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15839-1995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6次  |  2024-12-11 12:31:12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15839-1995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以下是相关的检测项目和方法的一些概述:

检测项目:

  • 信号质量检测:涉及信号传输的清晰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 视频分辨率和帧率测试:确保视频会议系统能够传输高质量的画面。
  • 音频质量测试:包括音频清晰度和延迟。
  • 兼容性测试:确保系统与不同设备和网络的兼容性。
  • 延时和同步测试:音视频同步性和信号传输延时的检测。
  • 数据传输速度测试:确保在规定的带宽内达到预期的数据传输速率。

检测方法:

  • 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进行信号抓取和分析。
  • 实验室设置模拟条件进行系统测评和数据记录。
  • 使用标准化的测试片段进行音频和视频的质量评估。
  • 网络环境下的实地测试,包括不同的带宽和复杂网络环境中的表现。

涉及产品:

  •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包括摄像头、麦克风和编码/解码设备。
  • 通信网络设备,支持从64kbit/s到1920kbit/s的带宽。
  • 任何需要与视频会议系统连接或集成的外围设备。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是标准化过程的一部分,目的是确保视频会议系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工作性能。

GB/T 15839-1995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标准号:GB/T 15839-1995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5-01-02

实施日期:1996-06-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5839-1995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入数字网的接口指标、会议电视设备适应信道差错的能力、会议电视终端间互通方式以及设备进网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开通国内、国际点对点或多点会议电视业务。GB/T15839-1995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GB/T15839-1995

GB/T 15839-1995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

进网技术要求

Networking specifications for64~1920kbit/svideoconferencingsystemsGB/T15839—1995

本标准参照采用ITU一T的HG等系列建议中相关建议(1990年,1993年版)和文献,以及我国有关的国家标准而制定。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入数字网的接口指标、会议电视设备适应信道差错的能力、会议电视终端间互通方式以及设备进网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开通国内、国际点对点或多点会议电视业务。本标准的制定为会议电视系统开发和设备选型以及设备进网检测等提供技术依据。2引用标准

GB7611

ITU--T

ITU--T

ITU--T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窄带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

使用H.224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PX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利用2Mbit/s信道在3个或3个以上的视听终端建立通信的方法建立使用直到2Mbit/s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间的通信系统视听业务的加密系统

用于直到2Mbit/s数字信道的视听系统多点控制器关于视听系统的顿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视听电信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结构工作在2048kbit/s并提供同步的384kbit/s数字接入和/或同步的64kbit/s数字接入基群复用设备的特性

ITU—T

G.728在16kbit/s速率上利用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方法对语音的编码G.72264kbit/s中7kHz音频编码

音频(话频)脉冲编码调制(PCM)3数字接口指标

3.1PCM信道数字接口

3.1.1数字接口点定义

数字接口点定义为A、B两点。以会议电视信号单向传输为例,数字接口点示意图如图1a。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1996-06-01实施

会议电

视终端

(发)

GB/T15839—1995

(发)

传输方向

(收)

会议电

视终端

(收)

A点:输入端接口点是指会议电视终端与数字复接设备之间的接口点。该复接设备工作在2048kbit/s的基群或高次群。

B点:输出端接口点是指会议电视终端设备与数字分接设备之间的接口点。该分接设备工作在2048kbit/s的基群或高次群。

图la数字接口点示意图

3.1.2数字接口参数

3.1.2.164kbit/s输入、输出端接口应符合GB7611—87的第2.2.2条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出口,第2.2.3条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入口的指标要求。

3.1.2.2384kbit/s同步输入、输出端接口384kbit/s接口是非标准系列数字接口,其路由应通过为2048kbit/s系列所规定的复用设备,数字接口参数应符合GB7611一87第3章2048kbit/s接口指标。输出、输入接口类型为单向同步384kbit/s信道的输出,输入口,其384kbit/s比特率的数字信道时隙分配见表1。表1时隙分配

