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HG/T 2904-1997 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1次  |  2024-12-04 13:50:42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HG/T 2904-1997 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涉及多个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以下是该标准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 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通常使用塑料熔体流动速率仪,按照GB/T 3682进行测定。
  • 密度的测定可以根据GB/T 1033进行,一般使用比重瓶法或沉降法。
  • 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测定通常根据GB/T 1040进行。
  • 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可能涉及热重分析仪器。
  • 硬度一般使用邵氏硬度计测定,具体方法参考GB/T 2411。
涉及产品:

该标准主要针对模塑和挤塑用的聚全氟乙丙烯树脂。此类树脂广泛应用于需要耐化学性耐高温和优良电气绝缘特性的产品。

典型的应用领域包括电线电缆绝缘层、化工设备内衬、密封件以及耐腐蚀管道等。

HG/T 2904-1997 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

标准号:HG/T 2904-1997

标准类别:化工行业标准(HG)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2001-03-01

标准状态:现行

HG/T 2904-1997 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的简介

原标准号GB9351-88HG/T2904-1997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HG/T2904-1997

HG/T 2904-1997 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的部分内容

HG/T29041997

本标准等效采用ASTMD2116:1991(a)《模塑和挤塑FEP氟碳树脂》的I、直、IV型树脂。本标准列出的模塑和挤塑用案全氟乙丙烯树脂与ASTMD2116标准相比,增加了外观、挥发份和耐热应力开裂三项指标。优等品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熔点的指标值优于 ASTM D 2116标准中对应树脂的指标值。

本标准的前版本是GB9351一88《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与前版本的差异:采标程度由参照采用改为等效采用;由于仪器和设备精度不高,模板与模具的温度存在滞后现象,因此制样温度由原标准的\325℃士5℃”,改为本标准的\325℃士10℃”,并增加“压力下冷却”的内容。同时,对原标准中的模具材料和每批的数量作了适当修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标准GB9351--88《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废止。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树脂产品分技术委员会(TC15/SC4)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玉瑾、吴玉麟、徐芳、谢明。9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PFEP-Fluorocarbon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HG/T2904—1997

代替 GB 9351-88

本标准规定了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的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造粒后的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033—86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neqISO/DIS1183:1984)GB/T1039—92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1040—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neqISO/R527:1966)GB1409—88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素的试验方法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

GB 184282

GB/T1844.1-1995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1部分基础案合物及其特征性能(neqISO1043.1:1988)

GB 2918--82(88)

GB 3682-83(8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eqvISO 291:1977)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试验方法(neqISO1130:1981)GB6678-86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3型号

3.1按照GB/T1844.1的规定,骤全氟乙丙烯树脂的缩写代号为PFEP。3.2本产品按成型方法和熔体流动速率分为E1、E2和M3三个型号,见表1。表1产品成型方法和熔体流动速率代号成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7-05-23批准936

熔体流动速率,g/10min

2.1~4. 0

1997-10-01实施

HG/T 2904—1997

3.3各型号产品的主要用途如表2所示。表2各型号产品用途

4要求

通用挤塑料:主要用于电线绝缘层、管材、板材、薄膜以及各种制件耐热应力开裂挤塑料:主要用于电线绝缘层、薄壁管耐热应力开裂模塑料:主要用于热收缩管、衬里、电线绝缘层本产品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表3技术要求

熔体流动速率”,g/10min

拉伸强度\,MPa

断裂伸长率\,%

相对密度

熔点”,℃

介电系数,10°Hz

介质损耗角正切,10°Hz

挥发分,%

耐热应力开裂

注:*结果采用修约值比较法

试验方法

5.1采样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优等品M3

一等品合格品

半透明题粒,其中不得夹带金属屑和砂粒等杂质,含有可见黑点的粒子百分数不超过

265±10

265±15

2.12~2.17

265±10

265±15

7.0×10-4

265±10

265±15

采样按GB6678进行。采样单元数按GB6678--86表2中的规定,采样单元以包装桶计。从每个包装桶内等量抽取需用样品混合均匀,放入清洁干燥的容器内。采样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水气、尘土等杂质引人。允许在生产线或封桶工序时进行采样,抽取均勾的、有代表性的样品。在采样容器上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批号及采样日期。5.2试片制备

5.2.1模具

采用说明:

1)ASTMD2116—91&中,拉伸强度(MPa)I型(对应E1)≥17.3;IV型(相当E2)≥18.7,I型(对应M3)≥20.7。2)ASTMD2116—91a中,断裂伸长率(%),I型(对应E1)≥275,N型(相当E2)≥275I型(对应M3)≥300。3)ASTMD2116—91a中,熔点(℃),265±15。937

HG/T 2904---1997

采用图1所示的板框式模具,其技术条件如下:a)材料:耐热模具钢;

图1板框式模具示意图

b)模板尺寸:170mm×170mm×2mm;c)模框外尺寸:170mm×170mm;d)模框内尺寸:120mm×120mm;e)模框厚度:1.5mm2.0mm.3.0mm。5.2.2操作步骤

a)称取51g土1g察全氟乙丙烯树脂,放入模框厚度为1.5mm的模具内。b)在模板和察全氟乙丙烯树脂间铺垫一层厚度约0.07mm的退火铝箱,将模具放在已加热至325℃士10℃的液压机的下平板上。将液压机上平板下降至与模具接触,不加压保持2min~4min。加1MPa的压力,保持1min~1.5min。然后,施加2MPa~4MPa的压力,保持1min~1.5min。液压机平板温度始终保持325℃士10℃。取出模具放入冷压机平板上,闭合上下平板,施加2MPa~4MPa的压力,在冷却至200℃之前,须维持此压力。当模具冷却至50℃~60℃时,从模具中取出试片剥掉铝箱。c)制成的厚度为1.5mm士0.2mm的试片,供测定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相对密度用。d)称取 68g士1g案全氟乙丙烯树脂,放入模框厚度为2.Omm的模具内,重复b)的操作步骤,制成厚度为2.0mm土0.2mm的试片,供测定电性能用。e)称取102g士1g聚全氟乙丙烯树脂,放人模框厚度为3.0mm的模具内,重复b)的操作步骤,制成厚度为3.0mm士0.2mm的试片,供测定耐热应力开裂用。5.3外观检验

