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9次 | 2024-12-17 18:49:10
GB/T 5454-1997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GB/T 5454-1997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的内容,以下是有关的主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 --- ### 1. 检测项目在《GB/T 5454-1997》中,这些检测项目主要包括:
- 织物燃烧性能评价指标中的氧指数(Oxygen Index,OI)。
- 材料在一定氧气和氮气比例的混合气流中维持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
- 判定材料是属于易燃、可燃或难燃类型的分类标准。
- 燃烧过程中的火焰稳定性和持续时间的测定。
氧指数法的关键检测方法包括:
- 样品制备:
- 制作成符合规定尺寸的样品(标准通常要求条形试样)。
- 样品需在规定的环境下进行一定时间的调湿处理。
- 测试环境设置:
- 通过测试仪器生成不同氧气和氮气混合比例的气体流。
- 在规定温度和气体流速下设置试验系统。
- 点火测试:
- 将样品垂直夹持在试验仪器中。
- 在样品顶部用点火器点燃并观察其燃烧过程。
- 氧指数的判定:
- 通过调节气流中氧气的浓度,找到能够维持样品燃烧的最低氧浓度。
- 记录该浓度值,作为材料的氧指数。
《GB/T 5454-1997》主要针对以下类型的纺织产品:
- 各种用于服装、室内装饰和工业用途的纺织品。
- 涂层织物和复合材料(如面料加涂层或多层复合材料)。
- 地毯、窗帘等室内装饰用纺织产品。
- 航空、航海和交通运输中涉及的防火布料和防护织物。
- 户外设备和帐篷布料。
- 可能用于阻燃功能的其他纺织材料。
总体而言,《GB/T 5454-1997》提供了规范的氧指数燃烧性能测试方法,适用于多种纺织品的阻燃性能评估。
GB/T 5454-1997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
标准号:GB/T 5454-1997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7-06-09
实施日期:1997-12-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5454-1997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试样置于垂直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试样刚好维持燃烧所需最低氧浓度(亦称极限氧指数)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类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本标准仅用于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纺织品的燃烧性能,控制产品质量,而不能作为评定实际使用条件下着火危险性的依据,或只能作分析某特殊用途材料发生火灾时所有因素之一。GB/T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GB/T5454-1997
GB/T 5454-1997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的部分内容
十三、防?火材料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起草。本标准参照美国ASTMD1360《涂料阻火性能标准试验方法(小室法)》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亘宝、申淑凤、程道彬。1043
12.《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GB/T5454一19971范围
本标准规定试样置于垂直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试样刚好维持燃烧所需最低氧浓度(亦称极限氧指数)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类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本标准仅用于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纺织品的燃烧性能,控制产品质量,而不能作为评定实际使用条件下着火危险性的依据,或只能作分析某特殊用途材料发生火灾时所有因素之一。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推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52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续燃时间 afterflame time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3.2阴燃时间afterglow ti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者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
3.3损毁长度damaged length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3.4 极限氧指数 LO1% limiting oxygen index LO1%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4原理
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烧时氧气百分含量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受试试样中要有40%~60%超过规定的续燃和阴燃时间或损毁长度。1044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5试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纺织材料的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和气体,具有一定毒性,会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可将测试仪器安装在通风柜内,每次试验后排除烟雾和烟尘,但在试样燃烧过程中要关闭通风系统,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6设备和材料
