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JB/T 10306-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0次  |  2024-12-26 10:55:26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JB/T 10306-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的内容,以下是所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简要总结。请注意,具体细节仍需参照标准原文。 ---

一、标准中提到的检测项目

温室控制系统需要对以下参数进行检测:

  • 环境温度:检测温室内部和外部的空气温度。
  • 环境湿度:监测温室的空气相对湿度。
  • 光照强度:监测温室内的光照水平(例如遮光、光饱和等)。
  • 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温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土壤湿度:监测土壤或基质的水分含量。
  • 土壤温度:监测作物根域的土壤温度。
  • 风速与风向:在温室通风时用于调节开窗或通气设备。
  • 水质参数:水的pH值、电导率(EC)等,可用于灌溉水的监控。
---

二、检测方法

不同的检测项目使用相应的仪器或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 环境温度和土壤温度:使用热电偶、热敏电阻或电子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
  • 环境湿度:采用湿敏电阻、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或干湿球法。
  • 光照强度:使用光电传感器(如光量子传感器或太阳辐射计)。
  • 二氧化碳浓度:多采用红外气体检测仪或电子化学传感器。
  • 土壤湿度:利用重量法或者仪器测定法(如电容传感器或张力计)。
  • 风速和风向:采用风速仪(如超声波风速仪)及风向标监测。
  • 水质参数:
    • pH值:使用酸碱度测试仪或pH电极传感器。
    • 电导率(EC):采用电导率仪进行检测。
---

三、涉及的产品

标准中提到的温室控制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可能包括以下产品:

  • 控制主机:用于数据处理和执行控制的中央控制设备。
  • 传感器:
    • 温度传感器(空气温度、土壤温度)。
    • 湿度传感器(空气湿度、土壤湿度)。
    • 光照强度传感器。
    • 二氧化碳传感器。
    • 水质传感器(pH、电导率)。
    • 风速、风向传感器。
  • 执行设备:如加热系统、降温系统、遮阳装置、补光设备、灌溉设备、通风设备。
  • 通讯系统:用于数据传输和状态反馈的通讯模块。

上述信息仅为总结,建议查看标准原文以获取更加详尽和准确的数据。

JB/T 10306-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标准号:JB/T 10306-2001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2001-09-03

实施日期:2001-12-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10306-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的简介

JB/T10286—2001本标准系温室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包括:——温室结构设计荷载——温室通风降温设计规范——设施农业术语——连栋温室结构——日光温室结构——温帘降温装置——温室加热系统设计规范——温室电气布线设计规范——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上述标准中前两项为国家标准,其余为行业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温室控制设计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对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起指导作用。本标准适用于温室控制系统、控制装置、导线和传感器。本标准于2001年9月首次发布。JB/T10306-2001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JB/T10306-2001

JB/T 10306-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的部分内容

ICS65.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306-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Designregulationongreenhouseclimatecontrolsystem

2001-09-03发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01-12-01实施

JB/T10306—2001

本标准是首次制定的温室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包括:温室结构设计荷载

-温室通风降温设计规范

一温室工程术语

连栋温室结构

一日光温室结构

湿帘降温装置

温室加热系统设计规范

温室电气布线设计规范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上述标准中,前两项为国家标准,其余为行业标准。本标准为新制定的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河北廊坊九天农业工程有限公司、杨凌秦川节水灌溉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刘树民、黄凤刚、张民强。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Designregulationongreanhouseclimatecontrol system

JB/T10306—2001

本标准规定了温室控制设计所需的一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对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起指导作用本标准适用于温室控制系统、控制装置、导线和传感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423.3—1993

GB/T 2423.16—1999

GB/T2424.11—1982

GB/T 2681—1981

GB/T 4588.3—1988

GB4793.1—1995

GB/T5465.1-5465.2—1996

GB/T 6587.2—1986

GB/T16261—1996

3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3.1基本设计原则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导则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印刷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电子测量仪器温度试验

印制板总规范

3.1.1所选仪器必须能够满足温室环境控制指标的要求和精度要求,测试前应对测试设备、仪器进行检查、校准。

3.1.2必须保证自动控制系统在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3.1.3传感器的布置可以使测量结果最能代表植物生长区的物理环境。3.1.4电源要求为:电源频率F50Hz土5Hz,电压变动量为不大于设计电压的土10%3.1.5

控制系统设计应考虑其经济性。3.1.6控制系统要考虑避免电磁干扰问题3.1.7控制系统设计文件应包括电路原理图、控制系统图和使用说明书等。3.1.8在控制系统凡存在潜在危险的区域应安装安全操作标志,其标志应符合GB/T5465.2的有关规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1-09-03批准2001-12-01实施

3.2控制箱设计要求

JB/T10306—2001

3.2.1设备中所采用的元器件,必须符合该类元器件各自的相应标准。所有元器件的选用应符合制造厂规定的设计定额(如电压、电流、温度等),不仅要考虑到正常的工作条件下的使用,而且要考虑到设备在最不利条件下的使用。

3.2.2设备中所使用的导线额色应符合GB/T2681的规定。3.2.3设备中所使用的印制线路板要符合GB/T4588.3和GB/T16261的有关规定。3.2.4设备中电源散热器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良好的冷却散热条件。3.2.5控制箱应有专用工具或钥匙开门一一用插销或锁将门扣紧,只有采用专用工具或钥匙才能打开,钥匙用完后必须能取下带走。

