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一致性评价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01  

药品一致性评价检测是确保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的关键技术手段。核心检测包括溶出曲线、杂质谱、含量均匀度等关键参数的系统分析,严格执行药典和国际规范,通过科学数据论证生物等效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溶出曲线测定:采用多时间点取样法,测定4-12个时间点的溶出率,要求与原研药相似因子f2≥50

有关物质分析:检测未知杂质(限度≤0.10%)、已知杂质(限度≤0.15%)、总杂质(限度≤0.50%)

含量均匀度检测:通过10个单剂量单位测定,RSD控制在≤4.0%

含量测定验证:检测主成分含量(98.0%-102.0%),回收率范围98%-102%

残留溶剂检测:采用顶空GC法,苯类溶剂限值2ppm,ICH Q3C Class 2溶剂限值400ppm

重金属检测:铅镉汞砷总量≤10ppm,采用ICP-MS法测定

微生物限度检测:需氧菌总数≤100cfu/g,霉菌酵母菌总数≤50cfu/g

崩解时限测试:普通片剂≤15分钟,薄膜衣片≤30分钟

水分测定:卡氏水分法,冻干粉针≤2.0%,胶囊剂≤6.0%

粒径分布分析:激光衍射法测定,D90控制±10%原研标准

晶型鉴别:XRPD分析,要求与原研药衍射角偏差≤0.2°

包装密封性:色水法检测≥0.3μm泄漏,真空衰减法灵敏度5μm

检测范围

口服固体制剂:涵盖片剂、胶囊、颗粒剂的溶出行为与生物利用度评价

注射用无菌粉针:包括冻干粉针和溶媒结晶型粉针的无菌保障检测

缓控释制剂:评价药物释放动力学特性,检测24小时释放曲线

透皮贴剂:检测药物透皮速率、粘附力及含量均匀度

吸入制剂:评估气雾剂、粉雾剂的微细粒子剂量及空气动力学特性

眼用制剂:检测无菌性、渗透压及可见异物

原料药:进行晶型、粒度、残留溶剂等关键属性比对

辅料相容性:研究填充剂、崩解剂等辅料对稳定性的影响

包装材料:检测玻璃容器内表面耐水性、胶塞密封性

中药仿制药: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相似度≥90%

生物类似药:包括单克隆抗体的二级结构、糖基化修饰分析

儿童专用制剂:评价矫味剂安全性及给药装置适用性

检测标准

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9013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指导原则

ICH Q4B指导原则(分析方法的协调应用)

USP〈1092〉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

ICH Q3D元素杂质指导原则

GB/T 601-2016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ISO 8362-6注射容器及附件检测规范

EMA CHMP/QWP/49348/2005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指南

JP XVII 溶出度试验法通则

ASTM E2363-14药品稳定性试验标准

GB/T 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

ISO 11737-1医疗产品灭菌微生物学方法

GB/T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检测仪器

全自动溶出仪:配置8通道光纤检测系统,实现实时溶出监测,符合漏槽条件测试要求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配备ESI/APCI双离子源,实现pg级杂质定量检测,满足ICH M10指导原则

X射线粉末衍射仪:采用CuKα辐射源,扫描速度0.02°步进,精确鉴别多晶型转变

激光粒度分析仪:干湿法双模式检测,测量范围0.01-3500μm,保证D50值偏差≤3%

全自动无菌检测系统:基于薄膜过滤法,集成培养模块,满足药典无菌检查法要求

顶空气相色谱仪:配置FID/ECD双检测器,检出限达0.1ppm,满足ICH Q3C残留溶剂控制

等温滴定量热仪:测定药物-辅料相互作用焓变,灵敏度0.1μcal/s

近红外光谱仪:配备光纤探头,实现制剂过程实时监控,光谱范围12000-4000cm⁻¹

离子色谱仪:配备电导检测器,检测限度0.05μg/mL,用于注射剂中抗氧剂含量测定

全自动稳定性试验箱:多区段温湿度控制,符合ICH Q1A长期试验25℃±2℃/60%RH±5%标准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