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0次 | 2024-12-27 08:40:23
GB/T 8311-2002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GB/T 8311-2002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中,涉及到的内容可以分为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涉及产品三个方面。这里简要说明如下:检测项目:
- 粉末含量:指茶叶中的粉状物质的重量百分比。
- 碎茶含量:指茶叶中的碎茶颗粒的重量百分比。
检测方法:
- 筛选法:通过一套标准筛网对茶样进行分级筛选,分别测定粉末和碎茶在整个茶样中的比例。
- 称重法:将筛选后的粉末和碎茶分别称重,以计算其在样品总重中的比例。
涉及产品:
- 绿茶:各种类型的绿茶,包括细碎茶和粉末茶等。
- 红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末和碎茶的红茶产品。
- 乌龙茶:这个过程中也可能有粉末和碎茶,因此在检测范围之内。
- 其他茶类:根据实际需要,其他类别的茶叶产品也可能被纳入检测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检测项目和方法是为确保茶叶品质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而制定的,具体的操作可能需要结合实验室的详细操作指南。
GB/T 8311-2002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标准号:GB/T 8311-2002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2-06-17
实施日期:2002-12-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8311-2002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对茶叶中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的仪器和用具、试样制备、测定方法及结果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中粉末和碎茶含量的测定。GB/T8311-2002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8311-2002
GB/T 8311-2002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的部分内容
GB/T 8311---2002
本标准是对GB/T83111987《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的修订。本标准与GB/T8311—1987的主要差异是:1.增加了“第1章范围”和“第2章引用标准”;2.原标准中“第1章原理”改为“第3章定义”;3.原标准中“第3章操作方法”改为“第5章试样制备和第6章测定方法”,增加了“5.1取样”和“5.2分样”的规定;
4.增加了*7.4修约方法”的规定。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8311—1987。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玉香、肖菊琴。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负责解释。140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Tea --- Determination of dust and broken tea contentGB/T 8311—2002
代替GB/T83111987
本标准规定了对茶叶中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的仪器和用具、试样制备、测定方法及结果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中粉末和碎茶含量的测定。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8302—2002茶取样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粉末和碎茶dust and broken tea按一定的操作规程,用规定的转速和孔径筛,筛分出各种茶叶试样中的筛下物。4仪器和用具
4.1分样器和分样板或分样盘(盘两对角开有缺口)。4.2电动筛分机
4.2.1转速200r/min,回旋幅度50mm(用于毛茶)。4.2.2转速200r/min,回旋幅度60mm(用于精茶)。4.3检验筛:铜丝编织的方孔标准筛,具筛底和筛盖。4.3.1毛茶碎末茶筛:筛子直径280mm。a)孔径1.25 mm;
b)孔径1.12mm。
4.3.2精制茶粉末碎茶筛:筛子直径200mm。4.3.2.1粉末筛
a)孔径0.63mm(用于条、圆形茶);b)孔径0.45mm(用于碎形茶和粗形茶);c)孔径0.23mm(用于片形茶);d)孔径0.18mm(用于末形茶)。4.3.2.2碎茶筛
a)孔径1.25mm(用于条、圆形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06-17批准2002-12-01实施
b)孔径1.60mm(用于粗形茶)。注
GB/T 8311—2002
!条、圆形茶系指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中的叶茶、珍眉、贡熙、珠茶、雨茶和花茶。2粗形茶系指铁观音、色种、乌龙、水仙、奇种、白牡丹、贡眉、普洱散茶。5试样制备
5.1取样
按GB/T8302的规定取样。
5.2分样
可采用四分法或分样器分样。
5.2.1四分法:将试样置于分样盘中,来回倾倒,每次倒时应使试样均匀洒落盘中,呈宽、高基本相等的样堆。将茶堆十字分割,取对角两堆样,充分混勾后,即成两份试样。5.2.2分样器分样:将试样均勾倒入分样斗中,使其厚度基本一致,并不超过分样斗边沿。打开隔板,使茶样经多格分隔槽,自然洒落于两边的接茶器中。6测定方法
6.1毛茶
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100g(准确至0.1g),倒人孔径1.25mm筛网上,下套孔径1.12mm筛,盖上筛盖,套好筛底,按下起动按钮,筛动150转。待自动停机后,取孔径1.12mm筛的筛下物,称量(准确至0.1g),即为碎末茶含量。
6.2精制茶
6.2.1条、圆形茶: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100g(准确至0.1g),倒人规定的碎茶筛和粉末筛的检验套筛内,盖上筛盖,按下起动按钮,筛动100转。将粉末筛的筛下物称量(准确至0.1g),即为粉末含量。移去碎茶筛的筛上物,再将粉末筛筛面上的碎茶重新倒人下接筛底的碎茶筛内,盖上筛盖,放在电动筛分机上,筛动50转。将筛下物称量(推确至0.1g),即为碎茶含量。6.2.2粗形茶:称取充分混勾的试样100g(准确至0.1g),倒入规定的碎茶筛和粉末筛的检验套筛内,盖上筛盖,筛动100转。将粉末筛的筛下物称量(准确至0.1g),即为粉末含量。再将粉末筛面上的碎茶称量(准确至0.1g),即为碎茶含量。6.2.3碎、片、末形茶:称取充分混勾的试样100g(准确至0.1g),倒人规定的粉末筛内,筛动100转。将筛下物称量(准确至0.1g),即为粉末含量。7 结果计算
7.1计算公式
茶叶碎末茶含量分数按式(1)计算:碎末茶(%)三
茶叶粉末含量分数按式(2)计算:粉末(%)
茶叶碎茶含量分数按式(3)计算:式中:M.--筛下碎末茶质量·g;筛下粉末质量,g;
碎茶(%)=
Ma×100
(1)
(2)
(3)
Ms-筛下碎茶质量,g;
M—试样质量,g。
7.2重复性
GB/T 8311---2002
7.2.1当测定值小于或等于3%时,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0.2%;若超过,需重新分样检测。
当测定值在大于3%,小于或等于5%时,同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0.3%,否则需重新分样检测。
7.2.3当测定值大于5%时,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0.5%,否则,需重新分样检测7.3平均值计算
将未超过误差范围的两测定值平均后,再按数值修约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即为该试样的实际碎茶、粉末或碎末茶含量。
7.4修约方法
按GB/T8170规定执行。
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使用的方法;
b)测定的结果;
c)本标准中未规定的或另加的操作;d)试样的名称和编号;
e)试验日期、检验人员。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8311-2002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8311-2002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8311-2002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