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27 13:06:53
GB/T 9058-2004 奇数沟千分尺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GB/T 9058-2004 奇数沟千分尺》是关于测量工具的一项国家标准,包括相关的检测项目和方法。以下是该标准中涉及的主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相关产品:检测项目:
- 测量范围的准确性
- 测力的测定
- 刻度准确性
- 重复性
- 零位校验
- 螺纹与螺母的配合精度
检测方法:
- 使用标准量块和校准设备进行测量范围的评估。
- 通过施加已知力的装置来测定测力的准确性。
- 利用比较工具或光学设备验证刻度的准确性。
-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来检验重复性。
- 利用标准规来检查零位的精确度。
- 通过精度检测仪器对螺纹与螺母的配合精度进行评估。
涉及产品:
- 各种型号的千分尺,特别是奇数沟型千分尺。
- 用于机械加工中的精密测量工具。
- 标准量块和其他校准设备,以辅助测量和校验。
这些项目和方法确保了奇数沟千分尺的功能性能及其测量精度,从而扩大了其在工程和精密制造领域的应用。
GB/T 9058-2004 奇数沟千分尺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奇数沟千分尺
标准号:GB/T 9058-2004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4-02-10
实施日期:2004-08-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9058-2004 奇数沟千分尺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三沟千分尺、五沟千分尺和七沟千分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检验方法、标志与包装等。本标准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0.001mm、0.002mm、0.005mm,测量上限lmax不应大于100mm的奇数沟千分尺。GB/T9058-2004奇数沟千分尺GB/T9058-2004
GB/T 9058-2004 奇数沟千分尺的部分内容
ICS17.0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9058-2004
代替GB/T9058—1988
奇数沟千分尺
Micrometer with prismatically arranged measuring faces2004-02-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08-01实施
本标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9058一1988《奇数沟千分尺》。本标准与GB/T9058—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GB/T9058--2004
增加了分度值为0.001mm、0.002mm、0.005mm(1988年版的第一行条款;本版的1);统一规定了奇数沟千分尺的测量上限(1988年版的第一、二行条款;本版的1);一修改了误差的定义(1988年版的1.2;本版的3.2);增加了数字显示等读数方式的示意图(本版的第4.1);删除了固定套管上刻度数字要求(1988年版的2.2);增加了测微螺杆的“螺距”要求(本版的4.2);一修改了影响外观缺陷的要求(1988年版的3.1;本版的5.1);增加了尺架、测微螺杆、测砧的制造材料要求(1988年版的3.7;本版的5.2);修改了尺架上隔热装置要求(1988年版的2.3本版的5.3.1);-增加了测微螺杆伸出的圆柱部分直径规格(1988年版的2.1;本版的5.4.1);-增加了测微螺杆伸出的圆柱部分长度(本版的5.4.2);增加了测微螺杆与螺母、轴套之间的配合要求(本版的5.4.3、5.4.4);删除了轴、径向间隙的要求(1988年版的3.2);修改了测量面与球面接触时的测力下限,删除了测力变化(1988年版的3.9;本版的5.5);增加了测微螺杆锁紧时两测量面间的距离变化(本版的5.6);增加了测量面的硬度要求(本版的5.7.1);修改了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1988年版的3.8;本版的5.7.2);修改了测砧测量面平面度公差值(1988年版的3.10;本版的5.7.2);增加了微分筒上标尺分度和标尺间隔要求(本版的5.8.1);增加了微分筒上的标尺间距要求(本版的5.8.2);-—修改了标尺标记宽度下限值(1988年版的3.4;本版的5.8.2);增加了微分筒锥面的斜角要求(本版的5.8.3);增加了带计数器千分尺的要求(本版的5.9);修改了示值误差、两测量面间平行度和弯曲变形量(1988年版的3.11;本版的5.10);检验方法不再作为附录(1988年版的附录A;本版的6)。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成都工具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志刚。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9058—1988。
1范围
奇数沟干分尺
GB/T9058—2004
本标准规定了三沟千分尺、五沟千分尺和七沟千分尺(以下简称“奇数沟千分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检验方法、标志与包装等。本标准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0.001mm、0.002mm、0.005mm,测量上限lmax不应大于100mm的奇数沟于分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7163—1997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基本术语3术语和定义
GB/T17163—1997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奇数沟千分尺 micrometer with prismatically arranged measuring faces具有特制的V形测砧,可测量带有3、5和7个沿圆周均匀分布沟槽工件的外径千分尺。3.2
最大允许误差 maximun permissible error由技术规范、规则等对奇数沟千分尺规定的误差极限值。4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奇数沟千分尺的型式见图1所示,图示仅供图解说明。测量面
A部详图
固定套管
微分简测力装置
测力装置
字显示装置
固定套管
微分簡
数字显示装置
测力装置
GB/T 9058—2004
4.2基本参数
奇数沟千分尺的测微螺杆螺距、两测砧间夹角α和测量范围宜符合表1的规定。表1
基本参数
三沟千分尺
五沟千分尺
七沟千分尺
5.1外观
测微螺杆螺距/mm
测砧间夹角α
12834'17\
测量范围/mm
1~15、5~20、20~35.35~50、50~65.65~805~25、25~45、45~65、65~85
