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JB/T 10307-2001 机床接插件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2次  |  2024-12-26 10:56:10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JB/T 10307-2001 机床接插件》是一份关于机床用接插件的行业标准,规定了相关接插件的技术要求、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主要的适用产品等内容。以下是对此标准中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检测项目:

  • 外观检查:包括接插件表面是否光洁、无明显缺陷或损伤。
  • 尺寸检验:检测接插件的外形尺寸、安装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 接触电阻:测试接插件的电气导通性能,判断接触电阻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 绝缘电阻:检测绝缘部分的电阻值,确保足够的绝缘性能
  • 耐电压性能:测试接插件在一定电压下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标准。
  • 插拔力测试:检测插拔接插件时所需的力,评估操作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 机械寿命试验:测试接插件多次插拔后的性能稳定性。
  • 振动性能:检测接插件在振动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耐环境性能:包括耐高温、低温、湿热、盐雾等环境试验。

二、检测方法:

针对每项检测项目,所涉及的具体检测方法总结如下:

  • 外观检查:采用目视检查或借助放大镜进行。
  • 尺寸检验: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检测接插件的尺寸。
  • 接触电阻测量:使用专用测试仪器或四线法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
  • 绝缘电阻测试: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兆欧表)测量相应的绝缘电阻值。
  • 耐电压测试:使用耐电压测试仪,按规定电压值和时间参数进行测试。
  • 插拔力测试:通过插拔力测试仪按照规定速度测试插拔所需的力值。
  • 机械寿命测试:自动插拔测试设备进行多次插拔循环,检查性能变化。
  • 耐振动测试:使用振动试验台对接插件进行规定振动频率下的检测。
  • 耐环境性能测试:在高低温试验箱、湿热试验箱、盐雾试验装置等环境设备中完成。

三、涉及的产品:

  • 适用于机床行业中使用的各种类型接插件,如电气接插件、信号接插件和数据传输接插件等。
  • 各类安装于数控机床、普通车床、加工中心、钻床、铣床等机械设备上的电子接口。
  • 适用于为机床提供动力传输及信号传递的连接器件。

以上内容就是对《JB/T 10307-2001 机床接插件》中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产品的详细总结。

JB/T 10307-2001 机床接插件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机床接插件

标准号:JB/T 10307-2001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2001-12-01

实施日期:2001-10-09

标准状态:现行

JB/T 10307-2001 机床接插件的简介

JB/T10307—2001JB/T10307-2001机床接插件JB/T10307-2001

JB/T 10307-2001 机床接插件的部分内容

ICS29.1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307-2001

机床接插器件

Plug socket-outlets equipment for machine tools2001-10-09发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01-12-01实施

JB/T10307—2001

1范围

2引用标准

3术语、符号、代号

4分类

5特性

6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

7结构与性能要求

8试验

标志、包装和贮运

JB/T10307—2001

本标准的制定主要参照了GB/T14048.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和GB14048.5《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第一部分: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本标准中规定的防护等级、接触顺序和保护接地等有关技术内容符合GB/T5226.1《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本标准的制定力求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国家标准,并结合了我国国情。1.参照并部分等效采用了IEC309-1《工业用插头座和连接器第一部分一般要求》。2.参照了德国工业标准DIN43652《带接地保护的高密触头矩形插头座》和日本国家工业标准JIS5433《电子设备矩形插头座》而制定补充了相关条款的规定。3.本标准兼容了电源用和控制电路用插头座的相关条款和技术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成都机床电器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第三机床电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天禄、李芬芬、王军平。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机床接插器件

Plug sodket-outlets equipmentformachine toolsJB/T10307—2001

本标准规定了机床接插器件(以下简称插头座)的基本性能和要求,包括:术语、特性、正常工作和安装条件,结构和性能要求,特性和性能的验证等。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交流50Hz或60Hz,660V及以下或直流电压至660V,额定电流不超过125A的各种机床工业的控制电路与电源连接之用的插头座,另外除机床以外还适用于如纺织、轻工、烟草、印刷、塑料、橡胶和食品机械等工业机械设备上用的插头座本标准适用于符合GB/T5226.1一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即带防护等级、保护接地、接触顺序和防误插要求的插头座。符合本标准的插头座应不能带电操作,或者具有电气联锁装置使插头座在插入或拔出时不带电进行。注:如果采用插头座作电源切断器件,可与制造厂协商。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900.1—1992

GB/T2900.18—1992

GB/T40261992

GB/T4942.2—1993

GB/T 5169.11—1997

GB/T5226.1——1996

GB/T13384—1992

GB/T14048.1—1993

GB14048.5—1993

3术语、符号、代号

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

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识别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试验和导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第1部分: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

本标准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符合GB/T2900.1、GB/T2900.18规定,4分类