3.2.6被控制对象为容量大于1kW连续运转的电动机时,设备应有过载保护。3.2.7设备必须设有零电压保护。这种保护应设计成在断电后电源再现时,被控制的电机不能自行启动。

3.2.8控制箱上必须有接地点,并与大地接触牢靠。3.2.9控制电路的设计应做到在各种情况下确保人身安全,此外不论是电器出故障或操作错误都要有效地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3.2.10被控制电动机有正反转时,操作器件之间应相互连锁,以保证在同一时刻不允许两个方向的操作件有同时接通的可能。

3.2.11控制箱内元器件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装配和接线,每个元件附近应标注醒目的符号或代号。

3.2.12某些冲击元件动作时产生的冲击振动,应不致引起该箱内其他元件的误动作。3.2.13在经常移动的地方(如跨越箱门的连接线)必须用软胶线,并且要有足够的长度余量,以免急剧弯曲和产生过度张力。

3.2.14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及高电平(110V以上)回路线应与低电平(测量、信号、脉冲等)回路线分束走线,并应有一定的间隔,必要时应采取隔离或屏蔽措施。3.2.15所有从外部电缆进入控制箱的连线必须通过接线座。接线座上的每个接线点应标明该点的回路符号,标号应与电气原理图或接线图上的标号一致。3.3自动控制箱外观的要求

3.3.1控制箱体结构应牢固,应能承受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机械、电气、热应力以及潮湿的影响。

3.3.2所有黑色金属件均应有可靠的保护层,所有紧固件均应采用镀锌件,各紧固处皆需装有防松装置。

3.3.3箱体表面应平整,无凹凸现象,涂料颜色应均勾一致,整洁美观,不得有起泡、裂缝和流挂现象。

3.3.4大型落地安装的控制柜应具有与地基安装用的固定孔,安装尺寸应符合制造图样的要求。3.3.5大型落地安装的控制柜应有便于搬运的吊环、抠手等。3.3.6操作与控制器件应装在操作者易于操作的位置,显示窗口应与人的眼晴高度相似。3.3.7温室控制系统应装有可靠的防雷击设备。2

4控制的内容和精度

JB/T10306—2001

4.1节能日光温室控制系统。基本测试内容为棚内温度和湿度,温度测量范围为0~50℃,测量精度为土1℃:湿度测量范围为10RH%-100RH%,测量精度为土10RH%4.2连栋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测量内容为棚内温度、棚内湿度、环境温度、风速、降雨、光照。根据用户要求,测量内容也可有营养液浓度(EC)、酸碱度(pH)、室内CO,浓度。温度测量范围为棚内温度0~50℃,测量误差为土0.5℃。棚内湿度测量范围为10RH%~100RH%,测量误差为土5RH%环境温度测量范围为当地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之间,测量误差为土0.5℃。风速测量范围为0~32.6m/s,测量精度为土1m/s。光照测量范围为10~1000001x

EC值测量范围为0.1~4ms/cm,测量精度为土0.1ms/cm。pH值测量范围为3~10pH,测量精度为土0.1pHCO,测量范围为10~2500ppm,测量精度10ppm。4.3连栋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能自动控制天窗的开闭、侧窗的启闭、遮阳网的收放、通风降温蒸发降温系统、加热系统等。

4.4测量风速采样周期不大于10s,其他项目采样周期不大于15min。4.5天窗打开时应能够分阶段开启4.6连栋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必须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便于操作人员及时根据植物生长情况输入温室环境的预定值。

5检验方法

5.1对于现场安装的温室控制系统实行单件产品现场检验验收。5.2非现场安装的温室控制系统实行随机检验。5.3外观检验

自动控制系统要进行外观检验,检验内容包括:a)检验产品(包括全部控制单元)是否符合制造图样及相应的标准,各种器件安装是否牢固、端正,所有连线是否正确;

b)检验所有的机械操作零部件、锁扣等运动部件的动作是否灵活,动作效果是否正确:)检查导线和电缆的规格、尺寸、色标和布置等是否符合要求:d)检查技术文件与资料是否完整。5.4一般性能检验

5.4.1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应按照GB/T6587.2进行II组温度试验。5.4.2安装在温室内无法与整个温室环境隔离的地点的控制装置除进行5.4.1的检验外,还应按照GB/T2423.3在温度为40℃土2℃、相对湿度为93RH%土3RH%时,进行21天的恒定湿热试验。5.4.3安装在大中城市周围或空气污染严重的地点的自动控制装置应按照GB/T2424.11进行二氧化硫试验。

5.4.4安装在高湿环境中的自动控制装置应按照GB/T2423.16进行长霉试验。3

连续性试验

JB/T10306—2001

对于现场安装的自动控制系统,为保证连续运行的可靠性,现场安装后应进行连续运行试验。以检验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及抗干扰的能力。连续运行试验时的电源应符合要求,,运行时间应在24h以上。测试结果及各个功能动作均应正确无误。

安全性检验

温室控制系统应符合GB4793.1相关部分的有关规定,并按其要求进行检验。在控制系统凡存在潜在危险的区域应安装安全操作标志,其标志应符合GB/T5465.2的有关规定。4

机械行业标准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JB/T10306-2001

机械科学研究院出版发行

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

(北京首体南路2号邮编100044)*

开本880×12301/16印张1/2

字数1Q000

2001年11月第一版

2001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500

定价1000元

2001-162

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htp/AvwwJB.ac.cn9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10306-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10306-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10306-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