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3次 | 2024-12-21 12:41:28
GB/T 17968-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17968-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以下是其主要内容的总结:相关的检测项目:
-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功能性和符合性检测
- 帧格式和协议标识符验证
- 错误检测和纠错功能测试
- 数据流控制机制验证
- 链路管理功能测试
检测方法:
- 基于标准协议的功能测试
- 实际网络环境中的模拟测试
- 使用协议分析工具进行链路层帧检测
- 故障注入法测试错误处理能力
- 基于仿真环境进行弹性测试
涉及产品:
- 网络交换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
- 通信设备(如调制解调器)
- 嵌入式网络系统
- 采用OSI模型的数据传输设备
- 网络适配器和接口卡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主要用于确保相关产品在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性能满足OSI模型的标准要求,从而保障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GB/T 17968-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
标准号:GB/T 17968-2000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0-01-03
实施日期:2000-08-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968-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的简介
本标准提供了开放系统内管理信息的规范,它与本文件中由规范所规定的OSI数据链路层的那些操作有关。数据链路层管理如何完成的细节超出了本标准的范围。数据链路层管理是通过规定下列内容来定义的:——数据链路层被管客体的被管客体类定义遵循管理信息的结构(GB/T17175)发布的指南。——被管客体及属性与本层操作的关系,以及与本层其他客体和属性的关系;——关于用于OSI系统管理的数据链路层被管客体的属性的动作类型操作。GB/T17968-2000信息技术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GB/T17968-2000
GB/T 17968-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的部分内容
ICS35.10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68—2000
idtIS0/IEC10742:1994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
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
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exchange between systems-Element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relatedtooSIDataLinkLayerstandards2000-01-03发布
2000-08-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17968—2000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IEC10742:1994《信息技术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附录C和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宝艾、黄家英。I
GB/T17968—2000
ISO/IEC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国家成员体(它们都是ISO/EC的成员国)通过国际组织建立的各个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针对特定技术范围的国际标准。ISO和IEC的各技术委员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合作。与ISO和IEC有关的其他官方和非官方国际组织也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于信息技术,ISO和IEC建立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即ISO/IECJTC1,由联合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国际标准草案需分发给国家成员体进行表决。发布一项国际标准至少需要75%的参与表决的国家成员体投票赞成。
国际标准ISO/IEC10742是由ISO/IECJTC1信息技术”联合技术委员会制定的。附录A和附录B构成ISO/IEC10742的一部分,附录C和附录D仅提供参考信息。GB/T17968—2000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便于开放系统的互连。与其他相关标准一起包含了要求达到互连的服务、协议和管理信息。
