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23 10:13:28
QB 1036-1991 工业三聚磷酸钠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QB 1036-1991 工业三聚磷酸钠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是有关测定工业三聚磷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标准。以下是该标准中提到的一些相关信息:检测项目:
- 氟化物含量 - 可能包括其他纯度和杂质指标,根据工业应用具体要求而定检测方法:
- 电位滴定法: 标准主要介绍的是通过电位滴定法测定三聚磷酸钠中的氟化物含量。这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通过测量电位变化来确定化合物浓度的方法。涉及产品:
- 工业三聚磷酸钠: 该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使用的三聚磷酸钠,这种化学品广泛用于洗涤、食品加工和水处理等工业。 通过这个标准,生产者和用户能够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氟化物含量要求,从而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QB 1036-1991 工业三聚磷酸钠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工业三聚磷酸钠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标准号:QB 1036-1991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发布日期:1991-03-30
实施日期:1991-12-01
标准状态:现行
QB 1036-1991 工业三聚磷酸钠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工业三聚磷酸钠(包括食品工业用)中氯化物含量的电位滴定法。本方法适用于氯化物(以氯计)含量不低于30mg/kg的产品。QB1036-1991工业三聚磷酸钠氟化物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QB1036-1991
QB 1036-1991 工业三聚磷酸钠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工业用三聚磷酸钠(包括食品工业用)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QB1036—91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5374--1978《工业用缩合磷酸盐(包括食品工业用)测定电位滴定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工业三聚磷酸钠(包括食品工业用)中氯化物含量的电位滴定法。本方法适用于氟化物(以氯计)含量不低于30mg/kg的产品。2原理
氯化物含量的
在温度低于20℃时,应用测量电极和甘汞参比电极或银-硫酸亚汞电极,在硝酸/丙酮/水介质中,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电位滴定氟离子(CI-)。3试剂
分析过程中,只使用认可的分析纯试剂和蒸水,或纯度相当的水。3.1丙酮(GB 686)。
3.2 硝酸(GB 626)。
3.3硝酸银(GB670),c(AgNO,)0.1mol/L标准溶液。将8.5g硝酸银溶解于水,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并混匀。将此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3.4硝酸银,c(AgNO)~0.01mol/L标准溶液。取50.0mL硝酸银溶液(3.3)置于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并混勾。此溶液临用时配制。
3.5氯化钾(GB646),c(KCl)=0.1mol/L标准参比溶液。称取3.7276g在约130℃干燥1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的氯化钾,用少量水溶解,定量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并混匀。该溶液保存应不超过一个月。3.6氯化钾,c(KCI)=0.01mol/L标准参比溶液。移取50.0ml氟化钾标准参比溶液(3.5)于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并混匀。该溶液临用时配制。
3.7硝酸钾(GB647),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4仪
常用实验室仪器和
4.1电位滴定装置,包括:
4.1.1电位计,灵敏度2mV,范围一500mV~+500mV。4.1.2带外盐桥的饱和甘汞电极,L甘汞电极内装饱和氟化钾溶液,盐桥内装硝酸钾溶液(3.7))或硫酸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1-03-30批准1991-12-01实施
亚汞电极。
4.1.3银电极
QB 1036—91
4.2磁力搅拌器,带有外包聚四氟乙烯套的搅棒。4.3微量滴定管,细尖嘴,分度0.05mLl。5试验程序
