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JB/T 10273-2001 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4次  |  2024-12-26 09:37:18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下面是对问题的回答,并合理地插入了HTML标签代码,以增强结构化展示的效果。 ---

一、标准《JB/T 10273-2001 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中提到的所有相关检测项目:

该标准主要针对数控机床用交流主轴电动机的通用技术条件,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 电动机的外观质量及标志检查
  • 电气性能检测:
  • 温升试验
  • 额定电压下的空载试验
  • 振动与噪声检测
  • 转矩与最大输出功率的测试
  • 动态特性试验(加速时间、减速时间等)
  • 环境适应性试验:
    • 高低温性能检测
    • 湿热试验

二、检测方法:

根据标准要求,各项检测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 外观检查:通过目测或使用工具测量外观尺寸及标志,确认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电气性能检测:
    • 使用电桥测定定子电阻。
    • 采用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
    • 耐压试验采用高压设备施加规定电压,一定时间内检查绝缘性能
  • 温升试验:加载额定功率后,通过温度测定仪或热偶,记录电动机的绕组温度增加值。
  • 空载试验:电动机不加载条件下,测定其电气参数(电流、电压、功率)。
  • 动态特性测试:使用扭矩测试设备测量加速、减速时间,以及启动性能。
  • 振动与噪声检测:振动采用振动仪测试振动频率和幅值,噪音用噪音计在指定距离记录最大噪声值。
  • 环境适应性试验:使用高低温箱进行高温、低温、湿热试验,检测电动机在极端环境下性能变化。

三、涉及产品:

《JB/T 10273-2001》标准主要适用于以下产品:

  1. 数控机床所配套的交流主轴电动机
  2. 工业使用的高速或高精度机床交流主轴电机
  3. 需要高动态性能的加工设备的主轴电机
--- 以上内容对标准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整理,并用HTML标记结构进行了优化展示。

JB/T 10273-2001 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号:JB/T 10273-2001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2001-06-04

实施日期:2001-10-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10273-2001 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的简介

JB/T10273—2001本标准根据JB/T8832—1999《机床数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在IEC60034-1:1996《旋转电机定额与性能》和IEC72-1:1991《旋转电机尺寸与功率等级》的基础上编制的。本标准规定了数控机床用交流主轴电动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数控机床及类似用途的交流主轴电动机。本标准于2001年6月首次发布。JB/T10273-2001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JB/T10273-2001

JB/T 10273-2001 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的部分内容

JB/T 10273--2001

数控机床所用交流主轴电动机可以是异步电动机,也可以是同步电动机。但大多采用三相异出电动机结构,而且与普通三和异步电动机又有不同,所以不能套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标准,且没有相应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国家标准。

本标准编写目的旨在使国内产品向国际水平靠拢,并能指导行业作产。本标准根据JB/T88321999《机床数字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要求,在国际电T委员会IEC60034-1《旋转电机定额与性能》(1996年版)和IEC72.1《旋转电机尺寸与功率等级》(1991.年版)的基础上,参考国际著名大公司的产品样本并结合我国企业生产情况编制的,并尽可能上述国际标准的有关规定保持一致。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床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厉承兆。

本标准于2001年6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北京机床研究所负责解释。602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A. C, spindle motorsJB/T10273--2001

本标准规定了数控机床用交流主轴电动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数控机床及类似用途的交流主轴电动机(以下简称电动机)。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idtIEC60034-1:1996)G13/T1032—1985=相异步电机试验方法QB/T2423.3-1993电.T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eqv IEC 60068-2-3:198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和导则:长霉GB/ 2423. 16—1999

(idt IEC 60068- 2-10: 198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 2423. 17----1993

(eqv IEC 60068-2-11:1981)

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IEC529:1989)GB4208—1993

旋转电机尺小和输出功率等级第1部分:机座号56~~400和凸缘号55~GB/T 4772. 1—1999

1 080(idt IFC 72-1:1991)

