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44次  |  2024-12-20 14:20:42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主要是关于气候区划的标准,旨在为建筑和设备的设计提供必要的气候信息。然而,该标准并不直接涉及具体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或具体产品。

以下是对此标准相关内容的概述:

1. 气候区划:

该标准主要划分了中国的气候带和气候大区,以便在建筑及其他领域的规划和设计中参考气候数据。

2. 检测项目:

标准本身不直接列出具体检测项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气候区划可能会用于设计和施工时考虑的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等参数的检测。

3. 检测方法:

标准未涉及具体的检测方法。一般来说,气候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气象站的数据记录、遥感技术等。

4. 涉及产品:

标准本身不针对特定产品,但气候区划数据通常应用于以下领域的产品和设计:

  • 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如保温材料、外墙设计等)
  • 农业产品的栽培方案和区域规划
  • 空调和通风系统的设计
  • 防水和防腐产品的使用策略

综上所述,该标准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基础的气候数据框架,但具体的检测项目、方法和涉及产品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规定。

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标准号:GB/T 17297-1998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8-03-27

实施日期:1998-10-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气候区划分类系统中陆地气候带和气候大区的名称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各有关部门按气候区划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信息汇总统计、信息交换与处理、气候资源的利用以及防灾抗灾等过程中对气候信息的标识。GB/T17297-1998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GB/T17297-1998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气候区划分类系统中陆地气候带和气候大区的名称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各有关部门按气候区划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信息汇总统计、信息交换与处理、气候资源的利用以及防灾抗灾等过程中对气候信息的标识。


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的部分内容

CB/T172971998

本标准对中国气候区划的陆地气候带和气候大区进行了命名与编码·目的是为了统·气候信息的标识,以满足各有关部门对气候信息的交换,汇总、检索等应用需要。本标准主要根据中国气象局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中国气候资源地图集》中的有关内容制定,标准内容包括中国气候区划第级气候带、第二级气候大区的名称与代码,中国气候区划第三级气候区的名称与代码将另行编制国家标准。本标准在附录A中给出了中国气候带、气候大区区划示意图。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提出。本标准出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本标准起草人:李小林、宋连春、赵艳华、毛恒青、王国复、林之光。612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Names and codes for climat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Climatic zones and climatic regionsGB/T17297 1998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气候区划分类系统中陆地气候带和气候大区的名称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各有关部门按气候区划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信息汇总统计、信息交换处理、气候资源的利用以及防灾抗灾等过程中对气候信息的标识。2分类原则、方法与区划指标

2.1分类原则与方法

本标准依据中国各地区的气温指标和年千燥度指标,按照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采用线分类法对全国气候区域进行划分。本标准的气候区划由气候带、气候大区两级组成。

2.2区划指标

2.2.1气候带指标

—.气候带。将多年5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三)10C的天数作为划分气候蒂的主婴指第级

标,在边缘热带、中热带和赤道热带用三10℃积温作进一步划分指标。见表1。表1气候带指标

气候带名称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

边缘热带

中热带

赤道热带

高源寒带

高原亚带

高原亚温带

高原温带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03-27批准10℃天数(=10(积温.℃)

100~170

171~217

218~238

239284

285~364

365(7 500-9 000)

365(9 000~10 000)

365(>10 000)

1~50

51~140

1998~10-01实施

2.2.2气候大区指标

第二级-

GB/T 17297 — 1998

气候大区。将多年平均年干燥度作为划分气候大区的干湿指标。见表2。注:干燥度是指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用来反映各地区的气候干湿情况。干燥度大于1表示降水量不敷需要,干燥度小于1表示降水量有余。所谓“最大可能蒸发量”指的是在土壤经常保持混润状态(或接近湿润状态)的条件下,土壤和植被(以绿色矮草地为标准)蒸发与蒸腾的水量。最大可能蒸发量用彭曼(H.I..Penman)公式计算。在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干旱和极干旱等气候类型中,分别对应有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自然景观。表2气候大区年干燥度指标

编码结构与方法

气候大区于湿程度

亚湿润

亚干旱

极干旱

年干燥度

≥1.0 <1.6

≥1.6 3. 5

本标准采用层次编码法对中国气候区划进行编码。编码结构如下:XXX

第二层(一位大写英文字母)

第层两位阿拉伯数字)

编码方法为:

气候带代码用第一层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气候大区代码用气候带代码加第二层一位大写英文字母组合表示。中国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名称与代码表4

寒温带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名称

寒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

中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干旱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极千旱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

暖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干旱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极干旱型气候大区

GB/T 17297 -- 1998

表 (完)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名称

北亚热带

北亚热带润型气候大区

中亚热带

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南亚热带

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南亚热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其他亚热带

亚热带涩润型气候大区(指达旺-察隅地区)边缘热带

边缘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边缘热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热带

中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赤道热带

赤道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寒带

高原寒带干旱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寒带

高原亚寒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寒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寒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温带

高原亚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温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高原温带

高原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温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GB/T 17297 - 1998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中国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区划示意图太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最新项目

热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