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3609.1-1994 焊接眼面防护具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09 16:30:46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GB/T 3609.1-1994 焊接眼面防护具》中,主要提到了与焊接眼面防护具相关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概述:

检测项目:
  • 透光率检测:通过测量镜片的透光率,确保其符合规定的光线穿透能力。
  • 机械强度检测:评估防护具在机械压力下是否能有效防护,如耐冲击性测试。
  • 耐热性检测:测试防护具在高温条件下的表现,确保能在焊接操作中的热环境下正常使用。
  • 耐化学性检测:检测材料能否抵抗常见化学物质的腐蚀。
  • 用户视野检测:评估佩戴者的视野是否受到影响,确保工作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检测方法:
  • 光学测试仪器:用于透光率、光学变形等检测。
  • 机械冲击测试设备:用于评估防护具的抗冲击性能
  • 热处理环境模拟仪:模拟高温环境进行热抗性试验。
  • 化学试剂染色实验:用于评估对化学品的耐受性。
涉及产品:

本标准主要涉及各种焊接作业中使用的眼面防护具,如焊接面罩、焊接护目镜等。这些产品主要用于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焊接时产生的有害光辐射、熔渣飞溅和机械损伤。

GB/T 3609.1-1994 焊接眼面防护具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焊接眼面防护具

标准号:GB/T 3609.1-1994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4-01-02

实施日期:1995-07-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3609.1-1994 焊接眼面防护具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焊接眼面护具的分类、结构、规格、材料、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和使用。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焊接工防御有害弧光、熔融金属飞溅或粉尘等有害因素对眼清、面部(含颈部)伤害的护具。GB/T3609.1-1994焊接眼面防护具GB/T3609.1-1994

GB/T 3609.1-1994 焊接眼面防护具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焊接眼面防护具

Equipment for eye and face

protection during welding operation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 3609.1—94

代替 GB 3609.1-83

本标准规定了焊接眼面护具的分类、结构、规格、材料、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和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焊接工防御有害弧光、熔融金属飞溅或粉尘等有害因素对眼睛、面部(含颈部)伤害的护具。

2引用标准

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14866眼面护具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

焊接滤光片weldingfilterlens

防御焊接有害弧光的镜片。

4分类及标记

4.1焊接眼护具分类及标记

分类与GB14866的4.1.1的A-1、A-2和B-1型相-致。标记按GB14866中的4.1.2要求,玻璃材质的焊接眼护具标记为FS-B-遮光号。4.2焊接面罩分类

分类与GB14866的4.2的HM-1(手持式)、HM-2-A(头戴式)、HM-3-A(安全帽与面罩连接式)和HM-4型(头盔式)相一致。

5技术要求

5.1材料

5.1.1焊接眼护具材料

焊接眼护具的各部分材料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刚性;a.

b.不能用有害于皮肤或易燃的材料制作;c.眼罩头带使用的材料应质地柔软、经久耐用。.5.1.2焊接面罩材料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12-30批准1995-07-01实施

GB/T 3609.1-94

必须使用耐高低温、耐腐蚀、耐潮湿、阻燃,并具有一定强度和不透光的非导电材料制作。5.2结构

5.2.1焊接眼护具结构

表面光滑,无毛刺,无锐角或可能引起眼面部不适应感的其他缺陷可调部件应灵活可靠,结构零件应易于更换;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焊接面罩结构

铆钉及其他部件要牢固,没有松动现象,金属部件不能与面部接触,掀起部件必须灵活可靠。

5.3规格

焊接眼护具规格

单镜片:长方形镜片(包括单片眼罩)尺寸不得小于长×宽:108mm×50mm,厚度不大于a.

