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9次 | 2024-12-13 16:21:55
GB 16883-1997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GB 16883-1997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是关于鼠疫检测和流行病学判断的重要标准。以下是此标准中提到的一些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的产品概述:
相关检测项目:- 鼠疫菌的分离和培养
- 鼠疫菌的血清学检测
- 啮齿动物和跳蚤的调查和监测
- 微生物培养法:包括对样本进行分离培养以检出鼠疫菌。
- 分子生物学方法:例如PCR扩增技术,用于检测鼠疫菌的特定基因片段。
- 血清学方法:如ELISA检测,用于发现血浆中抗鼠疫在动物血清中的抗体。
- 动物实验:在实验动物(如小鼠或豚鼠)中进行病原体接种试验。
- 实验室培养基和试剂:用于微生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 血清学诊断试剂盒:用于抗体检测试验。
- 捕捉与监测设备:用于野外啮齿动物和跳蚤的捕捉和检测。
这些检测和方法用于确定鼠疫自然疫源地以及评估动物鼠疫的传播风险,从而能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GB 16883-1997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
标准号:GB 16883-1997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7-06-16
实施日期:1998-01-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16883-1997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地理学、动物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等各项指标。GB16883-1997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16883-1997
GB 16883-1997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部分内容
GB16883
鼠疫系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内形成自然疫源地(简称疫源地)。至1995年底,已判定在我国17省(区)234个县(市、旗)境内存在鼠疫疫源地。由于人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或受染疫蚤类叮咬而感染鼠疫。在一定条件下,可酿成人间鼠疫的流行,危害严重。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因此及时准确地确定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状况,为正确合理地制定预防和防疫措施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研制过程中,力求充分利用我国在鼠疫疫源地调查及鼠疫动物病研究的现场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并使之在有关章节中得到表达。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与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锦沁、汪闻绍、张鸿献、黄坚华、刘纪有、王丽、李志仑。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科学院负责解释。500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
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
The criteria for derterminating plaguenatural foci and plague epizooticsGB16883---1997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地理学、动物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等各项指标。
鼠疫疫源地判定标准适用于有动物鼠疫,通过病原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适用于我国下述十个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内的通过病原学、滩消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1)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2)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早獭鼠疫自然疫源地;3)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5)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6)甘宁黄士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7)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8)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9)滇西北山地大绒鼠、齐氏姬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0)云南、东南沿海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5991-1995鼠疫诊断标准
