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4次 | 2024-12-20 16:51:31
GB/T 17520-1998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现有资料,标准《GB/T 17520-1998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主要用于规范反应染料相关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测试。以下是该标准可能涉及的内容: ---1. 检测项目:
- 反应染料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测定。
- 反应染料溶液的稳定性测试。
- 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析出情况分析。
- 染料颗粒的分散程度和溶解性变化。
2. 检测方法:
溶解度测定方法:
- 在标准电解质溶液(如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试验。
-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过重量分析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解度。
稳定性测试方法:
- 将染料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沉淀或分相现象。
- 测定染料溶液的吸光度变化,以评估溶液的稳定性。
温度影响测试方法:
- 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染料溶解度测试,分析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 涉及产品:
- 各种类型的反应染料,如活性染料(用于棉、羊毛、丝绸等纺织品的染色)。
- 以反应染料为基础的染色助剂或工业配方产品。
以上内容可能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检测要求,具体详情还需参考《GB/T 17520-1998》的全文,以获取完整的操作流程和详细说明。
GB/T 17520-1998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
标准号:GB/T 17520-1998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8-10-20
实施日期:1999-05-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520-1998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间歇式和连续式染色过程中,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GB/T17520-1998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GB/T17520-1998
GB/T 17520-1998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的部分内容
ICS87.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520—1998
idtIS0105-Z08:1995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
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solubility and solution stabilityof reactive dyes inthe presence of electrolytes1998-10-20发布
1999-05-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17520—1998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05-Z08:1995《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制定的,在技术内容上和国际标准等同,在编写格式上按照GB/T1.1一1993的规定。ISO105-Z08中规定了所采用滤纸的规格,因为国内没有同类型滤纸供应,我国的滤纸质量指标也与国际标准中的滤纸规格不完全一致,在本标准起草过程中,经过验证对比试验表明,采用国产特制快速定性滤纸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本标准中规定采用国产特制快速定性滤纸。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市染料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慧苹、胡长1
GB/T17520—1998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包括各国国家标准化机构(ISO成员团体)的世界性联合组织。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是通过ISO技术委员会进行的,每个成员团体对已设立的技术委员会所从事的课题感兴趣,均有权派代表参加该委员会。凡属与ISO有联系的政府或非政府的国际性组织亦可参与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有关电工技术标准方面密切合作。技术委员会所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在批准为国际标准以前,应先分发给各成员团体投票,至少有75%成员团体投票赞成,方可批准。国际标准ISO105-Z08是由ISO/TC38纺织品技术委员会,SC1纺织品色牢度和染料特性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19781985年公布的IS0105分成13部分,每一部分指定一个字母(例如“A部分”)及公布的日期来表示,每一部分包括了若干章节,每一节指定各自的字母和二位数字表示(例如:“A01节”)这些节现以单独的文件重新发表,它们各自又称为“部分”但保持它们原先的字母命名。这部分的一个完整目录在ISO105-A01中给出。
ISO105这部分的附录A仅作为参考。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
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solubility and solution stabilityof reactive dyes in the presence of electrolytesGB/T17520—1998
idtISo105-z08:1995
本标准规定了间歇式和连续式染色过程中,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注:附录A中列出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几个因素。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ISO3696:1987)3原理
在指定的温度下,制备一组包括溶解度极限在内的已知浓度的待测染料溶液,调节染料溶液温度至测试温度,加入规定量的已知电解质溶液,立即真空过滤或在规定的温度下购藏一定的时间后再真空过滤,加入电解质的染料溶解度或溶液稳定性极限的测定是通过目测滤纸上残留物和滤液流经时间来确定的。
