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 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7次  |  2024-12-13 16:23:25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GB 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以下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内容:

检测项目:

  • 菌种分离鉴定
  • 血清学试验,包括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检测方法:

  • 菌种分离鉴定:通过培养基分离菌种,进行生化和血清学实验鉴定。
  • 血清学试验:检测动物体内是否有针对布鲁氏菌的抗体,方法包括试管凝集试验和平板凝集试验。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快速检测布鲁氏菌抗体,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通过扩增特定的布鲁氏菌DNA序列,对病原体进行快速检测。

涉及产品:

  • 乳制品
  • 肉制品
  • 动物源性食品和农产品
  • 牲畜及其副产品

以上内容根据《GB 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概述,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标准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

GB 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

标准号:GB 16885-1997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7-06-16

实施日期:1998-01-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布病疫区。GB16885-1997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16885-1997

GB 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的部分内容

(GB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

我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布病疫源仍广泛存在:为巩固和发展防治成果,以及最终全面控制人畜布病,必须做好布病疫情监测工作。通过对布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考核控制效果,为疫情预测预报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充分运用我国在布病监测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现场实践经验,使其在有关部分中得以表达。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1990》。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兽药监察所、辽宁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张士义、尚德秋、吴福林、舒光亚、赵永利。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科学院负责解释。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监测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布病疫区。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988-199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1989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3.2布鲁氏菌病监测surveillanceforBrucellosis对人畜间布鲁民菌病的发生、流行及影响因素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地长期观察。3.3初筛试验primaryectiontest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或平板凝集试验,对被检对象血清做血清学检查。3.4正式试验formaltest

用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对被检血清做血清学确诊检查。3.5固定监测县fixedsurveillancecounty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工作保持稳定,至少连续监测3~5年。4监测点的选定

国家和省(市、区)根据各地布病疫情、流行菌型、自然宿主种类分布、地理环境、气候..com条件、技术力量和工作基础等情况,选定布病流行年次多,近年有疫情发生或流行的市(地、州、盟)为布病监测点。在监测点内选择1或2个县(市、旗)为固定监测县(旗),若干个县为非固定监测县。固定监测县保持稳定,至少连续监测3~5年之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固定监测县与非固定监测县进行调整5监测内容

5.1一般情况调查

5.1.1人口资料

总户数、总人口数(男、女)、总劳动力数(男、女)、按性别统计年龄组成及职业分组。5.1.2地理、气象等自然资料及监测点性质(农区、牧区或半农半牧区)。民生活条件

居民卫生习惯、对布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职业人群对布病的个人防护情况等。5.1.4畜牧业概况

家畜种类、饲养量、饲养方式、经营方式、配种方式、产仔季节、产仔数、流产胎数、流产物处理方式、畜舍设备及卫生状况、常见疾病和疫情、畜用水源与居民用水源的关系、水源污染情况。

5.2回顾性调查

只要求在开展监测工作的第1年进行。5.2.1病史追溯:最早发现布病的时间、地点、流行或暴发的次数、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引起布病流行的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防治措施。5.2.2人间疫情:历年感染率、发病率、患病人数和患病率;隐性感染数、隐性感染率;漏检、漏报人数及漏报率:病原分离数及鉴定结果5.2.3畜间疫情:历年感染率、流产率;病原分离数和分离率、流行菌型和毒力鉴定结果;布病感染宿主动物种类等。5.2.4人、畜布病防治情况

5.2.4.1免疫:开始免疫年份,历年免疫数、免疫密度:使用菌苗种类、免疫剂量:免疫方法和途径;免疫后血清阳转率等。5.2.4.2检疫:历年各种家畜检疫数,阳性畜数、阳性率、扑杀数、隔离数。5.3监测对象

5.31人间监测对象:人间主要以从事牧业、家畜饲养、屠宰,皮手乳肉等畜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以及畜牧兽医和与动物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为对象,年龄在7岁以上60岁以下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3.2畜间监测对象:畜间主要以成羊、牛、猪为检疫对象,尤其是种畜:其次为犬、鹿、骆驼和马属动物,包括放牧、圈养、市场交易和屠宰动物,条件允许时也包括野生动物。5.4监测范围和数量

5.4.1监测范围:农区在固定监测县(市、旗)选择4或5个乡(镇、场);牧区、半农半牧区在固定监测县选择疫情轻、中、重3个乡(镇、场作为固定点连续调查3~5年。其他乡(镇、场)作为非固定点,每年随机抽选1/3轮流检查。5.4.2监测数量

5.4.2.1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查a)人间: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查,应以在家畜抽检的所在地内进行为主。1)流行病学调查数:

农区、半农半牧区,每个固定监测县首次摸底调查人数应不少于2000人,从第2年起应不少于1000人。

牧区,每个固定监测县首次调查人数应不少于1000人,从第2年起应不少于500..com人。

2)血清学检查数:

