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4次 | 2024-12-21 10:01:25
GB/T 17730-1999 国、 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17730-1999 国、 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的内容,该标准主要涉及国道和省道的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核心内容是对公路控制点的分类、编码原则和方法等进行规范。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属于编码规则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并不直接涉及具体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或涉及产品。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标准的可能范围,通过合理的推测并简要概述相关内容,具体需要完善依据正式规范: ---1. 检测项目:
- 道路控制点的分类及管理:
- 编码准确性检测:
- 坐标位置检测:
- 标志设置检测:
包含主要控制点、次级控制点和辅助控制点等。
核查控制点的编码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则。
确保控制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准确无误。
检查公路控制点的标志设置是否符合标准。
2. 检测方法:
- 数据对比法:
- 实地勘测法:
- GIS数据校验法:
将制定的编码与标准模板对比,核查准确性。
通过实地测绘定位控制点的地理位置和编号。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检查控制点的坐标和实际位置关系。
3. 涉及产品:
- 路线编号标牌:
- 控制点数据库:
- 测绘设备:
作为公路控制点标识的实物产品。
编码信息和位置等相关数据存储的系统。
如GPS、全站仪等,用于校验和定位控制点。如果涉及GIS系统,也包括相关软件和硬件设备。
补充说明:
该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国、省道的控制点编码规则,因此具体的检测项目、方法以及涉及产品通常会与公路规划或设计相关工程任务结合,并不是独立的检测技术标准。
--- 如果需要获取更为详细的内容,请依据实际的标准文件进行进一步的查询和分析。GB/T 17730-1999 国、 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国、 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
标准号:GB/T 17730-199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9-04-01
实施日期:1999-01-02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730-1999 国、 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国、省道主要控制点的编号规则及代码编制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建设、养护、运输和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对国、省道网上的主要控制点信息的处理与交换,也适用于相关各行业对公路信息的共享及信息载体对公路主要控制点的标识。GB/T17730-1999国、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GB/T17730-1999
GB/T 17730-1999 国、 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的部分内容
GB/T 17730--1999
本标准是公路信息系统建立所需的重要基础性标准,是交通、测绘、公安等相关行业对公路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基本依据之一。本标准与GB917—1989《公路路线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JT/T307.1—1997《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代码》、JT/T318--1997《公路定位规则》等标准相互配套,形成系列。
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推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朝晖、孙黎莹、华晓江、陈建中、沈志纲。20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
The rules of coding for main controllingpoint of arterial highway
本标准规定了国、省道主要控制点的编号规则及代码编制方法。GB/T 17730-1999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建设、养护、运输和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对国、省道网上的主要控制点信息的处理与交换,也适用于相关各行业对公路信息的共享及信息载体对公路主要控制点的标识。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917.1~917.2--1989公路路线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GB/T2260—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JT/T307.1--1997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7线代码JT/T318—1997公路定位规则
3编码规则
3.1代码结构
主要控制点代码由13位码组成,其结构为:G/SXXX ×X RC XXXX X
主要控制点分类代码
主要控制点编号
国、省道代码
3.2国、省道代码
3.2.1国、省道代码指主要控制点按本标准3.3的规定进行编号时所在路线的代码。国道代码采用GB917.2的规定,省道代码采用JT/T307.1的规定。3.2.2当主要控制点为国道与省级行政区划交界点时,路线代码中第5、6两位采用国道途经并出该省(或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行政区划代码,该行政区划代码采用GB/T2260的规定。3.3主要控制点编号
3.3.1编号规则
3.3.1.1全国国、省道网的所有主要控制点按JT/T318的定义选定并编人以“RC”为标识的编号系列。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04-15批准1999-12-01实施
GB/T 17730—1999
3.3.1.2国、省道主要控制点遵照先国道后省道的原则,按国、省道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以每-一条路线为·个编号单位从路线起点至终点依次编号。3.3.1.3某主要控制点有多条国、省道途经或连接该点时,根据本标准3.3.1.2的编号规则只进行一次编号。
3.3.2编号结构
3.3.2.1国、省道主要控制点编号出2位字母标识符和4位数字组成,结构为:RC XXX X
扩充位
主要控制点顺序号
主要控制点标识符
3.3.2.2主要控制点标识符
引用JT/T318中规定的公路参照系统基本要素中主要控制点标识符。3.3.2.3主要控制点顺序号
主要控制点按本标准3.1-3.3的规定进行编号,001为起点标识,999为终点标识。3.3.2.4扩充位
如国、省道发生变动(公路新建、扩建或改线等),需增加新的主要控制点及其编号、按取中位值的方法(例如:0至9之间取5,0至5之间取3)使用扩充位,未扩充时以“0”填充。3.4主要控制点分类代码
3.4.1主要控制点分类代码采用JT/T318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1.2的规定,见表1。表1