时隙号

1—2—3

17-18—19

4--5-6

20--21—22

3.1.2.32048kbit/s输入、输出端接口384kbit/s信道

7—8--9

23—24--25

应符合GB7611—87的第3章2048kbit/s接口指标要求。3.2数字数据网(DDN)接口

3.2.1DDN接口点定义

10-1112

26-27-28

13—14—15

29-30—31

koNrKAea

GB/T15839—1995

DDN接口点定义为C点。以两节点间通信为例,接口点示意图如图1b。C点为用户接口点。是指会议电视终端设备(用户)与DDN节点之间的接口点。数字复用设

会议电视

终端设备

#字传输!

双字传输设备

数字分接

图1bDDN接口点示意图

3.2.2用户数字接口参数

(1)接口速率:

用户接入DDN的接口速率如表2的规定。表2用户接入DDN的速率

用户接入DDN的速率(kbit/s)

.NX64(N=1~31)

(2)接口特性

用户速率<10Mbit/s时

使用符合ITU一TX.21、G.703、V.35建议规定的接口特性。4会议电视设备适应信道差错的能力C

会议电视

终端设备

(收)

在信道误比特率优于10~情况下,会议电视设备应正常工作。当信道误比特率稍劣于10-时,会议电视设备应采用BCH(511.493)前向纠错码进行差错处理。5会议电视终端间互通方式

会议电视终端间互通方式的具体内容符合ITU-TH.242建议的规定。要使任何两终端间相互通信,必须建立一定的通信方式,即为呼叫建立一个公共的初始工作模式。该模式在呼叫建立期间是唯一使用的模式。在通信过程中,要求终端具有动态模式转换功能,从一一种模式转换成另一种模式,确保终端间互通。建立公共的工作模式时,所有会议电视终端应是兼容的,每个终端应将接收和解码各种信号的总性能通知其他终端。

5.1终端性能

包括音频性能、视频性能、转换速率性能、数据性能以及加密与扩展比特率分配信号(BAS)性能,5.2传输模式

包括音频传输模式、视频传输模式、传输速率模式和数据模式。5.3兼容工作模式的建立

为提供音频、视频、数据、会议电视等多种业务,就要以各种速率及多种不同模式,使信道适应音频和视频、数据及信令的传输要求。因此,呼叫建立时,必须有兼容工作模式的建立过程。3

GB/T15839--1995

在呼叫建立阶段,所有终端应以模式OF工作(发出成信号)。除特定性能的终端外,其他终端应开始初始化程序,该程序包括:发送各自终端有关接收和解码输出的相关性能信息;决定与两终端已知性能一致的一种合适的传输模式;需要时,模式可转换到建立在附加信道上的模式,此时即开始了兼容工作模式的建立。

在通信期间,已连通呼叫的终端可随时中断与另一终端互通,但为了再识别终端类型和重新建立所需的工作模式,必须重新初始化。注:模式OF的定义:以56kbit/s编码速率,按G.711A律PCM编码的音频。在8比特中,第1~7比特传输此信息,第8比特传输顿定位信号(FAS)和比特率分配信号(BAS);在该PCM音频解码器中第8比特置0。5.4信道内程序的基本序列

5.4.1.性能交换序列

在传输的两个方向上强制成顿并交换终端性能码。5.4.2模式转换序列

在通信期间的任何时刻都可进行模式转换,此模式转换利用BAS性能码完成,除音频模式转换外,模式转换还包括视频开/关;附加信道的开/关;加密信道的开/关,数据信道的开/关。

5.4.3顿恢复序列

终端必须恢复成顿状态,然后发送中性BAS性能码,另一终端通过恢复成顿状态来响应,以便返回中性BAS性能码。

注:中性BAS性能码

中性化的I信道,指仅包含FAS和BAS,所有其他比特在接收端均可忽略,5.5模式0强制、模式初始化和动态模式转换程序5.5.1模式0强制

在要求呼叫转移或模式失配且要求恢复的情况下,并要求确保两终端都以模式0工作时,采用此程序。模式0强制程序流程图示于图2。注:模式0—符合建议G.711A律的64kbit/s窄带声音。5.5.2模式初始化

