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23 17:32:05
QB/T 2067-1994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范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展示信息,我将用HTML标签来说明《QB/T 2067-1994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范》中提到的相关内容。该标准中提到的检测项目包括:
- 材料强度
- 焊接质量
- 耐压测试
- 耐腐蚀性能
- 尺寸精度检测
检测方法可能包括:
- 拉伸试验:用于检测材料的强度。
- 无损检测:包括超声波检测、渗透检测等,用于焊接质量的检测。
- 压力测试:用于确定接管和补强部分的耐压能力。
- 腐蚀测试:在模拟腐蚀环境中测试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 尺寸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和千分尺检测尺寸的精度。
涉及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
- 工业用蒸煮设备
- 化工管道系统中的蒸煮管
- 生物质能处理设备
以上是《QB/T 2067-1994》标准中可能涉及的检测项目、方法和产品。详细信息建议查阅标准文件,以确保获得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QB/T 2067-1994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范
标准号:QB/T 2067-1994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发布日期:1995-01-05
实施日期:1995-08-01
标准状态:现行
QB/T 2067-1994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范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定的术语、符号、厚度附加童、材料、开孔补强设计、补强范围、检验等。本标准适用于同时符合下列各参数的造纸制浆设备连续蒸煮管(以下简称连燕管)进出料接管的开孔补强设计:设计压力不高于1.0MPa;设计温度不高于180℃;筒体内径不大于1600mm;接管内径与筒体内径之比超出GB150允许的开孔限制范围,且不大于0.8;工作介质特性为非强腐蚀性,毒性为轻度危害、非易燃易爆,QB/T2067-1994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范QB/T2067-1994
QB/T 2067-1994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范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
开孔补强设计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QB/T 2067--1994
本标准规定了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定的术语、符号、厚度附加量、材料、开孔补强设计、补强范围、检验等。本标准适用于同时符合下列各参数的造纸制浆设备连续蒸煮管(以下简称连燕管)进出料接管的开孔补强设计:
设计压力不高于1.0MPa;
设计温度不高于180℃;
简体内径不大于1600mmz
接管内径与简体内径之比超出GB150允许的开孔限制范围,且不大于0.8;工作介质特性为非强腐蚀性,毒性为轻度危害、非易燃易爆。2引用标准
JB2536
JB3323
JB3963
JB 3965
钢制压力容器
钢制压力容器油漆、包装、运输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压力容器锻件超声波探伤
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JB4708
钢制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74003压力容器用钢板超声波探伤JB/T4709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3术语、符号、代号
3.1最高工作压力:连蒸管顶部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高表压力。3.2设计压力: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连蒸管壳体摩度的压力,亦即标注在铭牌上连蒸管的设计压力,其值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3.3金属温度:连蒸管受压元件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3.4设计温度:连蒸管在正常操作情况,在相应的设计压力下,假定的受压元件的金属温度,其值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金属温度。3.5计算厚度由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不包括厚度附加量。3.6设计厚度:计算厚度与厚度附加量之和。3.7名义厚度:将设计厚度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即图样上标注的厚度。3.8有效厚度: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3.9符号说明
中国轻工总会1995-01-05批准
1995-08-01实施
Cn一-接管的厚度附加量,mm;
C。两端简体的厚度附加量,mm;D;一两端简体内径,mm;
d.一接管内径,mm;
d。—接管外径,mm;
QB/T 2067—1994
K—结构系数(考虑法兰力矩的影响);P
设计压力,MPa;
开孔削弱系数;
接管计算厚度,mm;
两端簡体计算厚度,mm;
amm-接管名义厚度,mm;
-两端简体名义厚度,mm;
-接管有效厚度,mm;
des-两端簡体有效厚度,mm;
Da—接管设计厚度,mm;
两端簡体设计厚度,mm;
【a]——两端简体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4 厚度附加量
厚度附加量C按式(1)确定:
C = C +C2
式中:Ci-钢板或钢管的负偏差,mm;按相应钢板或钢管标准选取,当钢材厚度负偏差不大于0.25mm,且不超过名义厚度的6%时,可取Ci一0,根据介质的腐蚀性和设备的磨损情况及使用寿命而定的损耗裕量。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C
钢,取C≥5mm;对于不锈钢与复合钢板取C2≥2mm。5裁荷
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载荷:
设计压力;
自重与物料的重量;
法兰力矩的影响。
6材料
6. 1连蒸管两端设有进出料接管的简体(以下简称两端简体)材料与进出料接管的材料不宜采用含碳量(熔炼分析)大于0.25%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优先选用碳素钢,不得使用标准抗拉强度≥540MPa的高强度钢。
6.2连蒸管两端筒体及进出料接管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GB150第二章的规定。7开孔补强设计
7.1概述
7.1.1连蒸管进出料接管的开孔采用增加两端简体和接管厚度的整体补强方式。进出料接管与两端简体的焊接采用全熔透焊缝,其焊接结构和接管内径边角处的圆角半径按GB150设计。172
QB/T 2067—1994
7.1.2连蒸管进出料接管的开孔应避开两端简体上的焊缝,开孔边缘与焊缝的距离不得小于3倍简体的名义厚度,且不小于100 mm。7.1.3连蒸管进出料接管材料强度不低于两端簡体材料强度,并尽可能选用同一种材料。7.2连蒸管两端简体及进出料接管厚度计算7.2.1两端简体计算厚度按式(2)决定:8, =
式中:K取1.4,v值由附录A查取。KPD
7.2.2连蒸管两端筒体及进出料接管厚度由以下步骤确定。a.假定壁厚比值2en/8(建议取为0.6~1.2);b。假定2s,并计算比值
c.由附录A查取v值;
d.按公式(2)计算?值;
V(D:+s)0es
e.比较8与e值,若小于且接近于值,则假定的有效,否则需重新假定计算;f.根据壁厚比en/与e值,计算en值,g.确定厚度附加量C,与Ca,得到设计厚度2dae十C.,a=en十Ca,h.根据钢材标准规格,将a和dn值向上圆整,得名义厚度和un。7.3补强范围
7.3.1中央开孔的两端筒体长度不小于d.+1.4V(D;+)2,且不小于d。+60m。7.3.2进出料接管长度不小于1.25V(d+n)en。8 检验与验收
8.1液压试验
液压试验按GB150的规定进行。
8.2无损探伤
8.2.1简体、进出料接管的A类焊缝的无损伤按GB150进行。·(2)
8.2.2两端简体与进出料接管间的连接焊缝应进行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检查。磁粉探伤按JB396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进行,不得有任何裂纹、成排气孔以及符合I级的线性和圆形缺陷显示。渗透探伤按GB150附录H《钢制压力容器渗透探伤》进行,不得有任何裂纹和分层,并应符合JB3965耳级的线性和圆形缺陷显示。
8.2.3焊缝的重复检查和返修应按GB150第十章的有关规定进行。173
附加说明:
A注险限
QB/T 2067--1994
附录A
开孔削弱系数
(补充件)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质量标准部提出。壁厚比
本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用压力容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轻工业部杭州轻工机械设计研究所、浙江工学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祥龙、章春亮、方英、张康达、钱逸。174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QB/T 2067-1994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范》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QB/T 2067-1994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范》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QB/T 2067-1994 横式连续蒸煮管进出料大接管开孔补强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