b.双镜片:圆镜片直径$62~65mm。不规则单镜片水平基准长度不得小于45mm,垂直高度不得小于40mm,厚度不大于3.2mm。5.3.2焊接面罩规格

各类面罩规格见表1。

手持式

头戴式

安全帽与面罩连接式

头盔式

HM-2-A

HM-3-A

≥320

≥340

注:面罩质量(除去镜片、安全幅等附件)不得大于500g。5.4视野

≥210

≥100

观察窗

≥40×90

≥40×90

≥40×90

≥40×90

外侧视野不得小于80°,对于双镜片组成的眼面护具下方视野不得小于60°,单镜片组成眼面护具下方视野不得小于67°。

5.5光学性能

5.5.1表面质量及内在瘫病

镜片中心范围应平滑,着色均匀,没有划痕、条纹、气泡、霉斑、橘皮、霍光、异物或有损光学性能的其他缺陷。

面罩表面光滑,无突起物,薄厚均匀,不得有起层及气泡等缺陷。5.5.2保护片可见光透射比

无色透明镜片,可见光透射比应大于或等于0.89。5.5.3焊接滤光片颜色

焊接滤光片的颜色不能用单纯色,最好为黄色、绿色、茶色和灰色等混合色。左右眼滤光片的颜色差,光密度值(d)不得超过0.4。5.5.4焊接滤光片的透射比

各遮光号的紫外线透射比与红外线透射比应符合表2要求。5.5.5屈光度偏差

GB/T 3609.1—94

滤光片、保护片屈光度偏差为二8:8%D。表2焊接滤光片透射比性能要求

紫外线透射比

遮光号

0.000.003

0.000 003

0.000 003

0.000 003

0.000 003

0.000 003

0.000 003

0. 000 000 76

0. 000 000 27

0. 000 000 094

0. 000 000 034

0.000 006

0. 000 002

0. 000 000 76

0. 000 000 27

0. 000 000 094

0. 000 000 034

可见光透射比

0. 000 085

0.000 032

0.000 012

0.000 004 4

0, 000 001 6

0.000 000 61

0. 000 085

0.000 012

0. 000 004 4

0. 000 001 6

0. 000 000 61

0. 000 000 29

注:①210nm和313nm之间,透射比不应超过313nm所允许的数值。红外线透射比

近红外

780~1 300 nm

②在313nm和365nm之间,透射比不应超过365nm所允许的数值。③在365nm和400nm之间,平均透射比不应超过可见光的平均透射比所允许的数值。5.5.6平行度

中近红外

1300~2 000 nm

a.平面型镜片三棱镜偏差不得超过0.125-;b.曲面型镜片的几何中心与其他各点之间垂直和水平三棱镜偏差均不得超过0.125^;左右眼镜片几何中心的三棱镜偏差不得超过0.18-。c.

5.5.7焊接面罩透光性能

焊接面罩的透光性应小于14号焊接滤光片的可见光透射比。5.6非光学性能

5.6.1强度性能

在常温下必须达到45g钢球,从高度为0.6m自由下落到镜片中心三次无任何坏损。5.6.2耐腐蚀性

经腐蚀处理后,表面无腐蚀现象。63

5.6.3阻燃性能

GB/T 3609.1—94

面罩材料燃烧速度必须小于76mm/min,塑料材质要求离开火源5s之内自灭。6技术性能测试方法

6.1视野

与GB14866中的6.1测试方法相同。6.2表面质量与内在疵病

与GB14866中的6.2测试方法相同。6.3保护片可见光透射比

与GB14866中的6.3测试方法相同。6.4焊接滤光片颜色

与GB14866中的6.4测试方法相同。6.5焊接滤光片遮光号

采用精度为士0.05d的透射密度计进行测量,再根据公式(1)计算出遮光号S。S=1+

式中:S——遮光号;

d—滤光片密度值。

滤光片共划分19个遮光号,见表2。6.6焊接滤光片透射比

6.6.1仪器

采用200~2000nm波段,透射比精度为士0.01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6.6.2紫外线透射比

只要求313nm和365nm两个波长,测出吸收值,再计算出其透射比。6.6.3。红外线透射比

要求在780~2000nm波段内,每隔10nm读一次透射比,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平均透射比。近红外透射比规定为780~~1300nm,根据公式(2)计算:C1300#

520J780n

r(a)da:

中红外透射比规定为1.300~2000nm,根据公式(3)计算:700J1300.mm

6.7屈光度偏差

与GB14866中的6.5测试方法相同。6.8平行度

与GB14866中的6.6测试方法相同。6.9强度试验

与GB14866中的6.7测试方法相同。6.10耐腐蚀性能试验

与GB14866中的6.8测试方法相同。6.11阻燃性能试验

(2)

(3)

从被测面罩最薄位置剪下13mm×127mm共3片,使之固定,样品长轴与水平面平行,短轴与水平方向成45°角,如下图所示。用酒精灯点燃另一端,10s测量其燃烧长度,计算出燃烧速度应小于76 mm/min。

6.12面罩的透光性能试验

GB/T 3609.1-94

将面罩前面最薄部位置于500W白炽灯下观察是否有透光现象,如有透光现象,再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

使用条件

7.1焊接滤光片的使用

可根据表3进行选择使用。

表3焊接滤光片使用选择

邀光号

保护片的更换

保护片透射比小于0.89时,更换新的保护片。电弧焊接与切割作业

防侧光与杂散光

辅助工

30A以下的电孤作业

30~75A的电弧作业

75~200A的电孤作业

200~400A的电弧作业

400A以上的电弧作业

8检验规则

8.1出厂检验

GB/T 3609.1—94

由制造厂的质检部门按GB2828中规定的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进行。以同样的生产条件,同时间交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产品为检查批。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检查水平、合格质量水平等必须分别符合表4、表5要求。

表4焊接眼护具出厂检验抽样方案检验项目

表面质量及内在瘫病

遮光号

平行度

紫外线、红外线透射比

屈光度偏差

强度性能

耐腐蚀性能

规格尺寸、结构、视野

检验项目

结构、规格尺寸

阻燃性能

透光性能

耐腐蚀性能

型式检验

不合格分类

检查水平

表5焊接面罩出厂检验抽样方案

不合格分类

8.2.1凡属下列因素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检查水平

产品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并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时;产品停产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要求型式检验时;正常生产后,每年周期性检查时;企业申请产品生产许可证时。

合格质量水平

合格质量水平

8.2.2型式检验按GB2829规定的一次抽样方案进行,从合格批中随机抽取焊接眼护具10件,焊接面罩3件,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判别水平、不合格质量水平、判定数组必须分别符合表6、表7要求。66

样本大小

样本大小

检验项目

表面质量及内在疵病

遮光号

平行度

紫外线、红外线透射比

屈光度偏差

强度性能

耐腐蚀性能

规格尺寸、结构、视野

GB/T 3609.1—94

焊接眼护具型式检验抽样方案

不合格分类

检验项目

规格尺寸及结构

阻燃性能

透光性能

耐腐蚀性能

8.2.3检验及处理

判别水平

不合格

质量水平

焊接面罩型式检验抽样方案

不合格分类

判别水平

不合格

质量水平

判定数组

判定数组

型式检验不合格时,再进行复检,A类或B类不合格品复检样本大小加倍,C类不合格品样本大小与原样本相等。

b。复检后,A类或B类仍为不合格时,企业应暂时停止正常批量生产,只有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下,采取纠正措施,制造出的产品经再次复检合格后,才能恢复正常批量生产,对于C类不合格品,允许多次复检,直到为合格品。

9产品标志、包装、存、运输

9.1标志

与GB14866中的8.2.1要求相同。9.2包装

9.2.1产品应根据分类、型号、规格分别采用盒装或箱装。包装箱随机资料

产品合格证书;

产品说明书;

装箱单;

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9.3贮存

产品贮存期一般为二年,超过二年的产品应按2%抽样检验,经检验符合本标准要求,方能出售。9.4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腐、防潮、防压。67

附加说明:

GB/T3609.1-94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河南许昌眼镜玻璃厂、广西桂林市焊接防护用品厂负责起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树贤、陈安莉、吕亦工、和新敬、聂孚中。68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3609.1-1994 焊接眼面防护具》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3609.1-1994 焊接眼面防护具》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3609.1-1994 焊接眼面防护具》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