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3次  |  2024-12-27 12:49:40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GB/T 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该标准主要涉及核仪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以下是一些相关内容的概述:

检测项目主要包括:

  • 温度测试:测试仪器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 湿度测试:评估仪器在高湿条件下的功能运行。
  • 振动测试:检查仪器在振动条件下的结构完整性和操作稳定性。
  • 机械冲击测试:测试仪器在遇到机械冲击时的耐受能力。
  • 辐射测试:评估核仪器在辐射环境中的功能稳定性。

检测方法包括:

  • 温度和湿度测试通常采用环境试验箱,通过模拟不同的温湿度条件,检测仪器的耐受性能。
  • 振动测试使用振动试验台,通过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振动来评估仪器的耐振性能。
  • 机械冲击测试常用冲击试验机,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冲击。
  • 辐射测试则通过模拟辐射环境来测量仪器的抗辐射能力。

涉及产品包括:

  • 核电站的监测仪器和控制系统。
  • 放射性物质检测设备。
  • 用于科研和工业中的放射性测量仪器。

这些测试项目和检测方法确保核仪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靠运行,为核能的安全应用提供支持。

GB/T 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标准号:GB/T 8993-1998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8-07-24

实施日期:1999-05-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分组、严酷等级和环境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核仪器、同位素与辐射应用核仪器、放射性探矿与选矿核仪器、医用核仪器、核反应堆仪器和辐射防护仪器。本标准规定的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组和试验方法是制定核仪器产品标准和有关文件中的环境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的依据。核仪器在规定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要求不属本标准范围,由有关产品标准规定。超出本标准规定的应用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应由用户和厂家根据有关的产品标准协商解决。本标准不适用于核电厂安全级(1E级)核仪器。不能进行整机试验的设备,可分别进行分体试验。GB/T8993-1998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GB/T8993-1998

GB/T 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的部分内容

ICS_19.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procedures for nuclear instrumentation1998-07-30发布

1999-05-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8993—1998

引用标准

3定义

4核仪器环境条件分级、分类、分组及其严醋等级4.1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和严酷等级的表示方法..4.2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组及其环境参数…….4.3特殊环境条件

5核仪器环境试验要求

5.1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

般试验程序

试验中断处理

5.4环境试验顺序

6环境试验方法…

表1贮存环境条件·

表2运输环境条件

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I组)次

表3.2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1组选择项目)表4.1

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I组)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I组选择项目).表4.2

表5.1地面车载环境条件(N组)·表5.2地面车载环境条件(N组选择项目)表6船用环境条件(待定)

表7.1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直组)·表7.2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I组选择项目)附录A(标准的附录)

低温(额定低温、贮存低温)试验方法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附录D(标准的附录)

附录E(标准的附录)

附录F(标准的附录)

附录G(标准的附录)

附录H(标准的附录)

高温(额定高温、贮存高温)试验方法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振动(正弦)试验方法

冲击试验方法

自由跌落试验方法

包装运输试验方法

GB/T8993—1998

本标准是对国家标准GB8993.1~8993.12一88《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的全面修订,并将标准名称改为《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代替原标准GB8993.1~8993.12—88。本标准对原标准做了如下主要修订:本标准对原标准中的核仪器环境条件作了必要的补充,增加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条件中的温度变化与太阳辐射、机械活性物质条件中的砂和尘、化学活性物质条件中的盐雾和生物条件中的霉菌和动物。并引入环境条件分级、分类概念,即将环境条件按应用分为七个级别,它们是:贮存(1)、运输(2)、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3)、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4)、地面车载使用(5)、船用(6)、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7)。按环境条件的特性分为:气候条件(K)、机械条件(M)、机械活性物质条件(S)、化学活性物质条件(C)和生物条件(B)。本标准规定的核仪器环境条件剪裁于GB4798.14798.7(IEC721)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系列标准,并结合核仪器在我国应用的具体情况做些修改。本标准对原标准的环境条件分组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I组、Ⅱ组,Ⅱ组改为四个组(十个子组):I组: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含Ia、Ib、Ic三个子组);【组: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含Ia、Ib两个子组);组: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含重a、Ib、c三个子组);N组:地面车载使用<含Na、Nb两个子组)。此外单独列出贮存和运输的环境条件。本标准把原标准的11个试验项目调整为14个试验项目:删除原标准中的“倾斜跌落试验”和“碰撞试验”把原标准中的“淋雨试验”和“浸水试验”合并为“水试验”;把原标准中的“温度试验”分成两个项目“低温试验”和“高温试验”;新增加的环境试验项目是:“温度变化试验”“砂尘试验”“低气压试验”“太阳辐射试验”和“长霉试验”,

