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JB/T 8827-1999 机电产品防震包装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1次  |  2024-12-24 18:23:59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JB/T 8827-1999 机电产品防震包装》,包括了一系列的检测项目及其方法,主要涉及多种机电产品。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信息:

1. 检测项目:

2. 检测方法:

  • 振动试验通常使用振动台进行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检测。
  • 冲击试验通过专用冲击测试设备进行,以模拟机械冲击条件。
  • 跌落试验通常使用跌落试验机,从规定高度进行自由落体试验。
  • 压缩试验通过压缩测试设备,检测包装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 耐候性试验模拟产品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包装保护能力。

3. 涉及的产品: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需要进行防震包装的机电产品,如家电设备、电子产品、通讯设备、仪器仪表等。这些产品在运输、储存中需要特殊包装设计以防止冲击和振动的损坏。

以上信息概述了《JB/T 8827-1999 机电产品防震包装》所涵盖的几个关键方面,有关具体的检测细节和标准规范需参考完整的标准文本进行准确实施。

JB/T 8827-1999 机电产品防震包装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机电产品防震包装

标准号:JB/T 8827-1999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9-04-05

实施日期:1999-04-05

标准状态:现行

JB/T 8827-1999 机电产品防震包装的简介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机械、电工等产品的防震包装。仪器仪表等产品也可参考使用。JB/T8827-1999机电产品防震包装JB/T8827-1999

JB/T 8827-1999 机电产品防震包装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指导性技术文件JB/Z206—84

(JB/T 8827-99)

机电产品防震包装

1984-01-2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指导性技术文件机电产品防震包装

JB/Z206-—84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机械、电工等产品的防震包装。仪器仪表等产品也可参考使用。1目的 

保护所装产品,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振动等外力影响下,仍应满足专业产品标准要求。

2防震包装

2.1设计要求

防震包装的设计应考虑产品的特点、运输、装卸条件,满足第3章所规定的试验要求,且必须考虑以下各点:

a.产品特性包括产品的性能、形状、体积、重量和数量(特别要考虑有无突出或易损伤的部位、容易碰伤的表面、脆值)等。b。运输、装卸和贮存条件包括运输区域、运输装卸机械、装卸次数、跌落高度、受冲击的方向和存放条件等。

c.材料包括(内和外包装、缓冲、支撑、接合、封绒等)材料的种类、特性、价格、来源及加工性等。

d。防震方法包括缓冲、隔振的力学基础、设计技巧等。e.通用化和标准化。

2.2防震包装设计的一般步骤

a.确定包装的总体结构。例如,是否需要内包装容器、浮吊包装、防倒包装、常平包装和能否采用集合包装等。

b。选择缓冲材料的种类,确定衬垫方式(全面衬垫、二端衬垫、四角衬垫或八角衬垫等)及其尺寸。

确定产品在包装容器中的固定方法。c.

d.按第3章规定做包装试验。检查包装的防震性能是否合乎要求。2.3防震包装设计的一般原则

2.3.1产品在包装容器中应固定。对其突出而又易损部位要加以支撑。在同一包装容器中如有多件产品时,应固定并隔离,不允许产品之间相互碰撞。2.3.2缓冲衬垫所受的静压力要合适。衬垫的面积须视产品或内包装的重量、缓冲材料特性而定,必要时应作合理的调整。

2.3.3包装结构应尽量简单。设计时应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产品本身的抗震能力大小,受震易损件能否拆下另作防震处理等。2.4缓冲材料的选择

根据使用场合、目的、经济性及其重要性的不同,对缓冲材料的要求也不同,且必须考虑以下各项特性,选择合乎要求的材料:a。缓冲性指缓冲材料对冲击能的吸收能力。b.弹性稳定性和恢复性指缓冲材料在产品重量长期作用下,弹性是否会降低及恢复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84-01-26发布1

JB/Z206—84

破损性与耐磨性指缓冲材料的强度和耐磨能力。d.比重

耐水、耐油、抗酸碱腐蚀和抗霉性能。e.

温度稳定性指温度变化时,缓冲材料是否会发生变脆或软化。f.

尘埃度和含水量。

加工性指缓冲材料是否有易于成形,易于粘合等加工性能。h.