农区、半农半牧区,每个固定监测县第1年血检400人,以后每年200人。牧区,每个固定监测县第1年血检400人,以后每年200人。b)畜间:根据布病疫区的流行菌型不同,被检家畜的种类可有所差异:国营、集体和个人饲养的家畜均应在被检数量中占有一定比例,新引进家畜应全部复检:在固定监测乡(镇、场)内,家畜抽检应按各类家畜抽检比例要求的数量,遵照随机的原则,采用抓阐法确定抽检村(屯)或畜群,其抽检面应占村(屯)或群数的1/3以上。1)以羊、牛布病为主的监测县

美、数量较多的监测县按下列要求数量抽检:在固定监测乡(镇、场):农区的固定监测乡(镇、场),羊、牛受检率要求达到成羊、牛数的各10%以上:牧区、半农半牧区的受检率要在成羊、牛数的各2%以上。在每年抽检的1/3非固定监测乡(镇、场):农区的每个乡(镇、场)至少抽检成羊、牛数的各2%以上;牧区、半农半牧区的每个乡(镇、场)至少抽检成羊、牛数的各1%以上。羊、牛数量少的监测县:每年抽检羊、牛共2000头(只)以上,其比例按存栏数比值计算。

2)以猪布病为主的监测县

固定监测乡(镇、场)内的种公猪全检,种母猪抽检20%以上:其他乡(镇、场)内种公猪检50%以上,种母猪抽检10%以上。5.4.2.2病原分离

a)人间:对疑似急性期和慢性活动型布病病人必要时采血或取其他材料做病原分离。b)畜间:以流产胎儿、胎盘或流产母畜一周内阴道分泌物及阳性畜内脏为主要材料,如数量不足,可收集正产胎盘,产后一周内阴道分泌物,种公畜精液或屠宰畜脾脏补充。分离数量,农区固定监测县每年至少50份:牧区、半农半牧区固定监测县每年至少100份,必要时应增大检查数量。

6监测方法

6.1流行病学调查

6.1.1人间首先调查各种职业人数,根据各种职业人员人数比例,按照监测工作要求应调查的数量,确定各种职业人员应调查数。对有可疑布病临床症状、体征或与牲畜及畜产品接触密切的部分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查或采血分离布民菌。血清学阳性者,应建立档案,询问预防接种史、接触史、病史和进一步详细体检,确定是感染或发病(使用附录B中表B5)。6.1.2畜间着重调查家畜种类、数量、输出输入数量、布病发病史、阳性病畜数、感染率、母畜流产数、流产率、空怀数、空怀率和流行菌型(使用附录B中表B3、表B4、表B9和表B14)。

6.2血清学检查

6.2.1人间血检样品全部做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必要时做Coomb's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方法按GB15988中的规定进行(使用附录B中表B6、表B10和表B11)。

6.2.2畜间血清学检查,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或平板凝集试验作为初筛检查。正式试验用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方法同上。畜间血清学检查,每年进行一次,时间应尽量集中在牲畜分娩期后一个月内,以猪布病为主的疫区及气温较高的省(区)可据本地的实际,具体安排时间进行。接种过菌苗的家畜,应在18个月后进行血清学检查(使用附录B中表B、表B7)。

6.3病原分离

6.3.1人间对急性发病和慢性活动型布病病人应立即采血或其他材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方法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中的规定进行(使用附录B中表B6)。6.3.2畜间对血清学阳性种公畜、流产母畜等采集精液、流产胎儿、胎盘、阴道分泌物或屠宰畜脾脏等材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方法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中的规定进行(使用附录B中表B2和表B8)。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专项监测

A1暴发布病或出现人畜间布病疫情监测凡在监测县(市、旗)内出现人、畜间布病暴发时,或发现新发病人、病畜时,卫生和畜牧兽医部门都要组织技术力量,在暴发或出现疫情地点,查清疫情暴发或流行时间、范围、原因和特点,以及人、畜感染率、发病率、流产率、流行菌型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措施、要善处理、控制蔓延,并将出现暴发或人、畜布病的乡(镇、场)或村(分场)列为监测点,至少连续监测三年。

A2牲畜交易市场布病疫情监测

在监测点范围内的大型牲畜交易市场出售的各类牲畜,尤其是布病宿主动物,如猪、牛、羊、骆驼、马属动物等,应定期进行布病检疫,每半年至少抽检牛、羊、猪各50头只),以监测疫情。发现血清学阳性动物时,应作好畜主姓名、地址、动物来源等项登记工作。必要时组织专业人员到所在地进行人、畜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A3皮毛乳肉加工企业布病疫情监测在监测县内要对从事收购加工和销售牛、羊、猪、犬、鹿等皮毛、乳、肉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查。每县每年至少血清学检查该类从业人员总数的50%以上(使用附录B中表B6)。A4屠宰牲畜布病疫情监测

在固定监测县内,对县、乡、镇、场屠宰的本地产性畜进行布病检疫,每年至少血检猪牛、羊各100头(只),发现血清学阳性牲畜,应尽量查明产地,组织技术人员到当地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使用附录B中表B1)。A5犬感染与布病主要宿主动物感染之间关系的调查于固定监测县内,在发现羊、牛、猪、鹿布氏菌感染的村(屯)内,采犬血10~20份进行血清学检查,比较犬与羊、牛、猪、鹿的感染率(使用附录B中表B13)。A6防治效果监测

