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2次 | 2024-12-30 09:11:46
QB/T 1622.5-1992 不锈钢器皿 锅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以下是标准《QB/T 1622.5-1992 不锈钢器皿 锅》中可能提到的内容,包括相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涉及产品**的详细解析。以下将以合理的HTML标签格式呈现内容。 ---标准《QB/T 1622.5-1992 不锈钢器皿 锅》内容解析
1. 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规定了不锈钢锅的性能和品质检测,可能涉及以下检测项目:
- 外观质量检测:检查不锈钢锅表面是否光洁、无裂纹、划痕等缺陷。
- 尺寸和形状检测:确认锅的尺寸(高度、直径、厚度)以及形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材质检测:检测不锈钢材质的化学成分和材质等级(如含镍、铬比例)。
- 耐腐蚀性检测:评估不锈钢锅对腐蚀环境的耐受性能。
- 重量检测:核实锅的重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
- 导热性能检测:测试锅的热导率和加热均匀性。
- 密封性能检测:适用于有锅盖的不锈钢锅,检测其密封性。
- 耐高温性能检测:测试锅体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 力学性能检测:检查锅的抗压、抗拉及抗摔能力。
2. 检测方法
标准规定了以下检测方法:
- 目视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不锈钢锅的表面光洁度、缺陷等。
- 测量工具法:使用卡尺、测厚仪等工具测量锅的尺寸、壁厚。
- 化学分析法:通过光谱分析或其他化学分析方法检测不锈钢材质的元素成分。
- 盐雾试验法:用于耐腐蚀性检测,将锅置于含盐雾的环境中观察其表面变化。
- 热传导测试:在实验条件下测定锅底加热的均匀性和传热效率。
- 力学试验法:采用压缩测试或摔落测试,测试锅体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 高温模拟实验:将锅置于高温条件下,评估其材料稳定性和形变情况。
3. 涉及产品
该标准适用于以下不锈钢锅产品:
- 单层不锈钢锅(家用炖锅、煮锅等)。
- 复合底不锈钢锅(含铝、不锈钢结合底层)。
- 压力锅或高速锅(主要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 蒸锅(包括二层或多层不锈钢蒸锅)。
- 其他适用于厨房烹饪的不锈钢容器。
以上内容概括了《QB/T 1622.5-1992 不锈钢器皿 锅》标准中可能涉及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相关产品分类。具体细则需参考标准原文。
QB/T 1622.5-1992 不锈钢器皿 锅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不锈钢器皿 锅
标准号:QB/T 1622.5-1992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发布日期:1992-11-10
实施日期:1993-07-01
标准状态:现行
QB/T 1622.5-1992 不锈钢器皿 锅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锅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不锈钢钢板冲压成型的锅,其他不锈钢锅类的身、盖等有关部分亦应参照使用。QB/T1622.5-1992不锈钢器皿锅QB/T1622.5-1992
QB/T 1622.5-1992 不锈钢器皿 锅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不锈钢器Ⅲ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QB/T 1622.5—1992
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锅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不锈钢钢板冲压成型的锅,其他不锈钢锅类的身、盖等有关部分亦应参照使用。2 引用标准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1031
GB1404酚醛模塑料
GB/T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
GB/T6060.4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抛光加工表面GB/T6062轮廓法触针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轮廊记录仪及中线制轮廓法GB9684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QB/T1622.1不锈钢器皿术语
QB/T1622.2不锈钢器血产品分类QB/T1622.3不锈钢器皿
检验规则
QB/T1622.4不锈钢器皿标志、包装、运输、存3术语、符号、代号
3.1术语应符合QB/T1622.1中的规定。3.2符号、代号应符合QB/T1622.2中第4章的规定。4产品分类
4.1产品型式应符合QB/T1622.2中4.3.2.1~~4.3.2.4条中的规定。4.2规格划分
应符合QB/T1622.2中4.3.2:5条的规定;a.
