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1次 | 2024-12-21 11:47:23
GB/T 17880.6-1999 铆螺母技术条件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T 17880.6-1999 铆螺母技术条件》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铆螺母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适用的产品范围。具体如下:
相关的检测项目
根据该标准,铆螺母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 外观质量:检查铆螺母的加工精度以及是否存在裂纹、毛刺、磕碰等缺陷。
- 尺寸检测:对螺母的外径、内径、长度、头部形状等进行精确测量。
- 螺纹检测:保证内螺纹的精度和配合要求,包括螺纹中径的公差范围。
- 材料性能检测:评估铆螺母材料的机械性能,如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
- 镀层检测:对镀层的均匀性、附着力以及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
- 铆接性能检测:测试铆螺母在铆接工作中是否符合强度和变形要求。
- 扭矩检测:确保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因过大的扭力而损坏螺母或螺纹。
检测方法
标准中所规定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 目视检查:对铆螺母外观质量进行直接观测。
- 量具检测:使用卡尺、螺纹环规、千分尺等量具进行尺寸和螺纹的测量。
-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测定材料硬度,如洛氏硬度(HRC)。
- 金属检测:通过拉伸试验机检测材料的强度性能。
- 镀层检测方法:通过盐雾试验、附着力测试来评估镀层抗腐蚀能力及质量。
- 扭力实验:使用专用扭力测试仪器对螺母的扭矩性能进行验证。
- 铆接性能测试:模拟安装条件下测试铆螺母的性能表现。
涉及的产品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各种材料制成的铆螺母,包括:
本标准适用的铆螺母结构类型包括圆柱型、沉头型及六角型等不同型号。
GB/T 17880.6-1999 铆螺母技术条件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铆螺母技术条件
标准号:GB/T 17880.6-199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9-10-11
实施日期:2000-05-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880.6-1999 铆螺母技术条件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铆螺母的技术条件。GB/T17880.6-1999铆螺母技术条件GB/T17880.6-1999
GB/T 17880.6-1999 铆螺母技术条件的部分内容
GB/T17880.6--1999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意大利国家标准UN19201:1988《圆柱头内螺纹管状铆钉》、UNI9202:1988《沉头内螺纹管状铆钉》及UNI9203:1988《小沉头内螺纹管状铆钉》。意大利未规定单独的“铆螺母技术条件”标准。UNI9201~9203标准中未规定有色金属材料、保证载荷、头部结合强度、剪切强度、转动扭矩和试验方法,以及验收与包装要求。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负责,上海安字实业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湖南莲港紧固件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温州乐穗机电有限公司和中外合资湖北祥泽锑钉制造有限公司参加起草。496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技术条件
铆·螺母
Specifications for riveted nuts本标准规定了铆母的技术条件。2引用标准
GB/T 17880.6—1999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90—1985
GB/T 196-1981
GB/T 197--1981
GB/T 699—1999
紧固件验收检查、标志与包装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3190--1996
GB/T 5277--1985
GB/T 5782—1986
GB/T 6478--1986
GB/T 9799--1997
3技术要求
