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7次 | 2024-12-18 08:50:56
JB/T 4105-1999 电火花成形机 技术条件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以下是根据标准《JB/T 4105-1999 电火花成形机 技术条件》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以及合理的HTML代码: ---1. 检测项目
标准《JB/T 4105-1999》明确了电火花成形机的以下检测项目:
- 外观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涂层、零部件装配是否符合要求。
- 几何精度检测:例如工作台平面度、主轴垂直度、导轨平行度等。
- 定位精度及重复定位精度:对运动部件(如工作台、主轴)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进行检测。
- 加工性能检查:包括加工速度、加工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指标。
- 电气性能检测:如电源控制部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安全性能检测:检测设备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 环境适应能力检测:评估设备在环境变化时的表现,如温度、湿度适应性。
2. 检测方法
标准中规定了一系列检测项目的具体检测方法:
- 外观质量检查:目测或根据涂层、装配标准进行手工检验。
- 几何精度检测:采用精密测量仪器,如水平仪、角度尺、千分表等,逐项进行校核。
- 定位精度检测:使用激光干涉仪、球杆仪等工具,进行静态和动态测试。
- 加工性能检测:取标准试样,通过实际加工,测量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误差等参数。
- 电气性能检测:采用测试仪器如示波器、电流表,对电源部分进行试验和检测。
- 安全性能检测:根据相关安全标准,模拟不同危险条件测试设备的防护效果。
- 环境适应能力检测:通过环境模拟测试装置,模拟高温、高湿等条件对设备进行考核。
3. 涉及产品
该标准适用于以下产品:
- 普通型电火花成形机。
- 数控电火花成形机。
- 精密型电火花成形机。
- 多功能电火花成形机。
以上内容依据标准《JB/T 4105-1999》整理并添加了HTML标签,帮助提高可读性和结构化展示。
JB/T 4105-1999 电火花成形机 技术条件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电火花成形机 技术条件
标准号:JB/T 4105-1999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9-10-08
实施日期:2000-03-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4105-1999 电火花成形机 技术条件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电火花成形机的安全防护、加工和装配质量、机床空运转试验、机床精度检验、机床负荷试验、标志与使用说明书和包装、运输与贮存的技术要求。JB/T4105-1999电火花成形机技术条件JB/T4105-1999
JB/T 4105-1999 电火花成形机 技术条件的部分内容
JB/T4105—1999
本标准是对JB/T4105一93《电火花成形机技术条件》的修订。本标准与JB/T4105--93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补充了第10章“标志与使用说明书”和第11章“包装、运输与贮运”,调整了引用标准;
机床空运转试验中补充了电磁兼容试验,并调整了一些试验项目;-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原标准按GB5226--1985《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编写,本标准按GB/T5226.1一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编写。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4105—93。本标准由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汉川机床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初森、杨兴宏、朱红、孔密锁。本标准于1985年9月首次发布,于1993年3月第一次修订。104
1范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电火花成形机
技术条件
Die sinking electro-discharge machines-Technical requirements
JB/T 4105--1999
代替JB/T4105—1993