b.以锅身口径尺寸表示,12cm起,级差2cm。4.3产品标记
4.3.1产品标记应符合QB/T1622.2中4.3条的规定。4.3.2标记示例
容量3L厂方设计序号为1的抛光普通半深直形锅。锅Q1-3IQB/T1622.5
4.4结构
产品结构及零件名称见下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2-11-10批准1993-07-01实施
5技术要求
5.1使用性能
0B/T1622.5-1992
1—锅钮;2—锅盖;3-锅柄;4-锅身5.1.1经试验锅柄组件不得变形或折裂。5.1.2经试验点焊或铆接处不得有脱焊、脱焊痕迹或渗水、分离等缺陷。5.2卫生要求应符合GB9684的规定。2
5.3材料要求
5.3.1不锈钢钢板应符合GB/T3280中的1Cr18Ni9,0Cr19Ni9牌号的规定或使用性能不低于上述规定的其他牌号。
5.3.2胶木配件应符合GB1404中通用(A)类别中PF2A,PF.A,牌号的规定或使用性能相当于上述规定的其他材料。
5.4产品质量要求
检查项目、分等及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5.4.1
怀合格
序号检查项目
优等品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充许
不充许
边处累计长度不大
合格品
边口部累计长度不
大于口径的4%,其
于口径的2%,其他不允许
部位不允许
内壁一条长度不大
于身高二分之一,宽
他部位不允许
内壁二条或锅底
条长度不大于身高二
0.05~0.20,其他部
怀充许
分之—.宽0.05~
位不充许
1~5,处
不大于4,一处,尖
形不充许
不允许
0.20、其他部位不允
不大于8,一处
边口部累计长度不
大于口径的2%,其
他部位不允许
内表面一条长度不
大于口径二分之一,
宽0.05~0.20,其他
部位不允许
不大于4,二处,尖
形不允许
不大于4,处,尖
形不允许
检查项自
抛光表面
粗糙度,μum
砂光表面
粗糙度、μm
不合格
切、压边
锅柄对称度
盖与身配合
锅盖与锅
钮同轴度
胶木配件
识别标记
等级判定
优等品
QB/T1622.5
R.最大允许值为 0.20,均匀、整洁、无擦痕
R,的最大允许值为1.60,均匀、整洁连续卷紧、光滑,与壁间隙不大于0.20光滑,无裂边、锐边
无黑斑、毛刺
无开裂、毛刺
不大于口
径的2%
不大于口径的2%
转动自如、开合灵活
不大于
口径的
不大于
口径的
R。的最大允许值为0.20
R。的最大允许值为1.60
连续卷紧,与壁间隙不大于0.50不大于口径的3%
不大于口径的 1%
表面光滑细洁,无缺口、气泡、气孔、裂纹和明显变色等缺陷正确无漏、位蛋适当、字迹清晰、反面无可视文字
优等品:不超过一项C类不合格
正确无漏、字迹可辨
·等品:不超过二项C类不合格;合格品:不超过一项B类不合格,一项C类不合格或三项C类不合格。6试验方法
6.1规格
6.1.1容量用量杯或量简测量,其数值应符合4.2条的规定。6.1.2口径用钢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其数值应符合4.2条的规定。6.2使用性能
将重为该锅纯水容量3倍的磁码置于锅内,用锅柄平举起不小于0.8m静止支撑10min,然后取出磁码进行10min满水试验,其结果应符合5.1条的规定。6.3产品质量要求
6.3.1皱折、凹坑、癌用钢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其数值应符合5.4.1条的规定。6.3.2划伤用钢卷尺和塞尺测量其数值应符合5.4.1条的规定。6.3.3抛光表面粗糙度和砂光表面粗糙度按GB/T6062或GB/T6060.4检查,其结果应符合5.4.1条的规定。
6.3.4边用目视法、手触法和塞尺测量,其结果应符合5.4.1条的规定。361
QB/T 1622.5--- 1992
6.3.5点焊、铆接、识别标志用自视法和手触法,其结果应符合5.4.1条的规定。6.3.6锅柄对称度用钢卷尺测两锅柄间内侧锅身周长,其半差应符合5.4.1条的规定。6.3.7盖与身的配合,合盖后转动与开合锅盖应符合5.4.1条的规定。6.3.8锅盖与锅钮同轴度用游标卡尺测量,其计算值应符合5.4.1条的规定。计算锅盖与锅钮同轴度的公式:f
同轴度,mm;
式中:f——
-锅盖的外径,mm;
Lmin—锅盖边到锅钮下端的最小距离,mm;(Lmi
d锅钮下端的直径,mm。
6.3.9胶木配件用目视法、手触法和水中煮沸30min后检查,其结果应符合5.4.1条的规定。检验规则
应符合QB/T1622.3的规定。
8标志、包装、运输、览存
应符合QB/T1622.4的规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上海不锈钢器皿厂、广东阳江不锈钢器血总厂、辽宁抚顺不锈钢制品工业公司、天津不锈钢器皿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臧柏心。
本标准参照采用美国军用规范MIL-S-40044D一1985《不锈钢带盖长柄煮锅》。362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QB/T 1622.5-1992 不锈钢器皿 锅》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QB/T 1622.5-1992 不锈钢器皿 锅》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QB/T 1622.5-1992 不锈钢器皿 锅》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