带进行剥离强度测试,检查其各层间附着力。
- 磨耗试验机:用以测量产品表面耐磨性,通过磨损量来评判耐磨性能优劣。
- 冲击试验机:模拟实际的冲击条件,以评估产品承受突然冲击负荷的能力。
涉及的产品:
- 钢丝绳芯输送带:这类输送带采用钢丝绳作为骨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 难燃输送带:除了钢丝绳芯结构外,这类产品还具备改良的阻燃特性,适用于有火灾风险的场合。
总的来说,标准《HG 2539-1993 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涵盖了从材料的性能到成品的整体表现的多方面要求,通过严格的检测项目和方法,为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提供了保障。
HG 2539-1993 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
标准号:HG 2539-1993
标准类别:化工行业标准(HG)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1990-10-01
标准状态:现行
HG 2539-1993 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的简介
HG2539-1993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HG2539-1993
HG 2539-1993 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图
HG2539—93
本标准规定了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以下简称带)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要求难燃且导静电的场所使用的钢丝绳芯输送带。2引用标准
GB/T528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GB/T 3512
GB/T 3684
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
运输带导电性规范和试验方法
GB/T 3685
运输带耐燃性试验方法
GB4490运输带尺寸
GB 5752
输送带标志
GB/T 5753
钢丝绳芯输送带覆盖层厚度的测定GB/T 5754
钢丝绳芯输送带纵向拉伸强度的测定钢丝绳芯输送带钢丝绳粘合强度的测定GB/T 5755
GB6757输送带贴存和搬运通则
输送带滚简摩擦试验方法
GB/T 7986
GB9770钢丝绳芯输送带
HG/T2410输送带取样
3产品分类
3.1产品规格
带按纵向拉伸强度、宽度区分规格。3.1.1强度规格
带的强度规格用字母\ST”和纵向拉伸强度(N/mm)的标称值表示,其系列见表1。3.1.2宽度规格
带的宽度规格以mm为单位表示,其系列见表1。3.2产品类型
带根据物理性能和安全性能分为1型和2型。3.3产品型号
带的型号示例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3-09-06批准344
1994-12-01实施
4技术要求
ST 1000
4.1结构与尺寸
带的结构与尺寸如图1和表1。
HG 2539—93
$4.5-6 X 6
上下覆盖层厚度(mm)
钢丝绳直径(mm)
宽度规格(mm)
性能级别
难燃且导静电字母代号
-强度规格
b—带的宽度:b1——两端钢丝绳之间的中心距离;b2-边胶宽度,d—钢丝绳直径,e—钢丝绳在厚度方向的偏心值;一偏心测定用的基准线;t—带的厚度;t1—~上覆盖层厚度—下覆盖层厚度力—钢丝绳间距表1
带的强度规格
纵向拉伸强度,N/mm
钢丝绳最大公称直径,mm
钢丝绳间距,mm
带的上覆盖层厚度,mm
带的下覆盖层厚度,mm
宽魔规格,mm
ST800ST1000
ST1250|ST1600ST2000ST2500
IST3150
ST4000
4.2钢丝绳配置与接头
4.2.1钢丝绳配置
HG 2539—93
带芯的左稔钢丝绳和右稔钢丝绳应交替配置,钢丝绳的绳径,绳距和根数应符合表1规定。4.2.2钢丝绳接头
在带的制造长度内,带芯中钢丝绳的接头应符合如下规定:4.2.2.1两边部各一根钢丝绳不得有接头。4.2.2.2有接头的钢丝绳根数不得多于总根数的5%。一根钢丝绳的接头不得多于处,且应距带端10m以上。4. 2. 2. 3
4.2.2.4任意两根钢丝绳的接头,在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得小于10m。4.3尺寸偏差
4.3.1带的长度和宽度偏差应符合GB4490的要求。4.3.2
覆盖层厚度的极限偏差为0.5mm