本标准规定了电火花成形机的安全防护、加工和装配质量、机床空运转试验、机床精度检验、机床负荷试验、标志与使用说明书和包装、运输与贮存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用途、常规精度的模具及零件加工用电火花成形机(以下简称机床)。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5226.1一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5290--1985电火花戒形机床参数GB/T5291—1985电火花成形机床精度GB/T9061—1988金属切削机床通用技术条件GB 9969. 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3306--1991
GB 13567—1998
电火花加工机床
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GB/T 16769-1997
JB/T8356.1—1996
JB/T8356.2—1996
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金属切削机床
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机床包装箱
JB/T8356.3---1996
机床包装用中、小木箱
JB/T 9875-1999
JB/T 9876—1999
JB/T9877-—1999
3一般要求
金属切削机床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金属切削机床结合面涂色法检验及评定金属切削机床清洁度的测定
设计与制造机床时,本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还应符合GB/T5226.1和GB/T9061的规定。4附件和工具
4.1机床应随机供应下列附件和工具: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10-08批准2000-03-01实施
a)电极夹具:1套;
b)挚块:1套;
c)压板:1套;
d)紧固工件用螺栓:1套;
e)冲液附件:1套。
4.2可按协议供应特殊附件。
5安全防护
JB/T 4105-1999
机床的安全防护应符合GB13567的规定。6加工和装配质量
6.1-—般要求
6.1.1主轴导轨、纵横向导轨等容易被尘屑磨损的部件,应设有防护装置。6.1.2有刻度装置的手轮、手柄反向空程量不得超过1转的1/20。6.1.3清洁度按JB/T9877规定的方法检验。a)液压伺服系统油液中微粒质量不大于0.3mg/100mL(抽查);b)主机及电气箱、工作液箱内不允许有切屑、杂物及可见污物。6.1.4零件的加工表面不应有锈蚀、毛刺、碴碰、划伤和其它缺陷。6.2铸件
6.2.1下列铸件为重要铸件;
a)床身;
b)立柱;
c)工作台;
d)纵横向滑板;
e)主轴头滑座;
f)主轴。
6.2.2重要铸件应进行消除内应力处理。6.3重要导轨副
立柱导轨副、纵横向导轨副、主轴导轨副为重要导轨副,应采取耐磨措施。6.4结合面
6.4.1床身与立柱、床身与纵横向滑板、主轴头与立柱的结合面为重要固定结合面,应紧密贴合。紧固后用0.04mm塞尺检验时不得插人。6.4.2主轴导轨、数控纵横向导轨和与其相配件的结合面为重要滑动结合面,除按6.4.2.1~~6.4.2.3检验外,还应用0.04mm塞尺检验,塞尺在导轨、镶条、压板端部的滑动面间插入深度不得大于20mm。6.4.2.1刮研面不应有机械加工的痕迹和明显扎刀痕。两配合件的结合面均是刮研面时,用配合件的结合面(研具)做涂色法检验,刮研点应均匀。按规定的计算面积平均计算,在每25mm×25mm的面积内,接触点数不得少于表1的规定。注:计算面积根据机床质量的大小确定,质量不大于10*kg的机床,计算面积为100cm,质量大于10*kg的机床,计算面积为 300 cm2。
结合面性质
每条导轨宽度 mm
接触点数
JB/T 4105--1999
滑(滚)动导轨
移置导轨
6.4.2.2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加工的两配合件的结合面,应用涂色法检验接触情况,接触应均匀,接触指标不得小于表2的规定。检验与评定方法按JB/T9876的规定。表2
结合面性质
在全长上
在全宽上
滑(滚)动导轨
移置导轨
6.4.2.3两配合件的结合面个是机械加工面,另一个是刮研面,用配合件的机械加工面检验,刮研面的接触点数不得少于表1中规定点数的75%。贴塑导轨按表2的规定。6.5机床主要件
6.5.1机床的主要件:
a)主轴导轨副;
b)主轴丝杠副;
c)工作台,
d)数控轴导轨副;
e)数控轴丝杠副。
6.5.2机床主要件的关键项目合格率应达到100%。6.5.3主要件的关键项目包括:
a)导轨的直线度及硬度;
b)丝杠的螺距累积误差及硬度!c)工作台台面的平面度。
6.6工作液系统和液压系统的密封件应耐油。机床空运转试验
机床空运转试验按表3进行。
机床电器
检验项目
通电检查
纵横向移动检查
主轴头检查
主轴检查
检验要求
接通电源后,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程序检查各指示灯、维电器、接触器等的动作是否正确、可靠纵横向滑板在全行程内移动,检验灵活性和均勾性;在任意位置上锁紧,检验其可靠性。
检验手轮(柄操纵力及其反向空程量主轴头在全行程内运动应平稳,限位应可靠主轴进给和回升动作应灵活,限位应可靠;主轴失压保护应可靠