本标准根据其他有关的规范并按照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GB/T9384)中定义的各层来定位。特别是,本标准与数据链路层管理信息的定义有关。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技术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
信息交换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
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exchange between systemsElement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related to OSI Data Link Layer standards1范围
GB/T17968—2000
idtIS0/IEC10742:1994
本标准提供了开放系统内管理信息的规范,它与本文件中由规范所规定的OSI数据链路层的那些操作有关。数据链路层管理如何完成的细节超出了本标准的范围。数据链路层管理是通过规定下列内容来定义的:
一数据链路层被管客体的被管客体类定义遵循管理信息的结构(GB/T17175)发布的指南。一被管客体及属性与本层操作的关系,以及与本层其他客体和属性的关系;一关于用手OSI系统管理的数据链路层被管客体的属性的动作类型操作。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9387.1一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ISO/IEC7498-1:1994)
基本参考模型第4部分,管理框架GB/T9387.4一1996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idtISO/IEC7498-4:1989)
GB/T14399—1993
信息处理系统数据通信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范与X.25LAPB兼容的DTE数据链路规程的描述(idtISO7776:1986)GB/T15629.21995信息处理系统局域网第2部分:逻辑链路控制(idtISO8802-2:1989)GB/T15629.3—1995
5信息技术局域和城域网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dtISO/IEC8802-3:1993)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规范GB/T16262-1996
(idtISo8824:1990)
GB/T16644—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定义(idtISO/IEC9595.1991)
GB/T16645.1一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公共管理信息协议第1部分:规范(idtISO/IEC9596-1:1991)
GB/T17142—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综述(idtISO/IEC10040:199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03批准2000-08-01实施
GB/T17968—2000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第1部分:客体管理功能GB/T17143.1-1997
(idtISO/IEC10164-1.1993)
GB/T17143.2—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第2部分:状态管理功能(idtIS0/EC10164-2.1993)
GB/T17143.3—1997
GB/T17143.4—1997
GB/T17143.5—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idtISO/IEC10164-3:1993)
第3部分:表示关系的属性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第4部分:告警报告功能
(idtISO/IEC10164-4:1992)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第5部分:事件报告管理功能
(idtISO/IEC10164-5:1993)
GB/T17143.6—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第6部分:日志控制功能
(idtISO/IEC10164-6:1993)
GB/T17175.1—1997
寸第1部分:管理信息模型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管理信息结构(idtISO/IEC10165-1:1993)
GB/T17175.2—1997
第2部分:管理信息定义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管理信息结构(idtISO/IEC10165-2:1992)
GB/T17175.4—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管理信息结构可第4部分:被管客体的定义指
南(idtISO/IEC10165-4:1992)
ISO/IEC8886:1992
信息技术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开放系统互连的数据链路服务定义
ISO/IEC10165-5:19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管理信息结构类属管理信息ISO/IEC11575.1995
信息技术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OSI数据链路服务的协议映射