6.1氧指数仪(见图1)。同等效果的仪器也可使用。排气装置
燃烧部
测定部
图1氧指数测定仪装示意图
1-燃烧简;2-试样;3—试样支架;4—金属网;5玻璃珠;6—燃烧筒支架;7—氧气流量计;8一氧气流量调节器;9一氧气压力计;10—氧气压力调节器;11、16—清净器;12—氮气流量计;13--氨气流量调节器;14氮气压力计;;15—氮气压力调节器;17—混合气体流量计;18—混合器;19—混合气体压力计;20一混合气体供给器;21—氧气钢瓶;22—氮气钢瓶;23、24—气体减压计;25一混合气体温度计8
图2试样夹
单位:mm
6.1.1燃烧简:由内径至少75mm和高度至少450mm的耐热玻璃管构成。简底连接进气管,并用直径3~5mm的玻璃珠充填,高度为80~100mm,在玻璃珠的上方放置一金属网,以承受燃烧时可能滴落之物,维持筒底清洁。6.1.2试样夹:试样夹为U形夹子,其内框尺寸为140mm×38mm(见图2)。
6.2气源:工业用氧气和氮气。
6.3气体减压计:能指示钢瓶内高压不小于15MPa和供气体压力0.1~0.5MPac
6.4点火器:内径为(2土1)mm的管子通以丙烷或丁烷气体,在管子的端头点火,火焰高度可用气阀调节,能从燃烧筒上方伸入以点燃试样,火焰高度为15~20mm。6.5秒表:精度为0.2。
6.6钢尺:精度为1mmc
6.7密封容器:用于存放待测试样。7试样及调湿
十三、防火材料1045
7.1试样应从距离布边1.10幅宽的部位剪取,每个试样的尺寸为150mm×58mm。对于一般织物,经(纵)纬(横)向至少各取15块。7.2试样的调湿处理:按标准CB6529的调湿要求,视试样薄厚调湿8~24h,待吸湿平衡后,取出放人密封容器内待测,也可按有关各方商定的大气条件进行处理。8试验步骤
8.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气体供给部分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气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气和进气阀门,并记录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的压力及流量。放置30min,再观察各压力计及流量计所示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无变动,说明装置无漏气。8.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大气中进行。8.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大约21%。若试样在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小于25%。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变化氧浓度时应注意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8.4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因定,然后将试样夹连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支座上,试样上端距筒口不少于1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气体分配装置顶面不少于100mm。
8.5打开氧、氮气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让调节好的气流在试样点火之前流动冲洗燃烧简至少30s,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8.6点燃点火器:将点火器管口朝上,调节火焰高度至15~20mm,在试样上端点火,待试样上端全部点燃后(点火时间应注意控制在1015s内),移去点火器,并立即开始測定续燃和阴燃时间,随后测定损毁长度。8.7初始氧浓度的确定:以任意间隔为变量,以“升-降法\按8.7.1~8.7.3进行试验。8.7.1试样点燃后立即自熄,续燃、阴燃或续燃和阴燃时间不到2min,或者损毁长度不到40mm时,都是氧浓度过低,记录反应符号为\O”,则必须提高氧浓度。8.7.2试样点燃后续燃、阴燃或续燃和阴燃时间超过2min,或者损毁长度超过40mm时,都是氧浓度过高,记录反应符号为“×”,则必须减小氧浓度。8.7.3重复8.7.1~8.7.2步骤直到所得两个氧浓度相差≤1.0其中个反应符号为“○”,另一个反应符号为\×”,从这对氧浓度中反应符号为○\的就是初始氧浓度(co)。8.8极限氧浓度的测定:
8.8.1用初始氧浓度co,同时保持d=0.2%氧浓度间隔,重复8.7.18.7.2操作,测得一系列氧浓度值及对应符号,其中最后-一个反应符号“\或“×”,则为氧指数测定NL系列中8.8.2第一个数据(见附录D)。
8.8.2继续以d=0.2%氧浓度间隔重复8.7.1~8.7.2,再测四个试样,记下各次的氧浓度及其所对应的反应号,最后一个试样的氧浓度用cF表示(见附录D,第二部分实例)。1046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9计算和结果表示
9.1极限氧指数的计算
以体积百分数表示极限氧指数LOI,按式(1)计算:LOI= cF+ Kd
式中 LOI
极限氧指数(%);
-8.8.2中最后一个氧浓度,取小数一位(%);CF
d—--8.8中两个氧浓度之差,取小数一位(%);K—系数,查表1。
报告LOI时,取小数一位,计算标准差。时,LOI应计算到小数二位。9.2K 值的确定
9.2.1如果按8.8.1进行试验测得的最后五个氧指数值,第一个反应符号是“×”,在表1第一栏中找出所对应的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号,从表1(α)项中再找出“○\数目相应的K值数。
9.2.2如果按8.8.1进行试验测得的最后五个氧指数值,第一个反应符号是“O”,在表1第6栏中找出所对应的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号,从表1(b)项中再找出“×”数目相应的K值系数,但K值数的符号与表中正负数的符号相反。裹1
最后五个测定
的反应符号
×000x
×00x×
×o×xo
×o×××
×x000
×x00x
×xoxx
××.×00
×××0x
××××o
×××××
×××
××××
Ox××x
O×××Q
O× ×ox
0x ×00
Qxox×
0x0×0
0x × ×
00× ×0
000x x
最后五个测定的
反应符号
9.3氧浓度间隔的校验
氧浓度间隔校验按式(2)计算:
式中d——8.8.1中所用的氧浓度大小的间隔,%;一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按式(3)计算:
十三、防火材料
[(c; -LO)
(n -1)
式中 。——标准偏差;
c:——-8.8中最后6个试样氧浓度;-次数;
LOI一-按式(1)计算所得的氧指数值。如果按式(3)计算测定的标准差。符合下列公式:d