GB 15992—1995
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鼠疫自然疫源地plague natural foci鼠疫是典型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动物鼠疫存在和流行的地区为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在相应地理景观条件下,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宿主、媒介、病原体经过长期的生存竞争,相适应、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一个牢固的统一体。这种有鼠疫菌循环其中的特定生态系统的地区称之为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6-16批准1998-01-01实施
鼠疫自然疫源地。
3.2主要宿主main reservoir
CB16883-1997
在长期保存鼠疫菌中起决定作用的宿主动物。主要宿主的共同特点是对鼠疫菌有感受性、敏感性,即可感染鼠疫,也可能造成败血症死亡;常常是某疫源地的优势种,密度高;分布区广,并呈连续性分布;具有适于传播鼠疫的媒介,即能够形成菌栓的跳蚤。3.3主要媒介mainvector
具有很高传播能力,对酿成和维持主要宿主的鼠疫流行和保持鼠疫自然疫源性起主要作用的蚤类。4鼠疫自然疫源地判定标准
4.1具有适宜于各类鼠疫疫源地存在的相应的自然地理景观。4.2在该景观内,有连续成片分布的主要宿主动物,其种群覆盖度通常占该景观20%以上,其密度(详见GB15992)高且恒定
4.3主要宿主的主要媒介,蚤指数应≥1。4.4在该景观内的主要宿主或其主要体外寄生虫体内检出鼠疫菌(详见GB15991)。5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5.1动物鼠疫现疫流行标准
5.1.1从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及其主要媒介或其他动物体内检出鼠疫菌。5.1.2虽未检出鼠疫菌,但在疫源地内连续检测的情况下,从主要宿主或牧犬血清中用间接血凝查到鼠疫F「抗体,其阳性率或其中有一份以上的血凝滴度达到下列标准之一者,说明在检测区内,当年曾发生或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5.1.2.1喜马拉雅旱獭、蒙古旱獭疫源地内,在旱早獭栖息生境其检测面积在10000ha以上,检查旱獭数不少-」预测獭数的10%,其间接血凝阳性率在5%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检查牧犬数不少于50只,阳性率达5%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320以上。5.1.2.2灰早獭、长尾黄鼠、长尾旱獭疫源地内,在各自栖息生境,其检测总面积各在10000ha以.1:,检查罩獭数不少于预测獭数的10%,长尾黄鼠不少于预测鼠数的5%,其间接血凝阳性率旱獭达1%、长尾黄鼠达10%以上,血凝最高滴度早獭达1:40、长尾黄鼠达1:160以上,牧犬的检查不少于50只,阳性率达5%,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5.1.2.3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内,在黄鼠栖息生境,检测总面积在2500ha以上,检查达乌尔黄鼠不少于预测鼠数的10%,其间接血凝阳性率达3%以上,血凝最高滴度1:160以上。5.1.2.4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内,在黄鼠栖息生境,检测总面积在1000ha以上,检查阿拉善黄鼠不少于预测鼠数的20%,间接血凝阳性率3%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5.1.2.5长爪沙鼠疫源地内,在沙鼠栖息生境,检测总面积在1000ha以上,检查长爪沙鼠不少于预测鼠数的10%,间接血凝阳性率达2%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5.1.2.6布氏田鼠疫源地内,在田鼠栖息生境,检测总面积在1000ha以上,检查布氏田鼠不少于预测鼠数的5%,间接血凝阳性率达2%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5.1.2.7大绒鼠、齐氏姬鼠疫源地内,在其栖息生境,检测总面积在1000ha以上,检查大绒鼠、齐氏姬鼠各不少于300只,间接血凝阳性率达3%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320以上,犬血清阳性率达10%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5.1.2.8家鼠疫源地内,在黄胸鼠或其他主要宿主栖息生境,检查黄胸鼠或其他主要宿主不少于500只,间接血凝阳性率达1%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5.2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凡未达到5.1.1~5.1.2者,但在各疫源地内连续检测的情况下,从主要宿主或犬的血清中用间接血凝查到血清阳性(详见GB15991)的地区。502
A1动物材料的采集
GB16883-1997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动物及昆虫被检材料的采集方法应在调查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地段捕获所需动物并同时在全范围内收集自能动物送检。A1.1取材方法:将获得的全部应检动物分类编号登记,单只装人小布袋内,活动物处死后,栋净体外寄生虫,进行动物分类鉴定,然后按下述方法剖检。A1.2自毙、染病萎糜动物;按常规方法解剖后,分别观察腺、肝、脾、肺、心等有无病变,并取相应材料作细菌学检查,使用的器械每用一次,必须进行消毒。A1.3捕获动物:原则上只采取肝、脾或有病变的组织进行检查。A1.4腐败动物:多采取骨髓和脑组织作检查。A2昆虫材料的采集
