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5次 | 2024-12-31 09:05:00
GB 50163-1992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GB 50163-1992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以下是该标准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涉及产品的概述:检测项目:
- 灭火剂储存瓶质量检测
- 压力测试及泄漏检测
- 喷嘴的喷射特性检测
- 灭火系统的响应时间检测
- 管道系统的密封性检测
- 电气及报警系统的功能检测
检测方法:
- 压力测试:使用液压设备进行压力施加,测试储存瓶和管道系统的承压能力。
- 泄漏检测:采用肥皂水试法或专用的气体泄漏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 喷射特性检测:通过模拟实地喷射测试,检测喷嘴的喷射角度、覆盖范围等参数。
- 响应时间检测:采用时间测量装置,从启动信号发出到灭火剂喷出的时间进行测量。
- 密封性检测:利用密封性检测仪器测试管道和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 电气及报警系统检测:通过专用的电气检测设备和功能测试工具,检查系统的电气连接性和报警响应性能。
涉及产品:
- 卤代烷1301灭火剂
- 储存瓶及其附件(阀门、连接件等)
- 灭火剂传输管道
- 喷射喷嘴
- 控制及报警器件(包括控制面板、传感器、报警器等)
以上信息是对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在设计中需考虑的检测项目、方法和产品的概述。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最新的标准和具体项目要求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应用。
GB 50163-1992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163-1992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2-09-29
实施日期:1993-05-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50163-1992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卤代烷1301全淹没灭火系统。GB50163-1992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63-1992
GB 50163-1992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部分内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50163—92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Code of design on halon 1301 fireextinguishing systems
1992—09—29
1994-05—01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联合发布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63—9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2】665号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63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五月一日起施行。本规范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件通知,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会同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武警学院、上海市崇明县建设局五个单位共同编制的。
编制组遵照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对我国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开展了部分试验验证工作,在总结已有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际标准和美、法、英、日等国外标准,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编制出本规范,最后由有关部门会审定稿。
本规范共有七章和六个附录。包括总则、防护区、卤代烷1301用量计算、管网设计计算、系统组件、操作和控制、安全要求等内容。
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津淄公路92号,邮政编码300381),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一九九二年三月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总
第二章防护区
第三章卤代烷1301用量计算
第一节卤代烷1301设计用量与备用量第二节设计灭火用量与设计情化用量第三节剩余量…
第四章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管网流体计算
第五章系统组件
.......
第一节贮存装置
第二节选择阀和喷嘴
第三节管道及其附件
第六章
操作和控制
第七章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安全要求
名词解释
卤代烷1301蒸气比容和防护区内含有卤代烷1301的混合气体比容
压力系数Y和密度系数Z
压力损失和压力损失修正系数
管网压力损失计算举例
附录六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6000060006
(16)
(36)
(41)
(52)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 总
第1.0.1条为了合理地设计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第1.0.2条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卤代烷1301全淹没灭火系统。
第1.0.4条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一、煤气、甲烷、乙烯等可燃气体火灾;三、甲醇、乙醇、丙酮、苯、煤油、汽油、柴油等甲、乙、丙类液体火灾;
三、木材、纸张等固体火灾;
四、变配电设备、发电机组、电缆等带电的设备及电气线路火灾。
第1.0.5条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含有下列物质的火灾:
一、硝化纤维、炸药、氧化氮、氟等无空气仍能迅速氧化的化学物质与强氧化剂;
二、钾、钠、镁、钛、锆、铀、环、氢化钾、氢化钠等活泼金属及其氢化物;
三、某些过氧化物、联氨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四、磷等易自燃的物质。