带的厚度最大差值(即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差)不得大于平均厚度的10%。平均绳距的极限偏差为士3mm,其中5%的钢丝绳允许超过此极限偏差,但超出量不得大于平4.3.4
均间距的10%。
4.3.5带芯钢丝绳在厚度方向的偏心值不得大于1.5mm。偏心值大于1.0mm但不大于1.5mm的钢丝绳根数不得超过钢丝绳总根数的5%。4.3.6带的边胶宽度应不小于10mm。4.4物理性能
4.4.1覆盖层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4.4.2根据带的强度规格和宽度规格,钢丝绳的拉伸强度应符合GB9770规定值。表2
拉伸强度,MPa
扯断伸长率,%
老化,70℃×168h
拉伸强度变化率,%
扯断伸长率变化率,%
4.4.3钢丝绳粘合强度应符合表3规定。4.4.4老化后钢丝绳粘合强度应不小于表3规定值的85%。表3
绳径d
3. 1~3. 2
3. 7~3. 8
4.5安全性能
粘合强度,N/mm
绳径d
8. 1~8. 5
9. 6~10. 0
粘合强度,N/mm
HG 2539—93
带的安全性能项目包括导静电、滚筒摩擦、酒精喷灯燃烧和丙烷燃烧器燃烧。安全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
导静电
滚簡摩擦
酒精喷灯燃烧
丙烷燃烧器燃烧
4.6外观质量
带的上、下两面的表面电阻平均值,Q滚简表面温度,℃
试样无任何明焰与无焰燃烧
无焰燃烧
4 个试样自熄时间平均值,s
任个试样自熄时间单个值,
4个试样自熄时间平均值,s
任一个试样自熄时间单个值,s
全宽未烧坏长度,mm
带的外观质量应符合GB9770附录A的规定。5试验方法
3×108
5.1带的覆盖层拉伸性能试验按GB/T528执行,试样尺寸采用2型(狭小平行部分宽4.0±0.1mm)亚铃状裁刀裁切试样
5.2带的纵向拉伸强度试验,按GB/T5754执行。5.3老化前后的钢丝绳粘合强度试验,按GB/T5755执行,其老化条件按该标准中的3.2.2.2条执行。
5.4带的宽度、长度尺寸测量方法,按GB4490执行。5.5带的厚度最大差值和覆盖层厚度测量,按GB/T5753执行。5.6难燃钢丝绳芯输送带边胶宽度的测量,是在带的断面上测量从靠边胶的钢丝绳中心到带边缘的距离。
钢丝绳绳距测定按如下规定进行:5.7
在带的任意横截面中部和两边分别测定10个连续绳距,并计算得到3处的各自平均绳距,再取这3个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带的平均绳距。统计极限偏差超过士3mm,但超出量不大于10%平均绳距的绳距个数,求出该数占钢丝绳总b.
根数的百分比,并以4.3.4条要求衡量之。5.8钢丝绳在厚度方向的偏心值测定,按GB9770附录C执行。5.9覆盖层耐老化性能试验,按GB/T3512执行。5.10导静电试验按GB/T3684执行。5.11酒精喷灯燃烧试验,按GB/T3685执行。试样与火焰呈90°角,1型带燃烧时间60s、2型带燃烧时间30s。
5.12滚简摩擦试验,按GB/T7986执行。5.12.1滚简正常运转,使拉紧系统对试样施加343N的拉紧力,直至试验结束,不再增加拉紧力。5.12.21型带试验时间120min,2型带试验时间60min。5.13丙烷燃烧器燃烧试验,按附录A执行。347
6检验规则
HG2539—93
6.1应逐条检验带的外观质量,长度、宽度和边胶宽度。6.2输送带取样按HG/T2410执行。6.3出厂检验的检验批按HG/T2410执行。出厂检验项目包括覆盖层的老化前物理性能,钢丝绳的拉伸强度、粘合强度、钢丝绳间距、钢丝绳在厚度方向上的偏心值、导静电、酒精喷灯燃烧和滚簡摩擦试验。6.4型式检验每年不少于一次,应符合本标准有要求的全部项目。6.5经检验,如有一项性能不符合本标准,应在同批带中另取两倍试样对该项性能进行复试,如复试仍有一个试样结果不符合本标准,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7标志、包装、贮存和搬运
7.1带的标志按GB5752执行。
7.2带应卷缠在木芯上或铁芯上,用覆盖物包扎牢固,并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7.3带的贮存和搬运按GB6757执行。348
A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HG2539—93
附录A
输送带丙烷燃烧器燃烧试验方法(补充件)
本附录规定了用丙烷燃烧法测定输送带难燃性能的试验方法。A2试验装置
A2.1巷道
呈长方形,截面尺寸为2m×2m,装有抽风机使巷道内空气流通,用以安放试验台架。A2.2试验台架
