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1次 | 2024-12-17 21:13:54
GB 6281-1986 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GB 6281-1986 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是针对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中同波道干扰的标准。该标准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产品包括以下内容:
检测项目:- 同波道干扰保护比
- 干扰环境下的信号接收性能
- 信号纠错能力
- 噪声及失真度测量
- 信号模拟法:通过模拟干扰信号并测量受干扰信号的接收性能。
- 实验室测试法:在实验室中利用专业测试设备测量噪声及失真度。
- 场强检测法:使用仪器检测不同区域的场强分布及干扰特性。
- 对比测试法:与标准信号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估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通信基站设备
- 无线电波发射与接收装置
- 通信信号处理器
以上内容主要涵盖了该标准中关于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产品的相关说明,每一个检测项和方法都旨在确保产品在实际通信应用中的可靠性与性能表现。
GB 6281-1986 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
标准号:GB 6281-1986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86-04-14
实施日期:1987-04-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6281-1986 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在VHF及UHF频段,我国陆地移动业务(16k0F3E)所要求的射频保护比(即同波道干扰保护比)及系统间的同波道干扰模式,它可供全国各级无级电频率主管机构和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系统设计部门使用。GB6281-1986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GB6281-1986
GB 6281-1986 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陆地移动业务(16k0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
Co -channel interference standardsrequired in the land mobile
services (16k0F3E)
UDC 621.895.74
GB 6281-86
本标准规定了在VHF及UHF频段,我国陆地移动业务(16k0F3E)所要求的射频保护比(即同波道干扰保护比)及系统间的同波道干扰模式,它可供全国各级无线电频率主管机构和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系统设计部门使用。
射频保护比**
1.1射频保护比定义:
在保证接收机输出的有用信号达到规定的接收质量***条件下,接收机的输人端所要求的有用信号与无用信号之间的最小功率比值(D/U,以dB计)。1.2有用信号与无用信号的载频频率相同时的射频保护比:有用信号
无用信号
射频保护比(dB)
16k0F3E
16k0F3E
1.3有用信号与无用信号的载频频率偏离时的射频保护比:有用信号(16k0F3E)与无用信号(16k0F3E)的载频频率差值(kHz)5
2用于频率协调的同波道干扰模式射频保护比(dB)
在同一地区、相邻地区、相邻国家的边境地区,陆地移动业务频率协调所采用的同波道干扰模式规定为:
*16k0F3E的含义如下:
16k0-—发射带宽为16kHzz
F——主载波的调制方式为调频,3——包含模抠信息的单信道
E——电话。
**系根据实验室内的测试结果制定,在实际业务条件下,应增加考虑多径传播、地形起伏和人为噪声的影响,见附录A。
***本标准规定的接收质量为S/N=14dB。根据主观评定试验,S/N=14dB时的信号质量属于5级评分制中的3分级别(即3级信号质量,话音可懂,于扰噪声令人讨厌),而通常认为,3级信号质量与可接受的最低业务等级所要求的信号质量是相对应的。国家标准局1986-04-14发布
1987-04-01实施
GB 6281—86
ED (50, 50) (L, T) - Eu (50, 10) (L, T) ≥8 (dB) .......... (1)式中:Ep(50,50)(L,T)一有用信号的中值场强,其位置概率(L)和时间概率(T)均为50%
Eu(50,10)(L,T)一一无用信号场强,其位置概率(L)和时间概率(T)分别为50%和10%。
同理,当有用信号与无用信号的载频频率偏离时,干扰模式规定为E(50,50)(L,T)-Eu(50,10)(L,T)≥R(dB))式中:R一一有用信号与无用信号的载频频率差值所对应的射频保护比,见1.3。3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要求可接受的最低业务等级的陆地专用与公用移动通信(16k0F3E)的各类用户,对于个别的特殊用户,经国家无线电频率主管机构批准,可另行考虑。2