4.1按污染等级分:

—污染等级2: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1-10-09批准2001-12-01实施

污染等级3。

4.2按安装类别(过电压类别)分:安装类别I:

一安装类别ⅡI;

一安装类别ⅢI:

一安装类别IV。

4.3按防触电等级分:

-0级电器设备;

1级电器设备。

4.4按结构类型分:

一塑料外壳式;

一金属外壳式:

一电瓷外壳式。

4.5按用途分:

电源类:

信号类、控制电路插头座。

4.6按外形分:

一圆形;

矩形。

4.7按使用方法分:

可固定安装插头插座;

耦合器。

5特性

JB/T10307—2001

插头座应从下述适用的几个方面规定其特性:5.1

a)插头座的型式;

b)插头座的额定值和极限值:

c)与短路保护电器(SCPD)的协调配合:d)外形尺寸与安装尺寸。

5.2插头座的型式

5.2.1插头座

插头座由插头和插座两部分组成;插头座结构为插针插孔的相互联接或接触柱弹性接触方式。接地装置采用与外壳联接双卡簧式或插针、插孔方式。插头座整体具有锁紧机构。插头(或连接器):是与联接到设备上的电缆或金属软管等软缆装在一起的组件。插头(或连接器)通过管接头紧固并密封电缆或金属软管。插座是与固定布线装在一起的组件,插座连有安装底座,供安装在机床机座电柜内或面板上,插座具有防护盖。

5.2.2耦合器

JB/T10307—2001

耦合器由插头和连接器两部分组成,可实现活动连接。5.2.3极数

4极、5极、6极、7极、8极、10极、16极、20极、24极、32极、36极、40极、48极、64极等。注:所列极数并非完整无缺,制造厂可以根据产品情况在产品标准中具体规定。5.2.4电流种类

—交流:

一直流。

5.3插头座的额定值和极限值

插头座的额定值和极限值应根据本标准5.3.1~5.3.4确定,具体产品标准可根据需要选择。5.3.1额定电压

5.3.1.1额定工作电压

插头座的额定工作电压是指与使用类别相关的电压值,对多相电路是指相间的电压值。5.3.1.2额定绝缘电压

插头座的额定绝缘电压是设计插头座的电压值,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参照此值而定,除非带型号产品在技术条件中另有规定,额定绝缘电压是插头座的最大额定工作电压,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额定工作电压不超过额定绝缘电压。5.3.1.3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插头座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耐受具有规定波和特性的冲击电压峰值而无故障,额定冲击耐受电压与电气间隙等有关。

插头座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应等于或大于该插头座所处电路中可能产生的瞬态过电压规定值。规定冲击耐受电压优先值见表1。5.3.2电流

5.3.2.1约定发热电流

插头座的约定发热电流是制造厂规定的不封闭插头座在自由空气中做温升试验时的试验电流值,此值不是一个额定值,今后也不标志在插头座上。所谓不封闭插头座是制造厂不供给外壳或者制造厂虽然供给外壳,但此外壳通常不仅仅作为插头座的防护外壳,而且也是构成完整插头座的不可分割的部分。5.3.2.2额定电流

对于插头座来说,额定电流就是长期通过插针、插孔的电流。除非带型号产品在技术文件中另有规定,插头座额定电流用5A,10A,16A,31.5(32)A40(35)A,63A,125A表示。

注:括号内数据仅限于老产品使用。5.3.3额定频率

除非带型号产品在技术文件中另有规定,额定频率为50Hz或60Hz5.3.4额定工作制

—八小时工作制:

不间断工作制。

JB/T10307—2001

5.4插头座与短路保护电器(SCPD)的协调配合5.4.1插头座的短路保护器采用熔断器。5.4.2插头座在8.4.7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够承受熔断时间内的预期短路电流值。5.5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

插头座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应符合具体产品标准的规定6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

6.1正常工作条件

符合本标准的插头座应在以下规定的条件中正常运行。注:凡要求插头座运行在超过以下规定的条件,用户可与制造厂协商。6.1.1周围空气温度

a)周围空气温度上限为+40℃,24h内其平均值不超过+35℃;b)周围空气温度下限为-5℃。

注:插头座预期用于周围空气温度下限为-10℃或-25℃条件下,订货时用户要向制造厂声明。插头座预期用于周围空气温度上限超过+40℃(例如锻造冶炼车间、锅炉房、热带地区)或下限低于-25℃的工作条件下,应根据有关产品数据或供需双方的协商来设计和使用。6.1.2海拔

安装地点的海拔不超过2000m。

6.1.3大气条件

6.1.3.1湿度

安装地点的空气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C时不超过50%:在较低的温度下可充许有较高相对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不超过+25℃,该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90%。由于温度变化发生在产品上的凝露情况必须采取措施。6.1.3.2污染等级

