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2次 | 2024-12-06 17:14:59
GB/T 2679.2-199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T 2679.2-199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是针对纸和纸板在透湿性方面进行测试的标准。这个标准中主要涉及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涉及产品如下:
检测项目:
- 纸和纸板的透湿度
- 纸和纸板的折痕透湿度
检测方法:
-
盘式法:
这是标准中推荐的主要方法,通过使用特定设备来测定纸和纸板在标准条件下透过水蒸气的速率。测试过程中,样品放置在带有湿度控制的密闭环境中,使用一定的方法测量湿气通过纸制品的传输量。
涉及产品:
- 普通纸张
- 纸板产品
- 用于包装的特殊纸材和纸板
- 其他需要测试透湿性能的纸质材料
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准确了解纸品的性能特点,确保在包装和储存过程中满足特定的需求,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GB/T 2679.2-199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
标准号:GB/T 2679.2-1995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5-07-06
实施日期:1996-04-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2679.2-199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纸和纸板透湿度及折痕透湿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厚度在3mm以下的纸及纸板和其他薄片材料。GB/T2679.2-1995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GB/T2679.2-1995
GB/T 2679.2-199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
Paper and board-Determination of water vapourtransmission rate (Dish method)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2528—1974(第—版)《薄页材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纸和纸板透湿度及折痕透湿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厚度在3mm以下的纸及纸板和其他薄片材料。2引用标准
GB/T450--89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GB/T10739一89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3术语
GB/T 2679.2—1995
代替 GB 2679.2--81
一透湿度的测定-
盘法》。
3.1透湿度纸或纸板两面保持一定的蒸汽压力差,水蒸气从试样的一面透到另一面,以24h透过1 m2试样的水蒸气的质量表示(g/24h·m2)。透湿度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厚度、材料成分的抗渗透以及试验的温湿度条件。
3.2折痕透湿度在与透湿度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折痕试片的透湿度与未折痕试片透湿度之差,以24h透过100m长试样折痕的水蒸气的质量表示(g/24h·100m)。4仪器和材料
4.1恒湿恒温箱:温度可精确控制在±0.5℃范围内,相对湿度可精确控制在土2%r·h范围内,风速为0.5~2.5m/s,关闭箱门后应控制在15min内可再达到规定的温湿度。4.2透湿杯:如图1和图2所示,由杯和杯环组成。透湿杯采用不透湿、耐腐蚀的材料制作,杯的有效测试面积为0.00283m2。
图1杯环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7-06批准o
图2杯
注:直径大于 d60 mm的透湿杯也可以用。1996-04-01实施
GB/T 2679.2-—1995
4.3封蜡定位器:如图3~5所示,由导正环、杯台和压盖三件组成。@102
图3导正环
图5压盖
4.4金属压辊:宽6.5cm,重6.5kg,制作折痕试样时用。10
图4杯台
4.5分析天平,精度0.1mg。
4.6封样用蜡:温度38℃时不软化,在50cm2暴露面积的情况下24h质量变化不大于1mg的工业石蜡或其他蜡。
4.7干燥剂:粒度为通过2.4mm的筛孔,但通不过0.6mm筛孔的无水氯化钙或在120℃下烘干3h以上,粒径不大于5mm的硅胶。
5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处理
5.1试样采取按GB/T450进行。沿纸幅横向均匀切取直径64mm的试样4片,若测折痕透湿度,在已取试样纵向相邻部位再切取4片试样,对所取试样均标记出正、反面。5.2将所取的4片做折痕透湿度的试样在GB/T10739中规定的标准大气下处理4h,然后把试样单张轻轻对折后放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质量为6.5kg的金属压辊来回滚压各一次(滚压时折线与压辊的轴向平行),压后展开试样用压辊压平折痕。用同样的方法在与第一条折痕垂直的方向做第二条折痕(注意两次对折时应朝向纸面的不同侧),即制成带有折痕的样品。6试验步骤
6.1在透湿杯内加入干燥剂,要使干燥剂表面平坦,且与试样下面保持3mm左右的距离。然后将试样在使用中朝向干燥一方的纸面朝下放在杯口上,否则一半正面朝下,一半反面朝下放置。将杯环对着杯口放在试样之上,通过如图6所示的定位装置把杯环放正压好。562
GB/T 2679.2-1995
图6封样定位装置组装图
6.2将用水浴加热到90~100℃的熔融石蜡缓缓倒入透湿杯的蜡槽里,合格的封蜡冷却后表面呈弯月状,如有气泡或轻微裂纹可用热刮刀修整。若熔蜡的温度过高,可能造成较多的气泡或裂纹,这样的试样应放弃。
6.3把封好试样的透湿杯编号并用相同编号的盖子盖好后用粗天平初称一遍,以便于以后的精确称量(如用电子快速天平此项操作可省略),然后取下盖子(盖子应在密封的架子上保存),将透湿杯放入湿度(90士2)%r·h,温度38士0.5℃的恒湿恒温箱里预处理2h。6.4将透湿杯从恒湿恒温箱中取出,盖上对应的盖子,在天平附近放置15min后开始称量,精确到0.1mg。全部称量完毕后取下盖子,立即放回恒湿恒温箱内,达到(90±2)%r·h,38士0.5℃时开始计时。
6.5也可以不加盖子称量,但透湿杯的移送和冷却应在装有吸湿剂的干燥器内进行。6.6每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对透湿杯称量一次(重复6.4的操作),直到相邻两次称量透湿杯质量增加量的变化小于5%时终止试验,以这两次结果的平均值计算透湿度。6.7当试样的透湿度高于50g/24h·m2时,可以采用以第个试验周期的质量变化计算透湿度的方法。
6.8每次称量应在相同的大气条件下进行,且对各透湿杯的称量顺序先后一致。两次称量时间间隔一般为24h,也可以是48h、96h,对透湿度过大的试样,还可选用4.8、12h,但相邻两次称量透湿杯质量增加不应小于5mg。
6.9透湿度极小的试样,最初几天质量可能无变化,此时应延长试验周期至质量增加时开始计时,若七天内透湿杯质量没有增加,可终止试验并报告该试样不透湿。6.10全部试验结束前吸湿剂质量的增加应控制在氯化钙不大于10%,硅胶不大于4%。7试验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7.1透湿度按式(1)计算:
式中:P——透湿度,g/24h·m2W,—未折痕试样透湿杯质量增加量,g;A-—透湿杯的有效面积,m\;
T→两次称量的间隔时间,h。
7.2平均折痕透湿度按式(2)计算:(1)
式中:CP
GB/T 2679.2—1995
(W2- W) × 2 400
CP=,
平均折痕透湿度,g/24h?100m;未折痕试样透湿杯质量增加量,g,折痕试样透湿杯质量增加量,g;W.
D-—透湿杯的有效直径,m;
T-—两次称量的间隔时间,h。
7.3计算结果修约至二位有效数字。试验的精密度
本试验的重复性为8.1%,再现性为23%。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本国家标准编号:
全面鉴别试样的资料;
试验条件;
所测得的透湿度或折痕透湿度;任何与本标准规定有偏离的操作。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天津造纸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旭、张小奇、侯俊岭、梁淑琴。564
(2)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2679.2-199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2679.2-199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2679.2-199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