ITU-T建议X.25(1993)
3定义
3.1基本参考模型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的接口,以包模式进行终端操作且通过专用电路与公用数据网连接本标准使用在GB/T9384.1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b)开放系统opensystem
c)(N)实体(N)-entity
d)(N)协议(N)-protocol
e)(N)服务访问点(N)-serviceaccesspoint3.2管理框架
本标准采用在GB/T9384.4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被管客体managedobject
3.3系统管理概述
本标准采用在GB/T17142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被管客体类managedobjectclassb)通知notification
3.4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定义
本标准采用在GB/T16644中定义的下列术语:2
a)属性attribute
3.5信息模型
GB/T17968—2000
本标准采用在GB/T17175.1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属性类型attributetype
b)行为behaviour
c)包容度containment
d)可辨别名distinguishednamee)继承inheritance
f)名字联编namebinding
g)包package
h)参数
parameter
i)相关可辨别名
relativedistinguishedname
j)子类subclass
k)超类
superclass
本标准采用在GB/T17175.4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被管客体类定义managedobjectclassdefinitionb)模板template
4缩略语
在被管客体定义和GDMO模板中,当引用其他文件时,下列缩略语用于文件标识符的标准名字元素。
GB/T17175.2
ISO/IEC10165-5
本标准采用下列符号和缩略语:CSMA/CD
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实体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管理
数据链路服务访问点
管理信息定义
指数加权动态平均
被管客体的定义指南
通用管理信息
初始值被管客体
逻辑链路控制
媒体访问控制
多链路规程
被管客体
网络服务访问点
包实体
服务访问点
单链路协议
5数据链路层管理信息元素
5.1被管客体层次结构
5.1.1被管客体汇总
GB/T17968—2000
本标准定义了下列OSI数据链路层的公共被管客体的集合:a)DataLinkSubsystem被管客体(datalinkSubsystem)(见5.3)。b)DataLinkEntity被管客体(datalinkEntity)(见5.4)。(该被管客体从未例示过)。c)DataLinkServiceAccessPoint被管客体(dLSAP)(见5.5)。d)LAPBDataLinkEntity被管客体(IAPBDLE)(见5.6)。e)LAPBSingleLinkProtocolMachine被管客体(sLPPM)(见5.7)。f)LAPBSingleLinkProtocolConnection被管客体(sLPConnetion)(见5.8)。g)LAPB SingleLinkProtocolConnectionInitialValues被管客体(sLPConnectionIVMO)(见5.9)。
h)MacDataLinkEntity被管客体(mACDLE)(见5.10)。i)MAC被管客体mAC)(见5.11)。(该被管客体从未例示过)。j)LLCDataLinkEntity被管客体(ILCDLE)(见5.12)。k)LLCConnectionlessProtocolMachine被管客体(ILCCLPM)(见5.13)。(该被管客体从未例示过)。
1)LLCConnectionProtocolMachine被管客体(ILCCDPM)(见5.14)。(该被管客体从未示例过。m)ResourceTypeId被管客体(resourceTypeld)(见附录B)。n)Scanner被管客体(scanner)(见附录B)。(该被管客体从未示例过)。o)ExponentiallyWeightedMovingAverageMetricMonitor被管客体(eWMAMetricMonitor)(见附录B)。
这些被管客体表示对开放系统中一些元素的OSI管理的观点,这些元素支持受OSI管理操作影响的OSI数据链路服务。
5.1.2包容层次结构
包容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多个事例的被管客体用带阴影(多个)的方框表示。在本标准的以后章节中将详细定义这些客体。Ba-alinkSubeystem
APBDLE
arLSAP
si.PCar.nection
ILCCLPM
mACLLE
图1数据链路层包容层次结构
数据链路子系统MO附属于系统MO。LAPBDLE、MACDLE和LLCDLEMO表示特定协议和特定媒体通信实体。
SLPPMMO表示单链路规程的协议机的操作,该规程在GB/T14399中规定。MAC、LLCCLPM4
GB/T17968—2000
和LLCCOPMMO是通用被管客体,特定MAC和特定LLC协议机被管客体可从通用被管客体中导出,例如,GB/T15629.3规定的CSMA/CDMAC和GB/T15629.2中规定的LLC类型1和LLC类型2协议操作。SLPConnectionMO表示使用SLP建立的连接的管理观点。5.1.3关系
5.1.3.1概述
在附录D中用示例介绍了关系属性的使用方法。下面较详细地描述了一种单个的关系。5.1.3.2DLE