GB/T 4831

电机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GB100682000轴中心高为56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idt IEC 60034-14:1996)

GB/T10069.11988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neq 1SO 61680-1:1986)

机电产品包装

GB/T 13384--1992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连续额定输出功率

通用技术条件

噪声工程测定方法

在电动机温升不超过允许温升的条件下,电动机能长期工作的区域称为连续工作区。在连续工作区内,电动机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称为连续额定输出功率。简称为额定功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1-06-04批准200110.01实施

3.2短时工作制(S2)时的额定输出功率JB/T10273—2001

在S230min工作区内,电动机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3.3连续周期工作制(S6)时的额定输出功率在S650%工作区(循环时间:10min;接通5min,断开5min)内,电动机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3.4额定转矩

在连续工作区内,电动机所能输出的最火转矩。3.5额定转速(基本转速)

在连续工作区内,在额定转矩下,电动机达到最大功率时的转速。3.6最高转速

在连续工作区内,电动机允许的最大转速。3.7额定电流

电动机在连续工作区内,对应额定转矩时的电流。3.8最高电压

在额定转速下,短时工作制(S2)时对应该点最大功率时的电动机端子间的电压。4分类

4.1分类

机床用交流主轴电动机可分为交流异步电动机和交流同步电动机。4.2型号命名

电动机的型号命名按GB/T4831的规定,由产品代号、规格代号和补充代号等部分组成。4.2.1产品代号

产品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ZJY——表示主轴用交流异步电动机;ZJT

-一表示主轴用交流同步电动机。4.2.2规格代号

规格代号用机座号(中心高)(底脚安装电动机)或凸缘号(凸缘安装电动机)和机座长度表示。安装尺寸以及轴伸、键和键槽的尺寸,按GB/T4772.1---1999中表1~表4的规定。4.2.3补充代号

补充代号仅用于有此要求的电动机(如规定额定转速或反馈部件)。补充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补充代号的含义应在产品说明书中说明。4.2.4型号示例

即指短的底脚螺栓通孔轴线闻的距离)、额定转速为底脚安装、机座号为112S(S表示短铁芯—1500r/min的交流主轴异步电动机:ZJY-112S-1500

补充代号

规格代号

产品代号

凸缘安装、凸缘号为FF115(FF表示凸缘上有通孔)、额定转速为1500r/min的交流主轴异步电动机:

ZJY-FF115-1500

补充代号

-规格代号

产品代号

4.3基本外形结构及安装型式

JB/T 10273—2001

电动机的安装型式为底脚安装或凸缘安装。电动机的基本轴伸型式为键槽轴伸。反馈元件可安装于电动机后罩内。5技术要求

5.1环境适应性

5.1.1气候环境适应性

电动机的工作气候环境条件及贮存、运输气候环境条件见表1。表1

环境温度

相对凝度

大气压强

5.1.2海拔高度

工作气候条件

-10~+40℃

30%~95%(不凝露)

86~106kPa

存、运输气候条件

40~+55℃

95%(40℃)

86~106 kPa

当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时,电动机应能保证各项技术指标。当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需考空气冷却效果的减弱,此时需按制造厂与用户之间的协议进行设计和使用。5.2外观及装配质量

5.2.1外观

电动机表面不应有锈蚀、涂覆层脱落、碰伤和划痕,紧固件连接应牢固,接线装置标记及铭牌的字迹和内容应清楚无误且不得脱落。5.2.2外形及安装尺寸

电动机外形及安装尺寸示意见图1。5.2.3轴伸径向圆跳动

电动机轴伸外圆配合表面的径向圆跳动应不大于表2的规定,具体数值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

轴伸直径D

>10~18

>18~30

>30~50

>50~80

>80~120

轴伸径向圆跳动

JB/T10273—2001

图1电动机外形尺寸示意

各尺寸符号的意义如下:

底脚螺栓通孔轴线间的距离(端视);A

底脚的宽度(端视);

A底脚外边缘间的距离(端视);Ac

电动机直径或两侧面间最大距离;电动机垂直中心线至接线盒或其他固定在电动机侧面的最凸山部件边缘的距离:底脚螺栓通孔轴线间的距离;

底脚长度;

-底脚外边缘间的距离(侧视);

JB/T10273—2001

轴伸肩至最近的底脚螺栓通孔轴线的距离;轴伸直径;

E-从轴肩起的轴伸长度;

轴伸端键槽的宽度;

轴伸端由键槽底至对面外圆表面的距离;轴伸端由键的顶面至对面外圆表面的距离;轴伸端键的高度:

轴伸端外圆表面至键槽底的深度;电动机轴线至底脚底面的距离(基本尺寸):底脚厚度;

卧式电动机顶面至底脚底面的距离:安装于电动机顶部的吊坏、接线盒或其他最凸出部件的顶面至底脚底面的距离;底脚通孔直径或长圆形孔的宽度;电动机的总长;

凸缘厚度;

凸缘安装面至电动机端面的距离;L -

凸缘安装孔基圆直径;

四缘止口直径;

凸缘外径,如不是圆形,为最大半径尺寸的两倍;凸缘安装面至轴伸肩的距离;

凸缘螺栓通孔直径;

—凸缘止口高度。

5.2.4凸缘止口对电动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和凸缘安装面对电动机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凸缘止口对电动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和凸缘安装面对电动机轴线的端面阅跳动应不大于表3的规,具体数值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表3

最大圆跳动

JB/T 10273—2001

5.3出线方式及标记

电动机的动力电源端子和反馈元件的出线方式是通过接线盒或插头座引出。接线头应有明显的标记并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4电气性能要求

本标准中只规定了交流主轴电动机本身的电气性能要求,对于安装在电动机内的反馈元件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5.4.1绝缘电阻

在正常试验气候条件及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极限低温条件下电动机各绕组对机壳及各绕组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Q,在规定高温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Q,湿热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Q。

绝缘电阻检查用兆欧表的电压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耐电压试验时的试验电压

500~1000

≥1500

兆欧表电压

5.4.2耐电压

电动机绕组与机壳之间应能承受表5规定的试验电压、历时1min的耐电压试验,应无绝缘击穿或飞弧,且绕组的漏电流有效值应符合表6的规定。试验后应立即测量绝缘电阻并应符合5.4.1的规定。试验电压的频率为50Hz,并尽可能为正弦波。出厂检验时,1min的耐电压试验可用5s试验代替,试验电压不变。重复进行耐电压试验时,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80%。表5

电动机

额定功率1kw

额定功率>1kW

机座号或凸缘号

漏电流有效值

5.4.3空载电流

电动机的空载电流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试验电压(有效值)

500V加2倍最高电压

1000V加2倍最高电压,但最低为1500V160

5.4.4旋转方向

电动机可正、反两方向旋转,按接线标记接线,从电动机轴伸端看,电动机轴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并规定为正方向。

5.4.5额定转速

电动机在正、反转方向的额定负载下的稳态转速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5.4.6额定转矩

电动机的额定转矩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5.4.7额定功率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优先在下列数据中选取:0.75,1.1,1.5,2.2,3.7,5.5,7.5,11,15,18.5,22,30,37,45,55,75,90,110,132,150kW5.4.8最高电压

电动机的最高电压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608

5.4.9最高转速

JB/T10273--2001

电动机的最高转速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5.4.10短时工作制(S230min)时额定输出功率电动机在短时工作制(S230min)时额定输出功率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5.4.11连续周期工作制(S650%)时额定输出功率电动机在连续周期工作制时额定输出功率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5.4.12转子转动惯量

