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0次  |  2024-12-30 17:33:59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对于《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提到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项目:

  • 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测:确保设备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时的安全性。
  • 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检测:检查设备绝缘材料的耐压和抗击穿能力。
  • 接地系统的检测:确保接地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防止静电或漏电引起火灾。
  • 设施的防火措施检测:检测设计方案中防火阻燃措施的有效性。
  • 电缆和线路的耐热、耐腐蚀检测:适用于在高温或腐蚀性环境中使用的电缆和线路。

2. 检测方法:

  • 目视检查:用于初步评估设备的物理状态和安装质量。
  • 绝缘电阻检测:使用兆欧表测量设备的绝缘电阻以评估绝缘性能。
  • 接地电阻检测: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系统的接地电阻。
  • 热成像检测:通过热成像仪检查设备在运行时的发热情况,以发现潜在的过热和故障点。
  • 火焰试验:对材料进行燃烧试验以测试其阻燃性能。

3. 涉及产品:

  • 防爆电动机:适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动机。
  • 防爆灯具:用于爆炸性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照明设备。
  • 防爆开关设备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和配电的防爆装置。
  • 耐火耐腐蚀电缆:特别设计用于高温和腐蚀性场合的电缆。
  • 接地装置:用于防静电和漏电保护的接地设备。

上述检测项目、方法和产品的具体细节可能因实际应用场景和最新法规而异,建议在实际操作中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具体分析和实施。

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058-1992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2-06-09

实施日期:1992-12-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电力设计。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一、矿井井下;二、制造、使用或贮存火药、炸药和起爆药等的环境;三、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气装置区域;四、蓄电池室;五、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六、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部分内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

设计规范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design code forexplosiveatmospheres and firehazard建标

1992-06-—09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992-12-01实施

联合发布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

设计规范

GB5005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

主编部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2年12月1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354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化工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见范》GB50058一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原《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8一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化工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二年六月九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化学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8-83》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火灾危险环境的危险区域划分,危险区域的范围,电气设备的选型等。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北京市和平街北口,邮政编码100029,并抄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化学工业部

一九九一年九月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 总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爆炸性气体环境

般规定·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装置·

爆炸性粉尘环境

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气装置.

火灾危险环境

般规定……

火灾危险区域划分

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

名词解释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示例图及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条件表:

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爆炸性粉尘特性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9)

(30)

(38)

(38)

(39)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贯衔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电力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

一、矿井井下;

二、制造、使用或贮存火药、炸药和起爆药等的环境;三、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气装置区域;

四、蓄电池室;

五、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

六、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第1.0.3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

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

、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

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

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

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

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厂房或界区内;

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情性气体覆盖的措施;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三、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或缩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滞留时间,宜采取下列措施:1.工艺装置宜采取露天或开散式布置;2.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3.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正压室;4.对区域内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测量仪器装置,当气体或蒸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能可靠地发出信号或切断电源。四、在区域内应采取消除或控制电气设备线路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措施。

第二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第2.2.1条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三、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第2.2.2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一、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二、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0%;

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四、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散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定。第2.2.3条释放源应按易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连续级释放源:预计长期释放或短时频繁释放的释放源。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1.没有用情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的易燃液体的表面,

2.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易燃液体的表面;3.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气的自由排气孔和其它孔口。

二、第一级释放源:预计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第一级释放源:1.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

2.在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安装在贮有易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系统;

3.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点。三、第二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运行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释放源。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第二级释放源:

1.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

2.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易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

3.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其它孔口处

4。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点。四、多级释放源:由上述两种或三种级别释放源组成的释放源。

第2.2.4条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通风,其空气流量能使易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采用机械通风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计机械通风故障的影响:

1.对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建筑物应设置备用的独立通风系统;

2.在通风设备发生故障时,设置自动报警或停止工艺流程等确保能阻止易燃物质释放的预防措施,或使电气设备断电的预防措施。

第2.2.5条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首先应按下列释放源的级别划分区域:1.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2.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3.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二、其次应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1.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2.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为有效时,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3.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4.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三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第2.3.1条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应根据释放源的级别和位置、易燃物质的性质、通风条件、障碍物及生产条件、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

二、建筑物内部,宜以厂房为单位划定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但也应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当厂房内空间大,释放源释放的易燃物质量少时,可按厂房内部分空间划定爆炸危险的区域范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厂房内具有比空气重的易燃物质时,厂房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少于2次/h,且换气不受阻碍,厂房地面上高度1m以内容积的空气与释放至厂房内的易燃物质所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

2.当厂房内具有比空气轻的易燃物质时,厂房平屋顶平面以下1m高度内,或圆顶、斜顶的最高点以下2m高度内的容积的空气与释放至厂房内的易燃物质所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

注:①释放至厂房内的易燃物质的最大量应按1h释放量的3倍计算,但不包括由于灾难性事故引起破裂时的释放量。②相对密度小于或等于0.75的爆炸性气体规定为轻于空气的气体;相对密度大于0.75的爆炸性气体规定为重于空气的气体。三、当易燃物质可能大量释放并扩散到15m以外时,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应划分附加2区。

四、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可能泄漏时,其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可适当缩小第2.32条确定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宜符合第2.3.3条~第2.3.17条中典型示例的规定,并应根据易燃物质的工种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释放量、释放速度、沸点、温度、闪点、相对密度、爆炸下限、障碍等条件,结合实践经验确定。但油气田及其管道工程、石油库的爆炸危险区域范围的确定除外。第2.3.3条对于易燃物质重于空气、通风良好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其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图2.3.3—1及图2.3.3—2):一、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二、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上的高度为7.5m及半径为7.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的范围内划为2区;第二级释放源

地坪下的沟坑

图2.3.3—1

附e区

释放源接近地坪时易燃物质重于空气、通风良好的生产装置区

第一级释放

地坪下的沟,坑

口附加2区

2释放源在地坪以上时易燃物质重于空气、图2.3.3—2

通风良好的生产装置区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