路线起点
国、省道交汇点
大中城市出口
国道与省级行政区划交界点
路线终点
3.4.2对主要控制点进行分类编码时,若遇到多重属性(如既是交汀.点,又是国道与省级行政区划境界的交界点等),应优先按国道与省级行政区划交界点、交汇点、大中城市出口的顺序进行编码。
4使用说明
4.1为保证本标准第3章规定的主要控制点代码在全国使用时的唯一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主管部门应按JT/T318的规定选取所辖行政区内的国、省道网主要控制点,并按本标准的规定编号;国道主要控制点的选取和编号应报交通部公路主管部门统--审批。4.2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的编制方法见附录A。4.3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的编码示例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22
GB/T 17730—1999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编制方法
A1为了反映主要控制点在每一条国、省道上的属性,本标准规定了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组配结构,其结构为:
G/SX×× XX RC ×XXX ×
G/SXXX
国、省道编号
主要控制点沿线属性代码
主要控制点代码
A1.1本代码结构前13位采用本标准第3.1条规定的主要控制点代码结构。A1.2本代码结构第14位沿线属性代码仅描述后4位路线编号所代表的国、省道的主要控制点沿线属性,代码见表A1。
表A1主要控制点沿线属性代码表代码
主要控制点线
属性名称
路线起点
路线交叉(交汇)点
大中城市出口
国道出省终界点
国道出省中间界点
路线终点
指主要控制点在该条国、省道上为路线的起点指该条国、省道与主要控制点编号所在的路线交叉指该主要控制点是国、省道途经的大中城市出口指主要控制点在该国道上为最后-次(或唯-·一次)出省的“国道与省级行政区划交界点”,本标规定在此点土累加路线在该省境内的所有路段的断链值,如省道存在与省级行政区划交界的情况,亦可采用此代码标识主要控制点的沿线属性
此代码只在该国道多次出人某一省时使用。指不包括最后一次出省的“省级行政区划交界点”
指主要控制点在该条国、省道上为路线的终点A1.3本代码结构后4位为途经或连接该主要控制点的国、省道编号。当只有一条国、省道途经或连接该主要控制点时,后4位为“0000”。A2对主要控制点的沿线属性进行分类编码时若遇到多重属性(如既是交叉点,又是国道与省级行政区划交界点等)时,应按国道出省终界点、国道出省中间界点(不含国道出省终界点)、交叉点、大中城市出口的优先顺序进行编码。A3使用中可针对不同路线对某一主要控制点编制若干个沿线代码,但该主要控制点的唯一空间位置标识为本标准第3章中规定的主要控制点代码。23
GB/T17730—1999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主要控制点代码及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的编码示例B1本标准正文中规定了五种类型的主要控制点,按优先级原则共存在10种基本图样,本附录对10种类型的控制点进行主要控制点代码及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编制示例。注:本图样中的所有公路路线均为假设的情况,主控点编号亦为假设的编号。B1.1第一种基本图样,见图B1。编码示例:
主要控制点代码为:G10711RC00101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为:G10711RC0010110000RC0010
G10711
分类码为‘1路线起点的图样
B1.2第二种基本图样,见图B2。编码示例:
主要控制点代码为:G10311RC00101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为:
G103的沿线代码为:G10311RC001011G103G104的沿线代码为:G10311RC001011G104RC0010
G10311
G10411
分类码为“1’路线起点的图样
B1.3第三种基本图样,见图B3。编码示例:
主要控制点代码为:G20764RC99902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为:
G207的沿线代码为:G20764RC999029G207S201的沿线代码为:G20764RC999021S20121
GB/T17730—1999
/G20764
RC9990
S20164
分类代码为“2’路线交汇的图样图B3
B1.4第四种基本图样,见图B4。编码示例:
主要控制点代码为:G21262RC76502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为:
G212的沿线代码为:G21262RC765022G212G312的沿线代码为:G21262RC765029G312S202的沿线代码为:G21262RC765021S202S303的沿线代码为:G21262RC765022S303G21262
RC7650
S20262
S30362
G31262
G21262
S30362
分类代码为‘2’路线交汇的图样图B4
B1.5第五种基本图样,见图B5。编码示例:
主要控制点代码为:G32242RC45503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为:G32242RC4550330000G32242
RC4550
‘3”大中城市出口的图样
分类代码为
B1.6第六种基本图样,见图B6。编码示例:
GB/T 17730—1999
主要控制点代码为:G20634RC34504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为:G20634RC3450440000G20634
RC3450
分类代码为‘4’国道与省级行政区划交界点单属性的图样图B6
B1.7第七种基本图样,见图B7。编码示例:
主要控制点代码为:G25543RC27804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为:
G255的沿线代码为:G25543RC278044G255G358的沿线代码为:G25543RC278044G358S218的沿线代码为:G25543RC278049S218S301的沿线代码为:G25543RC278041S301G25543
S30151
G35843
G35851
G25551
S21843
分类代码为‘4’国道与省级行政区划交界点多属性的图样图B7
B1.8第八种基本图样,见图B8。编码示例:
主要控制点代码为:主要控制点RC0280代码为:G12513RC02804主要控制点RC0300代码为:G12513RC03004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为:
主要控制点RC0280沿线代码为:G12513RC0280450000主要控制点RC0300沿线代码为:G12513RC030044000026
G12541
GB/T 17730--1999
G12513
RC0300
JG12537
G12513
RC0280
G12537
分类代码为‘4’国道与省级行政区划交界点(多次出人省界点)单属性的图样图B8
B1.9第九种基本图样,见图B9。编码示例:
主要控制点代码为:G20765RC99909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为:
G207的沿线代码为:G20765RC999099G207G208的沿线代码为:G20765RC999099G208G20865
RC9990
G20765
分类代码为‘9’路线终点的图样图B9
B1.10第十种基本图样,见图B10。编码示例:
主要控制点代码为:G22865RC99909主要控制点沿线代码为:G22865RC9990990000G22865
RC9990
分类代码为‘9’路线终点的图样图B10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7730-1999 国、 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7730-1999 国、 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7730-1999 国、 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