如图A1所示,呈矩形框架结构,由外径20~25mm的钢管制成。台架长2.20m,宽1.25m,最高点到地面距离为350mm。在台架两侧的上部有两根角钢,角钢上开有若于槽口,这些槽口用来放置15根不锈钢棒,其直径为10mm,长为1.4mm。不锈钢棒在槽口内可以自由转动。台架用来放置试样(见图A)。
A2.3燃烧器
如图A2所示,以外径20~25mm的无缝钢管焊接成的边长为450mm的方框,高220mm。钢管上方开有52个直径为1.5mm士0.1mm的喷气孔,孔距为50mm。A2.4燃料
为纯度在95%以上的罐装丙烷气,丙烷气通过一段内径至少6mm的高压软管和一个减压阀进入燃烧器。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丙烷髓应漫在温度为25℃士3℃的水中,其浸没高度为高的2/3。丙烷气流量可通过标准孔板控制,标准孔板厚1.7mm,孔径2.5mm,装在燃烧器输入端。孔板前装一个高精度的压力表,也可在减压阀前装一个流量计。10min试验时间内,丙烷气的耗量应为1.30kg士0.05kg。每次试验结束时,所剩丙烷气的重量不得低于装罐时重量的10%。
A3试样准备
A3.1样品
上、下覆盖层厚度相同时,长度不少于4m。上、下覆盖层厚度不同时,长度不少于6m。纵向全厚度拉伸强度小于或等于1250N/mm时,宽度为800mm;纵向全厚度拉伸强度大于1250N/mm时,宽度为1000mm。
A3.2试样
从样品上割取长2000mm士10mm,宽为带全宽的试样。上、下覆盖层厚度相同时。试样2件,上、下覆盖层厚度不同时,试样3件。
A4试验程序
试验前将试样于0℃以上的室温中平放24h以上,以消除弯曲变形。a.
b。将试验台架安放在巷道中央,并使其纵向中心线与巷道的中心线重合。c.燃烧器放在巷道中央,并置于试验台架的进风端。其4根平行钢管与台架纵向中心线平行,燃烧器顶面到试验台架顶面距离为130mm士5mm。燃烧器前端横向喷气孔距试验台架前端横边为50mm,如图A1所示。
HG 2539—93
调节器板以1.7mm
直径2.5mm
35±司
HG 2539—93
450±10
52个孔直径1.5±0.1
图A2丙烷燃烧器
d。开动抽风机使空气流经试验台架。调节送风量,使在试验台架中心上离试验台架前端750mm进风处和离地面350mm处的风速为1.5土0.1m/s。e将试样依次置于试验台架上逐个进行试验。试验时,试样纵向中心线与试验台架中心线重合,并使其一端与试验台架前端齐平。f.输送带上、下覆盖层厚度相同时,上下覆盖层分别向下进行试验。输送带上、下覆盖层厚度不同时,先以上、下覆盖层分别向下进行试验,测定值较差的一面再用第3个试样重复试验一次。g.点燃燃烧器,燃烧10min后关闭燃烧器,并将其从试验台架下移开以防熔化和烧焦的物料落在燃烧器上堵塞喷气孔。当所有明焰和无焰燃烧消失后,取下试样测量试样所剩全宽长度。h.注意事项
如果试样破坏是由于它本身向燃烧器方向卷曲,则应停止试验,重取试样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为防止试样卷曲可用铁丝轻松地捆在试验台架上,但不应捆得过紧,以免妨碍试样在受热过程中发生正常的少量收缩。
A5试验结果的评定
评定是否烧坏的标准为:
a.。烧坏,包括任何可见的损坏,如发脆、硬化、裂开、气泡及其他原来没有的损坏。b.测量前可用干布将试样表面上的烟迹、油污擦去,带表面因燃烧而发现烟灰,沉积或光泽消失现象不应判为烧坏。
c.各向尺寸不大于5mm的气泡或不大于5mm其他小损伤处理如下:烧伤点不超过5处的小损伤不算损坏。相隔25mm以上的小损伤也不算损伤。任何更多的小损伤在试样表面形成直径不超过 50mm的一个圆,而各组的距离均在300mm以上也不算损坏。
试样上、下覆盖层所剩全宽未烧坏长度应如图A3中L所示,并用钢卷尺沿试样纵方向和试样d.
表面进行测。
A6试验结果表达
HG2539—93
图中○表示试样表面气泡
心表示试样烧坏部分
图A3试件损坏检验图
每个试样上、下表面全宽未烧坏长度。每个试样明焰和无焰燃烧自熄时间。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出东枣庄橡胶厂、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负贵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立新、陶大君。本标准1型参照采用澳大利亚标准AS1333—88钢丝绳芯橡胶输送带》。352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HG 2539-1993 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HG 2539-1993 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HG 2539-1993 钢丝绳芯难燃输送带》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