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5620-2002 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6次  |  2024-12-17 20:59:22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T 5620-2002 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主要是对汽车和挂车制动系统中的各种名词和术语进行定义。这一标准本身不作为检测方法指南,因此在实际的标准文本中,具体的检测项目和方法不会详细列出。

然而,通常与制动系统相关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包括:
  • 制动力测试:测试制动系统的实际制动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方法通常涉及利用制动测试台或实际道路测试。
  • 制动效率测试:测量制动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速度和效率。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动态模拟设备进行。
  • 抗热衰退测试:评估制动器在频繁制动情况下的性能稳定性,通常在高温条件下针对制动盘和制动鼓进行。
  • 制动噪声测试:分析制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水平,通常采用声学设备在不同速度和负荷情况下测量。
  • 摩擦性能测试:针对制动片和制动衬块的摩擦材料进行摩擦系数和磨损特性分析。

涉及的产品:

  • 各类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辆的制动系统。
  • 挂车及半挂车的制动系统组件。
  • 制动器的零部件,如制动盘、制动鼓、制动片、制动蹄等。
  • 相关测试设备和验证工具。

虽然《GB/T 5620-2002》不直接列举检测方法,但可作为制动系统相关检测标准制定的重要参考。对于具体的检测项目与方法,需参考其他配套的标准与测试指南,如《GB 7258 汽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

GB/T 5620-2002 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

标准号:GB/T 5620-2002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2-08-29

实施日期:2003-01-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5620-2002 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和挂车的制动及制动装备的主要名词术语,并给以定义。规定的名词术语可用以表明制动系统或部件以及制动过程的整个或部分的特性参数。规定的名词术语可用于汽车、挂车和汽车列车。GB/T5620-2002道路车辆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GB/T5620-2002

GB/T 5620-2002 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的部分内容

GB/T 5620—2002

本标准是对GB/T5620.1-1985和GB/T5620.2—1985的修订。本标准等同采用ISO611:1994《道路车辆汽车和挂车制动词汇》(英文版)1994年第三版和1997年第一次修订案,1997第一次修订案主要修正和补充了如下条款:修正了3.6、7.9.2、7.9.3和7.9.4及图6;补充了7.9.5“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和“附录B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的估算”。本标准与GB/T5620.1-1985和GB/T5620.2—1985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区别如下:取消了GB/T5620.2—1985所包含的具体零部件的定义和图解部分;对术语按新的分类方式进行了重新归类,比如原标准中的“报警压力”“保护压力”“制动蹄片开始放松压力”和“供能管路”等,均归在“组成部分”中,而在新标准中,则把这些术语归在“附加定义”中;

去掉了原标准中对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进一步细分的定义;以附录的形式增加了制动器放大因数实例;在附录中给出了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的估算方法;增加了平均减速度的种类。

为了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除保留ISO611:1994的英文索引外,还补充了中文索引。由于GB/T3730.1没有完全等效采用ISO3833,因而本标准还是引用了ISO3833。本标准的附录 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和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5620.1-1985和GB/T5620.2--1985。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言行、吴忠义、刘兆英、林大海。本标准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发布情况为:GB/T5620.1--1985

GB/T5620.2—1985。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15

GB/T5620--2002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国家标准学会(ISO会员团体)组成的个世界性学会。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负责进行。每一会员团体对已经设有技术委员会的某一专题感兴趣时,有权派代表参加该委员会。各个与ISO有联系的官方和非官方的国际组织,也参与此项工作。ISO在电工标准化方面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密切合作。被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要分发给各会员团体进行投票表决。国际标准只有在至少75%会员团体投票赞同后才能被批准公布。ISO611:1994国际标准是由ISO/TC22(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SC2(制动系统与制动装置)分标委拟定的。

此版本是对第二版(ISO611:1980)的技术修订,此版本同时取代第二版本。16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道路车辆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