2.5缓冲衬垫尺寸的计算

2.5.1缓冲衬垫的接触面积A(指一个面与产品或与内包装的接触面积),按式(1)进行计算:A

式中:A-

一接触面积,cm2;

一产品或产品加内包装所受的重力,kgf,G

一产品的脆值;

(1)

Um缓冲衬垫的最大应力,kgf /cm2。确定衬垫的最大应力m时,应注意使缓冲系数C的值尽可能小,这样可使衬垫材料的厚度减小。但有时衬垫面积A是由内包装容器和外包装容器的尺寸所决定的,这时可根据已定的衬垫面积A和产品重量W及脆值G来计算最大应力,然后由αm来选择适当的缓冲材料。2.5.2缓冲衬垫的厚度t,按式(2)计算:G

式中: t—

缓冲衬垫的厚度,cm

C——缓冲系数;

h—等效跌落高度,cm。

注意:缓冲衬垫的厚度t与面积A有一定的关系,如果面积A较小时,随意增加厚度t是不能增加缓冲效果的。般要求t与A要满足以下关系:Amin> (1.33t)2

式中:Amin最小负荷面积,cm2。2.6防震措施

2.6.1产品或内包装的整个表面需用缓冲材料衬垫时,主要是采用细条状、粒状和片状的材料(见图1)。这些材料尤其适合于小批量的包装。大批量时,一般采用成型器。外包装容器

缓冲材料

产品或内包装容器

全面缓冲包装

JB/Z206-84

2.6.2产品或内包装采用角衬垫或侧衬垫以及两者并用时,适合于大批量的包装。但必须采用专用衬垫,主要是采用块状便于加工的材料(见图2和图3)。角衬垫

产品或内包装容器

图2角衬垫包装

外包装容器

产品或内包装容器

侧衬垫

图3侧衬垫包装

2.6.3在运输过程中,对外力作用方向在特定面上,体积、重量都大的产品包装,可在特定方向以外的方向采用简化包装。

2.6.4当由于方向的不同,产品脆值有很大差异时,可对特定方向上的材料尺寸作适当的调整。2.6.5为了有效地利用缓冲材料,除必须调整负荷面积外,还可采用以下的方法:a.

在负荷面积扩大的场合,需要扩大特定方向的面积时,要在这个面上加装-块受压板(见图b。在负荷面积缩小的场合,般采用角衬垫或侧衬垫,或两者并用。此时,衬垫物应固定(固定于内包装或外包装上,或者与支撑材料并用)。2.6.6对有突出部位的产品,缓冲材料厚度的计算应从突出部位的最外侧到外包装容器的内侧为止。3

缓冲材料

JB/Z20684

受压板

产品或内包装容器

图4调整受压面积的包装

2.6.7形状不规则的产品,应装人成型材料中,或用组合的硬纸格、纸板等适当材料将其支撑牢,然后用缓冲材料予以保护。

2.6.8体积小、重量轻、数量多的产品包装,应用缓冲材料隔开。2.6.9当大型产品中的某一部件的脆值比整个产品小时,应将该部件卸下作单独包装。2.6.10对于防震要求较高的产品(如精密机电设备、仪表等),可采用“浮吊包装”。方法是:先将产品放人纸盒中,产品与纸盒间各面用柔软的泡沫塑料衬垫妥当,盒外用帆布包缝或装人胶合板箱,然后用弹簧张吊在外包装箱内,使产品悬浮吊起,即可通过弹簧及泡沫塑料起缓冲作用。弹簧长度可按冲击和振动的理论进行计算,长短要适中。2.6.11如果产品必须向上置放而不能侧放或倒放时,可采用“防倒包装”或“常平包装”。简易的“防倒包装”是将瓦楞纸板做成底盘大,顶上有手提装置的纸箱(见图5)。对于木箱和胶合板箱,可在箱底用木条搭成撑挡,四面伸出(见图6)。图5

对平放要求非常严格的产品,可采用常平包装,其包装结构如图7所示。4

JB/Z206-84

缓冲材料

螺栓轴

螺栓轴

外包装容器用木箱,内包装容器用胶合板箱。产品装人内包装容器时,须用适当的缓冲材料衬垫稳固。内箱与外箱之间有一木框,木框两端心与木箱端壁中心用螺栓轴由外向里穿人连接(木框可在螺栓轴上转动)。木框两侧中心与内箱两侧用螺栓轴由里向外穿过连接(内箱可在螺栓轴上转动)。内箱侧面的连接点应保证其重心在木框之下。两组螺栓轴的轴线要互相垂直,形成十字轴心。这种包装在搬运过程中不论外箱如何放置,内箱仍能保持原来位置不变。2.6.12为了便于机械装卸,对某些比较脆弱且又不易解决人力装卸冲击的防震问题的产品,可采用集合包装,使包装体积加大(长、宽、高度均不小于70cm),或使包装重量加大(毛重在200kg以上),可避免人力装卸。

