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FZ/T 73005-2002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10 16:07:41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FZ/T 73005-2002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主要针对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的检测要求,其相关检测项目和方法包括: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 含毛量及纤维成分: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进行检测。
  • 色牢度:采用摩擦色牢度、洗涤色牢度、耐光色牢度等测试方法。
  • 尺寸稳定性:通过水洗后尺寸变化的测试来评估。
  • 起球性:使用起球测试仪进行评估。
  • 拉伸强力:采用拉伸试验机来测量。
  • 甲醛含量:使用化学分析法测定。
  • pH值:采用水萃取法测定其酸碱度。
涉及产品:

该标准适用于各种低含毛量混纺的针织品以及仿毛针织品。这类产品通常包括各类服装布料、内衣、毛衣、围巾等针织制品。

FZ/T 73005-2002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

标准号:FZ/T 73005-2002

标准类别:纺织行业标准(FZ)

发布日期:2002-09-28

实施日期:2003-01-01

标准状态:现行

FZ/T 73005-2002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等全部技术特征。本标准适用于鉴定含毛30%以下的低含毛混纺针织品以及非毛纤维纯仿或混纺的仿毛针织品的品质。FZ/T73005-2002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FZ/T73005-2002

FZ/T 73005-2002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的部分内容

ICS59.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73005--2002

代替FZ/T73005—1991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

Low wool content and wool like knitting goods2002-09-28发布

2003-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457

FZ/T73005—2002

本标准代替FZ/T73005-—1991《精梳毛型化纤毛针织品》。标准中的--等品水平相当于国内先进水平,与FZ/T73005—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适用范围为:适用于含毛30%以下的低含毛混纺针织品和非毛纤维纯纺或混纺的仿毛针织品,

技术要求中增加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一产品等级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两个品等;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为产品定等依据。内在质量评等中单件重量偏差率改为按供需双方合约规定,增加了松弛尺寸变化率的考核,染色牢度指标水平同FZ/T73018-2002《毛针织品》;一外观质量评等、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均按FZ/T73018—2002《毛针织品》的相关规定执行。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土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会(CSBTS/TC209/SC3)归口。本标推由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鱼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继红、孙寿椿、李立荣。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BW63003--1986、FZ/T73005—1991138

1范围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

FZ/T73005—2002

本标准规定了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等全部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含毛30%以下的低含毛混纺针织品以及非毛纤维纯纺或混纺的仿毛针织品的品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910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2910-—1997,eqvISO1833:1977)

GB/T2911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2911—1997,eqvISO5088:1976)

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0-1995,eqvIS105-X12:1993)GB/T3920

纺织品

GB/T 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GB/T3922--1995,eqvISO)105/E04:1994)GB/T4802.3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起球箱法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GB/T5713~-1997,eqvISO105-E011994)GB/T5713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8427-1998纺织品仓

色牢度试验耐光色牢度:氙弧(eqvISO105-B02:1994)GB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12490—1990纺织品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试验方法(negISO105/C06:1987)GB/T16988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FZ/T 01026

6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FZ/T70009毛纺织产品经机洗后的松弛及毡化收缩试验方法FZ/T73018--2002毛针织品

3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安全性要求、分等规定、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评等。3.1安全性要求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的安全性应符合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3.2分等规定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的品等以件为单位,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并以其中最低一项定等。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者为等外品。3.3内在质量的评等

3.3.1内在质量的评等以批为单位(同产品的每一交货单元为-批)。459

FZ/T 730052002

3.3.2内在质量的评等由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综合评定,并以其中最低一项定等。3.3.3物理指标按表1规定评等。表

纤维含量允许偏差/(%)

球/级

松弛尺寸变化率/(%)

洗涤程序

成品重量偏差率/(%)

不高于

不低于

一等品

二等品

绝对百分比

参考指标

只考核平针产品

按供需双方合约规定

注:成品中某一纤维含量低于10%时,其含量偏差绝对值应不高于标注含量的30%。3.3.4染色牢度按表2规定评等。一等品允许有一项低半级;有两项低于半级或一项低于一级者则降为二等品;凡低于二等品者为等外品。项

耐汁溃

耐摩摄

>1/12标准深度(深色)

≤1/12标准深度(浅色)

色泽变化

色泽变化

色泽变化

干靡擦

不低于

不低于

不低于

不低于

不低于

一等品

3—4(深色3)

注1:耐洗、耐汗溃、耐水考核两块纤维布沾色。纯纺产品的沾色一一块为与该产品纤维同类的纤维布沾色,另一块为棉布沾色,混纺产品的沾色分别为与两种主要混纺纤维同类的纤维布沾色。注2:内衣类产品耐光色牢度为参考指标,注3:1洗类产品不考核耐洗、耐湿摩色牢度。3.4外观质量的评等

按FZ/T73018—-2002中4.4执行。4试验方法

4.1采样规定

4.1.1以相同原料成分、纱支、机号、组织结构、整理方法为同一品种。4.1.2供物理指标试验用的样品,应在同--品种的成品中采取,每5000件及以内抽取2件,每增加5000件则增抽2件。

4.1.3供染色牢度试验用的样品,应包括同一品种的全部色号。4.1.4供单件重量试验用的样品,按批抽取3%(最低不少于10件),不同色号均勾搭配抽取。160

4.2各单项试验方法

FZ/T 73005—2002

4.2.7纤维含量试验按GB/T2910.GB/T2911GB/T16988、FZ/T01026执行,折合公定回潮率计算(拆掉后不破坏产品整体结构的装饰性纤维,不参与含量的计算,但要注明“装饰除外”),公定回潮率按GB9994执行。

4.2.2起球试验按GB/T4802.3执行。4.2.3松弛尺寸变化率试验按FZ/T70009执行。4.2.4成品单件重量偏差率试验按FZ/T73018—2002中5.2.6执行。4.2.5耐光色牢度试验按GB/T8427-—1998中的方法3执行。4.2.6耐洗色牢度试验按GB/T12490—1990中的A1S条件执行。4.2.7耐水色牢度试验按GB/T5713执行。4.2.8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按GB/T3922中的碱液法执行。4.2.9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按GB/T3920执行。5检验规则

按FZ/T73018--2002中的第6章执行。6包装、标志

按FZ/T73018—2002中的第7章执行。7其他

供需双方另有要求,可按合约执行。46

FZ/T 73005-—2002

(规范性附录)

外观实物质量封样及疵点封样、毛针织品表面疵点说明按FZ/T73018一2002的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的A.2、A.3执行。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FZ/T 73005-2002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FZ/T 73005-2002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FZ/T 73005-2002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