电动机的转子转动惯量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5.4.13超速

电动机应能承受最高转速的120%、历时2min的空载超速试验,试验后转子不应发生影响性能的有害变形。电动机性能不受影响。5.4.14过载能力

电动机在1.2倍的短时工作制(S230min)额定输出功率的负载下运行2min,定子绕组的温升不应超过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4.15温升

电动机绕组在连续工作区内连续工作时,定子绕组的温升不应超过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4.16高、低温贮存

当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电动机应能承受5.1.1规定的高、低温贮存极限温度试验。试验后检查极限高、低温条件下绝缘电阻应符合5.4.1的规定,且电动机应能空载正常运转。5.4.17恒定湿热

当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电动机应能承受严酷度等级为温度(40土2)℃、相对度为90%~95%,历时96h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前将电动机轴伸及安装配合面涂以防锈脂。试验后在箱内测量其绝缘电阻应符合5.4.1的规定。电动机从箱内取出后,检查电动机应无明显的外表质量变坏及影响正常工作的锈蚀现象。

5.4.18噪声

电动机的噪声最大不能超过80dB(A),具体数值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规定。5.4.19可靠性

电动机可靠性用平哟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来衡量,电动机的MTBF应不低于10000h,具体数值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试验后检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额定功率均应符合5.4.5和5.4.7的要求。

5.4.20电磁兼容性(EMC)

当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电动机的传导干扰电平和辐射干扰电平应不超过(GB755一-2000中第12章的规定。如有更高的要求,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5.4.21盐雾

当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电动机应能承受48h盐雾试验。试验后电动机应拆开检查,任何部位不能有明显的腐蚀迹象和破坏性变质。5.4.22长霉

当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电动机应能承受28天的长霉试验,试验后长霉不得超过GB/T2423.16规定的2级水平。

5.4.23振动

电动机在空载时测得的振动速度有效值应不超过2.8mm/s,并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具体规定。

5.4.24电动机外壳防护等级

按GB4208规定选用防护等级但应不低于IP54,并应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作出具体规定。电动机必609

JB/T 10273—2001

须按GB755---2000中10.1的规定接地,并应有明确标记。5.4.25质量

电动机的质量(g)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

所有试验若无其他规定,均应在下列气候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气压:86~106 kPa。

6.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汽条件

当因气候条件对试验结果有争议时,则以下述条件的试验结果为裁定产品的依据:环境温度:(20+1)℃;

相对湿度:63%~67%;

气压:86~106kPa。

6.1.3试验用的主轴驱动单元

作为试验设备用的交流主轴驱动单元,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6.1.4测量仪器

试验时,采用的电气测量仪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兆欧表除外),三机瓦特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1.0级,互感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0.2级,数字式转速测量仪(包括十进频率仪)准确度应不低于0.1%土1个字,转矩测量仪及测功机的准确度应不低于1%,测力计的准确度应不低于1.0级,温度计的误差在士1℃以内。

选择仪表时,应使测量值位于20%~95%仪表量程范围内。在用两瓦特表法测量三相功率时,应尽量使被测的电压及电流值分别不低于瓦特表的电压量程及电流量程的20%。试验时,各仪表读数同时读取。在测量三相电压或二相电流时,应取二相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实际值。

6.2外观检查

目检电动机的外观,应符合5.2.1的要求。6.3外形及安装尺寸检查

用能保证尺寸精度要求的量具检查电动机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5.2.2的要求。6.4轴伸径向圆跳动检查

按GB/T4772.1-—1999中9.3.1规定的方法测量轴伸径向圆跳动,其最大值应符合5.2.3的要求。

6.5凸缘止口对电动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检查按GB/T4772.1一1999中9.3.2规定的方法测量凸缘止口对电动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其最大值应符合5.2.4的要求。

6.6凸缘安装面对电动机轴线的端面圆跳动检查按GB/T4772.1·1999中9.3.3规定的方法测量凸缘安装面对电动机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其最大值应符合5.2.4的要求。