2.6.13采用防震包装的包装件,应按照GB191-一73《货物储运指示标志》的规定正确选用指示标志。对裸露在外的易碎产品(如电瓷等)可采用花格箱包装,以使装卸人员能从箱外看到箱内所装的易碎产品。

3试验

3.1试验项目

凡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设计制作的包装件,必须按表1所规定的项目进行试验。3.2试验方法

3.2.1振动试验

将包装件适当固定于振动试验机台面上(应避免产生附加振动)。包装件的重心与振动试验机台面的中心基本重合。试验时振动频率为3~4Hz,最大加速度为0.75±0.259,波形为正弦波。根据产品的特点、运输条件,振动时间在10,20,40,60分钟内选择。一般公路、铁路运输振动试验时间基本值为20min。

3.2.2碰撞试验

将包装件适当固定在碰撞试验机台面上。试验时,加速度为10±1g(100±10m/s2),脉冲持续5

JB/Z206-84

时间为11±2ms,碰撞次数不少于1000±10次,波形为近似半正弦波。表1包装件试验项目

包装件重量

试验项目

振动或碰撞*

公路运输或模拟公路运输**

自由跌落

面棱跌落

角跌落

吊摆冲击

3.2.3公路运输试验

<100kg

>100~1000kg

将包装件置于载重车的中、后部,装载量为满载时的三分之一,在三级公路的中级路面上以25~40km/h的车速行驶。行驶距离不小于200km。公路路面等级按JTJ1一8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规定:三级公路中级路面为碎、砾石路面不整齐石块路面,其它粒料路面等。3.2.4模拟公路运输试验

在模拟汽车运输试验台上,按汽车运输200km的路程要求进行试验。3.2.5自由跌落试验

将重量小于或等于100kg的包装件,提至一定高度后,让其自由跌落至试验台面上。根据产品的特点与装卸情况,跌落高度在50,100,150,200,300,400,500,600,800,1000,1200mm内选择。每一包装件一般连续跌落7次,跌落位置为一个角及组成该角的三个面和三条棱。对不能倒置的产品,应将底平面连续跌落6次。注:试验台面为平整、坚硬的水泥地面或钢板,其整体重量不小于所试包装件重量的50倍。试验台面采用钢板时,其厚度应不小于13mm。

3.2.6面、棱、角跌落试验

a.面、棱跌落试验

将包装件一端的底棱置于地面(面跌落试验)或垫高100~150mm(棱跌落试验),提起另一端至预定高度(或使箱体平面与水平面成30°倾角),自由跌落于平整、坚硬的水泥地面或钢板上(如图8)。提起高度在自由跌落试验的跌落高度等级范围内选择。当被试包装件无法达到预定提起高度时,可将包装件提高到不致使其倾翻的最大高度。跌落次数:面跌落试验为每条底棱置于地面跌落2次;棱跌落试验为每条底棱跌落2次。b.角跌落试验

将包装件相邻的两个角分别垫高100mm和200mm,提起与垫高200mm高度的角相对应的角,达*运输试验以振动试验为准,但在没有合乎要求的振动试验设备时可用碰撞试验代替。**在没有符合要求的振动或碰撞试验设备的情况下,允许用公路运输或模拟公路运输试验代替。6

JB/Z206—84

到预定的高度,自由跌落于平整、坚硬的水泥地面或钢板上(如图9)。提起高度在自由跌落试验的高度等级范围内选择。当被试包装件无法达到预定提起高度时,可将包装件提高到不致使其倾翻的最大高度。每个底面角均应跌落2次。uost

面跌落试验

注:重量100~200kg的包装件,根据实际装卸情况也可作自由跌落试验。3.2.7吊摆冲击试验

棱跌落试验

将包装件放置在一个四角用钢丝绳悬吊的台板上,包装件碰撞面(棱)与台板前缘相齐或伸出台板前缘长度不大于50mm(如图10)。台板静止时其前缘应与垂直的碰撞表面相接触,误差不大于1垂直的碰撞表面应平整,具有一定的刚度。试验时将台板拉起至能使其产生预定水平冲击速度的高度后自由释放,使包装件碰撞表面与垂直碰撞面相冲击。冲击时,实际水平冲击速度的误差应不大于预定水平冲击速度的土5%。每个侧(端)面各冲击2次。水平冲击速度根据产品特点和运输、装卸条件在1.5,1.8,2.2,2.7,3.3,4.0,5.0m/s内选择。一般公路运输水平冲击速度基本值为1.5m/s。铁路运输水平冲击速度基本值为1.8m/s。注:不考其它阻力,试验时包装件的提起高度可用hV2