奇数沟干分尺的测量面上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划痕、裂纹等缺陷。5.2材料
5.2.1尺架应选择钢、可锻铸铁或其他性能类似的材料制造。5.2.2测微螺杆和测砧应选择合金工具钢或其他类似性能的材料制造,其测量面宜镶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
5.3尺架
5.3.1尺架上宜安装隔热板或隔热装置。5.3.2尺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当尺架沿测微螺杆的轴线方向作用10N的力时,其弯曲变形量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
测量上限1max
Imax≤50
50 5.4测微螺杆和测砧 最大允许误差 平行度公差 单位为毫米 弯曲变形量 5.4.1测微螺杆伸出尺架的光滑圆柱部分的公称直径尺寸宜选择6.5mm、7.5mm或8mm5.4.2奇数沟千分尺在达到测量上限时,其测微螺杆伸出尺架的长度不应小于3mm。5.4.3测微螺杆和螺母之间在全量程应充分啮合且配合应良好,不应出现卡滞和明显的窜动。5.4.4测微螺杆伸出尺架的光滑圆柱部分与轴套之间的配合应良好,不应出现明显摆动。5.5测力装置 奇数沟千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通过测力装置移动测微螺杆,并作用到测微螺杆测量面与球面接触的测力应在5N至10N之间。 5.6锁紧装置 奇数沟千分尺应具有能有效地锁紧测微螺杆的装置;当锁紧时,测量面间的距离与未锁紧时的变化差不应大于2μm。 5.7测量面 5.7.1合金工具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760HV1(或62HRC),不锈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575HV5(或53HRC)。 5.7.2测量面的边缘应倒钝,其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0.16μm;测微螺杆测量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应大于0.6μm、测砧测量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应大于1.0μm(距测量面边缘为0.5mm的区域内不计;当测量面直径小于1.5mm时,距测量面边缘为0.2mm的区域内不计)。5.7.3测微螺杆测量面相对于测砧两测量面交线的平行度误差(距测量面边缘为0.4mm的区域内不2 计)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 5.8标尺 5.8.1微分筒上应有50或100个标尺分度。GB/T 9058—2004 5.8.2微分筒上的标尺间距不应小于0.8mm,标尺标记的宽度应在0.08mm至0.20mm之间。5.8.3微分简上圆锥面的斜角宜在7°至20°范围内;微分简圆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表面的距离不应大于0.4mm。 5.8.4固定套管上的标尺标记与微分筒上的标尺标记应清晰,其宽度差不应大于0.03mm。5.8.5奇数沟千分尺对零位时,微分简圆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标尺标记的距离,允许压线不大于0.05mm、离线不大于0.10mm。5.9数字显示装置 当移动带计数器奇数沟千分尺的测微螺杆时,其计数器应按顺序进位,无错乱显示现象;微分筒指示值与计数器读数值的差值不应大于3um;各位数字码和不对零时的各位数字码(尾数不进位时除外)的中心应在平行于测微螺杆轴线的同一直线上。5.10最大允许误差 奇数沟千分尺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5.11校对柱和调整工具 5.11.1奇数沟千分尺应提供用于调整零位和补偿测微螺杆与螺母螺纹之间磨损的调整工具。5.11.2奇数沟于分尺应提供校对量柱,校对量柱的尺寸偏差和圆柱度见表3的规定、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760HV1(或62HRC)及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0.16μm。表3 标称尺寸 5、20 25、35 45、50.65 6检验方法 6.1尺架 尺寸偏差 ±0.002 0 单位为毫米 圆柱度公差 将尺架测砧固定,在测微螺杆一端施加100N的力;然后分别观察奇数沟千分尺在施力或非施力的情况下,其示值之差按10N的力进行比例换算,求出弯曲变形量。6.2测量面的平面度 采用光学平面平晶(2级)进行检验,测量面上不应出现两条以上的相同颜色的干涉环或干涉带。检验时应调整平晶使测量面上的于涉带或干涉环的数目应尽可能少,或使其产生封闭的干涉环。6.3测量面的平行度 将奇数沟千分尺紧固在夹具上,采用不同尺寸的光滑极限塞规,分别在测砧的两端面进行测量读数,两读数之差即为测量面的平行度误差。光滑极限塞规的测量部位应相同,光滑极限塞规与测微螺杆测量面的接触长度为塞规的1/4直径尺寸,光滑极限塞规的直径尺寸和公差见表3的规定。6.4最大允许误差 将奇数沟千分尺紧固在夹具上,将不同尺寸的光滑极限塞规放在测砧测量面与测微螺杆测量面之间,由奇数沟于分尺读出示值并得出其与光滑极限塞规的尺寸之差,以其中最大差值的绝对值作为奇数沟千分尺的示值误差。光滑极限塞规的直径尺寸和公差见表4的规定。GB/T9058-—2004 三沟千分尺 测量范围 20~~35、35~50、50~6565~80 五沟千分尺 七沟千分尺 25~45、45~65、65~85 注:min为奇数沟千分尺的测量下限值。标志与包装 奇数沟千分尺上至少应标有: 制造厂厂名或注册商标; b)测量范围; 分度值; d)产品序号。 7.2校对量杆上应标有长度标称尺寸。7.3奇数沟千分尺包装盒上至少应标有:制造厂厂名或注册商标; b)产品名称; 测量范围。 直径尺寸 1.00、4.20、7.24、10.36、13.50、15.005.00、8.12、12.24、15.36、18.50、20.00Lin、lmin +4.12、Lmin+7.24、lmin+10.36、lmin+13.50、lmin+15.00 5.00、8.12、12.24、15.36、21.50、25.00Lmin、min+4.12、lmn+7.24、min+10.36、Imin+13.50、lmin+15.00 单位为毫米 直径公差 按最大允许 误差的1/3确定 7.4奇数沟干分尺在包装前应经过防锈处理并妥善包装,不得因包装不善而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产品。7.5奇数沟千分尺经检定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产品合格证上应标有本标准的标准号、产品序号和出厂日期。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9058-2004 奇数沟千分尺》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9058-2004 奇数沟千分尺》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9058-2004 奇数沟千分尺》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测试项目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