6.7出线方式检查

日检电动机的出线方式及其标记应符合5.3的规定。6.8绝缘电阳试验

按5.1.1规定选择相应的兆欧表,测量电动机各绕组对机壳及各绕组间的绝缘电阻数值应符合610

5.4.1的要求。

JB/T 10273---2001

6.9耐电压试验

试验用高压电源,其频率为50Hz,电源波形尽可能具有正弦波形。电源功率和输出阻抗应保证在各种负载下都无显著的波形失真和显著的电压变化。试验设备应能区别绕组漏电流和浪涌电流。电动机按5.4.2的规楚施加试验电压,电压值应从不超过试验电压全值的一半开始,然店均匀地或以每步不超过全值5%逐步增至全值,电压从半值增至全值的时间应不少于10$,并在全值上维持1min。整个试验过程中电压峰值应不超过规定有效值的1.5倍,并应监视故障指示器,以判定电动机有无走穿放电。并监视漏电流有效值,应符合5.4.2的规定。试验结束时,应逐渐降低试验电压至零,以免出现浪涌。试验结束后按6.8测量绝缘电阻,应符合5.4.1的要求。6.10空载电流试验

电动机在空载及最高转速下运行,测量电动机定子绕组上的空载电流,其最大值应符合5.4.3的规定。

6.11旋转方向试验

电动机和驱动单元组成试验装置。电动机按5.3规定接线并通电,驱动单元给定为正时,电动机轴的旋转方向应符合5.4.4的规定

6.12额定转速试验

电动机和驱动单光组成试验装置,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和气流影响。驱动单元输人额定转速指令,然后逐渐增加负载到额定值,连续运行直至电动机温升稳定。在电动机的温升不超过5.4.15的规定下,测量此时的转速应符合5.4.5的要求。6.13额定转矩试验

电动机和驱动单元组成试验装置,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和气流影响。驱动单元输入额定转速指令,然后逐渐增加负载到额定值,连续运行直至电动机温升稳定。在电动机的温升不超过5.4.15的规定下,测出在额定转速下的最大转矩,其值应符合5.4.6的规定。6.14额定功率试验

电动机和驱动单元组成驱动装置,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和气流影响。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施加额定转矩,连续运行直至电动机温升稳定。在电动机的温升不超过5.4.15的规定下,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值应符合5.4.7的规定。

6.15最高转速试验

电动机和驱动单元组成驱动装置,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和气流影响。在电动机轴上施加最高转速下允许的最大转矩,并逐渐提高转速至5.4.9的规定值,连续运行直至电动机温升稳定。检查电动机的温升应在5.4.15的规定范围内。6.16短时1.作制(S230min)时额定输出功率试验和最高电压试验电动机和驱动单元组成试验装置,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行并施加5.4.10规定的额定输出功率:连续运行30min,电动机的温升不应超过5.4.15的规定。同时测取电动机端子间的电压应符合5.4.8的要求。

6.17连续周期T.作制(S650%)时额定输出功率试验电动机和驱动单元组成试验装置,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行并施加5.4。11规定的额定输出功率,然后按负载周期时间为10min,负载持续率为50%连续工作2h,电动机的温升不应超过5.4.15的规定。

6.18转子转动惯量试验

电动机转动惯量按G13/T10321985中第18章的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5.4.12的规定,6.19超速试验

可用其他电动机拖动受试电动机等方法,使受试电动机转速升至最高转速的1.2倍.空载运行2min,结果应符合5.4.13的规定。611

6.20过载能力试验

JB/T 10273--2001

电动机在1.2倍的短时工作制(S230nin)额定输出功率的负载下运行2min,电动机的温升不应超过5.4.15的规定。

6.21温升试验

电动机绕组温度的测定采用电阻法。电动机和驱动单元组成试验装置,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和气流影响。

电动机在室温下放置并达到不通电时的稳定温度,测取冷态定子绕组电阻R,,并记下此时的室温8,,然后在额定功率点运行直至电动机各部分温升达到热稳定状态为止。试验过程中,每隔30min记录受试电动机的电压、电流和输入功率,以及定子铁心、轴承、风道进出口冷却介质和周围冷却介质的温度。当达到热稳定状态时测取热态定子绕组电阻R2,并记下此时的室温0。为了缩短试验时间,在温升试验开始时可以适当过载。温升按式(1)计算,并应符合5.4.15的要求。0g 0 =RR ×(235 +0)+ - 0.