号合,则 LOI 有效,就按式(1)计算的结果报极限氧指号或d=0.2时,d>
若号α>d或d>
号。,重复8.7.1~8.7.2步骤,直至满足式(2)为止。除有关材料需要之外,一般d值不低于0.2%。9.4精密度
对于易点燃和燃烧稳定的材料,本方法具有表2所示的精确度。表2
95%置信度近似值
标准偏差
重复性
再现性R
实验室内
实验室间
注:表中所示的数据,是于 1978~1980 年间,由 16 个实验室和 12 个样品所做的国际实验室间试验所确定的。10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说明该试验按本国家标准进行的,如有改变,应说明细节;6.试样的描述:包括织物种类、名称、组织规格等;C.试样的调湿处理条件,试验时的环境温、湿度;d.试样经(纵)、纬(横)向各自的极限氧指数值;e燃烧特征,如炭化、熔融、收缩、卷曲等;f.试验日期及人员;
g.声明本试验结果仅供评定在规定条件下材料的燃烧特性,不能用于推断该材料在其1048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他条件下或者其他形状下着火的危险性。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氧浓度的计算
A1当需要更准确地计算氧浓度时,按式A1计算:100Vo
co=o+ V
式中co——以体积百分数表示的氧浓度(%);Vo——在23℃时单位容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体积;Vn—在23℃时单位容积混合气体中的氮气体积。(A1)
A2当考虑氧、氮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各气体内所含氧的比率时,例如混合气是由含氧量98.5%(V/V)的氧气和含有氧气量0.5%(V/V)的氮气组成,则氧浓度按式(A2)计算(假定几个气流量均在23℃和相同压力时):co=
98.5Vo+0.5Vn
Vo+ V'N
式中Vo-单位体积混合气中氧气体积;VN——单位体积混合气中氮气体积;附录B
(提示的附录)
氧浓度与氧气、氮气流量的关系氧浓度与氧气、氮气流量的关系见表B1。氧气浓度
氧气流量
(L/min)
氮气流量
(L/min)
氧气浓度
氧气流量
(L/min)
氮气流量
(L/min))
氨气浓度
氧气流量
(L/min)
氮气流量
(L/min)
十三、防火材料
氧气浓度
氧气流量
(L/min)
氮气流量
(L/min)
氧气浓度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氧气流量
(L/min)
氮气流量
(L/min)
氧气浓度
氧气流量
(L/min)
氮气流量
(L/min)
氧气浓度
氧气流量
(L/min)
氮气流量
(L/min)
十三、防火材料
氧气浓度
氟气流量
(L/min)
氮气流量
(L/min)
氧气浓度
(%)
第一部分
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
氧气流量
(L/min)
C1气体流速控制的校正
氨气流量
(L/min)
氧气浓度
附录C
(提示的附录)
设备的校正
氧气流量
(L/min)
氮气流量
(L/min)
流经燃烧筒简的气体流速,可用水封鼓式旋转计或其他等效装置进行校验。其准确度为流经燃烧筒流速的土2mm/s,也可用式(C1)计算:F=1.27×106 y
式中 F---流经燃烧筒的气体流速(mm/s);Qv--—在23℃±2℃下通过燃烧简的气体总流量(L/s);D-——燃烧筒内径(mm)。
C2氧浓度控制的校正
进入燃烧筒的混合气体中的氧浓度,应校准至混合气体的0.1%(V/V)。校准方法可以从燃烧筒中取样进行分析,也可以使用校正过的氧分析仪就地进行分析。至少校核三个不同的浓度,分别代表设备所要用的氧浓度范围的最大、最小和中间值。C3整台仪器的校正
通过试验一组已知氧指数的材料,用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相比较。附录D
(提示的附录)
试验结果示例
十三、防
采用GB/T5454标推测出的氧指数,试验结果记录可用如下形式材料:阻燃纺织品
试验日期:94年10月16日。
试验时温湿度:温度25℃,相对湿度58%。氧浓度变量(d):0.2%。
第一部分初始氧浓度的测定结果,记于表D1。氧浓度(%)
燃烧长度(mm)
燃烧时间(s)
反应符号
(\O\或\×\)
氧浓度间距不大于1%的一对\×”和“○”反应中,O\反应符号的氧浓度co=30.0的就是初始氧浓度,作为第二部分的首次测定值。第二部分氧指数测定(按8.8.1和8.8.2)记于表D2。表 D2
氧浓度(%)
燃烧长度(mm)
燃烧时间(s)
反应符号
(\O\或\×\)
根据9.2.2最后五个测定的第一个反应符号为\O”,查表1在第6栏中得K=-1.24LOI=cF+Kd=29.8+(-1.24×0.2)=29.5%(小数—位)或LOI=cz+Kd=29.8+(-1.2×0.2)=29.55%(小数二位,供第三部分计算和验证d用)
氧浓度间隔d%的验证。
第三部分
标准差公式:=(c;-LO1)2
计算过程记于表 D3。
最后6个试验结果
c -LOI
(c; - LOI)z
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
第部分
最后 6 个试验结果
表中c;栏包括用于测定cE和前5次的氧浓度n=6。(0.115 0)2
符合公式
LO1=29.5有效。
c -LOI
(c; - LOI)2
13.《纺织织物表面燃烧性能的测定》GB8745--88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织物表面燃烧性能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具有起毛表面的纺织织物(即起绒、毛绒、毛圈、簇绒或类似表面)的表面燃烧性能。
2定义
2.1表面燃烧:在材料的基本结构未点着的情况下,火焰在其表面蔓延(参见2.2)。2.2表面闪燃:在材料的基本结构未点着的情况下,火焰在其表面迅速蔓延。注:但是,如果材料的基本结构点着与表面闪燃同时或相继发生,则不能认为是表面闪燃的一部分。2.3表面燃烧时间:当用本标准进行试验时,毛绒或起绒织物燃烧至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表面燃烧时间用测试织物时所得若干次测定数据中的最小时间来表示。3原理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接近顶部处点燃支承于垂直板上的干燥试样的起毛表面,测定火焰在织物表面向下蔓延至标记线的时间。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5454-1997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5454-1997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5454-1997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