术语及其定义

Road vehicles--Braking of automotive vehiclesand their trailers--VocabularyGB/T5620—2002

idt ISo611:1994

代替GB/T5620.1~5620.2--1985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和挂车的制动及制动装备的主要名词术语,并给以定义。规定的名词术语可用以表明制动系统或部件以及制动过程的整个或部分的特性参数。规定的名词术语可用于汽车、挂车和汽车列车。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ISO3833:1977道路车辆类型术语和定义3制动装备和制动系Braking equipment and systems3.1制动装备braking equipment车辆装设的所有制动系统的总称。其功能是使行驶中的车辆减速或停驶,或使已停止行驶的车辆保持不动。

3.2 行车制动系 service braking system供驾驶员直接或间接地使正常行驶中的车辆减速或停止行驶且具有可调节作用的所有零部件的总称。

3.3应急制动系secondarybraking system在行车制动系失效的情况下,供驾驶员直接或间接地使行驶中的车辆减速或停止行驶且具有可调节作用的零部件的总称。

3.4 驻车制动系parking braking system使停驶的车辆(包括坡道停车及驾驶室无人时)以机械方式保持其不动的零部件的总称。3.5辅助制动系additional retardingbrakingsystem供驾驶员直接或间接地使行驶中的车辆(特别是下长坡的车辆)减速或保持恒速的零部件的总称。3.6自动制动系 automatic braking system自动地使行驶中的车辆制动的零部件的总称。例如:当挂车与牵引车因人为或偶发事件使它们分离时,自动制动系即产生制动。4 组成部件 Constituent elements制动系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能装置和制动器等组成,必要时也包含牵引车上供挂车制动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08-29批准2003-01-01实施

附加装置。

4.1供能装置

energy-supplying device

GB/T5620--2002

制动系中供给和调节制动所需的能量(必要时还可改善传能介质状态)的部件。它终止于传能装置的起始点,即保护制动系各回路(见5.2,如果有辅助回路,也包括在内)中的能量不流向供能装置,也不在各回路间流动的部位。注:本定义同样适用于汽车列车。4.2制动能源braking energy source供能装置中产生能量的部分。

注:制动能源可以置于车辆之外(例如挂车气压制动的压缩空气源),也可以是人的体力。4.3控制装置control device

制动系中开始实施制动操纵且控制制动效果的部件。在驾驶员(或其他人员)直接操纵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始于施力点。在驾驶员间接操纵或无需任何动作即起作用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始于控制信号输入制动系的部位。

控制装置终止于产生作用力所需能量的部位。注

1在控制装置内控制信号可以采用机械、气压、液压或电力等方式进行传递,包括使用辅助能源。2控制装置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操作:通过只手或脚直接进行操作;

一由驾驶员间接操纵,或无需任何动作(仅对挂车而言);当牵引车制动系的控制装置动作或失效时,通过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的连接管路内压力变化或连接电缆中的电流变化来进行操作;

由车辆的惯性力或车辆及某一组成部件的重力来操作(如牵引车与挂车的接近或分离,或某一组成部件的位置下降)。

4.4传能装置transmission device制动系中传递由控制装置分配的能量的部件。传能装置始于控制装置或供能装置的终止点,终止于制动器的起点。注:传能装置的型式可以是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真空式、电力式或组合式(例如液压-机械式、液压-气压式)。4.5制动器brake

制动系中产生阻止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的部件。4.5.1摩擦式制动器frictionbrake由于对安装在车辆固定部位的部件施加作用力,使其抵靠于连接在车轮上的一个或几个部件上产生制动作用的制动器。

注:由于摩擦力引起作用力增加的摩擦式制动器称作自动增力式制动器(self-servo type brake)。4.5.1.1鼓式制动器drumbrake

摩擦力产生于同车辆固定部位相连接的部件与制动鼓内表面或外表面之间的靡擦式制动器。4.5.1.2盘式制动器disc brake

摩擦力产生于同车辆固定部位相连接的部件与一个或多个制动盘表面之间的摩擦式制动器。4.5.2刚性接合式(锁止式)制动器positive engagement brake(lock)用刚性接合的方法,通过车辆上不旋转的部件来阻止其连接在车轮或车轮总成上的旋转部件运动的制动器。