‘DLE'MO(即LAPB、LLC和MACDLEMO)和表示低层服务提供者的MO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它通过属性providerEntityNames来表示,该属性从通用的datalinkEntityMo继承而来。它具有读写属性,可使管理者来配置哪些实体可用来向本实体提供服务。例如:LAPBDLEMO可用Ph-EntityMO的本地可辨别名、或者带有MACDLEMO名的LLCDLEMO(例如:包含CSMA/CDMACMO的一个)来配置。
此外,DLEMO具有从GMI:communicationsEntity继承而来的localSapNames属性。它是一种包含SAPMO的本地可辨别名的只读属性,它表示了向该实体提供服务的点。例如,在LAPBDLEMO中或者在LLCDLEMO中localSapNames可以包含Ph-SAPMO的名,或者在MACDLENO中包dLSAPMO的名。
网络层Linkage和X25PLE-DTEMO的sN-ServiceProvider属性包含‘DLE'MO的本地可辨别名。
5.1.3.3dISAP
dLSAPMO与表示使用SAP(网络层)用户实体的被管客体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它通过从GMI:sap1继承的userEntityNames属性来表示。例如,包含在LAPBDLEMO中的dLSAPMO中userEntityNames可以包含X25PLE-DTEMO的可辨别名。网络层Linkage和X25PLE-DTEMO的sN-SAP属性包含dLSAPMO的可辨别名。5.1.3.4sLPConnection
sLPConnection与表示底层Ph-Connection的MO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它通过从GMI:singlepeerConnection继承而来的underlyingconnectionNames属性来表示。5.1.4最小事件过滤能力
本标准中使用的数据链路层管理定义是指在有规则层操作期间产生频繁且可能过多的通知。这些通知对于有效的故障管理是非常有用的,这些通知便于跟踪并指出差错情况。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为了避免这些事件报告的过量扩散,建议被管系统至少应具有基于下列内容的完成鉴别的能力:a)被管客体类源。
b)在可能原因和通信报警的特定问题字段中的客体标识符值。5.1.5可选字段的使用
在本标准中引用DMI或GMI中定义的ASN.1语法的场合,仅使用下列字段。a)在ASN.1语法中非OPTIONAL的字段。b)本标准中明确要求使用的OPTIONAL字段。c)ASN.1类型为SETOFManagementExtension的OPTIONAL字段。禁止使用其他字段。
5.2公共数据链路层GDMO定义
5.2.1行为
commonCreationDeletion-BBEHAVIOURDEFINEDAS
被管客体类表明GB/T17175.2objectCreation和objectDeletion通知。用法如下:5
..comGB/T17968—2000
objectCreation一一每当创建一个被管客体类事例时产生,实现是否包含该通知中的sourceIndicator参数是可选的。如果创建由于资源内部操作而出现,则使用值“resourceOperation'。如果创建由于响应管理操作而产生,则使用值‘managementOperation。如果不可能确定操作源,则可返回值‘unknown。不使用其他可选参数。objectDeletion-
一每当删除被管客体类事例时产生,实现是否包含该通知中的sourceIndicator参数是可选的。如果删除由于资源内部操作而出现,则使用值‘resourceOperation。如果删除由于响应管理操作而出现,则使用值managementOperation。如果不可能确定操作源,则返回\unknown值。不使用其他可选参数。commonStateChang-BBEHAVIOUR
DEFINEDAS
被管客体类指明GB/T17175.2stateChange通知。用它来报告operationalState属性和administrativeState属性(当存在时)的变化。在状态变化定义字段中包括单一参数集。仅使用(强制的)attributeID和(可选的)newAttributeValue参数。;5.2.2属性组
定时器ATTRIBUTEGROUP
空组定义。将定时器属性加到包定义的组中。DESCRIPTION所有定时器属性组;REGISTEREDAS(DLM.agoitimers(1));5.3数据链路子系统被管客体
系统内确实有一个被管客体存在。它的存在为系统中的所有被管客体提供一个容器,这些被管客体与数据链路层的操作相关。
datalinkSubsystem被管客体不能通过管理操作显式地创建或删除。它是系统所固有的;作为系统操作的一部分创建和删除。
datalinkSubsystem MANAGEDOBJECT CLASSDERIVEDFROM\GMI\:subsystem;CHARACTERIZEDBY datalinkSubsystem-PPACKAGEATTRIBUTES
\GMI\subsystemId
INITIAL VALUE DLM.datalinkSubsystemId-ValueGET
REGISTEREDAS(DLM.moidatalinkSubsystem(1));5.3.1名字联编
IMPORT\GMI\:subsystem-systemNAMEBINDING5.4数据链路实体被管客体
通用的DLEMO可以导出特定协议和媒体的专用的DLEMO。datalinkEntityMANAGEDOBJECTCLASSDERIVEDFROM\GMI\:communicationsEntity;CHARACTERIZEDBYdatalinkEntity-PPACKAGE6
BEHAVIOUR
commonCreationDeletion-B,
commonStateChange-B,
ATTRIBUTES
GB/T17968—2000
providerEntityNames REPLACE-WITH-DEFAULTGET-REPLACE;
ATTRIBUTEGROUPS