本标准规定的核仪器环境试验方法剪裁于GB2423.12423.44(IEC6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系列标准。

本标准增加了一般试验程序。

本标准推荐了环境试验顺序供参考。由于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核仪器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标准,因此本标准可作为IEC721(GB4798),IEC68(GB2423)系列标准在我国核仪器领域具体应用的指南。本标准中的附录均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防化研究院二所、西安262厂。本标准起草人:李国祥、程景泰、毛用泽、张松寿、卢建东、李全生、梁平。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procedures for nuclear instrumentationGB/T8993-1998

代替GB8993.18993.12—88

本标准规定了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分组、严酷等级和环境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核仪器、同位素与辐射应用核仪器、放射性探矿与选矿核仪器、医用核仪器、核反应堆仪器和辐射防护仪器。

本标准规定的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组和试验方法是制定核仪器产品标准和有关文件中的环境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的依据。

核仪器在规定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要求不属本标准范围,由有关产品标准规定。超出本标准规定的应用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应由用户和厂家根据有关的产品标准协商解决。本标准不适用于核电厂安全级(1E级)核仪器。不能进行整机试验的设备,可分别进行分体试验。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422--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术语GB2423.16一90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J:长试验方法GB/T2423.17—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2423.21一9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M:低气压试验方法GB/T2423.24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GB2423.37—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L:砂尘试验方法GB2423.38-90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R:水试验方法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208-93

GB4796-8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GB4798.1--86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贮存GB/T4798.2—-1996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运输GB4798.3一90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GB4798.4一90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GB 4798.5-8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地面车辆使用GB/T4798.6—1996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船用GB 4798.7--8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携带和非固定使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07-30批准1999-05-01实施

GB/T8993—-1998

GB10586-89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GB10589--89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10592-89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11158--89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11804--8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术语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环境environment

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所存在的或遇到的自然的和诱发的条件总和。(GB11804--89,2.1)3.2环境条件environmental condition在一定时间内,产品所经受其周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条件。(GB11804一89,2.6)3.3环境参数environmentalparameter描述环境条件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性参数。(GB4796-84,3.2)3.4环境条件分级locationofenvironmentalconditions按照核仪器不同的使用场所,如贮存、运输、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地面车载、船载和可携式非固定使用,将环境条件分为七个级别。3.5环境条件分类classificationofenvironmentalconditions根据环境条件的特性将环境条件分为气候、机械、机械活性物质、化学活性物质和生物条件几类。3.6环境参数严酷等级severityofenvironmentalpararneter表征环境参数每个量的值。(GB11804—89,2.9)3.7有气候防护场所weatherprotectedlocation该场所有防护设施,能防止气候的直接影响,通常是指室内场所。(GB4798.3一90,3.3)3.8无气候防护场所nonweatherprotectedlocation该场所无任何防护设施,不能防止气候的直接影响,通常是指室外场所。(GB4798.4一90,3.3)3.9固定使用stationaryuse

将产品牢固地安装在结构架上或安装在装置上或长期地放在一固定位置上使用,不作移动使用。3.10地面车载groundvehiclecondition安装在各种地面车辆上的核仪器可能经受的环境条件。3.11温度稳定temperaturestability当试验样品各部分的温度与规定的温度之差不大于3℃时的状态。(GB/T2422一1995)3.12温度稳定时间timeoftemperaturestability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所需要的时间。4核仪器环境条件分级、分类、分组及其严酷等级4.1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和严酷等级的表示方法本标准对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和严醋等级及其代码规定如下,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和严酷等级的代码用两个阿拉伯数字中间夹一个英文大写字母的组合来表示。a)代码的第1个数字可以取1,2,3,4,5,6和7,分别表示环境条件的分级(类别)1-—表示贮存环境条件(见表1);2—一表示运输环境条件(见表2);3——表示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见表3.1和表3.2);4——表示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见表4.1和表4.2)2

GB/T8993—1998

5—表示地面车载环境条件(见表5.1和表5.2);6—表示船用环境条件(待定,表6略);7—表示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见表7.1和表7.2)。b)代码的第2位(即字母位)可以取K,M,S,C和B,分别代表环境条件的分类:K一气候条件;

M——机械条件;

S—-机械活性物质条件;

C化学活性物质条件;

B—一生物条件。

c)代码的最后一位数值表示严酷等级,等级(数值)越高,环境条件则越严酷。取值为1,2.3和4。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和严酷等级的代码表示法举例(见表3.1):严酷等级

