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NY 68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9次  |  2024-12-10 13:38:44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NY 68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是一项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相关的标准。其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可以概述如下:

检测项目:

  •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 质量检测(例如水分、杂质含量等)
  • 悬浮率、湿润性、分散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 生物活性及安全性测试
  • 环境、土壤及植物残留的检测

检测方法:

  • 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有效成分
  • 重量法或者容量法用于测定物质含量
  • 物理性质测定可使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和标准检测程序
  • 生物测试一般采用田间试验及模型生物体试验
  • 残留检测则可能综合使用色谱法和质谱结合技术

涉及产品:

  • 与磺酰脲类结构相关的除草产品,如甲磺隆、苯磺隆、氟磺隆等
  • 各种商业化销售的制剂,包括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和水乳剂等

《NY 686-2003》标准的详细内容可提供全面的指导,旨在确保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安全、有效和环境友好使用。

NY 68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

标准号:NY 686-2003

标准类别:农业行业标准(NY)

发布日期:2003-12-01

实施日期:2004-03-01

标准状态:现行

NY 68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21种磺酰脲类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方法、作物品种敏感性、轮作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上述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田防治杂草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起到增产增效的目的。NY686-2003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NY686-2003

NY 68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的部分内容

NY686—2003

为了指导科学、合理、安全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减少因使用不当给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之更好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包括了21种磺酰腺类除草剂在水稻、玉米、大豆、油菜及草坪、林地、非耕地的使用剂量、施药时期、施药方法、防治对象、施药与后茬作物播种安全间隔期,使用注意事项等应用技术。每项标准均经两年两地以上的田间药效试验,结合大面积推广中的经验和教训取得的大量数据;经两年两点残留试验,利用仪器分析和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此类长残留性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对后作物生长影响及前茬施药与后作物播种的安全间隔期,合理安排轮作作物,减少对后茬作物的伤害;保持药效、降低用药量的途径,提高作物安全性,避免和延缓杂草抗性,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收获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根据取得的大量数据资料而制定。本推则的各项技术要求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学、魏福香、贾富勤、张佳。本标准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解释。1范围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

NY686—2003

本标准规定了21种磺酰豚类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方法、作物品种敏感性、轮作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上述磺酰豚类除草剂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田防治杂草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起到增产增效的目的。2本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磺酰脲类除草剂sulfonylureas herbicide分子中具有磺酰豚结构的一类除草剂。化学结构通式包括芳环、磺酰脲桥及杂环三部分:芳环

其中X=N、CH

Y = C1、COOH、CO,CH,、SO2CH,CH,、CH2CF3、CF,、OCH2C1、OCH2、OCH2CF、NO2、OCH2CHs.O(CH2)2OCH3O(CH2)2CI.COOC, Hs.CON(CH,)2R=CH3

R, =CH:、CI.OCH。、CHOF2、NHCH3、N(CH:)2、CF:、SCHR2 - OCH,、CH3、C1、CHOF2、OC2 Hs、OCH2CF:除草活性随各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而异,以上化学结构,通过模式结构改造与修饰,将苯环改为吡啶、吩、喃、萘环时化合物也有较强活性,酰嘧磺隆无芳环结构,磺酰脲桥上无取代基;含三氮环或嘧啶环,环上第四与第六位含取代基CH:、OCH3、CI;单嘧磺隆为单一取代基,以上统称为磺酰腺类除草剂。这类化合物对杂草有较高活性,可用于农田、林地及非耕地等防除杂草。2.2

长残留性除草剂long residuat herbicide除草剂使用后,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即使有微量残留也易造成后茬敏感作物药害,这类除草剂称为长残留性除草剂。磺酰脲类长残留性效除草剂品种如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氯嘧磺隆、单嘧磺隆等。

3磺酰脲类除草剂使用技术准则

3.1使用技术准则(见表1)

NY686—2003

插斑“

影、無率

(~)

·塑修

(~)学

P(OT9)

(suu/8)

士%02

oininsoo

NY 686—2003

温扭辫

温押迎

百?童

米王燥

(suy/a)

增+%2

-oininsuai

NY 686—2003

zwy/8(s2'81~

“6)()

蜘粑缎蟀

华士非%

~%専

(9~)

s610~01

(qwy/8)

npo-ka

onnsoa

-uonuaqn

NY686—2003

\p06 *

“状田”

P081°g't'2'#?

温扭迎辫

古(9~s')

“P(O1

(su/8)

亘?藍

NY 686—2003

张古医尔

(~)

(~)米王

(~)

米王樂

006~02

羊士题非%2

(su/8)

(()

米王道

NY 686-2003

p(~9)

P(O1~9)

\P(~)

“(2~9)

(8~9)

(8~)

P(8~9)

‘p(~9)

(二第)9°29~

08(第)929

~06~09

(suy/8)

(尔果)

NY 686—2003

“p(9~)

92~9

(,uu/8)

NY 686—2003

P(0010)

9,u/8(00109)

谜古“草苗

~92)

(算镇

(o1~s)

0008~090

(guu/8)

众轻教想)

uonaons

NY 686—2003

3.2使用条件

3.2.1药剂选择

选用的药剂应是已取得农药登记的产品,且产品质量检定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3.2.2作物及栽培品种的选择

仅限登记作物范围内使用,且选择经试验、示范的耐药性强的品种。3.2.3防治对象

选用的药剂杀草谱应与田间杂草种类相吻合。3.2.4裁培条件

裁培条件应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所选的地块应是上茬作物没有使用药剂或用过的药剂对本茬作物没有影响,种子应有土壤覆盖,幼苗要求健壮。3.2.5使用剂量与施药方法