昆虫材料包括:蚤类、蜱类、螨类、虱子等,以蚤类为重点。蚤的采集:
A2.1动物体蚤的采集:收集的体蚤及其他昆虫,栋人装有0.5×10-5龙胆紫、2%盐水的小瓶内,注明寄主、采集地点、采集日期。
A2.2洞道蚤的采集:用顶端固定白色法兰绒或毛巾的探蛋棒收集,探得的蚤及其他昆虫按A2.1方法分装并登记。
A2.3巢穴蚤的采集:主要靠挖掘巢穴内的窝巢及表层泥土而获得。必须一巢装一袋,然后放入大白塘瓷盆内检蛋,收集的蚤按A2.1方法分装并登记。A2.4地面游离蛋的采集:常用粘蚤纸收集,将粘蚤纸按要求放在房屋地面的--定位置,昏置晨查,搜集粘蛋纸上的蛋类,按A2.1方法分装并登记。A2.5将以上收集的蚤类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细菌学检验。A3人体材料的采集
参照 GB15991附录 A。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鼠疫细菌学检查方法
B1镜检
B1.1涂片:按附录A取材,剪取腺、肝、脾、肺、心,用切面在洁净玻片上压印或涂成薄片;或取骨髓、脑脊液及各种渗出液、痰等用接种环直接涂片。用95%乙醇或乙醇、乙醚各半配制的固定液固定10min,取出自然于燥。
B1.2染色:涂片必须进行革兰氏染色。如一份材料有多张涂片时,可行美兰染色或魏申氏及姬姆萨染色。
B1.3镜检:如发现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两端钝圆的短小球杆菌,说明符合鼠疫菌的特点,还要注意腐503
败材料或陈旧材料菌体多形态的变化。B2培养
GB16883—1997
B2.1培养基:应使用新鲜的选择敏感培养基,常用龙胆紫溶血胰酶消化液琼脂;一般材料分离鼠疫菌龙胆紫应含0.5×10-s。污染材料龙胆紫应含1×10-5。增菌培养可用龙胆紫溶血胰酶消化汤等。培养基的 pH 要求 6. 9~~7. 1。
B2.2接种方法:动物材料按附录A取材,然后用接种环在脏器切面中心钩取被检材料接种在平碟上,若材料新鲜也可用脏器切面直接压印后再划线接种;骨髓材料在断端用注射器抽取骨髓或用生理盐水注人冲洗,吸取冲洗液一滴到平碟上再划线接种;液状材料可用接种环直接钩取划线培养。蚤类材料可按附录A方法处理后集组乳磨钩取乳磨物接种。集组培养时应一只动物的同一蚤种集一组,混合集组时,必须做到同地点、同鼠种、同蚤种方为一组。蛋类材料较少时应采取单匹拉胃接种培养。其他昆虫可参照蛋类进行。自死鼠或重点材料必要时可用液体培养基先增菌再分离。各种材料应接种两个平碟;一个用作分离鼠疫菌,另一个做噬菌体快速诊断。B2.3培养:已接种的培养基应置28~30℃温箱中培养。动物材料一般培养3天,昆虫材料培养4天。B2.4观察:培养物每天观察一次,动物材料连续观察3天。昆虫材料连续观察4天。观察中发现疑似菌应即时进行纯分并同时进行曦菌体试验。B3噬菌体试验
B3.1常规方法:凡发现疑似鼠疫菌应钩菌划线接种于溶血琼脂平碟上,用注射器或毛细吸管吸取鼠疫噬菌体滴在平碟划线上部使其垂直流下,然后置28℃培养24h观察结果,如出现噬菌斑或噬菌带即可判为鼠疫噬菌体试验阳性。B3.2噬菌体快速诊断:凡要做噬菌体快速诊断的材料,被检材料要接种两个平碟,其-作分离鼠疫菌用,另…-接种后即时滴人鼠疫噬菌体做噬菌体试验。B4动物试验
B4.1接种材料的制备
取被检脏器在灭菌乳钵中研磨,按每100mg脏器加人1mL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昆虫材料可按同地点、同宿主、同虫种10~30匹为一组,用1×10-5的龙胆紫生理盐水洗净后在乳钵中研磨,每组昆虫加人生理盐水1~2ml.制成悬液;骨髓可用生理盐水稀释2~3倍;渗出液、血液等可以直接使用,血液不能在现场接种的应加人抗凝血物质。吸取接种液体前,凡是悬液状的可在悬液中加人一个灭菌小棉球,然后将注射器针头插人棉球内吸取被检材料接种动物。B4.2接种方法及接种剂量
B4.2.1腹腔接种:适用于要迅速获得结果,而又不期待较明显的病理变化者。一般用于新鲜被检材料,方法是先剪去准备注射一侧的腹毛,用碘酒、酒精消毒,待干后,将试验动物头部放低,尾部提高,提取腹壁缓慢刺入,针头刺人后要沿腹壁进针,严防刺破内脏,缓缓注人被检物。豚鼠注人0.5~1.0ml.,小白鼠注人0.2一0.4mL,然后取出注射器,用干棉球在针眼处轻轻压一下。B4.2.2皮下接种:为最常用的方法。病程适宜;致病后动物能出现较典型的病变;检出率较高。新鲜材料或轻微污染的材料均可使用本法。接种方法与腹腔接种类似,只是进针只到皮下;也可采取由大腿内侧进针到皮下,注射到大腿上部。接种剂量与腹腔接种一致。B4.2.3经皮接种:适用于腐败或污染严重的被检材料,病程慢,能得到明显的病理变化,且一-般不会因其他混合感染而致死动物,能起到较好的生物过滤作用。但如被检材料中鼠疫菌含量少或毒力弱时,就不--定能感染上而造成遗漏。方法是将豚鼠下腹部剃去或剪去4cm2的毛;小白鼠腹部剃去或剪去1~2cm的毛,用锐器划伤皮肤使至不出血为当。用棉签浸上被检材料在裸露皮肤上涂布并揉擦,使50.4
其经皮感染。
B4.3饲养观察
GB16883--~1997
接种后的动物应置人安全易观察的容器中,在鼠疫强毒系统的实验动物室内饲养观察。一般多在1~3天发病,发病时动物萎糜,不摄食,竖毛、弓背,死亡多在3~7天。动物死后应即时解剖观察病变,分离鼠疫菌。如动物到第7天仍不发病,第8天可取出杀死解剖检查。被检材料经以上“四步诊断”检查符合鼠疫菌的特点,现场即可判定为动物鼠疫,按规定逐级上报进行疫区处理,并将菌株送上级业务部门复判,作进一步检查。50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 16883-1997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 16883-1997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 16883-1997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