在呼叫转移和模式0强制程序之后,处于呼叫开始状态,当接收到连接信息时,开始初始化程序,此时每终端发送模式OF。两终端转换到所要求的工作模式,保证两个准备连接的终端是以最适当的公共模式工作,这时,初始化程序完成。模式初始化程序流程图示于图3。5.5.3动态模式转换

在整个呼叫期间,所有接收端必须保持顿搜索状态,准备在各种状态下的动态模式转换。动态转换程序流程图示于图4。

输出成慎信号?

具有中性BAS

性能码的顿恢复

终端X

输入成慎信号?

GB/T15839-1995

置T,FAS搜索

检测输入的FAS

输出成赖信号?

不具有中性BAS

性能码的顿恢复

置TI,FAS搜索

发送BAS性能码

向用户

检测输入的FAS

发送A=0

输入A

计时满:

通知差错

转换到模式OF发送带

(100)[1或2]的性能集

偷入A=0和模式OF?

有毛病的程序,

试图重复

发送中性

BAS性能码

输出成顿信号?

带中性BAS性能码

的顿恢复和A=0

终端Y

输入成顿信号:

监视BAS

入BAS性能码?

向用户

知差错

TI计时满?

按输入模式OF动作,注意输入

(100)转换到模式OF

还要检测FAS

有毛病的程序,

失配恢复过程

图2模式0强制程序流程图

结果!

1计时满:

时满吧

结果亚

向用户通

知差错

T计时满吗?

GB/T15839-1995

以模式OF发送

BAS性能码循

环,FAS码搜索

顿定位恢复?

注意输入BAS

性能码循环

BAS性能码

循环结果?

(100)(22)?

结果I

八比特组定时

结果N

在比特8输入

把输出SC设在比特7,

比特8为全1

在比特7输入

移位输人比特1

7直到FAS在

比特7

结果1

注:结果I:在定时器计时满周期内,获得复顿定位,在接收A比特为0值以及远端的完整性能BAS码集被认为有效时,模式初始化程序完全成功。结果1:定时器期满还没获得复顿定位,在此情况下,程序失败,结果I:定时器期满获得复顿定位,但没有获得A比特为0的有效指示或没有接收到远端性能BAS码的完整集(或两者都没有),在此情况下,程序重新开始,结果1作为一种潜在的失败情况提示给用户(它可能是在远端产生的)。结果IV:通信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并不知道哪一位比特被丢失或填充,终端将向用户指出此点并等待。T1:置位定时器

图3模式初始化程序流程图

KONrKAa

终端X

输入成顿信号?

输出成赖信号?

具有中性BAS

性能码的顿恢复

置T1,FAS搜索,

发送BAS性能码

检测输入的FAS

发送A=0

输入A=0?

GB/T15839-1995

置TI,FAS搜索,

在比特中

检测输入的FAS

输出成顿信号?

具有BAS

性能码的顿恢复

向用户

通知差错

TI计时满?

转换到要求的模式

转换后的是

成顿模式?

输入A-0?

2s后输入A=0?

有毛病的程序

试图重复

发送BAS

性能码

输出成慎信号?

带中性BAS性能码

的顿恢复和A=0

输入A

终端Y

输入成赖信号?

监视BAS

入BAS性能码

向用户

通知差错

TI计时满?

按输入模式转换动作

还要检测

有毛病的过程:

等待BAS指令或

失配恢复过程

图4动态模式转换程序流程图

转换后的是

成顿模式?