脉冲电源及控制系统
检验项目
供电电源适应
能力检查
脉冲电源参数
控制系统功能
抗干扰试验
高温运行试验
安全防护检查
电磁兼容试验
工作液循环系统及液压系统
喙声试验
运输振动试验
JB/T 4105-1999
表3(完)
检验要求
调节输人的交流电压,分别为额定值的110%及90%,连续运行2h,系统应无故障
按机床设计要求,检查下列各项参数:8)脉冲电源规定参数:
b)特殊功能:如附加高压,等脉冲、适应控制等按机床设计要求,检查控制系统功能:a)轴联动;
b)自动定位;
c)AEC功能,
d)C轴旋转及分度;
e)数控平动等:
f)停电记忆;
g)其他
正在考虑中
在40℃土2℃温度下运行48h,系统工作应正常机床接通电源前,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a)按GB/T5226.1--1996中20.2的规定,进行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试验;
b)按GB/T5226.1—1996中20,3的规定,进行绝缘电阻检验,
)按GB/T5226.1—1996中20.4的规定,进行耐压试验;d)急停器件和限位元件各动作5次,应安全可靠;e)按GB13567的规定进行检查,应符合要求应符合GB13567-1998中6.2.3的规定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
a)管路、泵、阀、容器、管接头等处不得渗;b)压力阀和流量阀调节时应灵敏、可靠。压力表和流量表指示应灵敏、正确,
c)过滤器的净化效果应良好;
d)液压系统连续工作24h,当环境温度T<38℃时,油箱内油温不得超过60℃,当环境温度T≥38℃时,油温不得超过70℃机床噪声声压级不得大于80dB(A)。噪声声压级的测量方法按GB/T16769的规定
出厂包装后的机床按a)或b)进行运输振动试验,试验后做设备外观和结构检查:外包装箱应无破摄及明显变形,内包装零、部件应无松散损伤及明显位移。通电做电气性能检查(可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用电烙铁等工具),脉冲电源和控制系统应正常。a)振动试验台:模拟汽车运输振动,振动时间为3h;b)汽车运输试验:包装后的机床固定在汽车的中部,汽车在三级路面上以30~40k/h速度行驶100kmJB/T 4105--1999
7.2供电电源适应能力检查、抗干扰试验、高温运行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噪声试验、运输振动试验仅在例行检验时进行。
8机床精度检验
8.1机床精度检验按GB/T5291的规定进行。8.2机床儿何精度、数控精度检验合格后进行空运转和负荷试验,试验后必须复检精度(根据情况抽查某些项目)。
8.3检验各运动部件的几何精度时,各部分应手动,不适于手动的机构,允许低速机动。8.4检验过程中不应调整影响机床性能,精度的机构和零件。否,应复检因调整受影响的有关项目。8.5检验应按整机进行,除了对运动精度、性能无影响的零、部件和附件外,一般不应拆卸检验,9机床负荷试验
检验前允许机床做一次性调整(禁止用锉刀、电烙铁等工具)。9.2主轴最大电极重量运行试验(例行检验)使主轴承载GB/T5290规定的最大电极重量,检验主轴进给及回升运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并检验其失压保护的可靠性。
9.3最大加工电流试验
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最大加工电流运行2h以上,加工应正常、稳定。9.4脉冲电源高频试验
机床按下列条件加工运行60min以上应正常、稳定:a)加工参数:脉冲宽度t=10μs,脉冲周期t,≤40 μs;b)加工方式:全部功率管开通,次连续运行加工。10标志与使用说明书
10.1机床上应有符合GB/T13306及有关标准规定的标牌和指示润滑、操纵、安全等的标牌或标志。10.2机床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191和JB/T8356.1的规定。10.3机床的随机技术文件应包括: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明书、装箱单。10.4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方法应按GB9969.1和JB/T9875的规定;电气系统的随机技术文件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11包装、运输与贮存
11.1机床包装应符合JB/T8356.1~8356.3的规定。11.2包装后的机床应按第7章进行运输振动试验(例行检验)。11.3机床贮存的防锈期限不得少于一年半。109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4105-1999 电火花成形机 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4105-1999 电火花成形机 技术条件》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4105-1999 电火花成形机 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