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3次 | 2024-12-17 12:31:38
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是针对金属材料进行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测试的规范。以下是该标准中提到的主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
检测项目: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这是衡量金属材料变形过程中应变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
拉伸试验:通过对金属薄板和薄带施加拉伸力,记录变形特性。
试样制备:根据标准规定的尺寸制备试样,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拉伸试验机:使用配备应变计的拉伸试验机进行测试,精确测量试样的变形。
数据处理:根据获取的数据计算应变硬化指数(n值),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
各类金属薄板:如钢铁、铝合金等材料的薄板。
金属薄带:用于生产过程中需要评估应变硬化特性的金属薄带。
汽车、飞机等工业产品的原材料:需要确保材料的机械性能符合特定要求。
这一标准对于确保金属材料在各种工业应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适用于需要高机械性能和变形特性的产品。
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
标准号:GB/T 5028-199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9-11-01
实施日期:2000-08-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的定义、符号、原理、试验设备、试样、试验程序、计算和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为0.1~3mm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本标准仅适用于均匀塑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应变曲线呈单调连续的部分GB/T5028-1999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GB/T5028-1999
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的部分内容
GB/T5028—1999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10275:1993《金属材料一薄板和薄带一拉伸应变硬化指数的测定》。在主要技术内容上与ISO10275:1993相同,编写方法不完全相对应,增加了第9章“计算”。本标准此次修订对GB/T5028--1985的下列主要技术内容作了修改:章节进行了重新编排;
一增加了原理,去试验意义;
—增加了引用标准;
一一增加了试样类型;
删去附录A;
将截距、强度系数、标推偏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列为附录A。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5028--1985《金属薄板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瑞玲、吴国运、梁新邦。本标准1985年3月首次发布。
GB/T5028—1999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参加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75%参加投票表决的或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发布国际标准ISO10275系由ISO/TC164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技术委员会,SC2延性试验分委员会制定。
本国际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伟
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
Metallic materials--Sheet and strip--Determinationof tensile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n-values)GB/T 5028 - 1999
eqv IS0 10275:1993
代替GB/T50281985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的定义、符号、原理、试验设备、试样、试验程序、计算和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为0.1~3mm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本标准仪适用于均匀塑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应变曲线呈单调连续的部分。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28-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10623-1989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术语GB/T16825-—1997拉力试验机的校验JJG762--1992引伸计检定规程
GB/T 5027-1999 ↑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试验方法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应变硬化指数(n):在单轴拉伸力作用下,真实应力与真实应变数学方程式中的真实应变指数,此方程可以用式(1)表示:
此方程可以转变成如下的对数方程:Ing = Ink + nlne
在双对数坐标平面上的直线斜率即为应变硬化指数:n tanα
3.2屈服点伸长:在力-伸长曲线上整个不连续区间试样的伸长值(仅指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其他相关定义见GB/T10623。
4符号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及其说明见表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71-01批准2000-08-01实施
试样原始厚度
试样标距内的原始宽度
引伸计标距
标距部分的瞬时伸长
标距部分的瞬时长度-L
GB/T5028-1999
试样平行长度部分的原始横截面积符号和说明
在力F作用下试样乎行长度部分的横截面积S=s.)
试样平行长度
在力F作用下试样的真实应变
在力F作用下试样的真实应力
施加于试样上的瞬时力
应变硬化指数
强度系数
Ina与Ine关系直线的斜率
测定应变硬化指数时的测量点数目注;1N/mm2-1 MPa
试样在均匀塑性变形范围内以规定的恒定速率轴向拉伸变形。用整个均勾塑性变形范用的应力-应变曲线,或用均勾塑性变形范围的应力-应变曲线的一部分计算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6试验设备
6.1试验机
6.1.1试验机应符合GB/T16825的要求,试验机级别应不低于1级。6.1.2试样的夹持方法应符合GB/T228的规定。试验机应能按8.4.1的要求控制夹头移动速度进行单轴拉伸试验
6.1.3试验机夹头在夹持试样时,应能保证试样纵轴中心线和上、下夹头的中心线与试验机拉力轴线重合。
6.1.4试验机应由计量部门定期进行检定。6.2量具
试样厚度的测量至少应用1级干分尺或具有相同精确度的其他量具,试样宽度的测量误差应不超过士0.2%。量具应由计量部门定期检验。6.3引伸计
6.3.1测量试样标距长度变化的引伸让应符合JJG762的1级或更高级规定。6.3.2引伸计应按JJG762进行标定。标定时引伸计的工作状态尽可能与试验时状态相同。6.3.3经过标定的引伸计,试验前应注意检查。当引伸计经过检修或出现异常时,应重新进行标定。7试样
7.1取样
GB/T5028—1999
取样部位、方向和数量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或经双方协商确定。7.2试样形状
试样一般应具有比平行长度部分宽的夹持部分(简称带肩试样,见图1)其余
R≥20
带肩试样
通过协议,试样也可以为平行边的条带(简称不带肩试样,见图2)。对于宽度等于或小于20mm的产品,试样宽度可以等于产品的宽度。但仲裁试验时,应采用带肩试样。其余
图2不带肩试样
7.3试样尺寸
平行长度应不小于Lo十b。/2。仲裁试验时,平行长度应为L。+2bo。宽度小于或等于20mm的不带肩试样,夹头间的自由长度应不小于L+3bg。表2给出了两种非比例试样的尺寸。如果能给出具有同样精确度的测量结果,也可采用非标准的其他类型试样。表2两种非比例试样的尺寸
原始宽度h原始标距L。
平行长度L
夹持部分
宽度B
夹持部分
长度h
!标距内最大宽度
不带肩试样夹头间!
