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HG/T 20701.7-2000 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8次  |  2024-12-03 07:36:34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HG/T 20701.7-2000 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主要涉及到化工设备中的容器和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数据要求和检测项目。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相关检测项目和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

相关检测项目:
  • 材料检测:对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 焊接检测: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例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
  • 压力测试:进行水压或气压测试,以验证容器或换热器的耐压性能。
  • 密封性能检测:检查设备的密封性,以防止泄漏。
  • 尺寸检查:对设备的关键尺寸进行测量,以确保其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
检测方法:
  • 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等。
  • 物理及化学检测: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等。
  • 压力试验:通常使用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来验证设备的耐压性能。
  • 视觉检查:用于初步识别表面瑕疵和其他明显问题。
涉及的产品:

该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化工设备产品:

  • 各类化工容器:如储罐、反应釜等。
  • 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等。
  • 其他特种设备:可能包括一些定制化设备或与容器、换热器功能相关的其他设备。

以上内容为《HG/T 20701.7-2000》标准中可能涉及的部分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产品,具体细节应根据标准文本进行详细查阅和实施。

HG/T 20701.7-2000 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

标准号:HG/T 20701.7-2000

标准类别:化工行业标准(HG)

发布日期:2000-11-22

实施日期:2001-06-01

标准状态:现行

HG/T 20701.7-2000 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的简介

HG/T20701.7-2000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HG/T20701.7-2000

HG/T 20701.7-2000 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的部分内容

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HG/T20701.7-2000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0.1本标准规定了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内容及其编制要求,适用于设计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

1.0.2、设备数据表是基础工程设计的重要设计文件,该文件在工程设计中是有关各专业开展详细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当工程有要求时,也可直接用于设备询价和订货。1.0.3设备数据表是基础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设计成品。对公司(院)仅承担基础工程设计和/或采用专利商提供的工艺包进行工程设计的工程项目才要求单独编制。对公司(院)承担全部工程设计并已对其中设备绘制了设备简图(设备工程图)的设备,若专利商或用户不要求对基础工程设计进行审查时可不另行编制设备数据表。1.0.4设备数据表一般可分为四版:即审查版、询价版、订货版和最终版审查版一一产生于基础工程设计的前期和收到专利商的工艺包之后,只有当专利商和用户要求审查时才需出此版。

询价版一一产生于基础工程设计过程和收到专利商和/或用户对审查版设备数据表的审查意见之后,是设备询价的重要依据(当工程规定用设备数据表进行询价(订货)时),也是工程设计阶段有关专业开展详细设计的依据。订货版一一产生于收到厂商报价之后,设备签订合同之前,是设备订货和工程设计各专业开展详细设计工作的依据。最终版一一产生于收到制造厂最终图纸资料之后并预计不会再有修改时,是公司(院)向用户提供的最终设计文件之。49

2设备数据表的格式和内容

2.0.1设备数据表是一一份以表格和图形的形式表述装置设备结构、操作条件和设计、选材、制造、检验等方面要求的书面文件,通常采用A4图幅编制。2.0.2设备数据表的格式和内容分别如附录A、B、C、D、E所示。其中:附录A“容器数据表”适用于生产装置中气液分离、化学反应、气液储存的压力容器。附录B“塔器数据表适用于化工过程各种塔型(筛板、浮阀、泡罩、填料)的塔式容器。附录C“常压储槽数据表“适用于各种平顶、锥顶、拱顶、浮顶常压储槽。附录D“管壳式换热器数据表”适用于各种类型管壳式换热器,也可用于套管式换热器。

附录E“板(面)式换热器数据表适用于板式和螺旋板式换热器。2.0.3除上述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容器、换热器设备,可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参照上述表格格式另行制定。

3设备数据表的编写说明

3.0.1设备数据表通常由首页和若干续页组成。首页应填写与设备相关的工程索引、工艺操作条件、结构参数、设计条件及规范、结构材料及制造要求、接管设计等内容。续页通常为相关设备的附图和必要说明,当设备实际管口编号数目超过首页管口表预留行数,在首页不能完整表示时,也可在紧接首页的续页上单独列出管口表,此时应在首页的管口表中注明“管口表见第2页”。