取约500粒树脂在自然光下目测检验含可见的黑点粒子数,按式(1)计算其百分数。N

式中:N-—一含可见的黑点粒子百分数,%,n—含可见黑点的粒子数。

5.4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

按GB/T3682的规定进行。其中:a)温度:372℃±1℃;

b)负荷:5kg;

c)口模内径:2.095mm士0.005mmd)切样时间间隔和取样条数如表4所示。X100.

表4切样条件

熔体流动速率,g/10min

4. 1~~12. 0

5.5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5.5.1试样

时间间隔,8

切取样条数

(1))

HG/T 2904--1997

试样由5.2.2.3制备的试片冲切而成,其尺寸如图2所示:R5±0.8

5.5.2状态调节

图2拉伸试样尺寸

按GB/T2918规定的标准环境进行调节,调节时间至少4h。5.5.3操作步骤

按GB/T1039和GB/T1040的规定进行。其中:a)试验环境温度为23℃±2℃;b)拉伸速度为50mm/min士5mm/minc)夹具夹持试样两端的长度相等,夹具间距为24mm;d)断裂伸长率按式(2)计算:

式中:E

断裂伸长率,%;

试样初始长度,mm;

L试样断裂时的长度,mm。

(2)

e)试验结果以每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每个试验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土10%,若超过±10%则将该值舍去,舍去后试样个数不少于3个。5.6相对密度的测定

按GB1033一86中A法规定进行。试样由5.2.2.3制备的试片冲切而成,其尺寸为38mm×25mm。

5.7熔点的测定

5.7.1仪器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5.7.2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20mg士0.5mg的样品,在氮气气氛中,以10℃/min的加热速度升温至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完全熔融,取该熔融蜂的峰顶温度为聚合物的熔点。试验结果以整数表示。5.8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定按GB1409的规定进行,测定频率为106Hz,试样由5.2.2.4制备的试片冲切而成。5.9挥发分的测定

挥发分系指样品在规定温度和真空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后的质量损失。5.9.1装置和设备

a)加热装置:如图3所示;

b)真空泵:极限真空6.6×10-2Pa;c)天平:感量0.1g;

d)干燥器。

热电偶孔

电热丝

电线进口

5.9.2程序

HG/T 2904

图3挥发分装置示意图

a)用铝箔制成一圆简形管,并精确称量至0.0001g,b)在铝管内加人 3g~5g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精确称量至 0.0001g);抽气口

玻璃罩

放样孔

加热芯座

石棉板

c)将盛有试样的铝管放人加热装置的放样孔内,控制温度380℃士1℃,在真空度小于1.5kPa下保持30min。

d)取出铝管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精确称量至0.0001g。5.9.3结果表示

挥发分按(3)式计算:

式中:V-

挥发分,%,

-加热前空管质量,8,

m2—加热前空管和树脂质量,g

一加热后空管和树脂质量,g。

_mz-ms×100

试验结果以两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5.10耐热应力开裂的测定

耐热应力开裂系指表面带刻痕的弯曲试样,在规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抗开裂能力。5.10.1试样

试样由5.2.2.5制备的试片冲切而成。其长38mm士2mm、宽13mm士1mm。5.10.2操作步骤

按GB1842的规定进行。其中:

a)试验温度:250℃±1℃;

b)试验时间:6h;

c)试验介质:空气。

5.10.3结果表示

HG/T 2904---- 1997

试样表面如有可见的新生裂缝,则为不合格。6检验规则

6.1检验以批为单位,生产广以聚合釜或混合的最大量为一批。6.2每批产品必须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并保证出厂的所有产品符合本标准要求。每批产品应有质量检验报告单。

6.3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表3技术指标中(1)外观、(2)熔体流动速率、(3)拉伸强度、(4)断裂伸长率为每批必测项目,其余为抽检项目,其中(6)熔点、(9)挥发分,每25批至少抽测1次;(5)相对密度、(7)介电系数、(8)介质损耗角正切,每50批至少抽测1次;(10)耐热应力开裂,按需方要求进行检验。型式检验按GB/T1.3中6.6.1的规定进行。6.4使用单位有权按本标准的规定对所收到的产品进行验收,验收检验应在收到产品的一个月内进行。

6.5检验结果如有某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应重新从该批产品中任取双倍样品复验其不合格项目,复验结果仍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6.6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由法定质量检验部门进行仲裁。7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7.1标志

本产品的包装桶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签,标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产品型号、等级、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及本标准号。

7.2包装

本产品应包装在两层聚乙烯塑料袋内,然后装在硬质桶内。每桶净含量不超过30kg。每-包装桶应有产品合格证。

7.3贮存和运输

本产品按非危险品运输,运输时应避免受潮和剧烈振动。本产品应贮存于清洁、阴凉、干燥处,防止雨淋、日晒、避免水气、尘土等杂质混人。941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HG/T 2904-1997 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HG/T 2904-1997 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HG/T 2904-1997 模塑和挤塑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