注:刚性接合式制动器只能在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使用。4.5.3缓速器retarder

用以使行驶中的车辆(特别是下长坡时的车辆)减速或保持恒速,又不使车辆停驶的机构。18

GB/T5620--2002

4.5.3.1发动机缓速器retarderbycombustion engine利用与驱动轮连接的发动机对行驶中的车辆产生缓速作用的缓速装置。这种作用是通过对发动机减少供油、节流进气、节流排气或变更气门的开启时间等产生的。4.5.3.2电机缓速器retarder byelectric tractionmotor利用与驱动轮连接的电动机对行驶中的车辆产生缓速作用的缓速装置,这种作用是通过把电动机变为发电机来实现的。

4.5.3.3液力缓速器hydrodynamicretarder利用与一个或多个车轮相连的部件或与车轮连接的传动系部件的作用,而获得缓速作用的装置。

4.5.3.4空气缓速器aerodynamic retarder利用增加空气阻力(例如,增加迎风面积的可张式机械装置)以获得缓速作用的装置。4.5.3.5电磁缓速器electromagnetic retarder利用连接车轮或传动系的旋转金属盘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电涡流、磁滞,而获得缓速作用的装置。

4.5.3.6摩擦缓速器frictionretarder利用安装在车辆固定部位的部件与连接车轮或传动系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而获得缓速作用的装置。

4.6牵引车上用于挂车的附加装置supplementarydeviceon towingvehicle for towed vehicle专指为用于对挂车制动系进行供能和控制,但装置在牵引车上的制动系部件。由牵引车供能装置和供能管路连接头、牵引车传能装置和控制管路连接头之间的部件(包括供能管路连接头和控制管路连接头)组成。

5 制动系分类 Definitions of braking systems relating to nature of constituent devices5.1按供能方式分类(按4.1的意义判定)Definitions of braking systems relating to energy-supplying device

5.1.1人力制动系muscular energy braking system产生制动力所需的能仅由驾驶员的体力提供的制动系。5.1.2 助力制动系 energy/power-assisted braking system产生制动力所需的能是由驾驶员的体力和一个或多个供能装置共同提供的制动系。例如:

真空助力制动系(带真空助力器)vacuum-assistedbrakingsystem(withvacuumbooster);空气助力制动系(带空气助力器)(compressed)air-assistedbrakingsystem(withairbooster);

动力液压助力制动系(带液压助力器)powerhydraulic-assistedbraking system(withhy-draulic booster)。

5.1.3动力制动系non-muscular energy/full-power braking system产生制动力所需的能是由一个或多个供能装置(不包括驾驶员的体力)提供的制动系。例如:

气制动系full-air braking system;液压动力制动系full-power hydraulic braking system;气顶液制动系 air over hydraulic braking system。注:本定义不包括在供能失效情况下,驾驶员依靠作用在本系统上的操纵力也能增加制动力的制动系。5.1.4惯性制动系inertiabraking system19

GB/T 5620--2002

产生制动力所需的能是由于挂车向其牵引车靠近的惯性作用而产生的制动系。5.1.5重力制动系gravitybraking system产生制动力所需的能是靠挂车的某组成部件下降时的重力供给的制动系。5.1.6 弹簧制动系 spring braking system产生制动力所需的能是靠起储能器作用的一个或多个弹簧供给的制动系。5.2按传能装置连接方式分类Definitions of braking systems relating to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 device

5.2.1单回路制动系 single-circuit braking system传能装置仅有一条回路组成的制动系。注:若传能装置一处失效,便不能传递产生制动力的能。5.2.2双回路制动系dual-circuit braking system传能装置由两条回路组成的制动系。注:若传能装置一处失效,则仍能部分或全部传递产生制动力的能。5.2.3 多回路制动系multi-circuit braking system传能装置是由两条以上回路组成的制动系统。注:若传能装置一处失效,则仍能部分或全部传递产生制动力的能。5.3汽车列车制动系分类Definitions of braking systems relating to vehicle combinations5.3.1 单管路制动系single-line braking system牵引车的制动系通过一条管路对挂车制动系统供能并进行控制的制动系。5.3.2双管路或多管路制动系two-lineof multi-linebraking system牵引车的制动系通过两条或多条管路独立且同步地对挂车制动系统供能和进行控制的制动系。5.3.3连续制动系continuous braking system具有下列全部特征的汽车列车制动系:a)驾驶员在其驾驶座椅上,可以通过单一动作可调节操作牵引车上的-个直接操作装置和挂车上的一个间接操作装置;