5.1硝酸银溶液(3.4)的标定
5.1.1滴定
取5.00mL和10.00mL氯化钾标准参比溶液(3.6)分别置于两个容积合适的低型烧杯(例如250mL)中,向每个烧杯中加人50mL水,100mL丙酮,(3.1)和约1mL硝酸溶液(3.2)2)。对每一个烧杯的内容物进行如下滴定。
将磁力搅拌棒(4.2)放人烧杯中,置烧杯于容积合适并盛有水和碎冰的容器里。把该容器和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4.2)上开始搅拌。烧杯中放入一支温度计,在滴定过程中应随时向容器中加碎冰以维持温度低于20℃。将银电极(4.1.3)和甘汞电极外盐桥(4.1.2)的末端浸人溶液中,把电极导线接到电位计(4.1.1)上,校对仪器的零点后,记下起始电位值。由滴定管(4.3)加人4mL硝酸银溶液(3.4)至盛有5.00mL氟化钾标准参比溶液的烧杯中,加人9mL硝酸银溶液至盛有10.00mL氯化钾标准参比溶液的烧杯中。然后,以每次0.10mL向每个烧杯中连续滴加硝酸银溶液,每次加入应待电位稳定。在表格的前两栏里,记录所加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和相应的电位值。在表的第三栏里,纪录电位E逐次的增量(AE),第四栏记录两电位增量(AE)间的差值(E2)(正或负)。
当加人某一份0.10mL(V)硝酸银溶液(3.4),使△E,值达最大值时,即为滴定终点。相当于滴定终点时所消耗硝酸银溶液(3.4)的精确体积(VeQ)按式(1)计算:b
V=V+V,x
式中:V。
获得最大AE,增量所需硝酸银溶液(3.4)体积的前值,mL;V.-—所加最后—份硝酸银溶液(3.4)的体积,mL,b—△E,为正值的最后值;
B——△E2的最后一个正值和第—个负值的绝对值的和。VeQ值计算示例见附录A(参考件)。5.1.2溶液浓度的计算
硝酸银溶液(3.4)的浓度(c)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式(2)计算:5
式中:Co——氯化钾标准参比溶液(3.6)的浓度,mol/L,V2—-滴定10mL氯化钾标准参比溶液(3.6)所用硝酸银溶液(3.4)的体积(Ve),mLV:—滴定5mL氯化钾标准参比溶液(3.6)所用硝酸银溶液(3.4)的体积(VeQ),mL;5
一所取的两份氯化钾标准参比溶液(3.6)体积之差,mL。5.1.3空白试验结果的计算
采用说明:
1) ISO 5374中规定使用的微量清定管,分度0. 1mL。2) 本标准规定的试剂用量为 ISO 5374 中规定量的一半。64
KAKAca
QB1036-91
由式(3)给出试剂空白试验的结果(V4,mL):V3=2V3—
式中V2和V。的意义同5.1.2所述。5.2测定
5.2.1试样
在一容积合适的低型烧杯(例如250mL)中称人1~5g试样,准至0.001g,使试样含氯不超过1500μg为宜。
5.2.2试验溶液的制备
将试样(5.2.1)以50mL水溶解,放人一磁力搅拌棒(4.2)后,置于容积合适并盛有水和碎冰的容器中。将此容器连烧杯一起放在磁力搅拌器(4.2)上,并开动搅拌。烧杯中放人温度计,在溶液中和与连续滴定过程(5.2.3)中,应维持温度低于20℃。用硝酸溶液(3.2)中和该溶液到pH约为3(用试纸测试),然后加入1mL过量的硝酸(3.2)和100mL丙酮(3.1)1)。5.2.3滴定
将银电极(4.1.3)和甘汞电极外盐桥(4.1.2)的末端浸人试液(5.2.2)中,然后按5.1.1第四段及以后各段所规定的进行,但省去开始所加的硝酸银溶液(4mL或9mL),完成滴定和记录。6试验结果的计算
氯化物含量以毫克氯每千克(mgCl/kg)表示,按式(4)计算:35. 45×10c(V,—V)
式中:c—按 5. 1 测定的硝酸银溶液的浓度,mol/L;V。—空白试验(5.1.3)所用的硝酸银溶液(3.4)的体积,mL;Vs——试样滴定(5.2.3)所用硝酸银溶液(3.4)的体积,mL,m—试样(5.2.1)的质量,g
35.45——氯(Cl)原子靡尔质量,g/mol。以两次平行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平行测定值之差应不大于 5mg C1/kg。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a.
样品的鉴定;
所用的方法;
结果和所用的表示方法,
测定过程出现的任何不正常现象,本标准未包括的或任选的任何操作。采用说明:
1) 本标准规定的过量硝酸和丙酮用量为 ISO 5.374 规定量的一半。65
硝殿银溶液体积
附加说明:
电位E
QB1036—91
附录A
VEO值计算示例
(参考件)
VeQ=4.90+0.01×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提出。AE
=4.:91(mL)
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技术归口。本标准由徐州合成洗涤剂总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学静。
HYKAONKA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QB 1036-1991 工业三聚磷酸钠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QB 1036-1991 工业三聚磷酸钠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QB 1036-1991 工业三聚磷酸钠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