还要检测

完成:若要求

可停止输出成

6会议电视设备进网基本技术要求GB/T15839—1995

编解码器与多点控制设备(MCU)应符合下述规定:ITU—T-H.320、H.281、H.261、H.243、H.242、H.233、H.231、H.230、H.221、G.728、G.722G.711建议要求。

6.1编解码器(CODEC)

编解码器的方框图示于图5

编码控制

6.1.1视频

编码器

解码器

6.1.1.1视频输入/输出

编码器

视频复用

解码器

音额复用

编码器

解码器

缓冲器

缓冲器

编解码器方框图

格式:PAL全电视信号,625行,50场/秒电平:复合视频信号1Vpp

RGB信号700mVpp

输入/输出阻抗:75Q不平衡

反射衰耗:≥26dB(黑白)(0~6MHz)≥30dB(彩色)

2视频编码

(0~6MHz)

图像格式:活动图像

象全公共中间格式(FCIF)352象素×288行第一接口

第二接口

第三接口

(RS-449)

第四接口

(RS-232C)

其他接口

(V.35等)

KONrKa

GB/T15839-1995

1/4公共中间格式(QCIF)176象素X144行静止图像576行×704象素352象素×288行视频顿频,最大30Hz

信源编码算法:顿差(FD)+运动补偿(MC)+离散余弦变换(DCT)+变字长编码(VLC)d。运动失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最大位移不超过土15个象素。差错处理:对所传送的比特流可包含BCH(511,493)前向纠错编码,它只在信道误比特率劣于e.

10-时才需使用。

6.1.1.3信道编码

HDB(E,2048kbit/s)。

6.1.1.4数据率

64~1920kbit/s。

6.71.1.5PX64kbit/sP值要求

优先使用P=1,2,6,30。

6.1.2音频

6.1.2.1音频编码

应符合ITU-TG.728,G.722,G.711要求。16kbit/s,50Hz3.5kHz,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LD-CELP)。48kbit/s,56kbit/s、64kbit/s,50Hz~7kHz,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48kbit/s、56kbit/s、64kbit/s,50Hz~3.5kHz,脉冲编码调制(PCM)。6.1.2.2电平

0dBm/600Q平衡;

+9dBm过载。

6.1.2.3唇音同步

自动,图象、语音相对延时小于40ms。6.1.2.4数字音频接口

64kbit/s专线接口,X.21租用线路接口。音频插头:小型AXR。

6.1.3定时同步系统

6.1.3.1视频部分

锁定于视频信号的行频。

6.1.3.2传输编解码部分

由内时钟源提供;

由外时钟源提供;

从传输数据流中提取。

6.1.4传输接口

接口点如图5所示。

设备应同时具备以下接口:

E,口.64~2048kbit/s;

同轴电缆BNC;

G.703:64~2048kbit/s

RS-232C口:300bit/s~19.20kbit/s#同步式DCE;

GB/T15839-1995

单RS-449专线式口:56~1920kbit/s;d

37针插入式连接器口;

单V.35口:交换式56/64kbit/s;e.

平衡双流接口;

双V.35口:交换式112/128kbit/s元平衡双流接口。

6.1.5加密

当外接加密设备,利用图5中单RS-449专线式口或G.703接口。6.1.6数据接口:RS-232C

6.2多点控制设备(MCU)

6.2.1视频

同6.1.1条规定。

6.2.2音频

同6.1.2条规定。

6.2.3信道接口

端口数:≥8个端口(E);

接口:同6.1.4条的规定。

6.2.4数据接口:RS-232C

6.2.5加密

接口:单RS-449专线式,G.703。6.2.6时钟

6.2.6.1标称时钟频率

2048kHz,或2048kHs经分频得到64kHz…….等时钟频率。6.2.7信道编码

同6.1.1.3条规定。

6.2.8时钟同步方式

同6:1.3条规定。

6.2.9多点控制设备(MCU)配置多点会议数量:两个以上独立的同时进行的多点会议。a.

级联:2~3级。

6.2.10切换方式

应符合ITU-TH.243、H:231建议的要求会议主席控制、语音控制及强制控制三种切换方式。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提出。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淑京、王少瑜、黄东霖。10

TKONrKAe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5839-1995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5839-1995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5839-1995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