的自由长度
≥140
与最小宽度之差
7.4试样制备
GB/T 5028— 1999
7.4.1试样毛坏必须单个切取。试样均须进行机加工以消除加工硬化影响。注:对于极薄试样,建议将切取的等宽毛坏用油纸逐片分隔,在两外侧夹上等宽度的较厚板一起机加工,直至达到所要求的尺寸
7.4.2除非另有规定,试样厚度应是产品的全厚度。7.4.3试样表面不应有划伤等缺陷。7.5若同时测定塑性应变比(r值),则应符合GB/T5027的要求。8试验程序
8.1试验一般在10~35℃室温下进行。对于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室温应为(23士5)C。8.2测量并记录试样标距长度内的原始厚度a。和宽度bo。其测量误差应使原始横截面积S。的误差不超过士2%。
8.3将试样装卡在试验机上,并应保证试样轴向受力。8.4试验速度
8.4.1试验机夹头移动速度不应超过50%L./min。在测定n值的整个应变区间,夹头移动速度应恒定。对于特殊材料,拉伸速度应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8.4.2若在n值试验的同时测定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屈服点、屈服点伸长率等性能时,试验速度应符合GB/T228的规定。
8.5记录力和相应的应变值。
8.5.1当在整个均勾塑性变形范围内测定n值时,测量应变的上限应稍小于最大力所对应的应变;其下限应稍大于癌服应变(不明显屈服材料)或屈服点伸长终点时的应变(明显届服材料)。当弹性应变部分小于总应变的10%时,不需将其扣除。8.5.2对于手工测量,应在需要考查的应变范围内,至少取以几何级数分布的5个应变数据点(见图3和图4)。
伸长AL,mm
图3数据点的分布(不明显届服)+10
GB/T5028-1999
伸长Al.,mm
图4数据点的分布(明显屈服)
8.5.3对于自动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能直接得到应变硬化指数,但测定的应变数据点也不应少于5个。若应变数据点不足20个时,这些数据点应按几何级数分布;若数据点大于20个时,可按等间距分布。8.5.4需要测定多个n值时,每个计算n值的应变区间的数据点也不得少于5个。9计算
9.1根据力和相应的变形值,分别使用式(4)和式(5)计算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a
LesS。
e= ln(E
.(4)
9.2根据均匀塑性变形范围内真实应力-真实应变幂指数式的对数式,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应变硬化指数n,故式(2)可用以下形式表示:Y=AX+B
式中:Y=lna
B--lnK
据此,可以导出计算应变硬化指数(n)的关系式:N
N(x,)2
9.3计算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应修约精确至0.005。.(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国家标准号;
b)试验材料的说明;
GB/T5028
c)采用的方法(手工测量或自动测量);d)采用的试样类型;
e)试样相对于轧制方向的取向;f)测定应变硬化指数的均匀应变范围;g)测定应变硬化指数的测量点数;h)试验中的其他特殊条件
i)试验结果。
GB/T 5028
3—1999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截距、强度系数、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根据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定义式の=Ke”取对数得:Ing=InK+nlne
则lnK为双对数坐标中的截距。
设B=InK
截距B和强度系数K分别按式(A1)计算:Sy
K = exp(B)
强度系数(K)在数值上等于真实应变为1.00时真实应力的外推值。标准偏差S(n)按式(A3)求出,它反映直线斜率n的离散程度。A2
TN(Y,)?
S(n) =
Sn)取决于测定n值的应变区间的大小及回归计算中所用应力-应变数据对个数的多少。A3n值试验精确度取决于应力-应变的测量精确度。n值相对试验精确度用变异系数(n)表示:v(n)=
A4各测试值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用Q表示:N
([NEX?
(Zx)\inzy?
(A4)
(A5))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