污染等级为2级、3级。

6.1.3.3材料组别

材料组别Ia、Ib。

6.2安装条件

6.2.1安装条件

正常安装条件应在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中规定,对安装方位有规定或插头座性能受安装条件显著影响的插头座,应在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中明确规定安装条件。6.2.2安装类别(过电压类别)

安装类别I、II、IⅢI、IV。

7结构与性能要求

7.1结构要求

具有外壳的插头座应设计成能耐受安装和正常使用时所产生的应力,此外插头座还应具有抗非正常4

热和着火危险的能力。

7.1.1材料

JB/T10307—2001

材料的验证试验可按以下适当的方式进行:a)在插头座的部件上;

b)在具有适当的横截面积的相同材料的样品上。插头座的材料应具有相应的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的能力。7.1.1.1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

在电的作用下可能承受到热应力影响且有可能使电器的安全性降低的绝缘材料,在非正常热和着火的作用下不应产生不利的影响。验证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的试验方法规定在8.3.1中。7.1.2载流部件及其连接

a)载流部件采用插针插孔弹性连接方式或接触柱弹性接触方式,应具有满足预期使用要求所必要的机械强度和载流能力;

b)载流部件应采用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铜、铜合金或其它金属及适当的被覆层;c)载流部件应保证有足够的接触压力和摩擦力,保证连接可靠。7.1.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7.1.3.1电气间隙

7.1.3.1.1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除非另有规定,插头座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推荐在表1中选定。表1中列出在具有通常规定的过电压限制的绝缘配合系统中,安装类别、由电源系统额定电压确定的相对地电压与额定冲击耐受电压优先值的相应关系,对不接地或1相接地的3相系统,则应将相对相电压认为是相对地电压。表1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值

由电源系统额定电压确定

的相对地电压最大值

(交流有效值或直流)

600(660)

7.1.3.1.2电气间隙的确定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优先值

(1.2/50μs、2000m的Umm)kV

安装类别(过电压类别)

插头座的最小电气间隙列于表2,表2中可见最小电气间隙与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污染等级有关。表2中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是考虑在海拔2000m处确定的,因此也适用于0-2000m的海拔范围。插头座应采用大于表2中情况B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若采用小于情况A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则必须进行规定的冲击耐受电压试验。若采用大于或等于情况A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可不必进行冲5

击耐受电压试验

JB/T10307—2001

电气间隙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见GB/T14048.1一1993中的附录A。表2最小电气间隙

最小电气间隙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mp)

或规定的冲击耐受电压

爬电距离

情况A

非均匀电场条件

污染等级

情况B

均匀电场理想条件

污染等级

插头座的最小爬电距离与插头座的额定绝缘电压(或实际工作电压)、污染等级和绝缘材料组别等有关。除非另有规定,插头座承受长期电压的最小爬电距离可在表3中按额定绝缘电压(或实际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的组别和污染等级等选定。表3最小爬电距离

额定绝缘电压(或实际工作电压,交流有效值或直流)

630(690)

承受长期电压的插头座的最小爬电距离mm

污染等级2

材料组别

ⅢIa、b

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直接影响绝缘材料组别:6

污染等级3

材料组别

Ⅲa、IIb

材料组别Ⅲa175≤CTI<400;

材料组别IIIb100≤CTI<175

7.1.4接线端子

7.1.4.1接线端子结构要求

JB/T10307—2001

接线端子的结构应保证良好的电接触和预期的载流能力,其所有接触和载流部件都应由导电金属制成,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线端子应采用螺钉压接、冷压端子、焊接或其它等效措施与导体(线)连接以确保持久地维持必要的接触压力。

接线端子的结构应在适当的接触面间能压紧导线,而不会损伤导线和端子。接线端子的结构应不允许(接入)导线移动或者它们的移动不应有害于插头座的正常运行或不应使绝缘电压降至低于规定值。

7.1.4.2接线端子连接导线的能力接线端子适用连接导线的类型(硬线或软线,单芯线或多股线)、最大和最小的导线截面以及同时能接至接线端子的导线根数都应在具体产品标准中规定。圆形铜导线的标准截面尺寸如下:0.2mm,0.3mm,0.5mm2,0.75mm2,1mm,1.5mm2,25mm2,4mm2,6mm2,10mm,16mm,25mm2,35mm,50mm2。

7.1.4.3接线端子的连接

接线端子在安装连接外部导线时应容易进入并便于接线,夹紧接线端子和导线使其就位或防止其松动的螺钉和螺母都不应作为固定任何其它零部件之用。7.1.4.4接线端子的识别和标志