3.1螺纹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
六角头螺栓A和B级
冷镦钢技术条件
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
铆螺母的螺纹基本尺寸按GB/T196的规定;螺纹公差带按GB/T197规定的6H。3.2材料
钢平头、沉头、小沉头、120°小沉头及平头六角铆螺母:08F(GB/T699),ML10(GB/T6478)。铝合金平头及沉头铆螺母:5056(原LF5-1)、6061(原LD30)(GB/T3190)。其他材料由供需双方协议。
3.3机械性能
3.3.1保证载荷、头部结合强度和剪切强度铆螺母应按表1的规定进行保证载荷、头部结合强度和剪切强度试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0-11批准2000-05-01实施
铆螺母
平头、平头六角、沉头、小
沉头、120°小沉头
平头、平头六角、沉头
平头、平头六角、沉头、小
沉头、120°小沉头
机械性能
保证载荷
头部结合力
剪切力
GB/T17880.6—1999
注:M10×1、M12×1.5的保证载荷、头部结合力、剪切力由供需双方协议。3.3.2破坏扭矩
铆螺母应按表2的规定进行破坏扭矩试验。表2
螺纹规格 D
钢平头
平头六角
破坏扭矩
钢沉头
钢小沉头
120°小沉头
铝平头、沉头
注:M10×1、M12×1.5的破坏扭矩值由供需双方协议。3.3.3
转动扭矩
螺母应按表3的规定进行转动扭矩试验。表3
螺纹规格D
钢平头
转动扭矩
钢沉头
铝平头
铝沉头
注:M10×1.M12×1.5的转动扭矩值由供需双方协议。3.4表面处理
3200034000
1192613914
39004200
钢制铆螺母应进行电镀锌,并采用Fe/Ep·Zn5·c2C防护层(按GB/T9799)。铝制铆螺母一般不进行表面处理。其他表面处理要求由供需双方协议。4试验方法
4.1保证载荷
将铆螺母拧人螺纹芯棒(见图1),按表1施加到规定的保证载荷,并保持15s,铆螺母应不脱扣或断裂。当去除载荷后,应可用手将铆螺母旋出,或轻锤击铆螺母后可用手旋出。进行试验时,夹头的移动速度应不超过3mm/min。试验中,如螺纹芯棒损坏,则试验作废。498
GB/T17880.6-1999
螺纹芯棒的硬度应≥45HRC。其螺纹公差为5h6g,但大径应控制在6g公差带靠近下限的四分之的范围内。
4.2头部结合强度
将铆螺母人螺纹芯棒(见图2),施加载荷直至断裂,断裂应不发生在头与圆柱部分交接处;其载荷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进行试验时,夹头的移动速度应不超过3mm/min。试验中,如螺纹芯棒损坏,则试验作废。螺纹芯棒的硬度应≥45HRC。其螺纹公差为5h6g,但大径应控制在6g公差带靠近下限的四分之的范围内。
率硬的
d—外螺纹大径;D,按GB/T5277对中等装配的规定图1保证载荷试验
淬硬的
d--外螺纹大径;D.按产品标准对d。的规定图2头部结合强度试验
4.3剪切强度
将铆螺母铆接在铆装板上(见图3),施加载荷直至铆螺母破坏。其剪切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夹头的移动速度应不超过3mm/min。4.4破坏扭矩
将铆螺母铆接在铆装板上,在没有任何润滑的条件下,拧人试验螺栓(见图4)。施加扭矩直至铆螺母断裂或螺纹脱扣。其扭矩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试验中采用的扭力试验机或工具,其扭矩测量误差应不大于最大额定扭矩的士2%。铆装板的厚度及孔径按产品标准推荐的最大铆接厚度h及d。或s的规定。其硬度应45HRC。试验螺栓采用GB/T5782,8.8级的六角头螺栓。499
4.5转动扭矩
GB/T17880.6—1999
铆装板
淬硬的
卒硬的
h按产品标准推荐铆接厚度的最大值图3剪切强度试验
铆装板
试验娠栓
旗加扭矩
h按产品标准推荐铆接厚度的最大值图4破坏扭矩试验
将铆螺母铆接在铆装板上,在没有任何润滑的条件下,拧人试验螺栓(见图5。施加扭矩直至铆螺母与铆接板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其扭矩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试验中采用的扭力试验机或工具,其扭矩测量误差应不大于最大额定扭矩的土2%。装板的厚度及孔径按产品标准推荐的最小铆接厚度h及d。的规定。其硬度应≥45HRC试验螺栓采用GB/T5782,8.8级的六角头螺栓。铆装板
施加扭矩
h按产品标准推荐铆接厚度的最小值图5转动扭矩试验
5验收及包装
验收及包装按GB/T90规定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7880.6-1999 铆螺母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7880.6-1999 铆螺母技术条件》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7880.6-1999 铆螺母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