b)汽车列车各部分用于制动的能是由同一能源供给的(该能源可以是驾驶员的体力);c)汽车列车的各部分应同步或以适当的相位进行制动。5.3.4 半连续制动系 semi-continuous braking system具有下列全部特征的汽车列车制动系:a)驾驶员在其驾驶座椅上,可以通过单一动作可调节操作牵引车上的一个直接操作装置和挂车上的一个间接操作装置;

b)汽车列车各部分用于制动的能是由至少两种不同的能源供给的(其中之一可以是驾驶员的体力);

c)汽车列车各部分应同步或以适当的相位进行制动。5.3.5非连续制动系统non-continuous braking system既不是连续式又不是半连续式的汽车列车制动系。6 附加定义 Additional definitions6.1电缆、电线cable;wire

传递电能的导体。

6.2传能管路 Energy transmission lines6.2.1管子pipe

传递液能或气能的柔性或刚性管路。20

6.2.1.1刚性管rigid pipe

GB/T5620—2002

连接两个相对固定的零部件其形状永久不变的管路。注:由这种连接所产生的任何变形都是永久的。6.2.1.2半刚性管semi-rigid pipe连接两个相对固定的零部件其形状是可变的管路。6.2.1.3柔性管flexible pipe

连接两个彼此间有相对移动的零部件,其形状可变的管路。注:螺旋管(coiled pipe)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柔性管。6.2.2制动管路按功能分类Lines of brakingequipmentdefined according to function6.2.2.1供给管路feed line

连接制动能源或储能器与控制装置(如制动阀)的管路。注:此定义不适用于汽车列车中两车间的连接管路,6.2.2.2工作管路actuating line连接控制装置(如制动阀)到将介质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制动气室)间的管路。操纵管路pilot line

连接一个控制装置(如制动阀)到另一个控制装置(如继动阀)间的管路。所传递的能仅起控制另一控制装置的作用。

注:此定义不适用于汽车列车中两车间的连接管路。6.2.3汽车列车中连接车辆间制动装置的管路Lineconnecting braking equipment of vehicle is invehicle combination

6.2.3.1供能管路supply line

从牵引车向挂车储能器传递制动能的专用管路。6.2.3.2控制管路control line

把控制所需的能从牵引车传输给挂车制动控制装置的专用操纵管路。供能控制共用管路common supply and control line6.2.3.3

既用作供能也用作控制的管路。注:此定义仅适用于单管路制动系。6.2.3.4应急管路secondary line由牵引车向挂车传送挂车应急制动所需能的专用控制管路。6.3可调节制动modulatable braking在制动控制装置的正常操作范围内,驾驶员能够运用控制装置随时增加或减小制动力至适宜的大小。

控制装置向个方向动作时制动力增大,而向相反方向动作时制动力减小。6.4压力Pressures

6.4.1制动衬片开始作用时的压力thresholdpressureforapplication of brakelinings使制动器开始产生制动力矩时所需要的工作介质的压力(见图1)。6.4.2报警压力warning pressure报警装置开始作用时的压力。

6.4.3保护压力protection pressure当制动装备或其附件的某一部分损坏后,另一部分所维持的稳定压力。6.4.4制动衬片开始放松时的压力releasepressureof brake linings使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开始减小时工作介质的压力(见图1)。6.4.5 制动渐近压力 asymptotic ,pressure of braking21

GB/T5620—2002

制动控制装置完全应用后的稳定制动压力;一且达到了制动渐近压力,则实际上该压力要保持5 s 不变。

6.4.6释放压力(弹簧制动缸)hold-off pressure(springbrake actuator)使制动器开始产生制动力矩所需要的工作介质的压力(见图2)。开始放松压力(弹簧制动缸)commencementof releasepressure(springbrakeactuator)6.4.7