\DMI\state
\DMI\:operationalState
NOTIFICATIONS
\DMI\:objectCreation,
\DMI\:objectDeletion,
\DMI\:stateChange;
REGISTEREDAS(DLM.moidatalinkEntity(2))5.4.1名字联编
IMPORT\GMI\:communicationsEntity-subsystemNAMEBINDINGdatalinkEntity-datalinkSubsystem-ManagementNAME BINDINGSUBORDINATEOBJECTCLASSdatalinkEntityANDSUBCLASSES;NAMEDBY
SUPERIOROBJECTCLASSdatalinkSubsystemANDSUBCLASSES;WITHATTRIBUTE\GMI\:communicationsEntityId;BEHAVIOURdatalinkEntity-datalinkSubsystem-Management-BBEHAVIOURDEFINEDAS
当datalinkEntity被管客体(或datalindEntityMO类的子类事例)作为datalinkSubsystem被管客体(或子类)的下级客体通过管理创建和删除时,使用名字联编。;CREATE;
DELETE ONLY-IF-NO-CONTAINED-OBJECTS;REGISTEREDAS(DLM.nboidatalinkEntity-datalinkSubsystem-Management(1))5.4.2属性
providerEntityNamesATTRIBUTEWITHATTRIBUTESYNTAXDLM.GroupObjects;MATCHESFOREQUALITY,SET-COMPARISON,SET-INTERSECTION:BEHAVIOURproviderEntityNames-BBEHAVIOURDEFINEDAS
提供者实体被管客体的可辨别名。这些被管客体表示用来向该实体提供服务的那些实体。;REGISTEREDAS(DLM.aoiproviderEntityNames(11));5.5数据链路服务访问点被管客体dLSAP被管客体类用来表示服务访问点,在该点上由DLE向用户实体提供服务。dLSAP被管客体类的事例包含在从datalinkEntity被管客体类导出的子类中。对包含的dLSAPMO数目的限制和属性的特定语义作为包含DLE被管客体的定义的一部分给出。7
GB/T17968—2000
dLSAP被管客体通过管理操作显式地创建和删除或者作为系统操作的一部分自动地创建和删除例如,当数据链路层服务的用户请求使用该服务且准许该用户使用该服务时。该事件偶然发生的过程是个本地事件,不属于OSI标准。
dLSAPMANAGEDOBJECTCLASS
DERIVEDFROM\GMI\sapl;
REGISTEREDAS(DLM.moidLSAP(13));5.5.1名字联编
IMPORT\GMI\sapl-communicationsEntityNAMEBINDINGdLSAP-datalinkEntity-Management NAME BINDINGSUBORDINATEOBJECTCLASSdLSAPANDSUBCLASSES;NAMEDBY
SUPERIOROBJECTCLASSdatalinkEntityANDSUBCLASSES;WITHATTRIBUTE\GMI\sapld;
BEHAVIOURdLSAP-datalinkEntity-Management-BBEHAVIOURDEFINED AS
当dLSAP被管客体(或dLSAPMO类的子类事例)作为datalinkEntity被管客体(或子类)的下级客体通过管理创建和删除时,使用名字联编。;3CREATE;
DELETEONLY-IF-NO-CONTAINED-OBJECTS;REGISTEREDAS(DLM.nboidLSAP-datalinkEntity-Management(2));5.6LAPB数据链路实体被管客体
在一个系统中可能存在1APBDLE被管客体的多个事例。不支持GB/T14399中定义的LAPB数据链路规程的系统不要求支持IAPBDLE和包含的被管客体。IAPBDLE被管客体具有一个有条件的mlpPackage。在一个系统中可能存在IAPBDLEMO的多个事例,既有带mlpPackage的被管客体,也有不带mlpPackage的被管客体。对于不具有该包的那些事例,mlp规程不适用,IAPBDLEMO最多可以包含一个sLPPMMO。对于具有该包的那些事例,mlp规程适用,IAPBDLEMO可包含sLPPMMO的多种情况。IAPBDLEMO最多可包含一个dLSAPMO。sap1Address属性的值无意义。userEntityNames属性的基数被限制到1。
1APBDLEMO可通过管理操作显式地创建和删除,或者作为系统操作的一部分自动创建和删除。当IAPBDLEMO可操作时,operationalState值应为‘enabled,否则值应为‘disabled。应使用statechange通知来报告operationalState的转换。IAPBDLEMANAGEDOBJECTCLASS
DERIVEDFROMdatalinkEntity;
CONDITIONAL PACKAGES
mLP-PPRESENTIFIAPBDLE支持mlp规程,mT2-PPRESENTIF1APBDLE支持mlp规程和mT2定时器。;REGISTEREDAS(DLM.moiIAPBDLE(3));5.6.1包
mLP-PPACKAGE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7968-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7968-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7968-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与O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理信息元素》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