在固定监测县,布病暴发和人畜间出现布病疫情的乡(镇、场)要详细记载各种防治措施执行情况,观察采取防治措施的效果。如采用畜间免疫措施,应记明菌苗种类、免疫方法、免疫途径、免疫率、免疫后血清学阳转率;采用检疫、免疫、扑杀病畜的措施还应统计出检疫率、感染率、病畜数、扑杀数等。并连续调查每年人、畜间布病疫情(使用附录B中表B12)。附录 B

(标准的附录)

调查登记统计表

表B1家畜布病血清学检查登记表(镇场)

村(分场)

省(自路区)

家畜布病细菌检查登记表

智(自治区)

多(畅镇)

村(分榜)

葡主姓各

表B3布病病畜档案

县(市、旗、区)

虎虹斌整

县(市、旗,区)

检验时间

补体结

平板配集试验

试管丽集试验

0.080.040.020.011+251:501:1001:2001+4001:5-10检验者

体内带曲检查

排菌检

分选物

乳腺瘦股

畜主姓名

购入时间

愿产仟记录

分娩情况

高特征

与接触史

主要坐状

及体整

检查项目和次数

虎红平板爱集试验

板鼠集武验

宾器室检查结具

试管显集试验

补体酷合试验

開道分密数

武产眙儿

菌苗接种史

病高虾削检查

结论及建议

填表著;

害(自稽区)

县(市站,区)

填裁时间:

表B4羊、牛、猪、鹿、犬存栏、输入输出登记表智(自雄医)

多(据镜)

村(分场)

携人版编出

甜间(年,月)

年来存

碧市政区)

(克)

买(只)感址

桂:“者种“栏肉·分别写明棉羊。出羊,奶羊·黄牛,奶牛,水牛、毛牛,将花鹿,马煎·霜·大表B5

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

产存数

(克)

填表者:

步(场、镇)

村(分场)

省(白区)

控查编号

表B6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省(自淄医)

检照送检

多(场循》(分场)

编号编号

性年款

县(市、武区)

接种史

性床症状及体症

县(市,职区)

平板鼠集试验

0.080.040.02

表B7家畜布病血清学检查统计表省(自裕区)

多(场,镇)

村(分场)

检酸时间

试管凝集试验

格温,

出现症我时间

Coomb's斌验

接种史

0.011:251+501:1001:2001:4001:1001:2001:4001:800检查时间

查者:

补体结合试

10101-20

检验者:

县(市,腾区)

(虎江)平板燕集武验

检查数

阳慢数

注:绵羊,山羊,奶羊,黄牛,水牛,托牛,梅花题、马鹿,猪分别统计镇写,表B8家畜布病细菌检查统计表

阳性率,头

检查数

试管豪集试验

阳性数

阳性率,%

检查数

补体结

填表者:

步(瑞、镇》

精(分场)

省君区】

分超物

出前款

表B9家畜受胎、产仔情况统计表省(自治区》

配种方式

多(场、罐)

村(分场)

出督数

演产胎儿

整查数

出菌数

正产死善

县(市、旗区)

配种敷

:范羊、山羊,奶羊黄牛、奶牛、水牛、花牛、梅花鹿、马鹿,猪分别烧计表B10人间布病血清学检查和发病统计表省(春治区)

学(场、镇)

表B11

村(分场)

检时间

总人口数

县(市、路、区)

应检人数

不同职业人间感染、发病调查统计表出款

平板集试验

检查数

出国数

试管凝集试验

阳性数

检查数

阳性敷

满巴露

整森敏

出南数

满巴踏

Coomb's试照

检查数

用性数

填表著:

出随数

游巴结

椎建敷

出菌数

填表者:

填表者

补体结合试验

检在数

图性数

多(场.铺)

村(分场)

表B12

多(场,销)

省(自治区)

富产品收购

粮酱面

县(市路区)

畜间布病防治措施及其效果统计表省(自治区)

膏间免疫

村(分)

采取播

姚几年

存栏应免

乳肉加工销售度毛加工

县(市苏、区)

畜间检疫

阳转率

免疫数

“备注“中写免疫用菌菌科类、免疫剂量、免疫方法,免疫造经,人,高间查检范果,均填写读管报集试验数据,2

表B13

多(场.镇)

各种动物之间布病疫情关系统计表省(直着区)

村(分场)

时间(年)

抱血数

用性数

填表者:

有间检菌

插杀案隔高病

肩事数

稳疫数用性数

县(市、路,区)

控查数

出撕数

粮查数

发病率

检查数出菌数检数阳性数发病数填表者:

橄鲨数

出菌数

椎童数

阳性敷

植在数

填表者:

出离数

(1/10万)

检查数

表B14羊、牛、猪、鹿存栏、输入输出统计表省(自治区)

多(镇,蛎)

村(分桥)

县(市区)

桂,“高种“糕内分别写明绵羊、山羊,奶山羊黄牛、奶牛:毒花碗,马虎:猪,引

填表者: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 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 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 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