使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开始减少时所需的工作介质的压力(见图2)。制动完全放松压力(弹簧制动缸)full brake release pressure(spring brake actuator)6.4.8

制动力矩达到零时,弹簧制动缸弹簧压缩腔内工作介质的压力(见图2)。弹簧完全压缩压力(弹簧制动缸)full spring compression pressure(spring brake actuator)6.4.9

把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时所需的弹簧制动缸弹簧压缩腔内工作介质的压力(见图2)。制动力矩

动衬片放松时的压力

制动衬片开始作用时的压力

6.5报警装置warning device

制动力短

开始放松压力

制动完全放松压力

弹簧全压缩

释放压力

当制动系某种工作条件变成临界或需要维持的工况时,用以警告驾驶员的声、光装置。6.6作用机构application mechanism把工作元件(如气缸)连接到制动器上的传递装置的所有机械构件。6.7磨损补偿装置,wear compensation device制动间隙调节器brake adjuster自动地或以其他方式补偿摩擦式制动器中(鼓式或盘式)制动衬片磨损的装置。6.8辅助放松装置(弹簧制动缸)auxiliary release device(spring brake actuator)当供给弹簧制动缸的压力下降到低于制动完全放松压力时(例如失效时),能够消除制动力的装置。

制动力比例调节装置braking forceproportioningdevice6.9

能自动地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制动力的装置。6.9.1感载装置load-sensingdevice能依照汽车车轮上的静态或动态载荷自动调节汽车上一个或多个车轮制动力的装置。6.9.2 感压装置 pressure-sensing device能依照输入该装置的压力,自动调节汽车上一个或多个车轮制动力的装置。6.9.3 减速度感受装置 deceleration-sensing device能依照汽车的减速度,自动调节汽车上一个或多个车轮制动力的装置。22

Braking mechanics

制动力学

7.1 制动力学 braking mechanicsGB/T 5620--2002

从控制装置开始作用至制动动作结束之间发生的力学现象。制动系滞后,AFcbraking system hysteresis,AFc7.2

施加制动与放松制动过程中,对应于某一相同的制动力矩,两控制力的差值(见图3)。7.3

制动器滞后,AFsbrakehysteresis,Fs施加制动与放松制动过程中,对应于某一一相同的制动力矩,两作用力的差值(见图4)。“制动力矩

7.4力、力矩forces,torque

控制力

7.4.1控制力,Fccontrol force,Fc施加于控制装置上的力。

作用力,Fsapplication force,Fs制动力矩

作角力”

在摩擦式制动器中,施加于一个制动衬片(块)总成上的总力。它通过摩擦作用产生制动力。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的典型实例。7.4.3总制动力,F,total braking force,Ft通过制动系的作用,产生在全部车轮与地面接触面之间,并与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制动力总和。

7.4.4制动力矩braking torque

在制动器中,由作用力而产生的摩擦力与其作用点到旋转轴线之间距离的乘积。7.4.5制动拖滞brakedrag

在控制装置回到放松位置后,制动力矩仍继续存在的现象。制动力分配比braking(brake fore)distribution;braking ratio7.4.6

每一轴上的制动力与总制动力之比用百分数表达的值(例如前轴60%,后轴40%)。制动器放大因数brakeamplificationfactors7.4.7

7.4.7.1制动器外部因数,Cbrakefactor(external),C制动器的输出力矩/力与输人力矩/力之比值。7.4.7.2制动器内部因数,C*brake factor(internal),C*制动器有效半径上的总切向力与作用力Fs之间的比值。注

1C*只有在等作用力情况下才为制动龄因数之和。2典型制动器C值与摩擦系数μ的函数关系见图 5。C\的计算实例见附录 A。7.4.7.3制动蹄片因数,SFshoe factor,SF蹄片总成的表面切向力与其作用力之比。23