4装置和试剂
4.1锥形烧瓶
锥形烧瓶,容量为500mL。
4.2带电磁搅拌的恒温水浴装置
4.2.1加热浴
带有磁力搅拌的恒温控制加热浴,搅拌棒长40mm,直径为6mm,搅拌速度为500~600r/min。4.2.2恒温装置
带有循环泵的恒温控制装置,用于调节加热浴和布氏漏斗的温度。4.3恒温水浴槽
具有温度调节装置,以调整至存放温度。4.4布氏漏斗
玻璃、不锈钢或瓷制的可加热的布氏漏斗,内径为70mm,容积不小于200mL,孔的数目大于100孔,均匀分布,孔的总面积不小于200mm24.5真空装置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10-20批准1999-05-01实施
4.5.1吸滤瓶,容量为1~2L。
GB/T17520—1998
4.5.2活塞泵或隔膜泵,可产生高真空度的活塞泵或隔膜泵,真空度至少可达50kPa。4.5.3用于调节和维持真空度的装置,最好装有真空表。4.6秒表
用于测量过滤时间。
4.7滤纸
圆形,直径为70mm士2mm。
注:滤纸应符合以下要求:
在3kPa真空度下,用200mL85~95℃C的水通过双层滤纸的时间应为5~7s。在测试报告中将表明所用滤纸的类型和生产厂名称。
用作为染料溶剂的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的规定。4.9电解质溶液(贮备液)
用三级水(4.8)制备50mL含有按附录A(提示的附录)中表A1或加入按要求电解质数量的溶液。注
1试验方法的重演性取决于电解质的质量,所以应使用化学纯物质。2所有配置的电解质溶液使用有效期为一星期。5测试参数
根据测试染料的类型来选择溶解、贮存和过滤温度及电解质的类型和浓度,可参照附录A表A1所举示例。
6溶液的制备
6.1所制备的测试染料溶液的档次将按预计的该染料在电解质存在下的溶解度极限值来选定。预计的溶解度介于
1~10g/L
10~30g/L
30~100g/L
对最大的测试染料浓度的规定:间歇式染色过程为30g/L,
连续式染色过程为100g/L。
接近溶解度极限的染料浓度增加档次1g/L
6.2把已知量的染料放入广口锥形烧瓶中(4.1),然后加约60℃(但不能超过溶解温度)150mL水(4.8),用手摇晃锥形瓶至染料完全润湿(预溶解)按染料生产厂推荐可加入尿素作为助溶剂,每加1g尿素就减少1mL水,以保持溶液总体积基本不变。
置溶液于热水浴中(4.2)调节至溶解温度,以500600r/min转速搅拌10min。6.3为了使测试更接近在实际生产上的染浴组成,允许在测试液中加入染料生产厂推荐的其它组分,任何组分的加入,如影响到测试液体积的变化,都将在测试报告中注明。注: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变化不作考虑。6.4用水浴(4.3)调节染料溶液至过滤或贮藏温度,加50mL预先调节到测试温度的电解溶液,并把整个溶液摇匀。
7存放
把配制好的测试液在恒温下存放规定时间(见附录A表A1)。2
8溶液的过滤
GB/T17520—1998
注:为了避免温度突变的影响,过滤热溶液的装置必须加热到与试验溶液相同的温度,采用夹套布氏漏斗最为理想,但是采用预热漏斗也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将漏斗浸于水浴或放于烘箱中或在试验前,用预先加热至试验温度的水流经过滤装置,当采用预加热方法时,用于预热的水量决定于能把过滤漏斗加热至相同温度,而与装置的几何形状及周围条件无关,在采用预加热的各种情况下,比采用夹套漏斗时更要注意试验溶液及滤器从加热介质中取出后,必须立即过滤。8.1把布氏漏斗(4.4)预热到试验温度,并在整个过滤操作过程中,保持此温度。8.2在过滤前,把在布氏漏斗中的双层滤纸(4.7)至少用50mL试验温度的水润湿。8.3调整真空度至3~4kPa,即相当于300~400mm水柱的真空度。8.4过滤前,把烧瓶中的测试溶液摇匀(目测判断),在要求温度下过滤所有测试液(要较快倒入),用秒表测量过滤时间。
8.5在规定温度下,如果溶液不能在2min内滤下,可在开足真空下过滤(见4.5.2),但此时间不得超过2min。
8.6在溶液过滤完以后,开足真空度,把滤纸脱水1min。8.7在评级前,使滤纸在室温下完全干燥。9评级
9.1目测评定过滤后含电解质的各种已知浓度染料溶液的干燥滤纸,当滤纸上能看到残渣时的浓度就作为溶解度极限或溶液稳定性极限,有时可以通过手指尖轻轻摩擦滤纸以发现不易看到的残渣。9.2过滤时间也可以作为进一步评级的依据,当过滤时间随染料浓度增加而产生突跃时就表示已超过了溶解度极限,或表示该溶液不能长时间稳定。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写明本标准编号、年代号;
b)被测染料的全名,
c)加入的电解质数量和名称,
d)所用滤纸的类型及制造厂商;e)以g/L表示在电解质存在下的染料溶解度极限和溶解温度;f)以g/L表示在电解质存在下的溶液稳定性,包括溶解温度和贮藏温度;g)对应的过滤时间(见9.2);
h)在测试或评定过程中的特殊情况,i)本方法有差异的地方(例如溶剂量不是采用200mL,以及加入了尿素或其它化合物等)。3
GB/T17520—1998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影响结果的因素
这种方法成功地应用检测染料已有一段时间了,有许多测试变量取决于各产品和应用方法。公布染料电解质稳定性数据并不象溶解度数据那么容易,因为对于电解质稳定性,不同试验条件可以导致不同结果。除了溶解度测试中(无电解质)已知影响外,例如滤纸质量、溶解温度,存放时间和温度,这里电解质的影响也将考虑。包括电解质纯度因素和电解质贮存的变质,为了增加可比性和重演性,试验将用化学纯物质,而实际生产厂通常不用化学纯物质,根据杂质的形式和量,专家发现盐的质量影响很大。贮藏液的变质仅对实验室试验有影响,生产实际过程中根本不会使用此种溶液,因此也不存在溶液存放过久的问题,但在实验室中常用的高浓度溶液会发生结晶或发生化学变化。为了工作简便,不规定每次试验都用新配置的溶液,由于上述原因溶液贮存期是有限的,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应该用新配制的新鲜溶液。注意意外的发生,资料记载染料和电解质两者之间互相可能发生反应,这可能导致不可靠的结果,例如高浓度电解质溶液与少量的染料溶液相遇会发生沉淀,而这种情况在大量的染料溶液中却不会发生。
虽然在反应染料染色中有许多工艺参数,同时实际染色条件常与实验室条件不能相比,这方法就对每个反应染料对电解质存在下的敏感性提供了有用的指标。表A1试验参数配合举列
过滤/爬存
溶解温度
温度,℃
贮存时间
电解质、化学纯添加物
氯化钠50g/L
氯化钠60g/L
碳酸钠(Na2CO·10H20)5g/L
氯化钠60g/L
氯化钠50g/L
碳酸钠(Na2COg10H20)
浓度为435g/L的氢氧化钠2mL/L
无水硫酸钠50g/L
碳酸钠(Na2COs·10H20)5g/L
浓度为435g/L的氢氧化钠溶液2mL/L工艺
溶解温度
过滤/贮存
温度,℃
贮存时间
GB/T17520—1998
表A1(完)
电解质、化学纯添加物
氢氧化钠
浓度为435g/L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Na2CO310H20)
浓度为34%~40%的硅酸钠溶液
浓度为435g/L的氢氧化钠溶液
尿素100g/L
碳酸钠(Na2CO:·10H2O)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7520-1998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7520-1998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7520-1998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