3.0.2设备数据表首次发表时应尽量将相关内容和要求填写完整、准确。对某些需通过设备询价后才能得到的数据,例如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的一些与设备计算、板面结构相关的数据,待收到制造厂技术报价并经核实确认后在发表订货版前填人。3.0.3附录所示的设备数据表为通用表格,表中带有符号“口”的为选择项,填表时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在相关项目的“口”内涂黑并在相应栏中填写要求数据。对与本设备无直接关系的栏目或缺少数据的栏目不应填写。3.0.4对于容器、塔器、储槽、管壳式换热器等化工设备的设备数据表,原则上应一表一图。当工艺过程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位号的设备组装为一体,且只有将其画在一起才能清楚表示它们之间的安装关系时,可将几个位号的设备简图画在一起,并将图形放在其中一个位号设备的数据表上,其它位号设备的数据表可不另附简图,但在其数据表的首页的说明栏中应注明:设备简图见文件号×××x第×页。3.0.5用于基础工程设计的容器、换热器设备数据表中的设备简图应尽量按比例画出,并50

清楚地表示出主要结构尺寸及其设计要求。除局部详图外,一般可用单线图表示。本专业负责的各种类型设备数据表的填写及附简图实例分别见附录F、G、H、J、K、L、M。4其它

4.0.1为了便于管理并保证设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基础工程设计一开始本专业负责人应根据设备表的设备类别和位号的顺序按公司(院)或工程有关规定对设备表进行统一编号,并报设计经理汇总。开始设备数据表编制时,应将设计经理汇总的设备数据表的编号表发给每一位编制人员使用。

4.0.2设备数据表各版原则上应在同一份文件上进行修改,对已作修改或补充的部分应在所在行的最前一格(即修改标记栏)注明与签字栏版次相同的数字以便识别和查找。当文件的修改工作在计算机上进行时,除按上述规定外,对前一版次的签字可改为由计算机打字输入,最新版次应由修改人亲笔签字。4.0.3设备数据表应按照本专业设计质量保证程序的第5章“容器、换热器设备简图(设备工程图)和/或数据表”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编制,经校审合格后,经有关专业汇签,最终由设计经理签字。

5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附录J

附录K

附录L

附录M

容器数据表(格式)

塔器数据表(格式)

常压储槽数据表(格式)

管壳式换热器数据表(格式)

板(面)式换热器数据表(格式)容器数据表(例)

容器数据表(例二)

塔器数据表(例一)

塔器数据表(例二)

常压储槽数据表(例)

管壳式换热器数据表(例)

管壳式换热器数据表(例二)

修设备名称:

型式:立式

容积:V

制造广:

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工作压力

工作温度

介质名称

腐蚀裕量

焊缝系数

全容积

水压试验压力

气密试验压力

设计风压

地震烈度

场地类别

保温层厚度

容器种类

分离组件型式:

床层数:

储存量:

附录A

容器数据表

位号:

台数:

外形尺寸:

工程号

文件号

用户:

厂址:

装置名称:

支承型式:鞍式口;裙式口;耳式口设备净重:容器类别:

催化剂:

m装量系数:

法兰型式连接面

连接标准

设计规范

水压试验时重量:

设计、制造、检验要求

制造、检验技术规定

安全监察

焊接工艺评定及规程

焊缝检测

焊后热处理

其它检验要求

涂漆、包装、运输

设备法兰

接管法兰

螺栓(外)

附注:

编制校

螺母(外)

吊柱/吊耳

支承(内)

螺栓(内)

螺母(内)

修设备名称

附录A

容器数据表

(续页)

工程号

文件号

第页共

位号:

修设备名称:

型式:

容积:V=

制造厂:

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工作压力

工作温度

介质名称

腐蚀裕量

焊缝系数

全容积

水压试验压力

气密试验压力

设计风压

地震烈度

场地类别

保温层厚度

塔板数

塔板数

塔板数

填料口

分离器型式:

附录B

塔器数据表

位号:

台数:

外形尺寸:

支承型式:裙式口:耳式口

容器类别:

开孔率

每块阀数

每块泡罩数

每段高度

法兰型式连接面

设计规范

工程号

文件号

用户:

厂址:

装置名称:

设备净重:

水压试验时重量:

设计、制造、检验要求

制造、检验技术规定

安全监察

焊接工艺评定及规程

焊缝检测

焊后热处理

其它检验要求

涂漆、包装、运输

支(裙)座

设备法兰

浮阀规格

泡罩规格

填料规格

连接标准

接管法兰

附注:

浮闽阀(泡罩)

螺栓(外)

螺母(外)

螺栓(内)

螺母(内)

编制校核审核

附录B

位号:

第页共

工程号

文件号

塔器数据表

(续页)

修设备名称:

修设备名称:

型式:固定顶口

容积:V=

安装地点:

储存介质

储存能力

浮顶口

户外口:

屋顶口:

液体密度

C下kg/m2

液体粘度在℃下mPa·s

固化点

蒸汽压在

下MPa

操作温度最小/最大

操作压力/真空

液位高度最小/最大

抽吸量

加热负荷

加热介质

附录C

常压储槽数据表

位号:

台数:

直径:mm壳体高度:

基础型式:

室内■

法兰型式连接面

连接标准

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腐蚀裕量

试验压力

焊缝系数

工程号

文件号

用户:

广址:

装置名称:

设备净重:

水压试验时重量:

焊后热处理

设计风压

地震烈度

雪载荷

保温层厚度

结构设计规范

无损检测

附注:

接管法兰

修设备名称:

常压储槽数据表

(续页)

工程号

文件号

位号:

修设备名称:

型式:

换热面积

制造厂:

介质名称

总流量

正常/最大

正常/最大

水蒸汽

不凝气

导热系数

气体分子量

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

压力降

污垢系数

冷凝/蒸发温度

附录D

管壳式换热器数据表

位号:

台数:

规格尺寸:

m2安装方式:立式;

单台设备性能

mPa·s

/kg·K

换热量

正常/最大

平均温差(校正值)

传热系数

W/m2·K

法兰型式连接面

连接标准

卧式口

容器类别:

工程号

文件号

第页共

用户:

厂址:

装置名称:

设备净重:

水压试验时重量:

单台设备设计数据表

设计规范:

管子种类:光管

口:翅片管

口;螺纹管口

管子规格:外径

管子数:

管间距:

壳体:

折流板/支承板:

mm;壁厚

;管子长度

mm;管子排列→4△口

型式:单弓形口;双弓形口;环盘形口:格栅形口数量:

纵向隔板:

%直径口高口

mm:切口

双程口:分流口

浮头端:带封头口;带填料箱口:带波纹管口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形式:

焊接口;胀接口;焊接+胀接口;套管:外管规格:

:内管规格:

设计数据

设计压力MPa

试验压力MPa

设计温度

腐蚀裕量mm

焊缝系数

平均金属壁温℃

保温层厚度mm

换热管

管箱法兰/盖

管箱筒体/封头

浮头法兰/钩圈

折流板/支承板

附注:

螺栓(外)

螺母(外)

分程隔板

纵向隔板

螺栓(内)

螺母(内)

【设备名称:

附录D

管壳式换热器数据表

(续页)

工程号

文件号

位号:

修设备名称:

型式:

换热面积:A=

制造厂:

介质名称

总流量正常/最大

正常/最大

正常/最大

水蒸汽

不凝气

导热系数

气体分子量

mPa·s

k/kg·K

/kg·K

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正常/最大

压力降充许/计算

污垢系数

冷凝/蒸发温度

换热量

m·K/W

平均温差(校正值)

传热系数

符号DN

附注:

W/m2·K

附录E

板(面)式换热器数据表

位号:

规格尺寸:

台数:

m2安装地点:室内口;

型号:

法兰型式连接面连接标准

室外口

工程号

文件号

用户:

厂址:

装置名称:

设备净重:

水压试验时重量:

设计、制造、检验要求

设计压力MPa

试验压力MPa

设计温度

腐蚀裕量

板:板型

单板面积㎡2

垫片:材料

框架:材料

粘接剂:

简图:

板间距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HG/T 20701.7-2000 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HG/T 20701.7-2000 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HG/T 20701.7-2000 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