气候条件

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4.2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组及其环境参数4.2.1概述

本标准根据核仪器在使用中经常承受的温度(低温、高温)、湿度和机械环境参数对核仪器的环境条件进行分组。本标准对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组及其代码规定如下:I组(包括1a、1b和1c),见表3.1;I组(包括a和1b)),见表4.1;

组(包括耳a、Ⅱb和Ic),见表7.1;N组(包括Na和Vb),见表5.1。本标准还规定了其他环境参数,如气候条件类别中的太阳辐射、周围空气运动、降雨强度,机械活性物质条件类别中的砂、尘,化学活性物质条件类别中的盐雾以及生物条件类别中的霉菌等,可根据使用需要作为选择项目进行补充(见表1、表2、表3.2、表4.2、表5.2和表7.2)。低气压严酷等级应按仪器的实际使用条件自选,推荐值参考第6.12条表9。4.2.21组代表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I组环境条件通常指室内环境,不受气候的直接影响。a)Ia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有空调(连续温度控制)且振动和冲击可忽略的房间。b)1b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有采暖、通风设施的房间,即普通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振动和冲击可忽略的场所。

c)Ic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条件比较差的室内环境。有轻微振动和冲击。4.2.3I组代表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Ⅱ组环境条件通常指室外环境,受气候的直接影响。a)Ia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温差比较小的地区。有轻微振动和冲击。b)Ib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温差比较大的地区。振动和冲击较明显。4.2.4直组代表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1组环境条件通常指在频繁的移动中使用,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可能的振动与冲击是明显的。a)a组环境条件通常指移动范围在Ib组气候环境条件之内,即在一般的有采暖、通风设施的房3

间内使用。

GB/T8993--1998

b)亚b组环境条件通常指移动范围在无温度控制、无湿度控制的室内场所c)Ic组环境条件通常指移动范围为无气候防护的场所、或场所与场所之间的移动。4.2.5N组代表车载使用环境条件IV组环境条件通常指临时或长期安装在车辆上使用的环境条件。a)IVa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有气候防护、有通风,有加热的不受外界气候直接影响的车辆内使用。b)NVb组环境条件通常指受外界气候直接影响(如热辐射、太阳辐射、温度变化等)的车辆内使用。4.2.6运输和贮存环境条件

a)运输1是指:有气候防护、有采暖通风的空运、水运,有空气减震的汽车运输和铁路运输。b)运输2是指:无气候防护的,在良好公路上的运输。c)运输3是指:无气候防护的、在差的公路上的各种运输。d)贮存1适用于较贵重的或灵敏度较高的仪器。有温度控制、采暖、通风、无湿度控制的场所。不会产生凝露、降水和结冰。无明显的振动和冲击。e)贮存2适用于普通的仓库。无温度、湿度控制,有采暖通风条件,被贮存的设备可能受到凝露和结冰。可能受到过往车辆产生的振动。f)贮存3适用于无温度、湿度控制的有气候防护但受户外气候影响很大的库房、棚式仓库。附近有机器的振动。

核仪器应按照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存。4.2.7环境条件分组、分级、分类及其严酷等级的选用使用本标准时,应了解产品使用地区、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将其转化为本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的组别、级别、类别及其严酷等级。各个分级与分类中所列出的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等级,是指仪器在使用、运输与贮存中可能遇到的极端环境条件,可以用来确定产品最大的短期环境应力。环境条件的严酷等级可作为产品设计和环境试验的基础。表1贮存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

分类代码

气候条件

机械条件

环境参数

高相对湿度

低气压

高气压

太阳辐射

周围空气运动

正弦稳态振动:

位移幅度

加速度

频率范围

非稳态振动:

(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谱类型

加速度峰值

持续时间

静负载

参数值

85(30℃)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参数值

93±(30℃)

参数值

93+(30℃)

环境条件

分类代码

环境条件

分类代码

环境参数

尘(赢浮)

尘(沉降)

mg/(m2.h)

GB/T8993-1998

表1(完)

参数值

霖茵、真菌

啮齿动物,

白蚁除外

ici存

表2运输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高温室内无通风

高温室内有通风

温度变化

空气/空气

湿度(没有剧烈

温度变化)

低气压

高气压

其他水源

太阳辐射

正弦稳态振动:

位移幅度

加速度

频率范围

非稳态振动:

(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谱类型

加速度蜂值

自由跌落高度:

质量20kg

质量20~100kg

质量≥100kg

mm/min

参数值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参数值

霉菌、真菌

啮齿动物,

白蚁除外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参数值

(30℃)