公式来计算(其中:V为预定水平冲击速度值)。2g

4检验规则

钢丝绳

垂直碰撞表面

包装件

JB/Z206-84

4.1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包装件,要按第3.1条的规定进行试验:新设计时;

b.在包装材料、设计、工艺上有较大的改变时。试验用的包装件数量:同类包装件不得少于三件(少量生产的产品例外)。4.2在经过第3章所规定的试验后,包装箱无明显破损,缓冲材料无明显变形,所装产品符合专业产品标准规定者为合格。若上述各项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的包装件为不合格。8

JB/Z206-84

附录A

名词解释

(补充件)

A.1产品脆值(G):在功能及物理状态不受损伤的情况下,产品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称为产品脆值。

A.2等效跌落高度(h):为了比较因装卸而产生的冲击程度,将冲击速度看作自由落体的碰撞速度,并推算出自由落体的高度,即为等效跌落高度(m)。A.3静应力(o):在静止状态下对缓冲材料所施加的单位面积的负荷(kgf/cm2)。A.4最大应力(αm):因外力作用而加在缓冲材料单位面积上的瞬间最大负荷(kgf/cm2)。A.5缓冲系数(C):因负荷而产生的任何应力与产生此应力所需的单位体积上的作功量之比,用以表示缓冲材料的缓冲能力,称为缓冲系数。A.6最大应力~缓冲系数曲线图:为弄清缓冲系数达到最佳值时的最大应力范围,用以表示缓冲系数最大应力的关系曲线图。

A.7加速度-静应力曲线图:在动负荷试验时,试件的静应力与重锤(相当于物品重)上产生的加速度的关系曲线图。

B.1试验方法种类

JB/Z 206-84

附录B

脆值测定试验方法

(补充件)

试验时可在下面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进行:B.1.1碰撞试验法。采用此法试验时,碰撞试验设备须满足下列条件:a。碰撞波形应尽量接近正弦波。b.碰撞脉冲持续时间20ms以下可调。c.加速度误差在10%以下。

B.1.2自由跌落试验法。采用此法试验时,跌落试验设备须满足下列条件:跌落高度能任意且容易调整。

试验样品能完全不受妨碍地自由跌落。便于对试验样品操纵和起吊。

B.2试验样品的选择

B.2.1大批生产的产品

B.2.1.1由于数量关系,对于结构和尺寸相近的产品可作同一类产品来选择。B.2.1.2对于种类相同而结构变化大的产品应选择特殊结构者进行试验。B.2.1.3同-种类产品至少要有三件以上。B.2.2模拟件

当产品由于价格昂贵而不能抽试时,允许采用与该产品的结构、材质、尺寸等相类似的模拟件来代替。

B.3试验方法

B.3.1碰撞试验法

B.3.1.1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

将传感器灵敏轴与碰撞方向相一致地固定在产品的基础部位。B.3.1.2受试产品的安装

在调试好碰撞台的参数以后,将受试产品刚性固定在碰撞台上。B.3.1.3碰撞方向

一般选取产品受碰撞时最易损坏的方向进行,但对不允许倒置的产品则按其正常摆放位置进行。B.3.1.4试验

所加冲击力应从小到大,其最小冲击力应以不使受试产品损坏为原则。每做完一次试验后都要作检验,当确认产品未受损坏时,增大冲击力再进行试验,直至产品损坏为止。B.3.2自由跌落试验法

用跌落试验测定产品脆值的步骤如下:a.选择一组厚度可以逐步减小,加速度-静应力曲线合适的衬垫,其最大厚度足以防止产品从规定的落下高度第一次跌落时损坏。用该衬垫作一粗略的防震包装设计。试验时在产品上安装加速度计。

b.将该包装件从规定的落下高度对其六个面(必要时对各棱及各角)全部作跌落试验,每次试验时记下加速度峰值。

c.逐渐减小衬垫厚度,重复步骤b,直至产品损坏为止。10

JB/Z206--84

d.由损坏前记录下来的加速度峰值即可作为产品脆值(如果已知衬垫材料的加速度一静应力曲

线,则可互相校核》。

B.3.3产品脆值的确定

求出同一种类产品的所有脆值的平均值,取其80%作为基准值,然后把产品的强度偏差及价格等因素考虑进去,就可定出产品的脆值。11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8827-1999 机电产品防震包装》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8827-1999 机电产品防震包装》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8827-1999 机电产品防震包装》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