测量绕组(冷态)初始电阻时的温度,℃;式中:的 -

热试验结束时绕组的温度,℃;8,

热试验结束时冷却介质的温度,℃;

R,—-温度为8(冷态)时的绕组电阻,2;(1)

R…-热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上述测量热试验结束时温度需要快速停机,并需要仔细的操作程序及足够的人员。电动机切断电源后如不超过30s,测得绕组电阻读数,则可直接作为温升计算的数据。如超过30S,其修正按GB755的规定。

试验地点的海拔或环境空气温度不同时的温升限值的修正按GB755的规定。6.22高、低温贮存试验

当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才进行本试验。6.22.1高温贮存试验

将电动机置于高温箱内,使箱内温度升到(55土2)℃,达到热平衡后(一般来说,不少于1h)、保持箱内温度恒定,电动机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放置4h。试验期完后立即测量绝缘电阻,应符合5.4.1的要求。然后,将温度逐渐降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放置4h,箱内降温时间不计人放置时间。随后检查外观并通电,电动机应能正常工作。6.22.2低温贮存试验

将电动机置于低温箱内,使箱内温度降到一(40土2)℃,达到热平衡后(一殷来说,不少于1h),保持箱内温度恒定,电动机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放置4h。试验期完后立即测量绝缘电阻,应符合5.4.1的要求。然后,将温度逐渐升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放置4h,箱内升温时间不计人放置时间。随后检查外观并通电,电动机应能正常工作。6.23恒定湿热试验

当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才进行本项试验。电动机轴伸及安装配合面涂以防锈脂,按GB/T2423.3-:1993的规定进行恒定湿热试验、其严酷度等级按5.4.17的规定。试验后应符合5.4.17和5.4.1的要求。6.24噪声试验

电动机在最高转速下空载运行,按GB/T10069.1的规定测量电动机的噪声,应符合3.4.18的要求。

6.25可靠性试验

电动机在二分之一额定功率和二分之一额定转速下按表7进行可靠性试验。在每一安装位置、电动机每隔8h换一次旋转方向。超过4h的连续试验时间均可累计。试验后电动机应符合5.4.19612

的规定。

电动机额定功率

6.26电磁兼容性试验

JB/T10273-2001

安装位置

向下、水平

时间分配

向下、水平各占1/2

全部时间

当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按GB755-2000中第12章的规定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检查,并应符合5.4.20的规定。

6.27盐雾试验

当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按GB/T2423.17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试验,试验后电动机应符合5.4.21的规定。

6.28长霉试验

当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按GB/T2423.16规定的力法进行长霉试验,试验后电动机应符合5.4.22的规定。

6.29振动试验

按GB10068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5.4.23的要求。6.30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按GB4208的有关规定进行,应符合5.4.24的要求。并按5.4.24的要求检查电动机的接地。

6.31质量

用感量不低于1%的衡器称取电动机的质量(g),应符合5.4.25的要求。7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电动机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2出厂检验项目及规则

出厂检验项目按表8的规定。

外形及安装尺寸

轴伸径向圆跳动

凸缘止口对轴线径向圆跳动

凸缘安装面对轴线端面圆跳动

出线方式及标记

绝缘电阻

耐电压试验

空载电流

旋转方向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试验样机编号

1,2,3,4

1,2,3,4

1,2,3,4

出广检验

型式检验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10273-2001 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10273-2001 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10273-2001 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