使用剂量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药量应根据实际施药面积计算。配制药液时采取二次稀释法,先配成母液,然后再稀释,混均后立即均匀喷雾;用水量要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一般采用扇型喷头非超低容量喷雾器,喷压控制在3个大气压以上,喷雾完毕彻底清洗喷雾器械。3.2.6施药时期

应按照所使用产品的标签说明进行施药。4影响磺酰脲类长残留性除草剂的主要因素及合理使用技术4.1影响除草剂长残留性的因素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长短,主要决定于化合物本身的特性、产品质量外,还受制于用药量、土壤特性(土壤pH、土壤类型)、施药时期、喷雾质量、温度及湿度等因素。对长残留性除草剂的推广应持慎重态度,坚持试验、示范、推广原则。4.1.1土壤pH值

磺酰腺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随pH值而异,在pH≤7偏酸性条件下易降解,在pH>7偏碱性土壤中降解缓慢。

4.1.2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生物活性影响较小,一般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残留活性低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

4.1.3土壤温、湿度

土壤温度、湿度影响磺酰脲类除草剂降解速度,般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药剂水解;相反,药剂分解缓慢,在土壤中残留期延长。4.1.4磺酰腺类除草剂的残留累积氯磺隆、甲磺隆在较高剂量下连年施用,造成药剂在土壤中残留积累,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加重,应避免高剂量连年施用。

4.2合理使用技术

4.2.1合理安排后茬作物

不同的作物对长残留性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后茬应安排耐药性强的作物。4.2.1.1氯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使用氯磺隆的田块后,后茬作物不宜种植:甜菜、玉米、高粱、大豆、谷子、油菜、小扁豆、棉花、向日葵、南瓜、烟草、甘蔗、大葱、芹菜、辣椒等敏感作物,也不可以在小麦田套间种这些作物;同时施用过氯磺隆的麦茬地不能作水稻育秧、直播、抛秧、小苗移栽田。从耐药性来看,釉稻稻,且大苗移裁水稻耐药性强。在推荐剂量下,药后间隔200d左右对移栽稻安全。10

4.2.1.2甲磺隆对后在作物的影响NY 686—2003

使用甲磺隆的田块后,后茬作物不宜种植:油菜、棉花、大豆、绿豆、玉米、花生、红小豆、白菜、芝麻、瓜类等敏感作物,也不可以在小麦田套间种这些作物。甲磺隆对后水稻敏感性表现为梗稻糯稻杂交梗稻>常规釉稻>杂交釉稻;早稻晚稻;避免麦茬地作育秧由、直播田。在推荐剂量下,药后间隔150d以上对移裁稻安全。

4.2.1.3胺苯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水稻对胺苯磺隆相对敏感,不同水稻类型对胺苯磺隆敏感性强弱依次直播稻移栽稻;梗稻糯稻》稻;早稻》一季中稻或单晚稻。后茬种植棉花、花生、大豆较安全,但对水稻(秧田、直播田)、玉米不安全,在推荐剂量且土壤pH<7的地区,药后间隔期180d以上,对移栽稻较安全。4.2.1.4氯嘧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氯嘧磺隆土壤半衰期(7~20)d,使用甲磺隆的田块后,第二年不能种植:油菜、甜菜、马铃薯、胡萝卜、洋葱、南瓜、白籽瓜、芥菜、白菜、小扁豆、向日葵、烟草、直播稻等敏感作物,也不能取土作育秧苗土。从耐药性强弱看,小麦≥玉米高梁、谷子。氯嘧磺隆应限定在大豆连作区和小麦-大豆轮作区内使用,最小间隔90d种植小麦,间隔300d以上种植玉米、谷子、棉花、花生。4.2.1.5单嘧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使用单嘧磺隆的田块后,间隔150d播种玉米、大豆安全,适于麦-夏玉米轮作区使用。后茬不同作物敏感性强弱依次,油菜>旱稻>苋菜>高粱>芝麻》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燕麦。油菜最敏感,后茬不宣种油菜、稻、苋菜、高梁等作物。4.2.2降低长残留性除草剂用量的施药技术4.2.2.1使用助剂

对于苗后喷雾的药剂,一般应在稀释液中加人植物油型助剂1%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0. 25)%。

4.2.2.2合理混用

选用适合的混配剂,降低磺酰类除草剂的用药量。作为混配的药剂应对本作物安全、防治对象互补、无拮抗、土壤中易于降解且作用方式多样的品种混配轮换、合理搭配使用。4.2.2.3农业措施与除草相配合

应建立农作措施、生态调控与化除相结合的农田杂草环保型控制技术体系。具体为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缩小行距;利用地膜覆盖或稻草和麦秸等覆盖减少杂草发生量;保持土壤湿度,提高药效,降低用药量。在干旱条件下,施药后采用机械混土或垄作播后施药机械培土及时镇压保摘减少药剂流失,增加灌溉水量,加速药剂降解。

4.2.3使用安全剂减轻敏感作物药害一般采用保护剂拌种,如用0.5%NA(1,8-萘酐)对玉米、小麦、大麦、水稻、高梁进行种子处理,增加了它们对氯磺隆、甲磺隆的耐药性;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芸苔素内酯、康凯、复硝酚钠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安全性。

4.2.4抗性的预防

应选用不同作用靶标除草剂的合理轮换使用;同时兼顾水旱轮作的种植方式。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NY 68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NY 68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NY 68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