100300

参数值

露菌、真菌

啮齿动物,

白蚁除外

参数值

(40℃)

潮湿表面

环境条件

分类代码

环境条件

气候条件

机械条件

环境参数

倾倒:

质量≤20kg

质量20~100kg

质量≥100kg

摇摆与倾斜:

稳态加速度

静负载

尘(沉降)

mg/(m2.h)

GB/T8993—1998

表2(完)

参数值

任意一

边倾倒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参数值

任意一边倾倒

任意一边倾倒

霉菌真菌

噗齿动物,

白蚊除外

表3.1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1组)环境参数

高相对湿度

低气压

高气压

正弦稳态振动

位移幅度

加速度峰值

额率范圈

非稳态振动:

(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谱类型

加速度峰值

持续时间

参数值

75(30℃)

注:3K2+和3K4+表示与GB4798.3-90中的3K2和3K4有差别。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参数值

85(30℃)

参数值

任意一边倾倒

任意边倾倒

任意一边倾倒

鹤菌真菌

啮齿动物,

和白蚊

参数值

93(40C)3K4+

2~9,9~200

环境条件

分类代码

环境条件

分类」代码

气候条件

机械条件

GB/T8993—1998

表3.2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1组选择项目)环境参数

尘(飘浮)

尘(沉降)

mg/(m\.h)

参数值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参数值

表4.1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1组)环境参数

高相对湿度

低气压

高气压

正弦稳态振动

位移幅度

加速度峰值

频率范围

非稳态振动:

(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谱类型

加速度峰值

持续时间

参数值

93(40℃)

29,9~200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注:4K1-和4K2-表示与GB4798.4—90中的4K1和4K2有差别。la

参数值

霉菌,真菌

啮齿动物,

白蚁除外

参数值

93(40℃)

2~9,9~200

表4.2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I组选择项目)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降雨强度

太阳辐射

尘(飘浮)

尘(沉降)

mm/min

参数值

环境条件严醋酷等级

参数值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GB/T8993—1998

表4.2(完)

参数值

霉菌,真菌

啮齿动物,

白蚁除外

环境条件严等级

注:4K1*表示与GB4798.4-—90中的4K1有差别和与表4.1中4K1-的不同,表5.1、地面车载环境条件(N组)环境条件

分类代码

气候条件

机械条件

环境参数

高温(有通风,发

动机室除外)

高温(无通风,发

动机室除外)

温度变化,

空气/空气

高相对湿度

低气压

高气压

正弦稳态振动

位移幅度

加速度峰值

频率范围

非稳态振动:

(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谱类型

加速度峰值

参数值

75(30℃)

2~9,.9~200

参数值

霖菌,真菌

啮齿动物,

和白蚁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表5.2地面车载环境条件(V组选择项目)环境条件

气候条件

机械活性

物质条件

化学活性

物质条件

生物条件

环境参数

太阳辐射

尘(沉降)

mg/(m2.h)

参数值

注:5K1*和5K2*表示与表5.1中的5K1和5K2的不同。8

参数值

-25/30

93(40℃)

2~8,8~200

3001000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参数值

霉菌,真菌

啮齿动物,白蚁除外

环境条件

气候条件

机械条件

GB/T8993-1998

表7.1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真组)环境参数

温度变化

高相对湿度

低气压

高气压

正弦稳态振动

位移幅度

加速度峰值

额率范围

非稳态振动:

(包括冲击)

神击响应谱类型

加速度蜂值

自由跌落高度:

质量<1kg

质量1~10kg

参数值

85(30℃)

2~9,9~200

质量10~50kg

注:7K2+和7K3-表示与GB4798.7—87中的7K2和7K3有差别。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参数值

93(35℃)

2~99~200

表7.2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组选择项目)环境条件

分类代码

环境参数

降雨强度

太阳辐射

尘(飘浮)

尘(沉降)

mm/min

mg/(m\ .h)

参数值

可忽略

霉菌,真菌

啮齿动物,

白蚁除外

注:7K1*和7K3*表示与表7.1中7K1和7K3-的不同,4.3特殊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参数值

霉菌,真菌

啮齿动物,

白蚁除外

参数值

93号(40℃)

2~9,9~200

3001000

参数值

番菌,真菌

啮齿动物

和白蚁

4.3.1凡是超出本标准4.2条规定的环境条件,应按有关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或由用户与厂家双方协商确定适当的环境条件。

4.3.2核探测部件可能承受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其环境条件除按表1、表2、表3.1、表3.2、表4.1、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