接线端子的标志应符合GB/T4026的规定,并应能清楚和永久性地识别。7.1.5具有中性极插头座的附加要求当插头座有一极专用于连接电源中性点时,此极应清楚地标以字母“N”。如果插头座的中性极可以闭合和断开的话,则中性极不应比其它载流极先分断,也不应比其它载流极后接通。

7.1.6保护接地的规定

7.1.6.1结构要求

插头座都应设置保护接地装置,以保证闭合分断时接地极先闭合后分断。7.1.6.2保护接地端子

保护接地端子应设置在容易接近便于接线之处,保护接地端子应具有适当的抗腐蚀措施,接地螺钉的最小尺寸应不小于GB/T14048.1一1993表9中的规定。7.1.6.3保护接地端子的标志和识别保护接地应有清楚而永久性的标志加以识别。电源类保护接地端子标志采用PE,其它类型保护接地端子使用符号来标记。具体可见GB/T5226.1—1996中5.2的规定。7.1.7插头座外壳

7.1.7.1外壳设计

JB/T10307—2001

外壳应设计成当外壳打开且其它保护措施移去时,在安装和维修中需要接近的所有部件都能容易接近和便于工作。

外壳内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为了接纳外部导体从进口孔进入壳内保证能良好地接到接线端子上去。金属外壳的固定部分应在电器上连接并接至接地端子,使它们能够良好地接地或接至保护接地导体。

外壳固定部分应提供可连接的部位和装置,保证可靠的固定连接。7.1.7.2外壳绝缘

金属外壳(包括整个插头座)必须防止与带电部件有意外的接触,并考虑必要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为此外壳要全部或部分衬垫绝缘材料,而这些绝缘衬垫应牢固地固定在外壳上。7.1.7.3外壳外观

外壳表面应平整、光滑,表面涂层致密、光亮、无流挂起层现象,表面应无缩孔、流痕花斑等缺陷7.1.8外壳防护等级

插头座的外壳防护等级一般不低于IP54。根据安装条件可能需要较高的防护等级,如增加防喷型IP65及以上或防油型IPY54,生产厂可根据企业产品情况自己制定。插头座外壳外部应带有防护盖,以防止插头插座未插合时有异物进入并防止触电。7.1.9插头座插拨时接触顺序

7.1.9.1小电流等级不带电插拔时a)插合时,保护接地极先接通,而后中性极、载流极接通;b)拔出插头时,载流极、中性极先断开,而后保护接地极断开。7.1.9.2大电流带电气联锁装置

a)插合时,保护接地极先接通,而后中性极、载流极接通,最后控制极接通:b)拔出插头时,控制极先断开,而后载流极、中性极断开,最后保护接地极断开7.1.10插头座的防止误插入及非互换性要求插头座的结构应能防止误插入,并保证插头座间只有唯一的固定插合形式,并应有能实现相同规格的插头座间的非互换性措施。建议采用不同的机械定位或机械编码以防相互插错。注:具体采用措施可在产品标准中明确规定。7.1.11接触电阻

插头插入插座后各极的接触电阻,插头座的生产企业可从如下值中选取5m2,10m2,15mQ,20m2,30m2,50m2

7.1.12拔出力

插头座的插头和插座完全插合时,各极应具有足够的接触压力,以保证可靠接触。但接触压力不能过大,以免影响整体插拔时插头顺利地插入和拔出。拔出力分为单极拔出力和整体拔出力,最小单极拔出力见表4,不同额定电流等级的最大整体拔出力见表5。

制造厂按表4和表5的规定在具体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选取最小拔出力或最大整体拨出力。8

插针标准直径

额定电流

31.5(32)

40(35)

插头座的锁紧装置

JB/T10307—2001

表4最小单极拔出力

样规直径

5最大整体拔出力

最小单极拔出力

最大整体拨出力

极数×5

极数×6

极数×9

极数×30

极数×30

极数×55

极数×80

插头座在正常工作中需保持接通时,应为保持式以防止断开。对于不符合做分断能力和正常操作的电源类插头座应设计成带电气联锁装置7.2

性能要求

除非有关产品标准另有规定,以下的性能要求适用于完好的、新的插头座,7.2.1动作性能

插头座应能保证插入和拔出的操作灵活可靠,不能有停留卡住现象,并保证插头插入插座后,各级应可靠接通,而无不正常现象发生。插入和拔出的次数选用下列推荐值(次):10,20,30,50。每次插入和拔出的时间间隔不大于5s。注:对于极数较多、电流较大的插头座不超过10次。7.2.2温升

插头座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温升试验,其各部件所测得的温升应不超过以下有关的规定值,1接线端子的温升

接线端子的温升应不超过表6中所规定之值。9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10307-2001 机床接插件》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10307-2001 机床接插件》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10307-2001 机床接插件》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