第1.0.6条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凡规定应设置卤代烷或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场所,当经常有人工作时,宜设卤代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烷1301灭火系统。
在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中,应选用符合国第1.0.7条
家标准要求的材料和设备。
第1.0.8条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二章 防护区
第2.0.1条防护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防护区应以固定的封闭空间划分;二、当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容积不宜大于2000m;
三、当采用预制灭火装置时,二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100m2,容积不宜大于300m。
第2.0.2条防护区的隔墙和门的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第2.0.3条防护区的围护构件的允许压强,均不宜低于1.2kPa(防护区内外气体的压力差)。第2.0.4条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设置散开孔洞。当必须设置散开孔洞时,应设置能手动和自动的关闭装置。第2.0.5条完全密闭的防护区应泄压口。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其底部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应小于室内净高的2/3。对设有防爆泄压设施或门窗缝隙未设密封条的防护区,可不设泄压口。
第2.0.6条泄压口的面积,应按下式计算:0.0262·μ·QM
/μm·PB
式中S——泄压口面积(m2);
u1——卤代烷1301蒸气比容,取0.15915m/kg,m——在101.3kPa和20℃时,防护区内含有卤代烷1301的混合气体比容(m/kg),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计算;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一一个防护区内全部喷嘴的平均设计流量之和(以重量计,下同,kg/s);
P——防护区的围护构件的允许压强(kPa),取其中的最小值。
第2.0.7条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的防护区,宜采用组合分配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三章卤代烷1301用量计算
第一节卤代烷1301设计用量与备用量第3.1.1条卤代烷1301的设计用量,应包括设计灭火用量或设计情化用量、剩余量。
第3.1.2条组合分配系统卤代烷1301的设计用量,应按该组合中需卤代烷1301量最多的一个防护区的设计用量计算。第3.1.3条用于重点防护对象防护区的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与超过八个防护区的一个组合分配系统,应设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小于设计用量。
注:重点防护对象系指中央及省级电视发射塔微波室,超过100万人口城市的通讯机房,大型电子计算机房或贵重设备室,省级或藏书超过200万册的图书馆的珍藏室,中央及省级的重要文物、资料、档案库。第二节设计灭火用量与设计情化用量第3.2.1条设计灭火用量或设计情化用量应按下式计算:V
(100-)μmln
式中M。—设计灭火用量或设计情化用量(kg);9—卤代烷1301的设计灭火浓度或设计情化浓度(%);V—防护区的净容积(m);
umln——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卤代烷1301蒸气比容(m/kg),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计算。第3.2.2条生产、使用或贮存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防护区,卤代烷1301的设计灭火浓度与设计惰化浓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有爆炸危险的防护区应采用设计惰化浓度,无爆炸危险的防护区可采用设计灭火浓度。二、设计灭火浓度或设计情化浓度不应小于最小灭火浓度或惰化浓度的1.2倍,并不应小于5.0%。三、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卤代烷1301的设计灭火浓度或设计情化浓度应按其最大者确定。四、有关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防护区的卤代烷1301设计火火浓度和设计情化浓度可按表3.2.2确定。表中未给出的,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防护区的卤代烷1301设计灭火浓度和设计情化浓度
物质名称
正己酮
正庚烧
硝基甲烷
异丙醇
混合二甲苯
工程6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设计灭火浓度(%)
设计情化浓度(%)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应经试验确定。
第3.2.3条
:图书、档案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卤代烷1301设计灭火浓度宜采用7.5%。第3.2.4条变配电室、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卤代烷1301设计灭火浓度宜采用5.0%。第3.2.5条卤代烷1301的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固体火灾时,不应小于10min;二、可燃气体火灾和甲、乙、丙类液体火灾时,必须大于1min。
第三节剩余量
第3.3.1条卤代烷1301的剩余量,应包括贮存容器内的剩余量和管网内的剩余量。
第3.3.2条贮存容器内的剩余量,可按导液管开口以下容器容积计算。
均衡管网内和布置在只含一个封闭空间的防护第3.3.3条
区中的非均衡管网内的卤代烷1301剩余量,可不计。布置在含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封闭空间的防护区中的非均衡管网内的卤代烷1301剩余量可按下式计算:
管网内卤代烷1301的剩余量(kg);式中M
Vi一卤代烷1301喷射结束时,管网中气相与气、液两相分界点下游第i管段的容积(m3);A—卤代烷1301喷射结束时,管网中气相与气、液两相分界点下游第i管段内卤代烷1301的平均密度(kg/m*。卤代烷1301的平均密度可按本规范第4.2.13条确定。管道内的压力可取中期容器压力的50%,且不得高于卤代烷1301在20℃时的饱和蒸气压。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 50163-1992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 50163-1992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 50163-1992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