GB 6281—86
附录A
使用标准的说明
(参考件)
本标准以在静态条件下(仅有接收机的热噪声)的试验结果和CCIR有关文献为根据。在实际使用中,应增加考虑多径衰落(快衰落)和人为噪声对话音质量的影响;同时,还应考虑地形起伏和建筑物的变化所引起的地形衰落(慢衰落)对通信可靠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最低保护场强和同波道于扰的计算加以说明。
A.1最低保护场强
在陆地移动通信中,由于多径传播效应和人为噪声(主要指汽车火花干扰)的影响,使得接收机的接收性能恶化。为了获得与在静态条件下相同的话音质量级别,必须提高输人接收机的有用信号电平,所提高的数值即为多径传播效应和人为噪声影响所引起的恶化量,而所需场强即为最低保护场强,计算公式如下:
Emin = - 4l+d+ 20 lg f dB(μV/m) .式中:Emi-
·(A1)
-最低保护场强(接收天线为半波偶极子天线,接收机灵敏度为0.7μVe·m·f·)——频率(MHz);
d—一恶化量(dB),其数值如图A1和图A2所示。30
(ap)po
500(MHz)
图A1
移动站接收时,接收性能的恶化量与频率的变化关系(3级信号质量接收机灵敏度为0.7μVe·m·f.)A一移动车停置于高噪声区内*,B一移动车行驶于高噪声区内,C一移动车行驶于低噪声区内**
*高噪声区定义为在任一时刻,交通量密度为100辆车/km2,*低噪声区定义为在任一时刻,交通量密度为1辆车/km2。3
GB 6281-86
1000f(MHz)
基站接收时,接收性能的恶化量与频率的变化关系图A2
(3级信号质量,接收机灵敏度为0.7μVe·m·f.)A移动车在行驶中,交通量为2辆车/s,B-移动车在行驶中,交通量为1辆车/s;C一移动车在行驶中,无火花或环境噪声干扰;D一移动车处于静止状态,交通量为2辆车/sE移动车处于静止状态,交通量为1辆车/sA.2中值场强随位置和时间的分布许多测试结果指出,接收信号的中值场强在较大范围内随位置和时间的分布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若将分布的标准偏差分别记为和t,则联合标准偏差=+?。和t的数值如下表所列。
标准偏差L和at
dL(dB)
准平坦地形
郊区及小丘陵
城市区
10m 20m<△h<50m 不规则地形△h(m) 陆、海混 合路径 ar(dB) 表中△为地形波动高度,该值定义为沿接收方向、距接收点10km范围内分别有10%和90%的地段超过的高度之差,如图A3所示。基站天线 A.3同波道复用保护距离 GB6281--86 dmR=10km 图A3地形波动高度的定义 接收机 同波道复用保护距离是指在满足一定通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相同波道重复使用的最小安全距离。在陆地移动通信蜂房式系统设计中,为保证一定的信号质量,同波道复用保护距离应由调制方式、传播损耗、慢衰落的标准偏差和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概率决定。需要指出,对于蜂房式陆地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内部同波道复用保护距离的计算,公式(1)已不适用,这时的射频保护比(D/U)由所要求的信号质量决定,当要求4级信号质量时,D/U值(静态)应取12dB,相应地,最低保护场强亦应按4级考虑。 对于非蜂房式系统之间的同波道复用保护距离,或蜂房式系统的某一子区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同波道复用保护距离,仍按本标准中频率协调的同波道干扰模式进行计算。A.4传播模式 在我国频率主管部门尚未规定统一的传播模式以前,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的覆盖范围按CCIRRep·567-2进行计算。 *32k0F3E—32k0F3E与16k0F3E-16k0F3E的射频保护比相同。英 co-channel interference GB 6281—86 附录B 专用术语英文、中文对照 (参考件) co-channel re-use distance to be protecteddegradation operation protection margin quasi-smooth terrain radio protection ratio terrain undulation height 附加说明: 同波道干扰 同波道复用保护距离 恶化量 工作保护余量 准平坦地形 射频保护比 地形波动高度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提出,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责起草。木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尔瑞、王玉贤、李默芳。6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 6281-1986 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 6281-1986 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 6281-1986 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测试项目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