GB/T 5620--2002

7.4.7.4制动蹄平均因数,MSFmean shoe factor,MSF制动器制动蹄因数之和与其制动蹄总成数量之比。10

0.30.40.50.6

1--增力式制动器servobrake;2—双领蹄式制动器duplexbrake;3-领从蹄式制动器 simplex brake;4一盘式制动器disc brake图5

7.5 时间 time

参照图6中的理想化曲线对不同的时间概念进行定义。7.5.1控制装置作用时间controldeviceapplication time从t。至t3经过的时间。

7.5.2开始响应时间initial response time从t至t,经过的时间。

注:在ECER13法规(关于汽车制动型式认证的统一规定)的06号正案中,上述术语称作“调节响应时间(regulatory response time)\。7.5.3增长时间buildup time

从 t, 至 ts 经过的时间。

7.5.4有效制动时间active braking time从至t经过的时间。

7.5.5总制动时间total braking time从t。至t经过的时间。

7.6 距离 distance

7.6.1有效制动距离,S,braking distance,S,车辆在有效制动时间期间驶过的距离。7.6.2制动距离,S。stopping distance,S。车辆在总制动时间期间行驶的距离,即驾驶员开始促动控制装置的瞬时至车辆停下来的瞬时之间车辆驶过的距离。

GB/T5620--2002

1—-车辆速度 vehicle speed;2--减速度 deceleration 3--管路压力 line pressure;4—控制行程 control travelt-驾驶员开始促动制动装置即控制装置开始移动的瞬时+t1--管路压力开始上升的瞬时t2一减速度开始产生的瞬时;l3一控制装置达到制定位置的瞬时;t一汽车两速度直线相交的瞬时(如图示);ts一管路压力达到稳定值的瞬时;to一减速度达到稳定值的瞬时;t,—汽车停止的瞬时图6

制动功,Wbraking work,W

瞬时总制动力F,和位移单元dS之乘积在制动期间所驶过的距离S范围内的积分值:W

7.8瞬时制动功率,Pinstantaneous braking power,P瞬时总制动力F,和相应的瞬时车速之乘积:ds

p=F,·u

7.9制动减速度brakingdeceleration在所考核的时间内,通过制动系使速度减少的量。7.9.1 瞬时减速度,u instantaneous deceleration,aa

注:在减速度曲线α()上次要的不规则点忽略不计。7.9.2对时间的平均减速度,αmd

mean deceleration over time ,amt在 ts 和 te 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减速度。amt

计算结果:

tB tE

GB/T5620—2002

U和VE分别为汽车在te和 t时的速度。注:上式可用来评价缓速器制动性能。VE

te — te

mean deceleration over distance,ams7.9.3对距离的平均减速度,ams在 SB和Se两点之间的减速度。

SE—SB

计算结果:

la(s)·ds

2(Se- SB)

UB和E分别为汽车在SB和SE点的速度。7.9.4对制动距离的平均减速度,amso mean deceleration over stopping distance ,amso对于“停车\这种特殊情况(即VB=Vo,V为t。时的速度;VE=0km/h,SB0和Se=S。)。平均减速度用下式计算:

7.9.5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am mean fully developed deceleration .am“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来源于ECE-R13制动性能的计算方法,减速度am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根据7.9.3计算的个平均减速度,由于法规上只允许αm是正值,所以调换了分母中速度VE 和 VB 的前后顺序。

限定条件:

Vg=0.8 Vo

Ve=0. 1 Vo

2(Se = S.)

注:为了建立制动距离和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的联系,所测平均减速度必须按相对距离的函数关系进行测量。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的估算方法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7.10 制动强度,Z rate of braking;braking rate,Za)车辆轴上总制动力F,与其轴上同静态总质量相关的力G之比。F

b)车辆减速度α与重力加速度g之比,半挂车除外。z=a

8防抱装置(防抱制动系,ABS)Antilock device(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防抱装置antilock device

制动过程中,能自动控制车辆的个或多个车轮在其旋转方向上的滑移程度的装置。8.2 防抱系统部件 components of antilock system26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5620-2002 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5620-2002 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5620-2002 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