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7次 | 2024-12-31 11:35:18
GBJ 101-1987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J 101-1987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以下是相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检测项目:
- 楼梯踏步高宽比
- 扶手高度
- 梯段宽度
- 梯段坡度
- 扶手直径和距墙距离
检测方法:
- 使用测量工具,例如卷尺、测角仪,直接测量楼梯的各项尺寸。
- 对比检测结果与标准规定的数值,以评估楼梯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涉及产品:
- 住宅楼梯
- 商业建筑楼梯
- 通用楼梯系统
请注意,以上信息根据对标准的理解总结得出,具体细节和数值要求应直接参考《GBJ 101-1987》原文。此外,由于标准的版本可能会更新,请确保使用最新版本进行参考。
GBJ 101-1987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标准号:GBJ 101-1987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87-02-09
实施日期:1987-10-01
标准状态:现行
GBJ 101-1987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的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一般工业建筑中,供人流通行和安全疏散的,由矩形踏步组成的楼梯农村建筑可参照执行.GBJ101-1987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101-1987
GBJ 101-1987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的部分内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GBJ101-87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W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GBJ101—8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7年10月1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于发布《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和《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为国家标准的通知
计标[1987]228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546号文的要求,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建筑统一模数制》GBJ2一73,经有关部门会审,分为《建筑模数协调统标准》(已批准发布)、《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和《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等三本标准。现批准《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和《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101一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原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GBJ2一73同时作废。该两本标准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一九八七年二月九日
工程2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W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修订说明
本标准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下达的任务由我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而成。本标准是《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在楼梯中的应用,因模数协调原则是在三向正交六面体的模数化空间网格中展开的定位系统,因此本标准以矩形踏步组成直楼梯的各种平面形式为主,并作了具体的规定。
本标准吸取了国内建筑实践的经验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房屋建筑技术委员会(ISO/TC59)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经济技术水平修订而成。
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1987年2月9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W.bzsoso.cO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
第二章
楼梯模数协调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 总
第1·0·1条为了使建筑楼梯设计,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通过模数协调,从而加快工程建设速度,提高楼梯的制作、安装、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标准。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镇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一般工业建筑中,供人流通行和安全疏散的,由矩形踏步组成的楼梯。农村建筑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操作平台的作业楼梯以及检修梯、消防梯等。注:本标准的楼梯布置形式见附录二图示。第1·0·3条在建筑楼梯设计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二章楼梯模数协调
第2·0·1条楼梯间的模数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开间及进深的尺寸应符合水平扩大模数3M的整数倍数:(图2·0·1)
注:必要时可采用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图2·0·1楼梯间平面
二、预制梯段和平台构件的水平投影标志长度的尺寸应符合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
第2·0·2条楼梯梯段宽度应采用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图2·0·1)
工程2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W.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注:必要时可采用1/2M的整数倍数。第2·0·3条楼层高度应采用下列参数:、2600、2700、2800、2900、3000、3100、3200、3300、3400、3500、3600mm;
二、3600、3900、4200、4500、4800、5100、5400、5700、6000mm及其他300mm的整数倍数。
第2·0·4条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宜大于210mm,并不宜小于140mm,各级踏步高度均应相同,其计算数值可按附录三表选用。(图2·0·4)
踏步踢板
踏步面
踏步前缘
无突缘
踏步突缘
速线示余踢板
b有突缘
图2·0·4楼梯踏步截面
楼梯踏步的宽度,应采用220、240、260、280、第2·0·5条
300、320mm。
注:必要时可采用250mm。
踏步高≤
第206条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即号踏步宽
0.7813,供少量人流通行的内部交通楼梯可按附录三表放宽。(图20·6)
第2·0·7条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000mm,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楼梯梯段最低、最高踏步的前缘线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W.bzsoso.coI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坡度线
图2·0·6楼梯间剖面
平台部位
平台部位学
a楼梯上部设廊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平台深度
中间平台
再得号
梯段部位
b楼梯坡度线与顶部
构造坡度线平行
图2·0·7楼梯部分剖面
W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与顶部凸出物的内边缘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00mm。(图20·6、图2·0·7)
中间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楼梯梯段的宽度,对第2·0·8条
不改变行进方向的平台,其深度可不受此限。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附录一名词解释
1.楼梯(Stair)由一个或若干连续的梯段和平台的组合,用以连通不同标高的平面。
2.楼梯间(Stairenclosure)用以容纳楼梯,并由墙面或竖向定位平面限制的空间。
3.楼梯间开间(Stairopening)楼梯间定位轴线之间宽度的水平距离。
4.楼梯梯段(Flight)两个平台之间若干连续踏步的组合。5.梯段宽度(Widthofstairflight)梯段边缘或墙面之间垂直于行走方向的水平距离。
6.坡度线(pitchline)楼梯梯段中各级踏步前缘的假定联线。
7.坡度(Pitch)坡度线与水平面的夹角Q,或以夹角的正切表示踏步的高宽比。
8.平台(Landing)连接楼地面与梯段端部的水平部分。9.中间平台(IntermediateLanding)位于两层楼面之间的平台。
10.平台净高(Headroomoflanding)平台或中间平台最低点与楼地面的垂直距离。
11.楼段净高(Headroomofflight)梯段之间垂直于水平面踏步前缘线处的净距。
12.踏步(Step)踏步面和踏步踢板(或不带踢板)组成的梯级。
13.踏步面(Tread)踏步的水平上表面。14.踏步踢板(Riser)与踏步面相连的垂直(或倾斜)部分。
工程6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5.踏步宽度(Going)相邻两踏步前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16.踏步高度(Rise)相邻两踏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17.踏步前缘(Nosing)踏步前面的边缘。18.矩形踏步(Rectangularstep)踏步面的宽度相同其长度也相同并成矩形的踏步。
19.扶手(Handrail)附在墙上或栏杆上的长条配件,也可以在梯段中单独设置。
20.栏杆(Balustrade)布置在楼梯梯段和平台边缘有一定刚度和安全度的栏隔设施。
21.楼梯井(Stairwell)四周为梯段和平台内侧面围绕的空间。22.楼梯走线(Walking
line)通过楼梯的最频繁的人流线。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J 101-1987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J 101-1987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J 101-1987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